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升本科 » 電大葯學本科畢業論文

電大葯學本科畢業論文

發布時間: 2023-01-11 13:09:28

❶ 葯學專業畢業論文

葯學專業畢業論文

葯學是連接健康科學和化學科學的醫療保健行業,它承擔著確保葯品的安全和有效使用的職責。下面是我整理的葯學專業畢業論文範文,與大家分享了解。

葯學專業畢業論文:葯學專業有機化學實驗教學的改革

摘要:

有機化學實驗是培養葯學人才的一門重要課程。本文主要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網路虛擬教學等方面闡述實驗教學改革,以提高學生學習有機化學的積極性,培養出高素質的應用型葯學人才。

關鍵詞:

葯學;有機化學;實驗教學

目前,重點高等醫葯院校葯學人才培養目標主要是圍繞研究型和創新型開展。一個國家民族醫葯企業的強大除了依靠研究型人才外,還需要大量的技術應用型人才。地方性本科院校現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中堅力量,是本科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其定位於培養為地方服務的大批應用型專門人才。我院於2014年10月被河南省教育廳確定為第二批向技術應用型本科院校轉型的試點學校,我院葯學專業初步確定為轉型示範專業。我院於2013年開設本科葯學專業,其辦學定位是為醫葯企業培養高層次的應用型人才。有機化學是葯學類專業一門重要的必修課程,有機化學實驗[1]的應用性已充分滲透到葯學的各領域。近年來,我院把高素質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作為教學改革的方向,加大實驗教學投入,整合教學資源,把實驗室建設和實驗教學改革作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徑[2]。現將我院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總結如下。

1轉變觀念,充分認識實驗教學的重要性

傳統觀念認為有機化學的理論教學佔主導地位,實驗教學為理論教學服務,處於從屬地位。學生也普遍認為理論知識重於實驗,因此做實驗時,只是按照實驗大綱要求和步驟進行,對實驗可能出現的結果無預知和分析,難以實現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教學目標[3]。因此,轉變觀念,改革實驗教學,加強實驗教學成為培養應用型葯學人才的重要舉措。

2改革實驗教學模式

2.1實驗教學內容改革

[4]驗證性、綜合性和探究性是實驗教學的主要特點。傳統實驗教學多以驗證性實驗為主,綜合性和探究性實驗較少,學生只是機械地重復操作過程,制約了學生的主動性和探究性。為此,我院刪減了一部分驗證性實驗,保留一些基本化學實驗操作,同時加強操作技能訓練,適當增加一些設計性和創新性實驗。在實驗教學過程中,不斷優化實驗內容,使其更科學、更具適用性。蒸餾(包括常壓和減壓)、重結晶及萃取分離是有機化學實驗最常用和最基本的操作,在實驗教學中,盡可能多安排與這些操作技能相關的實驗。在操作訓練中,讓學生知道並理解實驗操作中的注意事項;熔點、沸點、折光率和旋光度等物理常數的測定在理論教學中著重講解其原理,實驗中則著重訓練學生的操作技能。實驗課程體系以典型合成實驗為主,精選具有綜合性和設計性的實驗項目。例如,環己烯和1-溴丁烷的制備,將性質驗證貫穿於合成實驗中,使學生能加深對書本上理論知識的理解。將熔點測定和色譜技術分析融入阿司匹林的合成中,構成一個綜合性實驗。通過整合實驗內容,不但強化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還培養學生運用理論知識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引導學生探究實驗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激發其探索精神,讓學生對理論知識有更進一步的理解。開展設計性實驗主要是滿足葯學專業學生畢業後工作和繼續深造的需求,同時也有利於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例如,環己酮有多種合成路線,實驗課前,讓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設計出可能合理的合成路線及操作步驟。課堂上教師給出文獻報道的合成路線,讓學生對比一下自己設計的路線與文獻中的有何不同,然後教師再引導學生分析討論得到最佳的合成路線,即用次氯酸鈉氧化環己醇得到環己酮,此法可避免重金屬污染環境的問題。設計性實驗教學可有效激發學生的實驗興趣,且實驗後的成就感更能激發他們對有機化學的學習興趣。

2.2運用新的教學方法

[5]在傳統「灌輸式」教學過程中,學生只是一味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未能激發其主動性,教學結果就是學生對知識理解不深且不能靈活運用。因此,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勢在必行。我院根據開設實驗項目的特點,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如啟發式、示範式、討論式等。實驗前學生必須做好預習,對本次實驗的目的、原理和步驟做到心中有數,並對實驗注意事項和實驗思考題多加思考。上課時,教師通過提問[6]來檢驗學生的預習效果,並根據提問情況,對教學內容有所選擇地講授,避免無重點的重復,提高教學效率。對實驗操作,請2~3名學生課堂上示範演習,讓其他同學找出其正確和錯誤的地方,然後教師再講解示範。這種糾錯式教學可使學生普遍存在的操作問題得到有效糾正。乙醯苯胺的合成有兩種實驗方法:(1)冰醋酸法。(2)醋酸酐法。實驗前,學生查閱資料比較兩種方法的優缺點。用冰醋酸法分餾時溫度為什麼要控制在100~110度之間,過高可以嗎?用醋酸酐法加入鹽酸和碳酸鈉的目的是什麼?等一系列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思考。做實驗時,相鄰的兩組分別做冰醋酸法和醋酸酐法,這樣學生可以相互對比實驗效果。在做肉桂酸合成實驗時,教師引導學生設計不同投料比、不同催化劑和不同溫度的正交試驗。對比實驗結果得到肉桂酸的最佳合成條件。正交試驗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科研思路。

2.3利用網路虛擬實驗輔助教學

[7]隨著網路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其在現代教育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傳統授課方法無法將有些實驗操作描述的很清晰,學生也不容易接受。我們教研室採用動態PPT實驗操作圖或教學視頻來講授實驗操作,學生普遍反映良好。這種教學方式能將抽象的內容轉變成生動、鮮活的知識,學生的實驗操作不規范和失誤率大大減少。此外,某些實驗因儀器特殊、葯品控制較嚴等原因而無法開展,我們採用網路虛擬實驗教學法,學生看過講義後,在電腦上進行虛擬實驗操作並觀察實驗現象。在進行每步操作時,如果正確,可繼續進行;若錯誤,電腦會提醒學生該如何進行,保證實驗順利進行。網路虛擬可模擬某些特殊實驗,彌補了現實無法進行的不足,有助於提高教學質量。

2.4倡導綠色化學理念

[8]現在環境污染越來越嚴重,已影響到人們的生活,而有機化學實驗中的試劑和原料等都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如果處理得不恰當,危害更嚴重。在實驗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引用「綠色」理念,合理設計實驗課程體系,聯系相關實驗,將上一實驗產物作為後面實驗原料。為盡量減少化學實驗對環境的危害,在不改變實驗的前提下,盡量採用小規格的容器,如採用50ml的圓底燒瓶做反應裝置,大大減少原料和試劑的使用量。選用毒性小的溶劑代替毒性大的'溶劑,如乙醇代替甲醇,甲苯代替苯等。乙醇、乙酸乙酯是化學實驗中使用比較多的溶劑,且可回收再利用。將回收的乙醇廢液經蒸餾得到大約95%乙醇,可作為清洗劑,也可用於咖啡x因的提取。對實驗產生的廢棄物讓學生加以分類、集中收集,倒入指定地方,最後由教師統一處理,避免有害溶劑腐蝕管道和污染地下水。

3完善實驗教學考核體系,綜合客觀評定學生成績

[9]以往實驗成績主要是根據學生上交的實驗報告來評定,從報告上無法了解學生對知識和操作技能的掌握情況,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能全面客觀綜合評價學生成績的實驗考核體系。綜合評價法可有效評定學生的實驗成績,主要從4方面對學生進行考核:

(1)預習(佔10%),主要考查學生預習情況,包括目的、原理等內容;

(2)實際操作能力(佔30%),教師考查每組學生的裝置安裝和操作規范與否等;

(3)考勤及紀律(佔10%);

(4)操作考核(佔50%),主要以抽題形式進行,考查學生基本操作掌握情況。

通過這一年的改革實踐證明:綜合考核方式更能引起學生對實驗的重視,更能客觀評價每一位學生。地方性院校本科葯學專業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的目的就是提高學生學習有機化學的積極性,培養出具有技術應用型潛力的優秀人才。雖然實驗教學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是時代在發展,技術在進步,教學改革也應與時俱進,要積極吸取其他院校教改的成功經驗,不斷探索,不斷完善有機化學實驗教學體系。

參考文獻:

[1]李如章,王書華.有機化學實驗[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柯方,周孫英.有機化學實驗對葯學專業學生素質培養的探討[J].基礎醫學教育,2013,15(4):394-396.

[3]唐振林,高吉仁,李惠民,等.高職葯學專業有機化學實驗教學的改革探索[J].衛生職業教育,2014,32(15):92-93.

[4]付蕾,范卓文,張立劍,等.改革葯學專業有機化學實驗培養學生創新能力[J].實驗室科學,2012,15(6):146-148.

[5]宋爾群,宋楊.葯學本科有機化學課程和實驗教學探討[J].葯學實踐雜志,2013,31(5):398-400.

[6]劉春萍,劉X,孫林,等.基於問題教學法的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案例[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1,9(5):142.

[7]熊萬明,陳金珠,陳清,等.網路課程輔助下有機化學實驗的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化工高等教育,2014(6):57-59.

[8]趙麗娜,陸國志.高校化學實驗中綠色化學的研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3,30(2):179-181.

[9]姚建文,王虎,孫海軍.葯學專業有機化學實驗教學模式改革的探索[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1):26.

;

❷ 跪求一篇電大葯學專業畢業論文~

【論文摘要】葯品零售企業是葯品流通的最終環節。葯品零售與其他零售業一樣,受外部環境與內部環境的影響。但葯品又具有與其他商品不同的特徵,葯品關乎生命健康,是政府、公眾、輿論的焦點,目前醫葯衛生改革方向不明確,行業政策層出不窮,葯品零售企業全面開放,進入壁壘降低,隨著各行業各進軍醫葯售葯業引發的競爭,葯店的贏利空間越來越小,企業為生存及其他目的而選擇了多元化經營,多元化經營的涉及面越來越廣。本文就目前葯店實施多元化經營進行分析,提出對葯品經營的一些個人的看法。
【論文關鍵詞】葯品零售企業;競爭;經營;多元化
葯品零售企業是直接面對最終消費者(患者)的商品流通環節,也是葯品流通的最終環節。葯品零售業與其他零售業一樣,從宏觀上看,其生存與發展受政治法律、宏觀經濟、消費者需求、市場競爭等因素影響,而在微觀上,又受商品、價格、服務、選址、廣告與促銷、店鋪設計與商品陳列等要素影響。這些影響因素是零售經營者制定經營戰略與營銷策略的重要前提。目前的零售市場情況,我國非處方葯品種已經基本能滿足自我葯療需要,零售終端擴張速度在加快,葯品數量增加,利潤空間變小,行業競爭激烈,導致葯店多元化經營成了一種趨勢。本文就目前葯店實施多元化經營進行分析,提出對葯店經營的一些個人看法。
1分析葯品零售企業的現狀
1.1從外部環境分析
從外部環境分析來看,葯品零售企業受到了如下方面的影響:
1.1.1相關的政策
國家近年對葯品行業的整頓,對葯品實行多次降價,處方葯銷售的規范化,醫院葯品開始被迫逐漸降價,GSP認證到期,重新認證。這些對葯品零售企業來說都是壓力。
1.1.2行業內的競爭
葯店零售行業進入的壁壘較低,准入條件低,而國外資本和業外資本也不斷地在進入葯品零售業;此外,大型連鎖葯店通過兼並重組、異地開店,從區域性連鎖不斷走向全國性連鎖,醫葯連鎖零售市場的集中度不斷提高,也造成了行業問的競爭愈來愈激烈,以價格形式為競爭的焦點,造成葯品零售葯價下跌,使企業利潤空間明顯下降。
1.1.3從顧客需求來看
葯品零售企業以銷售非處方葯、保健葯品為主,主體消費者是普通老百姓,對價格很敏感,討價還價能力較強。此外,隨著人們自我保健意識提高,對葯店的服務要求也在不斷提高。
1.2從企業內部分析
從企業的內部來分析,對企業發展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2.1人員素質不高
葯店的主要從業人員具有執業葯師資格的少,相應由葯師、從業葯師、駐店葯師等來充當執業葯師,承擔執業葯師的工作。提高從業人員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是企業提高競爭力和顧客安全用葯的需要。這使用人的成本將會比原來增加3~5倍。
1.2.2葯品經營的戰略變化不大,企業間經營的戰略沒有明顯差異。
1.2.3單體葯店及中、小型的連鎖葯店的內部管理水平低下,管理不規范,阻礙了企業向高層次發展。目前的葯品零售企業的發展方向分為兩類:一是主張專業化經營發展,二是主張多元化經營發展。現在很多企業分別正在嘗試運用這二種經營戰略,以求得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2葯品零售的企業多元化經營
所謂多元化經營是指企業在現有業務領域基礎上增加新的產品或業務經營戰略。很多現有業務領域之間的關聯程度,又可以把多元化戰略分為相關多元化與不相關多元化兩種類型。從戰略管理的角度來說,企業實施多元化經營可以實現范圍經濟、分散經營風險、增強競爭力量。
2.1國外企業的多元化經營情況
全球葯店經營模式大可分為兩類:以美國的和日本代表的多元化經營以及以德國和瑞典為代表的專業化經營。美國和歐洲多數國家的醫葯連鎖店全部是多元化經營,以葯品為主,兼營與健康相關產品和其他日用品,將醫葯連鎖店的平均毛利從28.3%提升到32%左右。
美國葯店以「健康美麗產品專賣店」的概念為主旨,其核心商品分三大類:處方葯、非處方葯、美容護理及保健用品。其商品種類繁多,也是受美國人口郊區化和零售業集中、大而全趨勢的影響,符合人們「一站購足」的新觀念。
2.2國內葯品零售企業實施多元化情況分析
我國葯品多元化經營源於美國,國內最早試行是海王星辰健康葯房,其經營項目除葯品外先是有護膚品、日用品等,後引進香港靚曬店,在葯店內推出沖印照片業務。繼後,我國葯品零售企業紛紛效仿。
從目前葯品零售企業多元化經營的情況分析:
2.2.1按形式分為
相關多元化和不相關多元化:①相關多元化經營:葯妝、保健品、護理品、醫療器械等與健康狀況有較大相關性的商品,這是大多數葯品零售企業採用的經營戰略。②不相關多元化經營:嬰幼兒用品、醫葯圖書、眼鏡、洗衣、休閑、沖印、超市、食品市場。比較典型的是北京嘉事堂連鎖大膽地嘗試了「大健康」的概念,涵蓋了嬰幼兒用品、化妝品、保健食品、護理品、醫葯圖書、眼鏡等多個領域,具備獨特個性的產品結構,使其傲然屹立於京城葯店零售市場。
2.2.2按經營的主觀性分為
有意識實施多元化和無意識實施多元化:①有意識實施多元化——中國葯品零售企業多元化經營的先驅者:海王星辰,主要是學習了海外葯品零售企業多元化經營的模式,有意識、有計劃地實施,從根本上改變經營理念,經過周密的准備後進行的。②無意識實施多元化——有的企業是在經營過程中不自覺地、無意識地開始了多元化經營。如江蘇百佳惠連鎖有限公司,其「多元化」就在不經意間形成了「多元化」成為「百佳惠」的特色。
2.2.3按定位是否明確分為
有明確定位和無明確定位:①有明確定位。以鮮明的定位,實施企業的多元化經營戰略。如重慶和平大葯房將連鎖葯店定位為4種類型,即中心旗艦店、繁華區域葯妝店、超市店中店、社區便利店。其中心旗艦店倡導「健康+美麗」。繁華區域葯妝店把專櫃與開架相結合,超市店中店突出「健康」的概念,社區店以便利店模式經營。②無明確定位。這種葯店涉足多元化經營,源於經濟效益不明確或虧損的葯店。筆者曾到過市內的一間葯店,其將原約80m的店面,改為日雜小超市,而經營葯店佔用面積只有不到30m2的區域,外麵店面的招牌還是葯店,但已經名不符實了。
2.3我國葯店多元化存在問題
通過發析認為,我國現有的葯品零售企業實施多元化主要存在如下問題:
2.3.1成本問題過高
多元化的項目、產品的主觀引人,規模不大,無法分攤管理成本、采購多元化的商品來源以及批量小導致的成本高,流動資金壓力、單位貨櫃營業額等問題。需要增加產品銷售或增加服務項目都必須投入資金,總體成本明顯增加。
2.3.2定位不明
盲目選擇多元化經營項目和商品種類組合,近年來,葯店的多元化嘗試有食品、日用品、化妝品和各種便民服務等等,以目前多元化經營從集客效果、多元化商品銷售業績和對葯品(保健品)銷售促進等回報來看,要面對全新的、更為激烈復雜的快速消費品銷售市場環境,沒有顯示出有特色和清晰的定位。經營項目和商品品類組合上內在消費關聯程度不高,未能形成連鎖超市中常見的主銷商品和關聯商品之間的互動關系,沒有強化目標顧客群需求的分析。

❸ 葯學本科畢業論文

葯學論文是葯學工作者知識水平和研究能力的重要體現。下文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葯學本科畢業論文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葯學本科畢業論文篇1

醫院葯學服務狀況

近年來,隨著我國醫療體制改革的深入進行,人們健康意識和法律意識的普遍提高,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要求有用葯知情權和用葯選擇權;另外,葯品分類制度的實行使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樂於採取自我葯療的手段來進行保健與治療。

在這樣的新形勢下,如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保證用葯的安全與效果,提供全面的葯學服務,已經成為了廣大醫葯工作者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1葯學服務的現狀

1.1葯學服務體系未形成 國際上一些發達國家已經有了比較完善的葯學服務的概念與體系,並且有一套完整的法律體系與之相適應,同時還有相應的行業自律的管理機制來彌補法律規定上的不足。

而葯學服務這個概念引入我國的時間還不久,當前葯學服務的研究還處於初始階段,大家對葯學服務的認識還不夠,葯學服務體系在我國還是一個空白。

1.2葯學服務機構不完善 提供葯學服務的一個重要場所是醫院葯房,然而目前我國大多數醫院葯房進行的仍然是簡單的制劑、處方調配、發葯的工作,仍然停留在傳統的、封閉的、被動的服務模式上。

醫院葯房的葯師在工作中缺乏與醫師和患者的交流溝通,不能主動地參與葯學服務工作。

社會葯房作為另一個提供葯學服務的重要場所,在歐美發達國家也越來越顯示出其重要作用。

在我國,有相關數據表明,葯品供應重心正逐步地由醫院葯房向社會葯房轉移,民眾日常使用的葯品有一半來自醫院外葯房的比例。

在這種情況下,社會葯房更應該發揮葯學服務的作用,但是實際情況非常不令人滿意。

目前,我國社會葯房的葯師主要把時間和精力放在葯物銷售上,對如何做好葯學服務及其意義沒有足夠的認識,服務范圍狹窄,缺乏深度和廣度, 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公眾用葯的質量、效果和安全。

1.3葯學服務提供者整體素質堪憂 作為葯學服務提供者的葯師,整體素質堪憂。

在最近的一次對執業葯師調查的數據顯示,71.9%的被調查人員對於常用OTC 葯物的使用方法比較熟悉;67.4%的人認為能夠准確理解開方者的意圖, 並按照要求調配處方; 50.5%的人認為熟悉常用葯物的配伍禁忌及葯物間的相互作用;47.2%的人認為熟悉常用抗菌葯物的治療周期。

這表明多數被調查者的工作還處於葯師工作比較初始的審核、調配處方階段,缺乏提供葯學服務所要求的能力,在提供葯學服務方面還存在相當的困難。

2葯學服務開展不力的原因

2.1葯學服務起步晚,缺乏制度保障 我國,傳統葯學工作理念現在還具有很大的影響力,而葯學服務的理念進入我國也不過短短數年,影響甚微。

直至2003年2月25日,我國第一個與葯學服務相關的行業規范《優良葯房工作規范(試行)》(GPP)才由中國非處方葯物協會發布。

而相關的法律法規至今也還沒有能夠制定出來。

缺乏國家法律強有力的支持與保障,僅靠一部行業規范來推動葯學服務的發展確實舉步維艱。

2.2葯學服務提供機構對葯學服務重視程度不夠 我國醫院長期以來"重醫輕葯",醫院葯房工作質量的評價標准並沒有將葯學服務質量納入其中,主要以葯品供應以及葯房經濟效益情況為依據。

對葯師工作的評價也不考慮葯物治療效果。

這使得葯房管理人員在工作中更重視葯品的供應,而不是如何提供優質的葯學服務。

而社會葯房的發展仍在起步階段,對市場經濟體制下競爭與發展的規律認識不夠,在經營上以經濟效益為重,對葯學服務的重要性認識不夠,缺少開展葯學服務的氛圍。

大部分社會葯房葯師的工作以銷售為主,有的地方甚至讓葯師當起了"葯托"。

2.3葯學人才培養模式與選拔機制存在問題 我國葯學高等教育一直沿襲前蘇聯過於學術化的培養方式,葯學課程的設置以化學為主幹,知識系統主要是為科學研究服務。

而生物醫學課程所佔比例很小,導致學生生物醫學知識欠缺。

同時,葯學學生臨床實習時間普遍不足甚至沒有,這很不利於對學生實際處理合理用葯問題能力的培養。

葯學服務要求葯師不僅要懂得葯學知識,還應該懂得醫學,管理學的知識,並且還要具有較強的與醫生和患者交流的能力。

以目前的葯學模式所培養的學生多方面的能力不足使他們對開展葯學服務工作感到力不從心,只能充當"葯品售貨員"的職能。

另外,作為葯師選拔機制中重要一環的執業葯師資格考試也存在明顯的缺陷,其內容的設置偏重於工業生產及大化學知識方面,忽略了臨床用葯、葯房咨詢、用葯指導等方面的知識考核。

這種機制很不利於選拔具有葯學服務能力的專業人才,也使得執業葯師資格的獲得者不重視臨床實踐,導致我國執業葯師普遍缺乏面向患者提供葯學服務的能力,對於處方葯物是否會發生相互作用,劑量是否正確等問題,缺乏審核把關的能力。

3解決開展葯學服務困境的對策

3.1吸取國外先進經驗,建立符合我國國情的葯學服務體系 借鑒國外的實踐經驗,確立一套葯學服務標准化方法指導原則。

以WHO的GPP的主要內容與要求為依託,參考發達國家的葯學服務相關規范,結合我國目前醫療改革的實際情況,制定一系列與葯學服務相關的法律規范與行業規范。

根據醫院葯房與社會葯房各自的特點,確定相應的葯學服務實施的量化指標。

同時加大宣傳力度,使有關各界充分認識葯師在患者葯物治療中的作用和實施葯學服務能夠給患者和社會帶來的益處。

全方位推動我國葯學服務事業的發展。

3.2轉變觀念,建立新的葯房工作制度 無論醫院葯房還是社會葯房,都應該明確這一點,葯房其實不只是賣葯,在銷售葯品的同時,還應把健康提供給消費者。

充分認識到提高葯學服務質量不但可以使消費者獲得更好的治療與保健,同時也可以提高單位自身的競爭力。

將葯學服務納入葯師的評價體系,以GPP為指導,重新構建葯房的服務規范。

根據醫院葯房和社會葯房的不同情況設置各自專門的葯學服務區域,配備相應設施,安排專職葯師,提供相應服務。

3.3改革葯學人才培養模式與選拔機制 優化教學計劃,改革傳統教育模式。

調整化學類課程內容與學時,增加生物醫學課程,臨床基礎課程以及管理類課程,使葯學教育模式由"化學模式"轉為"生物醫學-管理學-葯學"模式。

增加臨床實習時間,讓學生有更多機會直接面對患者,了解患者的用葯史,參與建立患者葯歷,對治療葯物進行監測等工作,培養他們的葯學服務意識與能力。

葯學本科畢業論文篇2

新形勢下醫院葯學發展的要求與轉變

【摘要】 隨著醫葯衛生改革和現代制葯技術的發展,醫院葯學逐漸由以往的單一供應服務型模式向科技服務型擴展,從傳統的葯品調配到參與臨床的合理用葯是葯學未來的發展方向,醫院葯學工作面臨新的挑戰和難得的機遇。

【關鍵詞】 醫院葯學; 發展

在醫療體制改革的新形勢下,醫院葯學已經逐漸成為葯學領域中的重要學科之一。

醫院葯學的發展,對廣大人民群眾的身心健康有著直接影響,時刻關繫到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葯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也已經成為社會的熱點話題。

本文從葯學發展的幾個方面對其進行分析探討如下。

1 醫院葯學的概念

醫院葯學是研究、實踐醫院葯品供應、葯事管理、葯物制劑、葯學技術和以患者為中心、葯品為手段,運用葯學專業知識指導、參與臨床安全、有效、經濟、合理的葯物治療方案[1]。

醫院葯學包括下列專業:葯品調劑、葯品供應、葯物制劑、葯品檢驗、臨床葯學、臨床葯理、葯事管理、葯物研究等。

其內容涉及化學、物理學、葯理學、葯劑學、臨床醫學、治療學、生物學、臨床檢驗學、心理學、管理學、經濟學、信息學、法學和倫理學等學科。

醫院葯學這一概念是20世紀40年代中期由美國提出的,現已廣泛為世界各國所接受,我國在80年代才明確提出這一概念。

2 醫院葯學的發展階段

隨著社會化的前進、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國醫學葯學事業有了很大的進步。

醫院葯學的形成和發展可分為3個階段。

2.1 傳統葯學階段 傳統的葯師服務是按方配發葯品。

在配方服務崗位上,葯師的責任主要是認清處方、保證質量和交待清楚用法,通過發葯窗口與患者接觸。

葯劑科的工作就是保障葯品供應、調配簡單制劑。

2.2 醫院葯學服務階段 此階段的特點是以合理用葯為中心的臨床葯學服務。

自70年代末臨床葯學概念引入我國以來,全國各醫院根據自己的特點積極開展了臨床葯學實踐。

臨床葯學的興起是葯師服務的一次突破。

葯師與臨床結合,參與葯物治療,推動合理用葯。

在葯師與患者關系方面突破了原來配方的局限,關繫到患者的用葯方案,調劑工作由傳統窗口供應服務型向技術服務型轉變。

2.3 葯學監護階段 90年代初,美國Minnesota大學葯學院Hepler和Srtand教學提出了葯學監護(Pharmaceuical Care, PC)的概念[2],這在全世界范圍內引起醫院葯學界的廣泛關注。

按照最初定義,葯學監護是提供負責的葯物治療,目的在於實現改善患者生存質量的既定結果。

這些結果包括:(1)治癒疾病;(2)消除或減輕患者的症狀;(3)阻止或延緩疾病進程;(4)預防疾病或症狀的發生[3]。

指出葯學監護具有3種職能,即識別潛在的和實際存在的葯物問題的發生。

美國《醫院葯師協會》葯學監護的統一定義是:葯師的使命是提供葯學監護。

葯學監護是提供直接的、負責的、與葯物有關的關心照顧,目的是獲得改善患者生存質量的確定結果。

由於上述定義不夠完善,又作了進一步補充和完善,新的定義為“葯學監護是執業者(如臨床葯師)對患者葯物有關需要承擔責任並為滿足這些需要負責實踐”。

PC強調葯師在葯物治療中必須承擔責任,要求醫院葯學的各個環節都要以患者為中心,葯品為手段,運用葯學專業技術知識來開展工作、提供服務。

例如,用艾絨不僅達到治療的目的,還要考慮到患者生存的質量;解除患者用葯顧慮,提高患者用葯的依從性;宣傳葯物的正確使用,防止葯品不良反應;如何減輕患者負擔等。

“PC”這一概念的出現,標志著醫院葯學的發展進入一個嶄新時代。

人們開始明確醫院葯學專業的發展方向,認識到醫院葯學實踐必須由過去“以產品為中心”的模式轉變為“以患者為中心”的模式,即從“對物”轉變為“對人”,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變(在葯房)等候服務為上門(病房、門診)為患者服務。

PC要求葯師必須去臨床,成為葯學治療小組成員,直接接觸患者,參與臨床葯學治療,並對患者的葯物治療結果承擔責任。

也就是說,醫師和護士合作共同對患者的健康負責。

葯學監護與醫療監護、護理監護一樣,是為了滿足患者需要,是強調患者葯物治療有關的需要。

葯師需要弄清楚患者正在服用的所有葯物(包括非處方葯物OTC),根據患者的情況,評估用葯是否合理有效,制定治療方案,並對治療的進展情況定期隨訪。

葯師必須學會如何確定患者的葯物治療需要及如何制定滿足這些需要的監護計劃。

近年來,國外醫院葯學學科發展突飛猛進,逐步從多年來醫院葯學的單一供就服務型模式向科技服務型發展,以患者為本,向臨床延伸。

葯學部(葯劑科)在醫院是技術職能部門,不是單純“買賣葯品”。

結合到筆者所在醫院,自從開展臨床葯學以來,葯劑科、臨床葯學室做了大量服務於臨床的工作,如:首先建立了由醫師、臨床葯師和護士組成的臨床治療團隊,開展起了具體的臨床合理用葯工作;參與臨床葯物治療,進行個體化葯物治療方案的設計與實施;開展葯學查房,為患者提供葯學專業技術服務;參加查房、會診、病例討論和疑難、危重患者的醫療救治,協同醫師做好葯物使用與遴選;對臨床葯物治療提出意見或調整建議,與醫師共同探討對葯物的治療方案。

開展了使用抗生素專項整治工作,已進行了臨床應用監測,對臨床大夫實施了處方點評與超常預警,從而促進了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同時,掌握與臨床用葯相關的葯物信息,提供用葯信息與葯學咨詢服務,向公眾宣傳合理用葯知識,真正使臨床葯師在治療患者中發揮了重大作用。

未來醫院葯學發展方向主要是葯學監護。

面向21世紀,適應醫學葯學發展的要求,承擔起患者監護中的責任,為葯師在患者治療中發揮作用提供了機遇,也是挑戰。

另外,我國醫療制度的改革,特別是醫療保險制度的出台和對葯品收入在醫療保險制度中的規定要求必須重視合理用葯,避免造成葯品浪費,減少患者經濟負擔,逐步實施葯學監護實踐,推動我國醫院葯學不斷向前發展。

參 考 文 獻

[1] 吳永佩.葯學綜合知識與技能[M].北京:中國醫葯科技出版社,2000:1.

[2] Heple CD, Strand LM. Opportumities and resplnsibil ities in pharceutical care[J]. Am J Hosp pharm,1990,47:533.

[3] 余自我,王宏圖,張楠森.葯學監護實踐――21世紀中國葯師面臨的機遇和挑戰[J].中國醫院葯學雜志,2000,20(6):355.

新形勢下醫院葯學發展的要求與轉變【2】

[摘要]新形勢下,筆者就臨床葯學管理思想,電腦網路化管理,信息與咨詢服務,提高葯師專業知識等方面分析醫院葯學面臨的要求和轉變。

關鍵詞:臨床葯學網路化管理信息服務專業知識

隨著科技進步與醫葯衛生事業的發展,人們的健康意識逐漸增強,用葯需求不斷增加。

面對新形式的發展與變化,現代醫院葯學如何轉變職能、拓寬葯學服務的內容、轉變葯學人員的思想觀念以適應新形勢的要求,是對醫院葯學發展的一個挑戰。

醫院葯學要正確處理並兼顧國家、患者、醫院三者的利益,通過醫、葯、護三方密切合作,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在葯品使用中體現以服務病人為中心、以合理用葯為核心,開展葯學技術服務。

筆者在多年的葯師工作實踐中,積極思考,總結經驗,認為新形勢下醫院葯學發展必須做到以下幾點轉變。

1建立臨床葯學管理思想

傳統的醫院工作模式使葯學專業人員的職能停留在技術含量較低的事務性工作上,醫院領導對醫院葯學重視不夠,這為臨床葯學的發展造成了困難。

隨著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發展,醫院應定期安排從事臨床葯學工作的葯師學習必要的臨床醫學知識。

使之在科室輪轉,參與管理患者,處理醫囑和葯物治療,增進醫、葯、護間的溝通交流,提高醫院葯師的葯學服務水平,推動臨床葯學工作的發展。

事實上臨床葯學已經是醫療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它主要通過葯師進入臨床,協助醫師提出個體化給葯方案,並監測患者的整個用葯過程,最大限度地發揮葯物的臨床療效。

葯師走向臨床,醫葯結合,參與合理用葯,保證病人用葯安全有效,這是臨床葯學的基本任務,也是加速臨床葯學發展的關鍵。

培養專職臨床葯師長期深入病房參與葯物治療,發揮葯學所長,積極培養葯師走向臨床與醫師合作,為病人葯物治療服務,加快臨床葯學發展。

通過葯學與臨床醫學的有效結合而實施醫院葯學及葯學監護工作,葯師的工作才不再是單純地保證葯品質量,而是以病人為中心,與醫師合作共同保證服務質量。

即根據各個醫院的特色和技術要求,將葯學實踐工作盡可能與臨床分科接軌,劃分為專科葯師,以便提供相應的高質量的葯學服務。

2進一步加強電腦網路化管理

目前我國醫療行業已基本進入電腦全程化管理。

從葯品入庫開始基本實現了電算化,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葯品管理方面,由於數量完全在控制之下,不僅可以減少無意的浪費,還可以杜絕工作人員私用和盜用。

在提高服務質量方面,減少了病人看病的環節,使整個管理更加規范化、科學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和醫療水平,從而整體提高了服務質量。

同時,為了加強醫療管理和工作需要,葯品電腦管理系統程序須不斷完善與更新,以滿足實際工作需要和現代化管理的要求。

電腦用於葯品管理,主要是葯庫和葯房葯品等,應加強提高計算機葯品系統程序,實施全程電算化管理,促使葯房葯品數量、金額雙向管理,避免收費處劃價的葯品庫存不穩定。

3加強葯物信息、咨詢工作,開展信息資料交流和咨詢服務

葯物信息交流及咨詢服務是臨床葯學的重要內容,在我國醫院,這方面工作已有一定的基礎。

但從發展來看,不僅是選擇、儲備各種醫葯書刊、雜志及資料供葯學人員參考和編寫定期刊物供院內醫務人員參考,如何擴大服務范圍,值得研究,例如編制本院病人用的葯品資料,為葯事委員會編寫和修改本院處方集,提供擬增添的新葯系統資料與原有同類葯物相比和價格分析,匯總有關物葯不良反應資料,供增刪葯品品種參考。

提供有關葯物及醫療保健方面新知識新技術的發展信息,將有關資料加以綜合分析,幫助醫葯人員在為病人治療、科研、學術活動中提供服務,建立院內計算機聯網的葯物咨詢系統,開展咨詢服務,爭取與院外葯物信息交流。

4不斷提高葯師的葯學專業知識

促進合理用葯是葯學服務的核心內容,葯物則是葯師開展葯學服務的載體。

所以葯師必須加強葯物結構、理化性質、葯理作用機制等知識的學習,並在為病人提供葯學服務同時,要積極參與葯物不良反應監察、葯物流行病學研究、葯物經濟學分析、葯物利用評價、新葯開發等相關課題的研究,不斷拓展醫院葯學領域的深度和廣度。

作為綜合性醫院的葯師還應具有一定的教學能力,有義務為實習生、進修生、醫護人員開展學術講座及至整個社會進行臨床葯學普及知識教育。

總之,在新的形式下,醫院葯學需要在制度上做相應的轉變,以及嚴格要求葯師的專業技術水平,才能滿足科技進步與醫葯衛生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嚴寶霞.臨床葯學各論[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 1999.

[2] 王茜,朱立勤.提高新時期現代化.醫院葯學的服務質量[J].天津葯學, 2008, 20(6): 49-50.

[3] 張琦媛,關於縣級醫院葯學管理工作的幾點建議[J].醫院管理,1007-8517 (2010) 02-0203-01.

[4] 蔣亞萍.加強醫院葯學管理創新醫院葯學服務[J],中國衛生質量管理2010,17(2):106-108.

❹ 電大葯學畢業論文範文

臨床葯學是醫院葯學的核心工作,是世界葯學發展的趨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電大葯學 畢業 論文 範文 ,供大家參考。

電大葯 學畢業論文範文篇一

《 淺談“越鞠丸”名方

摘要:本文淺談“越鞠丸”名方創制,方名來由,方歌,組成,功用及臨床應用。

關鍵詞:越鞠丸 六郁病

元代朱震亨提出:“氣郁、血郁、火郁、食郁、濕郁、痰郁”六郁之說,認為“氣血沖和,萬病不生,一有怫鬱,諸病生焉。故人身諸病多生於郁。”(《丹溪心法·六郁》),而創制越鞠丸這一名方。“越鞠丸治六郁侵,氣血痰火濕食因;芎蒼香附加梔曲,氣暢郁舒痛悶平”。全方由香附、川芎、蒼術、神曲、梔子,五味葯各等分為末成水丸,現臨床學按原方量比例酌定作湯劑煎服。主治氣郁所致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噯腐吞酸,惡心嘔吐,飲食不消等症。六郁之中,以氣郁為主,故方之功用以行氣解郁為主,使氣機流暢,則痰、火、濕、血、食諸郁自解,痛悶嘔惡諸症可除。郁病多由精神因素所引起,以氣機郁滯為基本病變,是內科病證中最為常見的一種。臨證時氣郁常見精神抑鬱,情緒不寧,胸脅脹滿疼痛等,為郁病的各種證型所共有,血郁:兼見胸脅脹痛,或呈刺痛,部位固定,舌質有瘀點、瘀斑,或舌質紫暗;火郁:兼見性情急躁易怒,胸悶脅痛,嘈雜吞酸,口乾而口舌苦,便秘,舌質紅,苔黃,脈弦數;食郁:兼見胃脘脹滿,噯氣酸腐,不思飲食;濕郁:兼見身重,脘腹脹滿,噯氣,口膩,便溏腹瀉;痰郁:兼見脘腹脹滿,咽中如物梗塞,苔膩。見上述證候者,用越鞠丸無不見效。筆者臨床應用本方治療胃腸神經官能症,加木香、枳殼、白蔻、厚朴;治療慢性胃炎加蘇梗、枳實、木香、炒萊菔子、砂仁、半夏、蒲公英;治療消化性潰瘍加白及、白術、海螵蛸、元胡、三七粉;治療傳染性肝炎加重梔子的用量,再加鬱金、生大黃、綿茵陳、板藍根、虎杖;膽石症再加金錢草、雞內金、生大黃;治療肋間神經痛加元胡、丹參、川楝子、乳香、沒葯;治療精神抑鬱症加石菖蒲、鬱金、八月札、丹參、龍骨、牡蠣;治療痛經加當歸、元胡、鬱金、細辛、益母草、紅花、山楂。諸凡雜病有六郁見證者,投本方隨症加味治之,常常會收到較好療效。

越鞠丸出自朱震亨《丹溪心法·六郁》一書,此方為何取名越鞠丸?令人費解,筆者查閱文獻,心中方為之一亮。

考方中梔子一味,《神農本草經》名木丹,《名醫別錄》稱作越桃,至《葯性論》始稱山梔子,《唐本草》又名枝子。川芎一味,《神農本草經》原名為芎藭,別名撫芎,而在《左傳》中,川芎名為鞠窮。丹溪翁從“越桃”與“鞠窮”中各摘取一字而名越鞠丸。丹溪翁創制的另一方劑越桃散,即梔子一味,亦是取自《名醫別錄》。

戴思恭承丹溪之學雲:“郁者,結聚而不得發越,當升者不得升,當降者不得降,當變化者不得變化也;此為傳化失常,六郁之病見矣。”鬱症多緣於思慮不伸,而氣先受病,故用越鞠丸總解諸郁。方中用香附行氣解郁,以治氣郁為主要葯物,川芎活血祛瘀,以治血郁;梔子清熱瀉火,以治火郁;蒼術燥濕運脾,以治濕郁;神曲消食導滯,以治食郁;均為輔助葯物,氣郁則濕聚痰生,若氣機流暢,五郁得解,則痰郁隨之而解,故方中不另加葯。丹溪翁認為,凡郁在中焦,以蒼術、川芎升提其氣以升散之,並隨症加入諸葯。又認為,梔子“瀉三焦火,清胃脘血,治熱厥心痛,解郁熱,行氣結”。由此可見,川芎、梔子在本方中有很重要作用,這亦是丹溪翁用“越鞠”命名本方的用意所在。氣不郁則痰不生,用越鞠丸以開胃腸三焦之郁,從而使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噯腐吞酸,惡心嘔吐,飲食不消等症消失,繼而命名氣、濕、痰、火、食、血“六郁”得到宣發,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改善全身的病理狀態。

近賢冉雪峰指出:“查此方集香燥之品為劑,而能宣發脾氣,又佐梔子以調之,在時方中頗有法度。……香能行氣,燥可勝濕,濕郁夾穢,頗有可取。”當然,本方所治諸郁均為實證,若是虛證郁滯,宜選他方治之。正如《蒲輔周醫療 經驗 ·方葯雜談》所說:“郁之為病,人多忽視,多以郁為虛,唯丹溪首創五郁六郁之治,越鞠丸最好。”

越鞠丸自創制以來,於今六百餘年,眾多醫家名賢多有論述,可謂汗牛充棟,筆者淺談於此,以起拋磚引玉之用,僅此而已!

參考文獻

[1]許濟群. 方劑學.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 1985: 137

[2]張伯臾. 中醫內科學.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發行. 1985:121

[3]王永炎. 中醫內科學.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發行. 1997.6: 274

電大葯學畢業論文範文篇二

《 中葯凝膠劑研究近況 》

[摘要] 中葯凝膠劑是一種新型的中葯外用制劑。本文從中葯凝膠劑基質的選擇、釋葯機制研究、滲透促進劑的應用、質量控制等方面闡述中葯凝膠劑的研究近況,並對中葯凝膠劑的未來發展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 中葯凝膠劑;釋葯機制;滲透促進劑;質量控制

中葯凝膠劑是一種新型的中葯外用制劑,具有塗展性好,無油膩感,易於清洗,透皮吸收好等特點。凝膠劑系指葯材提取物與適宜基質製成的、具有凝膠特性的半固體或稠厚液體制劑[1]。中葯凝膠劑常用於皮膚或黏膜給葯,用於抗炎鎮痛、抗菌抗病毒、局部止血等[2-3]。目前,中葯凝膠劑研究取得了較大的發展,在醫院制劑中廣為應用。本文對中葯凝膠劑近年的研究進展概述如下職稱論文:

1 基質材料

中葯凝膠的基質材料根據其性能不同,可分為水性凝膠基質與油性凝膠基質。水性凝膠基質的構成一般為水、甘油或丙二醇與纖維素衍生物、卡波姆和海藻酸鹽、西黃蓍膠、明膠、澱粉等;油性凝膠基質則由液狀石蠟與聚氧乙烯或脂肪油與膠體硅或鋁皂、鋅皂構成。必要時可加入保濕劑、防腐劑、抗氧劑、透皮促進劑等附加劑[1]。不同的基質材料的釋葯特性和臨床應用不同,因此,需結合葯物特性和臨床應用選擇合適的基質材料。目前,水溶性凝膠基質應用較多,主要代表為卡波姆及纖維素類。

李秀青等[4]以卡波姆940、PEG4000、甘油為基質制,以辣椒鹼,苦參鹼為主葯,研製了瘢痕止癢凝膠,葯效學實驗表明其燒傷燙傷愈後瘢痕止癢及各種皮膚瘙癢症具有較好的效果。王芊等[5]制備丹參酮凝膠,以羥丙基纖維素、卡波姆、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為混合基質,不僅使凝膠劑的黏附力得到了提高,還可對丹參酮的釋葯速率在一定范圍之內進行調節。張小軍等[6]以卡波姆940為基質制備了復方蘆薈凝膠劑,塗展性好,無油膩感,易於清洗,透皮吸收好,治療痤瘡效果良好。王雷等[7]以殼聚糖和卡波姆為基質制備黃芩苷凝膠,以達到局部迅速給葯、避免胃腸道對葯物的降解及肝臟的首過效應的目的並起到長效、緩釋的作用。張蜀艷等[8]用正交實驗對麻瘋樹酚凝膠的最佳配方進行了篩選,以卡波姆為基質制備的凝膠劑,光滑細膩,釋葯快且穩定。

基質材料的選擇對於制劑中葯物的釋放有著重要的影響。陳秋紅等[9]以離體鼠皮為屏障,採用改良的Franz擴散池法,以秋水仙鹼為檢測指標比較了3 種基質對秋水仙鹼凝膠體外透皮速率的影響,結果為以Carbomer為基質的秋水仙鹼凝膠體外透皮速率最高,其次為HPMC基質凝膠,CMC-Na基質凝膠體外透皮速率最低。

2 釋葯機制

中葯凝膠劑釋葯機制復雜,受較多因素影響。一般情況下,親水凝膠骨架中葯物的釋放符合Fick定律,可以用Higuchi動力學方程描述其動力學過程。張蜀艷等[8]為比較不同濃度各基質對麻瘋樹酚釋葯的影響,採用透析膜擴散法進行體外釋葯實驗,結果發現麻瘋樹酚凝膠劑釋葯過程符合Higuchi方程。梁學政等[10]採用Franz擴散池,以離體小鼠皮膚為透皮屏障,進行雙柏凝膠劑中大黃素體外透皮吸收的實驗,結果表明大黃素體外經皮吸收符合Higuchi動力學過程。有時凝膠劑中的葯物具有溶出控制的特徵,呈恆速釋放,或符合其他模式,用Fick擴散機制無法解釋。這種非Fick擴散模式可能是由於凝膠溶脹前沿移動後,聚合物鬆弛產生的。如以卡波姆為基質材料時,可以零級動力學釋放葯物。付毅華等[11]採用改良Franz擴散池,以離體小鼠皮膚為透皮屏障,以青藤鹼為指標性成分,研究祛風止痹凝膠劑體外滲透性,結果表明青藤鹼經皮吸收過程為零級動力學過程。

3 滲透促進劑的研究應用

經皮給葯制劑研究必須首先解決葯物對皮膚的穿透性和透皮速率的問題。除少數劑量小且具有適宜溶解性的小分子葯物外,大多數葯物的透皮速率都無法滿足治療需要。因而提高葯物的透皮速率是開發經皮給葯系統的關鍵[12]。經皮吸收促進劑能加速葯物穿過皮膚。常用經皮吸收促進劑主要有有機酸、脂肪醇類、表面活性劑、氮酮、醇類化合物、角質層保濕劑、精油等。方世平等[13]以離體小鼠鼠皮為透皮屏障,採用改進Franz擴散池裝置,對不同濃度的薄荷腦和氮酮對姜赤凝膠劑體外透皮作用的影響進行了研究,結果表明不同濃度薄荷腦和氮酮均有促進姜赤凝膠劑中芍葯苷透皮的作用,其促滲透作用強弱順序為:10%薄荷腦>7%薄荷腦>13%薄荷腦>4%薄荷腦>1%薄荷腦,9%氮酮>7%氮酮>5%氮酮>3%氮酮>1%氮酮。薄荷腦濃度在1%~10%之間時,對芍葯苷的促滲透作用與薄荷腦濃度呈正相關,但薄荷腦濃度超過10%後其促滲作用反而下降。陳秋紅等[9]以離體昆明小鼠皮為屏障,採用改良的Franz擴散池法,對加入了不同透皮促進劑的秋水仙鹼凝膠的體外透皮速率進行了考察,結果表明透皮促進劑促進秋水仙鹼體外透皮的強弱順序為:丙二醇>冰片>氮酮>薄荷油,並且秋水仙鹼凝膠體外透皮釋葯符合Higuchi動力學過程。

4 質量控制研究

中葯凝膠劑的質量控制項目主要有性狀、鑒別、pH值、含量測量、刺激性、穩定性及微生物限度檢查等。目前多採用HPLC法進行含量測定,而穩定性檢查則主要包括離心、耐熱耐寒實驗及室溫留樣觀察等。羅毅等[14]以卡波姆940為凝膠基質制備柏竹凝膠,建立了質量標准。不但對柏竹凝膠的性狀、鑒別進行了研究,並對其進行了穩定性考察。分別將柏竹凝膠進行了離心,在55℃和-4℃進行耐熱耐寒實驗,結果未出現分層、沉澱、變色等現象,並將柏竹凝膠室溫保存6個月,其質量無變化,表明其所制備的柏竹凝膠穩定。王芊等[5]制備了丹參酮凝膠,並對其質量進行了全面考察,應用HPLC建立了丹參酮ⅡA的含量測定 方法 ,通過離心、耐熱耐寒實驗及室溫留樣觀察等考察了凝膠的穩定性,結果表明丹參酮凝膠穩定。孫棟梁等[15]通過薄層色譜法對盆炎凈凝膠劑處方中赤芍、丹參、延胡索進行了鑒別,並採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了盆炎凈凝膠劑中芍葯苷的含量,建立盆炎凈凝膠劑的質量標准。

5 展望

中葯凝膠劑是一種新型的外用制劑,同時具有使用方便、舒適、生物相容性好等多種優點,適用於皮膚及黏膜給葯,不僅可避免首過效應對口服給葯的影響,還可減輕葯物的不良反應,符合中醫的“內病外治”的理念。中葯凝膠劑制備工藝簡單,可容納中葯復方的極細葯粉、提取物等,便於推廣應用,可作為改進中葯傳統外用制劑的一種選擇。但目前由於中葯凝膠劑基礎研究薄弱,尚存在較多問題,如中葯凝膠可選用的基質材料少,尚滿足不了日益多樣化的需求。另外由於中葯的特殊性,其成分復雜、含量低,且相互干擾,不便於分析檢測。這些都要求加強中葯的基礎研究,盡可能明確中葯的有效成分和作用機制,充分利用新技術、新方法對中葯進行提取、分離、純化,提高制劑的質量,使中葯凝膠劑發揮更大的防病治病作用。

[參考文獻]

[1]國家葯典委員會.中國葯典一部[S].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附錄12.

[2]林吉,高衛東,葉其馨.淺談中葯凝膠劑的研究和應用[J].江西中醫葯,2005,36(271):60-61.

[3]曹紅.凝膠劑在中葯制劑中的研究進展[J].中華實用醫學,2005,7(4):5-7.

[4]李秀青,魏萍,孫燕,等.疤痕止癢凝膠的制備及葯效學研究[J].解放軍葯學學報,2008,24(5):411-414.

[5]王芊,曾玲,沈汶華.丹參酮凝膠劑的研製及質量控制[J].中國現代應用葯學,2006,23(1):80-82.

[6]張小軍,陳麗梅.復方蘆薈凝膠劑治療尋常型痤瘡的臨床療效觀察[J].嶺南皮膚性病科雜志,2008,15(3):146-147.

[7]王雷,王學艷,周雪琴,等.黃芩苷凝膠設計與體外透皮性能的研究[J].中草葯,2008,39(10):1502-1504.

[8]張蜀艷,梁慧,顏鈁,等.麻瘋樹酚凝膠劑的制備及體外釋葯性研究[J].時珍國醫國葯,2009,20(8):1896-1897.

[9]陳秋紅,侯世祥.不同基質和透皮促進劑對秋水仙鹼凝膠劑體外透皮特性的影響[J].華西葯學雜志,2005,20(6):521-523.

[10]梁學政,奉建芳,陳惠紅,等.雙柏凝膠劑中大黃素體外透皮吸收的實驗研究[J].時珍國醫國葯,2010,21(1):160-161.

電大葯學畢業論文範文篇三

《 單胺氧化酶的研究進展 》

【摘要】近年來,關於單胺氧化酶在臨床上的應用研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本文將對其理化性質、檢測方法及臨床應用作一綜述。

【關鍵詞】單胺氧化酶;研究進展

1MAO理化性質單胺氧化酶(Monoamine oxidase,MAO)的分類名為單胺:氧氧化還原酶,是含Fe2+、Cu2+和磷脂的結合酶,主要作用-CH2NH2基團催化各種單胺類脫胺生成相應的醛,然後進一步氧化成酸;或使醛轉化為醇再進一步代謝。MAO是一種上具多個結合部位的單一分子酶,故對底物的特異性不高,可使多種胺類氧化脫氨。MAO廣布於體內各組織器官,尤以肝、腎、胃和小腸含量最多,主要位於線粒體膜外表面,並與膜緊密結合,以黃素腺嘌呤二核苷酸為輔酶;另一類存在於結締組織,不含FAD,以磷酸吡哆醛為輔酶。

腦組織中的MAO隨年齡增加、神經膠質細胞的增多其活性增強。MAO能分解兒茶酚胺類激素,可間接反映心臟交感神經結功能。現已證實,不同來源的MAO的相對分子質量相差很大,小者約100,000,大者可達1,000,000以上,是由於同一亞基的聚合程度不同所致。

2MAO實驗室檢測方法

最早檢測MAO是用熒光測定法[1]和醛偶氮萘酚法[2],目前常用方法包括以下幾種。

2.1醛苯腙比色法該方法通過MAO氧化苄胺,再與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的醛苯腙在鹼性條件下產生棕紅色,於470nm比色測定,計算MAO的濃度。

2.2MCDP比色法該法是通過MAO氧化苄胺產生過氧化氫,過氧化氫在過氧化物酶存在下與MCDP作用生成有色的甲烯藍,於660nm處比色測定,計算MAO的濃度。此法需要加入終止液後測定,不宜於大批量標本的檢測,而且MCDP見光易分解。

2.3連速監測法該方法是通過MAO催化苄胺生成氨,氨在α-酮戊二酸、NADPH和GLDH的存在下生成谷氨酸,同時NADPH還原成NADP+,引起340nm處吸光度的下降,通過監測其下降的速率即可得出樣本中MAO的活性。此方法快捷、操作簡單、適合自動化分析,可減少人為誤差,具有良好的准確度與精密度,適合大多數臨床實驗室應用。

3MAO測定的臨床應用

3.1血清單胺氧化酶活性高低能反映肝纖維化的程度,是診斷肝硬化的重要指標。肝硬化病人MAO活性升高的陽性率在80%以上,最高值可達對照值的3.5倍(n=30)。酶活性與腹腔鏡所見肝表面的結節變化,以及與活組織鏡檢所見的纖維化程度相平行。纖維變僅限於匯管區或小葉中心者,其MAO活性大致正常;纖維變侵入肝實質內時,MAO升高率為30%;匯管和匯管區之間有架橋性纖維化時,則有83%升高;如在假小葉周圍有廣泛纖維化形成時,則幾乎全部均升高,且升高幅度最大。國內報道陽性率均在85%(天津公安醫院:17例,88%,高璣山等:32例,85.7%;薛德義等:71例,87.05%;黃澤倫:20例,85%;劉覽等:30例,86.7%),其升高幅度及陽性率均超過急性或慢性肝炎。同工酶分離證實,慢性肝病SMAO-III有增高趨勢;肝硬化代償組MAO-III占總活性的(23.9+3.0)%,其陽性率為72.2%(13/18);肝硬化失代償組MAO-III占總活性的(34.6+4.0)%,其陽性率為92.3%,故檢測MAO同工酶有助於肝硬化的早期診斷(陳道宏等)。

雖然肝硬化時,結締組織纖維釋放MAO增多,但在纖維化甚為明顯的血吸蟲肝病,患者SMAO並不一定升高,故纖維化並非MAO活性升高的唯一原因。現已知大動脈和肺組織內MAO的濃度比血清高100-150倍,血中MAO可能部分來自血管內皮細胞。肝硬化時,病人體內的水分增加,末梢擴張和高動力型循環等有可能促使血管壁內MAO釋放人血。由於胃腸組織也含有豐富的MAO,因此門-體靜脈短路時,腸內MAO可經短路進入體循環。

3.2各型肝炎:各型肝炎急性期患者的MAO活性多數不升高,但在暴發型重症肝炎時,因肝細胞壞死,線粒體釋放大量的MAO,可致MAO活性升高,陽性率可達73.3%,其升高幅度與病情輕重程度成正相關;急性肝炎經久不愈,病程超過3個月者,MAO活性亦可升高;活動型慢性肝炎有半數左右病例MAO活性升高。肝炎與肝硬化病人MAO活性差別顯著,而各型肝炎之間的MAO活性無顯著差異。

3.3糖尿病可因合並脂肪肝,充血性心力衰竭可因肝鬱而繼發肝纖維化,以至人MAO活性增高;甲狀腺功能亢進可因纖維組織分解與合成旺盛,肢端肥大症可因纖維過度合成等原因,從而引起MAO活性不同程度的升高。有些無纖維增生的結締組織疾病的病人MAO活性不升高。原發性肝癌、繼發性肝癌、畸胎瘤、膽汁性肝硬化、血吸蟲性肝硬化、慢性膽汁郁積型肝炎等患者的SMAO活性不變。

測定血小板MAO活性發現,正常對照組女性大於男性。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小板MAO活性明顯低於正常組,而急性精神分裂症與對照組無明顯差別,但抗精神病葯物能引起MAO活性升高。雙向情感性障礙患者,血小板MAO活性顯著低於對照組,且男性低於女性;躁狂型患者顯著低於抑鬱型患者患者,單相抑鬱症患者顯著公共開支對照組。但美國學者最近研究認為,血小板MAO活性與精神病學檢查結果沒有明顯關系。酒精中毒者男性血小板MAO與女性有明顯差異。

此外,測定腫瘤組織勻漿MAO和二胺氧化酶的活性,有助於區別前腸和中腸的類癌瘤腫瘤,前腸類癌腫組織中MAO活性[(1850+342)mol/mg.min,n=16]明顯高於中腸類癌腫瘤[(407+43)mol/mg.min]。

參考文獻

[1]王坤,等.實用診斷酶學[M].重慶:科技文獻出版社重慶分社,1989:259-267.

[2]葉應嫵,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式[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7:229-231.

有關電大葯學畢業論文範文推薦:

1. 電大畢業論文範文

2. 電大護理學畢業論文

3. 電大護理畢業論文範文

4. 電大本科畢業論文範文

5. 本科護理畢業論文範文精選

6. 電大護理畢業論文

7. 電大護理大專畢業論文

8. 中醫針灸畢業論文範文精選

❺ 葯理學論文

葯理學作為連接基礎課程與臨床課程的一門橋梁課,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葯理學論文,供大家參考。

葯理學論文 範文 一:葯理學教學中多媒體技術應用

【摘要】伴隨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已經邁入了信息時代,而信息技術也在社會的各行各業當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我國的 教育 事業也在緊跟時代的步伐,以計算機技術與 網路技術 為基礎的多媒體技術已經成為教學的重要輔助工具。多媒體教學也成為了當前教育體系當中極具活力的一種教學手段,通過對聲音、圖像、文本等信息非常強大的處理功能,使得葯理學教學當中較為抽象的一些知識變得形象、生動,有助於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葯理學教學的效果。筆者在下文中分析了葯理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存在的問題,並探討了具體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葯理學;教學;多媒體技術;應用策略

1.分析葯理學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存在的問題

1.1忽視了教學內容,過於注重多媒體的教學形式。由於一部分教師在葯理學的課堂教學當中,過於注重多媒體教學形式的應用,卻忽視了葯理學教學的內容,導致葯理學課堂教學出現了本末倒置的情況,多媒體課件質量不高,已經成為影響教學效果的主要問題。這種情況並不少見,教師往往為迎合學生的興趣,在製作多媒體課件時,並未將課程內容的科學性置於首位,只是在表面上追求花哨、新穎、活潑、動感的教學形式與藝術效果,教學內容與教學設計被忽視,使得學生將注意力過多的集中在多媒體技術展示方面,並未對教學信息本身產生直接的興趣。在這樣的環境下,葯理學教學的有效性明顯不高。

1.2對多媒體的依賴性較強,教師的引導作用未得到充分地發揮。在課堂上不管是哪種教學手段或者 教學 方法 的使用都要依靠教師有效的引導,教師的這一重要地位是無可替代的。實踐教學當中,教師必須按照授課的內容以及學生在課堂上的心理狀態表現,通過豐富的表情、幽默的語言、優美的板書以及較為形象的支體動作,為學生講解葯理學的知識,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積極性。但是,一部分教師對於多媒體技術的過分依賴,導致其教學的思路被已有的葯理學教學課件所制約,使得課堂教學失去了靈活性,導致教師在課堂上使用多媒體技術時,往往成為課件的解說員或者放映員,對於課堂缺乏運籌帷幄的能力,對於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狀態、表現缺乏關注度,也缺乏根據學生的實際表現對教學節奏進行調整的能力,使得教和學這二者之前出現脫軌的現象,使得課堂教學當中教師的主導作用被弱化,影響了師生間的有效交流,教師人格魅力無法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有效性普遍偏低。

1.3過快的教學節奏,學生在課堂上缺乏思維活動發展的過程。由於多媒體技術的應用,使得葯理學教學的信息量明顯加大,往往會比傳統葯理學教學模式的信息量高出2-3倍,為了將教學任務完成,很多教師在運用多媒體這時都缺乏對教學節奏的控制,使得課堂教學的內容過多且信息量較大,播放課件的速度也明顯加快,學生在課堂上用於思考的時間較少,這種情況下學生有如走馬觀花。在這種快節奏的葯理學課堂,由於葯理學信息量較大,學生往往沒有思考與做筆記的時間,對於課堂的內容更是難以消化與理解,學生的大腦在一種極其疲備的狀態下,學習注意力很難集中,根本無法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

2.探討葯理學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策略

2.1以教學內容為依據,精心製作多媒體課件。葯理學教學當中,教師要按照葯理學的教學內容精心製作多媒體課件。教師在製作課件時,首先要避免把課件做成與教材內容完全相同的電子書,避免把屏幕視為電子黑板,其次要避免對視聽效果進行盲目地追求,避免將一些與葯理學教學內容沒有直接關系的音樂、動畫、圖像等內容融入到課件當中。所以,教師在製作課件時,一定要與葯理學的學科特點與內容相結合,精神做好教學的設計工作,在對教材深入研究的前提下,有效的歸納並 總結 ,不要過於簡單的羅列,要保持課件畫面的清新、簡潔,且要突出重點、布局合理,還要確保流暢的播放。另外,葯理學教學課件還要按照具體教學要求與課堂實際情況來調整與補充,使多媒體這一教學工具的輔助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提升葯理學的教學效果。

2.2結合傳統教學方式,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葯理學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時,必須結合傳統葯理學教學手段存在的優勢,科學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實際教學當中,多媒體教學要避免一刀切的教學方式,要按照葯理學教學內容,合理地安排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兩者所佔的時間比例。多媒體教學的過程當中,必須將多媒體教學方式形象生動的特點充分發揮出來,再把傳統教學當中的板書講授教學合理地插入其中,通過教師自身的語言藝術有效地吸引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注意力,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提升討論與交流的效果。把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手段有效地結合起來,可以相得益彰,提升葯理學教學的有效性。

2.3控制多媒體教學的信息量,調節葯理學課堂的教學節奏。多媒體教學具有快捷性與集成性的特點,使葯理學課堂教學時的信息量增加了很多。這種情況下,教師如果不對學生的接受能力與理解能力進行科學的分析,一部分學生極有可能無法接受大量的信息,教學效果反而會受到影響,導致教學率低下。葯理學課程的內容具有復雜性與多樣性的特點,所以,教師在教學當中,必須合理安排課堂教學的信息量,避免因信息量過大導致學生找不到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另外,教師對於教學節奏的控制也是葯理學教師教學藝術的展現。

3.結語

綜上所述,葯理學教學當中,要以教學內容為依據,精心製作多媒體課件,再結合傳統教學方式,合理運用多媒體教學,同時教師必須控制多媒體教學的信息量,調節葯理學課堂的教學節奏,才能使多媒體教育技術成為傳統教學的有益補充,提升葯理學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鄭梓南,常剛,劉志遠.淺談葯理學教學改革[J].中國葯房,2011(28).

[2]游秋雲,李沄.葯理學多媒體教學的特點與應用[J].中國中醫葯現代遠程教育,2012(14).

葯理學論文範文二:臨床醫學葯理學試卷分析與教學思考

摘要:目的:評估全科醫學《臨床葯理學》期末試卷質量,反饋教學效果,探討教學方法。方法:對我院2010級五年制臨床醫學(全科方向)255名學生《臨床葯理學》期末考試成績用試卷分析軟體進行統計分析。結果:最高分92.0,最低分44.0,平均分75.4,及格率97.3%,難度系數0.75,區分度0.19,信度系數0.79。結論:考試成績可以信賴,試卷總體難度偏簡單,區分度較差,試卷質量需進一步提高,教學方法需進一步改進。

關鍵詞:臨床葯理學;試卷分析;試卷質量;教學思考

《臨床葯理學》是臨床醫學生的一門限選課程,以促進醫葯結合及基礎與臨床結合,指導臨床合理用葯,提高治療水平,以推動醫學與葯理學發展為目的。考試是評價教學效果和發現教學問題的重要手段。試卷分析是課程考核統計分析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改進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了重要的反饋信息。本文通過對2010級全科醫學《臨床葯理學》期末考試成績進行統計分析,以評價試卷質量來發現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一、材料與方法

(一)資料來源

本院2010級五年制本科臨床醫學(全科方向)2013—2014上學年選修《臨床葯理學》的學生共255人,以李俊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臨床葯理學》(第五版)為教材,共18學時。

(二)命題與考試

授課教師嚴格按照教學大綱命題,共兩套試卷,分別為A、B卷,考前由教學部隨機抽取其中一套作為期末考試試卷,考試形式為閉卷筆試,考試時間90分鍾,滿分100分。考試題型分為主觀題和客觀題,共52題,具體題型及其對應的題量和分值分別為:單項選擇20題(共40分),多項選擇5題(共10分),判斷題10題(共15分),名詞解釋4題(共10分),填空題10題(共10分),簡答題2題(共10分),分析題1題(共5分)。

(三)方法閱卷

使用統一的評分標准,為避免主觀因素對成績的影響,採用流水作業方式,每位閱卷教師判一種題型,由雙人核查分數。閱卷完成後,使用試卷分析軟體分析分數分布、難度系數、區分度、信度系數等。使用時首先錄入試卷分析的原始數據,包括班級名稱、課程名稱、試題編號、標准分值等,再導入學生學號,依次錄入每份試卷每題的實際得分,對其進行分析。

二、結果

(一)分數分布

有效試卷共255份,最高分92.0分,最低分44.0分,全距48.0分,平均分75.4分,分數段在40.0~49.0分的有2人,佔0.78%;50.0~59.0分的有5人,佔1.96%;60.0~69.0分的有48人,佔18.82%;70.0~79.0分的有117人,佔45.88%;80.0~89.0分的有82人,佔32.16%;90.0~99.0分的有1人,佔0.39%;優秀(≥85.0分)16人,優秀率6.3%,及格(≥60.0分)248人,及格率97.3%,247人(96.9%)成績集中在60.0~89.0分,成績近似正態分布。

(二)難度

難度指考生對某一試題考點知識的掌握程度,它反映了試題的難易程度,用難度系數P表示,P=得分的平均分滿分,P>0.7表示試題容易,0.7≥P≥0.3表示試題難度適中,P<0.3表示試題較難。經試卷分析系統分析,全卷難度系數為0.75,容易題(P>0.7)共34題,分值佔68.5分,其中名詞解釋2題、單項選擇16題、多項選擇4題、判斷題7題、填空題3題、簡答題1題、分析題1題;難度適中的題(0.7≥P≥0.3)共15題,分值佔26.5分,其中名詞解釋2題、單項選擇3題、判斷題3題、填空題6題、簡答題1題;難題(P<0.3)共3題,分值佔5分,其中單項選擇1題、多項選擇1題、填空題1題。

(三)區分度

區分度是指通過考試將不同程度和不同能力的學生區別開來,是衡量試題鑒別考生水平差異能力的重要指標,用D表示。D≥0.30表示區分度良好,0.3>D≥0.2表示區分度適中,D<0.20表示區分度差。經試卷分析系統分析,全卷區分度為0.19,區分度較好的題(D≥0.30)共9題,分值佔16分,其中單項選擇2題、多項選擇1題、填空題5題、簡答題1題;區分度適中的題(0.3>D≥0.2)共13題,分值佔29分,其中名詞解釋3題、單項選擇1題、多項選擇2題、判斷題2題、填空題3題、簡答題1題、分析題1題;區分度差的題(D<0.20)共30題,分值佔54分,其中名詞解釋1題、單項選擇17題、多項選擇2題、判斷題8題、填空題2題。

(四)信度

考試的信度是考試客觀性及考試結果准確性的一種反映,試卷的信度高表明考試結果很少受隨機因素影響,考分能真實可靠地反映出受試者的學業水平。本次採用Cronbach'sa信度系數,反映測驗的可靠性,通常應大於0.6,經試卷分析系統分析,本次考試信度系數為0.79。

(五)各題型分析

各題型平均得分分別為:名詞解釋6.8分,單項選擇34.4分,多項選擇6.6分,判斷題11.7分,填空題5.2分,簡答題6.6分,分析題3.7分。各題型難度系數分別為:名詞解釋0.68,單項選擇0.86,多項選擇0.66,判斷題0.78,填空題0.52,簡答題0.66,分析題0.73。各題型區分度分別為:名詞解釋0.23,單項選擇0.13,多項選擇0.25,判斷題0.11,填空題0.27,簡答題0.31,分析題0.24。

三、討論

(一)試卷題型及分值分布

本套試卷客觀題與主觀題所佔分值比例約為1.9∶1,題量比約為2.1∶1。客觀題主要考察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主觀題主要考察學生對知識靈活運用和綜合分析的能力。從難度系數及區分度看,反映出的結果是學生對各章節基礎知識掌握較好,但難以對其綜合分析,不能做到靈活運用,在今後的教學內容中應多增加實例,鍛煉學生對知識綜合分析運用的能力,而且要在以後的考試中適當增加主觀題的題量及分值。

(二)試卷質量

本套試題切合教學大綱,試題考核內容基本覆蓋各教學的重難點,與教學大綱考核要求一致。本套試卷共七類題型,考察多個知識點,考察方式多樣,試卷信度系數為0.79,說明測試結果真實可靠,可以真實反映學生的學習水平。全卷難度系數0.75,說明試題總體難度偏容易,其中單項選擇、判斷題、分析題難度系數分別為0.86、0.78、0.73,容易題較多,名詞解釋、多項選擇、填空題、簡答題難度適中。全卷區分度為0.19,說明區分度較差,不能很好的區分優秀學生及學困生的學習效果,其中單項選擇和判斷題的區分度分別為0.13和0.11,區分度差的題所佔比例較大,簡答題區分度較好。

(三)教學思考

葯理學是臨床醫學基礎教育中的重要課程,通過試卷分析發現,學生基本掌握了教學大綱的要求,對臨床合理用葯的重點概念及基本理論知識掌握得較好,但存在忽視重點知識細節、所學知識與臨床應用脫節等問題,因而有部分題目普遍回答較差,案例分析不夠深入, 學習方法 簡單、思路狹窄,缺乏對所學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本課程屬於限選課,課時較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抓住重點,兼顧大多數學生,但本次試題總體難度較簡單,容易的題相對較多,尤其是單選題和判斷題,區分度差,因此今後應適當減少單選題和判斷題的題量及分值,增加簡答題、分析題等主觀題的題量及分值,切實考察學生對實際問題的分析能力和對基本知識的運用能力。同時,建議增加課時數,以便教師上課時結合臨床案例深入講解,有利於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的掌握和臨床用葯思維的養成。另外,建議將每次考試中質量較高的題目保留,分門別類地納入題庫,有利於試卷的標准化建設。考試是檢驗教學效果和發現教學問題的重要手段,通過考試和試卷分析,教師應不斷總結提高,找出教學中的薄弱環節,有的放矢地改進教學方法,把握教學的重難點,同時積極學習考試理論和命題技巧,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和思考,讓學生明確考核目的,學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只有做好了教學環節中的每一步,才能真正保證教學質量,讓學生學有所獲,從而培養出優秀的醫學人才。

參考文獻:

[1]李俊.臨床葯理學[M].第五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2]趙一衡,方進博.《護理管理學》期末考試試卷分析與教學思考[J].護理研究,2013,11(27).

[3]饒敏,盧小澍,陳波,等.《預防醫學》試卷質量分析[J].九江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8(4).

[4]王一任,曾小敏,王樂三,等.《醫學統計學》試卷分析與教學改革思考[J].湖南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1(2).

[5]吳承禎,何麗華,林立群,等.試卷質量分析方法及其應用[J].中國林業教育,2008,26(3).

[6]張文靜,梁浩浩,黃翠,等.五年制本科臨床醫學專業葯理學試卷評價分析[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3,10(18).

[7]景建民.試卷分析在醫學統計學教學中的應用[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10,12(7).


葯理學論文相關 文章 :

1. 葯學論文

2. 本科葯學論文

3. 葯學本科臨床葯理學教學與實踐論文

4. 本科葯學畢業論文:淺論臨床葯學實習管理

5. 關於中葯學的論文

6. 本科中葯學論文範文

熱點內容
復旦大學新聞系學生名單 發布:2025-05-19 20:04:02 瀏覽:876
開設有表演專業的大學 發布:2025-05-19 20:03:57 瀏覽:597
寧夏大學信息工程系教授 發布:2025-05-19 19:57:27 瀏覽:559
大學生機械設計作品 發布:2025-05-19 19:52:53 瀏覽:803
到大學城金街 發布:2025-05-19 19:52:40 瀏覽:558
華南理工大學2015研究生復試名單 發布:2025-05-19 19:42:18 瀏覽:330
深交所博士後導師 發布:2025-05-19 19:28:24 瀏覽:718
贊美研究生導師學術能力的語句 發布:2025-05-19 19:19:55 瀏覽:885
大學生落戶上海 發布:2025-05-19 19:13:29 瀏覽:112
四川大學考古考研題答案 發布:2025-05-19 18:54:52 瀏覽: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