關於簡愛的本科畢業論文
① 簡愛論文怎麼寫
愛是兩個人共同創造的,不是依賴賦予的,而這又是由生活風格所決定,生活風格是性格、氣質、理智、情感等投射到生活中所構成的一種人格。如果把愛看成一種建立創造的話,那麼有四個因素非常重要:尊重、關懷、責任、了解。
尊重,是與人交往的前提,更是奠定感情基礎的前提。我們不僅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嚴、習慣,更要尊重他人的私人空間及其選擇。愛情的純真與浪漫是一心嚮往的,但這一定是在兩情相悅的前提下。不能單憑自己的良好願望,或痴情的追求,或一相情願的苦苦等待,幻想通過自己忠貞不渝的「精誠」來感化對方,或死死纏住對方不放。這樣的做法是不理智的,也是對他人選擇的不尊重。一個有理智的人應把無望的愛的感情轉移到學習、工作及其他事情上。既尊重他人,又自尊自強。
關懷,應該在照顧好自己的前提下適當關心他人。如果只是一味依賴、索求,希望他人付出,這樣的愛只會在埋怨中痛苦地結束。也許在戀愛之前應該補上一課「將心比心,換位思考」。真正的關懷不是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在理解基礎上的相互扶持才是關懷的最高境界,在兩個人相處的日子裡,更多的時候不是凝視對方的眼睛,而是注視著同一個方向。
責任,可能會讓人感到沉重。每個人都有很多的社會角色,而每個都要做好。負責任,不是形式上的分開或者結合,而是一種態度,對自己真誠,對自己的感情、感受能夠誠實面對,對自己負責,也對他人負責。愛情不是排遣寂寞的工具,更不是追逐名利的跳板!每個人都要自己去領悟其中道理,做出選擇。對愛情都會有美好的憧憬,但真正的愛情仍需根植在現實的土壤里,不然僅會是曇花一現。
了解,應分兩個層次:第一、要對自己了解。既不自我欣賞,也不自慚形穢,不論自己性別男女,相貌美醜,有無生理缺陷,都能積極悅納自己;不管環境優劣,條件好壞,都應從實際出發,努力適應。第二、是對愛人的了解。從了到解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的執行者是眼和心。「一見鍾情」和「速食愛情」並不現實。只要你對愛情的態度是認真的,你就願意並且能夠禁得住時間的考驗,真真切切去了解一個人,從性格到脾氣,從個人到家庭,從興趣到理想。尋找自己的愛情,不能盲目,更不能隨波逐流。
愛情自古至今是一個永恆的主題。從沒有一部法律規定什麼人在什麼時間開始戀愛,以及如何戀愛,面對種種愛情觀也沒有一個評判的標准,更沒有誰能阻擋愛情前進的腳步。非常贊同鄧穎超的愛情觀說:「愛情是默契,是彼此的信任,是同舟共濟和相互原諒,是平安時期的忠誠,又是艱難時期的相依,是相同的文化修養和融合的精神生活,是心靈的契合和交流。」
② 關於簡愛的論文
1、 (英語系畢業論文)一位堅強獨立的女性——簡•愛
摘 要簡愛是夏洛蒂•勃朗特根據自身經歷而寫的一部小說, 也是她的成名作。小說塑造的是一位堅強獨立的女性,她追求真愛,平等,是女性的楷模。簡愛是個孤兒,從小受盡凌辱,但從不為生活所屈服,她有...
類別:畢業論文 大小:77 KB 日期:2008-11-22
2、 (英語系畢業論文)解讀《簡.愛》的帝國主義意識
摘 要文化戰略是帝國主義國家控制殖民地的一種方式,作為文化的產物,<<簡.愛>>包含了帝國主義的各種因素。19世紀中期的英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外擴張,人們普遍沉醉於白色神話的迷夢中,而作為意識形態表...
類別:畢業論文 大小:72 KB 日期:2008-11-18
3、 (英語系畢業論文)從《簡•愛》看知識改變女性命運
摘 要《簡•愛》是一部出色的自傳小說。女主人公簡沒有嬌好的面容,婀娜的身姿,卻和其它著作中的美人一樣,深深地吸引著我們;簡出生貧寒,是一個可憐的孤兒,隨後又被送進寄宿學校,過者艱苦的生活,...
類別:畢業論文 大小:79 KB 日期:2008-11-13
4、 (英語系畢業論文)我看簡•愛的愛情
摘 要《簡.愛》是一部自傳體小說,它是夏洛蒂.勃朗特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作者以第一人稱的自敘手法,為我們描述了一個反抗社會壓力,充滿反叛和獨立精神的女性形象。小說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展示其充滿愛、激情與...
類別:畢業論文 大小:77 KB 日期:2008-10-05
5、 (英語系畢業論文)分析簡•愛的美
摘 要《簡•愛》是英國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寫於1846年。雖然迄今150多年,但是這部作品仍然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這都是因為這部作品的女主人翁簡.愛。外在的美是短暫的,內在的美...
類別:畢業論文 大小:83 KB 日期:2008-10-05
6、 (英語系畢業論文)《簡•愛》的浪漫主義解讀
摘 要本文從浪漫主義視角重新解讀了19世紀現實主義作家夏洛蒂•勃郎特的長篇小說《簡•愛》的藝術特點——積極浪漫主義與黑色浪漫主義的完美結合。《簡•愛》是一部復雜的作...
類別:畢業論文 大小:77 KB 日期:2008-10-05
7、 (英語系畢業論文)從作者夏洛蒂·勃朗特看《簡·愛》
開題報告+論文目錄I Introction 1II The Comparison between Charlotte Bronte』s and Jane Eyre』s Experiences ...
類別:畢業論文 大小:34 KB 日期:2008-05-17
8、 (實用英語專業)論《簡·愛》的寫作特點及人物個性
中文摘要和關鍵詞摘要: 《簡·愛》的獨特之處不僅在於小說的真實性和強烈的感染力,還在於小說塑造了一個不屈於世俗壓力,獨立自主,積極進取的女性形象。本文通過對小說生動豐富的語言、具體的人物性格、寫作背景...
類別:畢業論文 大小:42 KB 日期:2008-03-21
9、 (英語系畢業論文)為愛而叛逆——簡·愛對愛的渴求的分析
內容摘要夏洛蒂·博朗特在《簡·愛》小說中講述了一個孤女成長為一個成熟高貴的人,並得到別人的喜愛與尊重的故事。主人公簡·愛在追求理想的幸福生活時,遇到了很多的挫折,她進行了不屈的斗爭終於得到了她想要的生...
類別:畢業論文 大小:28 KB 日期:2007-08-12
10、 (英語系畢業論文)從《簡愛》看19世紀女性地位及女性意識的覺醒
任務書+開題報告+文獻綜述+外文文獻翻譯+論文摘 要女性主義批評在女性解放運動推動下發展起來。近年來女性主義批評轉向以女性經驗以及女性對生活的反映為基礎,通過對文學中的女性人物進行重新闡釋和解讀,肯...
類別:畢業論文 大小:82 KB 日期:2007-06-21
http://tabobo.cn/soft/search.asp?act=Topic&classid=20&keyword=%BC%F2+%B0%AE&btn=+%CB%D1%CB%F7+
③ 有關《簡。愛》和《傲慢與偏見》的畢業論文,哪個更好寫一些
這兩部小說我都看過好多遍,而且閱讀時間跨越比較多,因此,獲取的感受相對豐富和全面,個人認為《簡愛》更適合寫畢業論文。原因如下:
中學階段讀過《簡愛》,當時覺得這非一個純粹的灰姑娘故事,而且女主角雖然聰慧但不漂亮;
本科我學的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簡愛》被重新閱讀,作家本人的思想很深刻,所描述的人物震撼且全面豐富,人物豐滿、復雜,不是單一的個體簡單的累贅,不似簡奧斯汀之類的小女孩似的的情懷,完全以「愛」為生活的全部,從這方面看,《簡愛》更具有時代的現實性意義和社會意義,這跟畢業論文後的走進社會有一定的相關性,值此一點,我想您可以有更多的寫作發揮空間。
我的研究生階段學的是課程教學類專業,當時閱讀的目的主要是——閱讀如何促進寫作,所以,此次閱讀《簡愛》後的感受便是作家的殷實的筆觸。
我猜測閣下您可能是與中文系相關的專業(比如漢語言文學或對外漢語之類的),通過對一部文學作品語言的賞析和比較來提煉人物形象的復雜性是不錯的選擇方向,期盼您論文寫作的圓滿成功。
④ 關於《簡愛》畢業論文的寫作綱要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8-05
⑤ 關於<簡愛>的畢業論文
論夏洛特.勃朗特《簡愛》中性別文化政治
我愛英語網 http://www.52en.com
論文名稱: 論夏洛特.勃朗特《簡愛》中性別文化政治
論文名稱: Cultural Politics of Gender in Charlotte Bronte's Jane Eyre
關鍵詞:
性別文化建構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gender
性別主體 gendered subject
父權 patriarchy
性壓迫 sexual oppression
簡愛 Jane Eyre
[摘要]
本論文嘗試從性別文化政治的角度來重新詮釋簡愛中性別的議題。闡述在維多利亞時
期的父權社會中,女主角簡愛如何反抗當時的女性理想形象、反抗父權論述實踐,及挑戰
當時的性別權利關系。
第一章回顧國內外有關簡愛的評論文章,並從中找出了重新閱讀此小說的理由。其一
,簡愛是否顛覆當時傳統的女性角色一直備受討論但是尚無定論;其二,至今有關小說中
性別是透過什麼樣的文化機制形塑而成,且簡愛如何反抗性別主體的過程尚未有健全的討
論。因此,本論文採用Weedon和Jordan的性別文化政治及Foucault的權利觀念來探討小說
中性別形塑的問題,及簡愛對維多利亞性別主體的反動。
第二章再現維多利亞女性理想意象,以便與夏綠蒂對簡愛的描繪做一比較。簡愛這一角
色的描繪可說是與當時女性理想形象背道而馳,因此夏綠蒂與簡愛受到相當多人的批評。
批評者控訴他們顛覆維多利亞的社會價值觀及女性理想形象;無可否認,這些控訴正證明
簡愛顛覆了當時傳統的女性角色。
第三章舉例說明家庭、學校,及宗教這三個文化機制如何透過論述實踐、紀律、與懲罰
來形塑簡愛成為一個性別主體。此外,這一章節也展現簡愛如何反抗這些形塑力量。
第四章主要論述簡愛如何抵抗Rochester 及St. John的誘惑,而不至於成為Rochester
的情婦及St. John有名無實的妻子,並闡述簡愛如何尋找到自我,成為自己的主人而
非Rochester及St. John的他者。此外,這一章將Bertha詮釋為維多利亞時代性壓迫下一個
被壓制的主體;但這並不表示Bertha就毫無權力可言,她透過暴力來展現對父權的反抗。
第五章摘要了前幾章的重點,並指出這本小說尚可探討的空間。本論文只著重性別議題
的討論,而忽略階級及種族的議題。基於Weedon及Jordan的觀點,性別、階級及種族都是
文化建構的產品,他們促成了不同與不平。因此,這本小說中階級及種族議題也可從文化
政治的角度來加以探討。
⑥ 關於《簡愛》的本科畢業論文
簡愛獨立的性格,敢愛敢恨的性格都是亮點,她不會去阿諛奉承,是一個有智慧有教養的女性形象,題目可以寫簡愛和其他作品的女性形象對比,這樣寫會很好寫,作為本科畢業論文,對比是最容易寫,不會擔心字數不夠。
⑦ 求一篇關於《簡·愛》的論文(2000字左右)拜託了各位 謝謝
女人的尊嚴與愛 --讀《簡愛》有感 在文學史上,有許多的經典名著將要永垂不朽,但能夠像《簡愛》這樣深深地進入人們的靈魂,它以一種不可抗拒的美感吸引了成千上萬的讀者,影響著人們的精神世界,甚至對某些人來講,影響了他們一生的作品並不很多。 《簡愛》是一部帶有自轉色彩的長篇小說,它闡釋了這樣一個主題:人的價值=尊嚴+愛。 《簡愛》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和《呼嘯山莊》的作者艾米莉是姐妹。雖然兩人生活在同一社會,家庭環境中,性格卻大不相同,夏洛蒂.勃朗特顯得更加的溫柔,更加的清純,更加的喜歡追求一些美好的東西,盡管她家境貧窮,從小失去了母愛,父愛也很少,再加上她身材矮小,容貌不美,但也許就是這樣一種靈魂深處的很深的自卑,反映在她的性格上就是一種非常敏感的自尊,以自尊作為她內心深處的自卑的補償。她描寫的簡。愛也是一個不美的,矮小的女人,但是她有著極其強烈的自尊心。她堅定不移地去追求一種光明的,聖潔的,美好的生活。 簡.愛生存在一個父母雙亡,寄人籬下的環境,從小就承受著與同齡人不一樣的待遇,姨媽的嫌棄,表姐的蔑視,表哥的侮辱和毒打......這是對一個孩子的尊嚴的無情踐踏,但也許正是因為這一切,換回了簡.愛無限的信心和堅強不屈的精神,一種可戰勝的內在人格力量. 在羅切斯特的面前,她從不因為自己是一個地位低賤的家庭教師而感到自卑,反而認為他們是平等的.不應該因為她是僕人,而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也正因為她的正直,高尚,純潔,心靈沒有受到世俗社會的污染,使得羅切斯特為之震撼,並把她看做了一個可以和自己在精神上平等交談的人,並且慢慢地深深愛上了她。他的真心,讓她感動,她接受了他.而當他們結婚的那一天,簡.愛知道了羅切斯特已有妻子時,她覺得自己必須要離開,她這樣講,「我要遵從上帝頒發世人認可的法律,我要堅守住我在清醒時而不是像現在這樣瘋狂時所接受的原則」,「我要牢牢守住這個立場」。這是簡愛告訴羅切斯特她必須離開的理由,但是從內心講,更深一層的東西是簡愛意識到自己受到了欺騙,她的自尊心受到了戲弄,因為她深愛著羅切斯特,試問哪個女人能夠承受得住被自己最信任,最親密的人所欺騙呢?簡愛承受住了,而且還做出了一個非常理性的決定.在這樣一種非常強大的愛情力量包圍之下,在美好,富裕的生活誘惑之下,她依然要堅持自己作為個人的尊嚴,這是簡愛最具有精神魅力的地方。 小說設計了一個很光明的結尾--雖然羅切斯特的庄園毀了,他自己也成了一個殘廢,但我們看到,正是這樣一個條件,使簡愛不再在尊嚴與愛之間矛盾,而同時獲得滿足--她在和羅切斯特結婚的時候是有尊嚴的,同時也是有愛的。 小說告訴我們,人的最美好的生活是人的尊嚴加愛,小說的結局給女主人公安排的就是這樣一種生活。雖然我覺得這樣的結局過於完美,甚至這種圓滿本身標志著浮淺,但是我依然尊重作者對這種美好生活的理想--就是尊嚴加愛,畢竟在當今社會,要將人的價值=尊嚴+愛這道公式付之實現常常離不開金錢的幫助。人們都瘋狂地似乎為了金錢和地位而淹沒愛情。在窮與富之間選擇富,在愛與不愛之間選擇不愛。很少有人會像簡這樣為愛情為人格拋棄所有,而且義無反顧。《簡愛》所展現給我們的正是一種化繁為簡,是一種返樸歸真,是一種追求全心付出的感覺,是一種不計得失的簡化的感情,它猶如一杯冰水,凈化每一個讀者的心靈,同時引起讀者,特別是女性讀者的共鳴。
⑧ 關於簡愛的論文
淺析《簡愛》的戀父情結
摘 要:「戀父情結」是指女兒愛父嫌母、想要取代母親的復雜情感。從精神分析的角度看,「戀父情結」是簡愛愛情觀與婚姻觀的內在推動力。同時,《簡愛》也可視為夏洛蒂·勃朗特的自我寫照,作者通過簡愛實現了她的愛情夢想。關鍵詞:簡愛;戀父情結;愛情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24-0072-01《簡愛》是英國文學史上一部驚世之作,它揭開了女性文學的新篇章:一位其貌不揚、身份低微的家庭女教師實現了自身的愛情夢想,亦宣告了女性獨
立意識的建立,證實了「自我造就」的非凡價值。拋開作者與評論家們苦於表達與追索的主題,我們還可從精神分析的角度,探究簡愛愛情觀形成的深層原因,即簡
愛的戀父情結。「戀父情結」,即弗洛伊德提出的「厄勒克特拉情結」(Electra
Complex),原型為希臘神話中厄勒克特拉公主殺母、為父報仇的故事。弗洛伊德在《夢的解析》中將小女孩
「愛父嫌母」的潛在願望,稱為「戀父情結」。探究簡愛的戀父情結,能為簡愛愛情觀的成因提供一個新的闡釋,豐富作品的內涵與意義。一、父愛的缺席與母愛的扭曲《簡愛》前四章講述了孤女簡愛被寄養在里德舅舅家的痛苦經歷,作為「父親」的里德舅舅過早離世,舅媽無疑是最惡毒的「母親」,使簡愛一度被親情拋棄。波伏娃在《第二性》中說:「如果父親有喜愛女兒的表示,她就會從中得到自身存在的極為有力的證據;這樣她就有了其他女孩很難具有的優點;她可
以藉此實現自我並受到崇拜。」小簡愛一直設想:「如果里德舅舅在世,他一定會待我很好。」
「母親」里德太太她冷酷偏心,簡愛於她終究「只不過是一個礙手礙腳的外來人罷了」。幼時的痛苦經歷讓簡愛具備了萌發戀父情結的條件。她渴望能有一位像父親
般堅強的男子保護她,這為簡愛與相差懸殊的羅切斯特的相戀埋下了伏筆。二、羅切斯特的父親象徵意味弗洛伊德認為,隨著女孩的成長,其戀父情結「會投射到應該和她在一起的異性身上」。羅切斯特的登場是夏洛蒂·勃朗特在情節上的精心安排,他接
受了簡愛對「父親」的神情專注。首先,他父親般成熟獨斷的男子氣概讓簡愛心動;他對簡愛呵護備至,賦予她完美的愛情,這讓簡愛享受到獨立與自由的快感。
基·瓦西列夫在《情愛論》中說:「愛情,含有對異性情侶的最親密最透徹的理解和最無私的奉獻。」羅切斯特為簡愛提供了活生生的父親模型,他彌補了簡愛生活
中親情與愛情的缺失,成為簡物質與精神上的最大支柱。三、聖約翰與羅切斯特的較量在簡愛第三次出走後,夏洛蒂·勃朗特精心設計了一場愛情角逐:聖約翰與羅切斯特。弗洛伊德在《少女杜拉的故事》中承認同齡人之間的曖昧能讓「患者」的戀父情結暫時隱藏。聖約翰的出現無疑在簡愛與羅切斯特之間設置了巨大屏障。周國平在《談愛情》中說:「我覺得真正的愛情,它裡面應該有一種最重要的激情,就是給予的激情,或者說奉獻的激情。」聖約翰代表一類自私的婚
姻觀,他對簡愛的追求是基於傳教者的義務:「我有權要求你——不是為了我的歡樂,而是為了我主的工作。」相反,羅切斯特代表為愛而結合的婚姻觀,他能為簡
愛奉獻全部,「他對她愛得非常深,非常體貼」。這種從比較中做出的選擇,更凸顯出隱藏在簡愛心中的戀父情結。四、從作者經歷看簡愛的戀父弗洛伊德說:「作家是這樣的人:他由於在現實中得不到本能的滿足,便從現實轉向幻想;在幻想世界裡,他盡情地滿足情慾和野心的願望。」夏洛蒂·勃朗特與簡愛有著相似的生活經歷,企圖通過書中的簡愛來爭取完滿的愛情。作家通過文藝創造實現本能願望升華的作品很多,如簡·奧斯汀的《理智與情感》與張愛玲的《心經》等。夏洛蒂·勃朗特與書中簡愛的經歷極其相
似,她出身貧窮,幼年喪母,她曾被寄養於舅媽家,後又被送至一所地獄般的寄宿學校。她也當過家庭教師,得到過兩個年輕人的求婚,但最終愛上了年長的埃熱先
生……雖然現實中的夏洛蒂與埃熱先生的愛情無疾而終,但通過《簡愛》,夏洛蒂獲得了情感上的滿足。正是由於夏洛蒂·勃朗特對白日夢的抒寫,讓研究簡愛戀父
情結的意義更為深刻。由此可見,簡愛的戀父情結是她與羅切斯特終成眷屬的內在推動力,但除去故事本身的圓滿結局,這似乎還滲透出人性某些違背常理的變態的慾望。因此,簡愛這類戀父式的愛情仍舊值得思考,這對當代社會的女性仍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參考文獻:[1][英]夏洛蒂·勃朗特.祝慶英譯.簡愛.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年版.[2][法]西蒙·波伏娃.李強選譯.第二性(第一版).西苑出版社,2004年版.[3]馮川.文學與心理學(第一版).四川人民出社,2003年版.[4]周國平.永恆之女性——周國平談女人與愛情.中國華僑出版社,2006年版.[5]潘翠.西方現代主義文學思潮.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6]邱琦.淺析<風和日麗>中無法釋懷的「戀父情結」.電影評介,2010年,第06期.
作者趙先棟
⑨ 關於簡愛的畢業論文
本論文嘗試從性別文化政治的角度來重新詮釋簡愛中性別的議題。闡述在維多利亞時
期的父權社會中,女主角簡愛如何反抗當時的女性理想形象、反抗父權論述實踐,及挑戰
當時的性別權利關系。
第一章回顧國內外有關簡愛的評論文章,並從中找出了重新閱讀此小說的理由。其一
,簡愛是否顛覆當時傳統的女性角色一直備受討論但是尚無定論;其二,至今有關小說中
性別是透過什麼樣的文化機制形塑而成,且簡愛如何反抗性別主體的過程尚未有健全的討
論。因此,本論文採用Weedon和Jordan的性別文化政治及Foucault的權利觀念來探討小說
中性別形塑的問題,及簡愛對維多利亞性別主體的反動。
第二章再現維多利亞女性理想意象,以便與夏綠蒂對簡愛的描繪做一比較。簡愛這一角
色的描繪可說是與當時女性理想形象背道而馳,因此夏綠蒂與簡愛受到相當多人的批評。
批評者控訴他們顛覆維多利亞的社會價值觀及女性理想形象;無可否認,這些控訴正證明
簡愛顛覆了當時傳統的女性角色。
第三章舉例說明家庭、學校,及宗教這三個文化機制如何透過論述實踐、紀律、與懲罰
來形塑簡愛成為一個性別主體。此外,這一章節也展現簡愛如何反抗這些形塑力量。
第四章主要論述簡愛如何抵抗Rochester 及St. John的誘惑,而不至於成為Rochester
的情婦及St. John有名無實的妻子,並闡述簡愛如何尋找到自我,成為自己的主人而
非Rochester及St. John的他者。此外,這一章將Bertha詮釋為維多利亞時代性壓迫下一個
被壓制的主體;但這並不表示Bertha就毫無權力可言,她透過暴力來展現對父權的反抗。
第五章摘要了前幾章的重點,並指出這本小說尚可探討的空間。本論文只著重性別議題
的討論,而忽略階級及種族的議題。基於Weedon及Jordan的觀點,性別、階級及種族都是
文化建構的產品,他們促成了不同與不平。因此,這本小說中階級及種族議題也可從文化
政治的角度來加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