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國學本科教育專業
『壹』 龔鵬程:別把國學教育辦成職業培訓
在大學本科中設置國學專業,其實是個老話題。
其緣起,是人民大學等高校紛紛成立國學院,招收本科學生,施以國學教養,但畢業後學生卻拿不到國學專業文憑。因為“國學”尚未納入教育部之學科建置架構中,還不是一個教育部承認的學科。故大學辦國學院系雖然辦得熱鬧,學生也畢業了,卻沒法頒授本科國學專業文憑,只能視情況發給文學、哲學或史學文憑。
因此各大學不斷向教育部申訴,要求能將“國學”列為學科;其間也組織過不少學者撰文或結合媒體做呼籲。延宕迄今,幾乎十年,終獲通過,可說是件遲來的喜訊。
而多年爭取,如今才得落實,則是因大氣候大環境有了變化。
當年各大學設立國學院,只是學術團體的孤明先發,不但社會上還多疑慮,就是學界內部也不乏爭議,政治局勢尤不明朗。因此國學作為一門專業、成為一個學科之合理性與必要性,還不免被視為問題。如今,傳統文化乃現今之社會所需,且應讓它走進校園,大抵已成朝野共識,不少還落實為國家政策,於是教育部也就同意在大學本科中設國學為專業了。
需求面也不一樣。依教育部先前發布的綱要,傳統文化要成為中小學之課程了,可是師資在哪?教材又在哪?前此已有媒體報導:全國欠缺書法教師50萬名,現在又說全國尚缺國學教師二百萬。可見需才孔急矣!
然而臨渴掘井雖是沒辦法中的辦法,卻不能不審慎為之。
原因十分簡單:
一,現今缺人二百萬,但本科今年才開始招生,四年後才能有畢業生,遠水救不了近渴。
二,若需有兩百萬生力軍投入市場,則須有多少大學開設國學本科?可是現在究竟有多少大學具有這種教學實力?
三,為了市場需要、政策需求,強令一大堆根本沒實力開設國學專業的大學招生施教,將來只會弄出更大一堆濫竽,貽害無窮。
四,一窩蜂開設國學專業的結果,也必然是短期內人力爆棚,導致失業。過去有無數這樣的例子,所謂熱門科系,你讀出來卻根本找不到工作。
這些都是顯而易見的結果。而這還是順著目前這種形勢和思路說的,真要從教育講,則這么做,其實完全違背了教育原則。
為什麼?因為現在這種考量,完全是把教育職業化、工具化了,為市場、為政策服務。而且像搞運動似的,蜂擁而上。此豈教育乎?豈國學乎?
大學教育是對人的培養,不能淪為職場技工的訓練;國學尤其重在成己成德,不是知識性技術性的。因此,我贊成大學開設國學本科專業,但認為它應跟供應中小學國學師資分開來。
中小學國學師資之補充,非常容易解決,辦教師職能培訓即可。針對中小學應教授之國學內容,替現有教師調整其知識結構、補充其國學常識、提供相關參考資料,便足以應付目前所需,將來再予逐步深化。大學中的國學教育則是另一回事,應跟職場進修之專業培訓分道競馳、聯鑣並進。
事實上,在大學里設立國學專業,原本還有更深邃的企圖和意義,可惜目前大家均已將之忘卻了。
什麼理想和意義:一,大學職業化不對,專業化難道就對嗎?今天之所以要設國學專業、中小學之所以缺乏國學師資,不就是因文、史、哲、政、經、法各科均已專業分化太甚,所以缺乏能統合、通貫地理解國學之人才嗎?現在大家想到設一國學專業來救此專業化之窮,正詭譎地點明了專業化的.荒謬。由這個意義說,國學專業之出現,乃是為了瓦解專業的。將來國學專業之教育,也必須要打破專業,要能通貫、統合,否則就會繼續成為一個笑話。
二,國學成為學科,突破了教育部的學科設置框架,固然不容易。但由國學爭取學科這件事,是不是也能讓我們想想:大學怎麼能有固定的學科架構?這架構為什麼不能是學校自己定的,或由大學自己依學術發展之情況而動態調整?計劃經濟時代據說結束了,計劃教育何時可以放鬆?國學爭取學科設立一事,能成為大學學科自主的第一步嗎?
『貳』 大學裡面有國學系嗎
中國傳統文化近幾年越來越受關注,各校紛紛在課程中增加了與「國學」有關的元素,而全國的「國學教師」有多達百萬的缺口。為改變這一狀況,明年教育部的高校專業設置中將首次增設「國學教育本科專業」。
教育部「十二五」規劃課題《傳統文化與中小學生人格培養研究》課題組執行主任張健介紹說,目前國家提倡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至少應該包括國學經典、傳統藝術和民俗文化三部分。但一些學校認為,學學《弟子規》、背背《論語》就是國學教育了,忽視了傳統文化中經典、藝術、民俗的相互關聯性和整體性,沒有從各年齡段的差異性去構建完整的中小學傳統文化課堂。另一方面,想找到各領域文化融會貫通的國學教師也是個難題。教國學的老師應該精通儒釋道兵醫藝多個門類的文化,對學生進行人格教育。但目前,並沒有哪所高校專門培養「國學人才」,甚至沒有「國學專業」。據悉,從明年開始,教育部將在高校本科專業增設「國學專業」,目前東北師大、北京聯合大學等高校已經在考慮招收「國學專業」學生。
據了解,至2015年5月末,國家以及教育部的傳統文化相關課題組已完成了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大學、成人教育(全國領導幹部國學教育系列教材)、海外漢文化教育近700冊傳統文化標准化教材研發工作。其中,中小學傳統文化教材又根據全國各省/直轄市的地域文化的不同樣貌,分別編寫了全國26個省/市的「國學與地區文化」相融合的地區版專用教材,並首次提出了中小學階段的傳統文化教育目標是「青少年完美人格教育」。目前,北京的通州區和大興區也在使用中小學傳統文化教材。教材試點工作將於今年完成,之後該套教材將申報國家級教材,通過驗收後將向全國推廣。
『叄』 21年教育部公布37種新本科專業,新增專業有哪些共同特點
21年教育部公布37種新本科專業,新增專業都符合著一些社會的變化。我們都知道所有教育部的話,可以說是是我們每一個孩子,或者說是每一個中國公民都比較關注的一個,而且面臨許多的問題,還有不五天的時間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就到了,高考的時間,所以說在這個時間內都是非常緊張的,再一個高考完之後就會面臨著報專業報學校的一些問題,所以說,這個時候假如說曾經和你在一個班裡玩的特別好的人,
『肆』 至今哪些大學有國學專業,國學系
國學專業包括國學通論、國學研究方法論、古典目錄學、四書研讀、詩經(附楚辭)研讀、周易研讀、禮記研讀、史記研讀、老莊研讀、荀子研讀、文選研讀、文心雕龍研讀、說文解字注導讀。
廣雅疏證導讀、史學和社會理論、文字學、音韻學、訓詁學、古代文體和辭章、古代經學和經典注釋學、中國古代小學源流、清代考據學研究、海外中國學研究、基督教思想史、印度佛教與早期經典、中國哲學史、西方哲學史、邏輯學導論。
五所設有國學專業大學
1、清華大學(Tsinghua University)
簡稱「清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入選「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
「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為九校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亞洲大學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清華—劍橋—MIT低碳大學聯盟成員,被譽為「紅色工程師的搖籃」。
2、北京大學(Peking University)
簡稱「北大」,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入選「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
「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為九校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京港大學聯盟、亞洲大學聯盟、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國際研究型大學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東亞四大學論壇、國際公立大學論壇、中俄綜合性大學聯盟成員。
3、首都師范大學(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與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學校,北京市屬重點大學,京港大學聯盟成員;入選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教育部來華留學示範基地。
教育部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鄉村教師支持計劃、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北京市雙培外培計劃、北京華文教育基地;學科專業涵蓋文、理、工、管、法、教育、外語、藝術等。
4、武漢大學(Wuhan University)
簡稱「武大」,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位列國家985工程、211工程、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入選2011計劃、111計劃、珠峰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
全國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首批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是醫學「雙一流」建設聯盟成員。
5、浙江大學(Zhejiang University)
簡稱「浙大」,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九校聯盟(C9)、環太平洋大學聯盟、世界大學聯盟、國際應用科技開發協作網、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
新工科教育國際聯盟、全球能源互聯網大學聯盟、CDIO工程教育聯盟成員,入選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是一所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曾被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稱譽為「東方劍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清華大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北京大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首都師范大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武漢大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浙江大學
『伍』 教育部專業分類目錄
教育部專業分類目錄如下:
2020年2月21日,教育部發布「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0年版)」,該專業目錄是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基礎上,增補了近年來批准增設的目錄外新專業,形成了最新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0年版)》 。
0101 哲學類
010101 哲學
010102 邏輯學
010103K 宗教學
010104T 倫理學
0201 經濟學類
020101經濟學
020102經濟統計學
020103T國民經濟管理
020104T資源與環境經濟學
020105T商務經濟學
020106T能源經濟
020107T 勞動經濟學(2016)
020108T 經濟工程(2017)
020109T 數字經濟(2018)
0202 財政學類
020201K 財政學
020202 稅收學
020203TK 國際稅收(2021)[4]
0203 金融學類
020301K 金融學
020302 金融工程
020303 保險學
020304 投資學
020305T 金融數學
020306T信用管理
020307T 經濟與金融
020308T 精算學(2015)
020309T 互聯網金融(2016)
020310T 金融科技(2017)
0204 經濟與貿易類
020401 國際經濟與貿易
020402 貿易經濟
020403T 國際經濟發展合作(2021)
『陸』 為什麼我們要學英文,而不學國學
國學,一般來說「國學」又稱「漢學」或「中國學」,泛指傳統的中華文化與學術。是以先秦經典及諸子百家學說為根基,它涵蓋了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道學、宋明理學、明清實學和同時期的先秦詩賦、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並歷代史學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中國歷史上「國學」是指以「國子監」為首的官學,自 「西學東漸」後相對西學而言泛指「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學術」。
教育內容:中國傳統文化近幾年越來越受關注,各學校紛紛在教學計劃中增加「國學」課程,全國的「國學教師」缺口很大。為了改變這一狀況,明年教育部的高校專業設置中將首次增設「國學教育本科專業」。教育部「十二五」規劃課題《傳統文化與中小學生人格培養研究》課題組執行主任張健介紹,目前國家提倡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至少應該包括國學經典、傳統藝術和民俗文化三個部分。
『柒』 國學教育的發展前景
國學教育到底重不重要?未來我們的國學教育發展前景會如何呢?這一系列的問題,都非常值得大家去認真思考。下面是我給大家帶來的國學教育的發展前景,希望能幫到大家!
現在私塾的興起,也是因為父母對現行體制內教育的失望,而轉身投入體制外教育,但一部分父母也存在一種盲從,以為學了國學,孩子一切都好,卻不知,當下全日制私塾全天大聲讀經,與我們傳統私塾教學模式並不相合。國學教育及其研究是一個傳統主題,但同時也是一個全新的事業。
國學教育是中國歷代知識體系傳承的載體
說國學是固有的、傳統的,是因為其始終承載著中華民族的精神血脈,是傳統文化與學術的高度凝練和集中體現:作為國魂之學,它是中國文化價值觀的薈萃、中華民族基本精神的展示;作為學科之學,它是中國歷代知識體系傳承的載體、中國古典學術文化研究的對象。借用《中庸》的話,「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就是國學的本質。
但是,在某種意義上,國學教育又是一個全新的事業。眾所周知,近現代以來,國學的性質曾被人為地歪曲,國學的價值曾被人為地貶斥,國學的地位曾被人為地抹煞,由此,國學教育與研究的歷史遭遇了生硬的割裂,這既導致了當代人文教育的缺失,也造成了新型人格培育缺少底蘊。因此,重估國學的價值,在新時期推行國學教育、開展國學研究,顯然是全新的事業。
高校在新時期國學教育中發揮主導作用
近年來國學教育的成就,集中反映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全國高校的國學教育機構紛紛建立,國學教育方興未艾,蔚為大觀。據不完全統計,已有二十餘所高校建立國學院、國學研究院,包括以高等儒學研究院和書院等命名、以國學教育研究為主體的機構,且有進一步增加的趨勢。
第二,國學教育的內涵有了實質性的豐富和具體化。包括教學體制的建立、教學方法的創新、國學課程的規劃、師資隊伍的組建、基本教材的建設、教學評估的推行等。各校國學院都根據自身的條件與特點,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國學教學體系,積累了大量經驗。
第三,國學教育的理念與宗旨日益明確與深化。如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倡導「大國學、新國學」的教育與研究宗旨,開辟了新時期國學教育的`一個努力方向,在海內外產生了熱烈的共鳴,受到廣泛贊許;另有一些高校的國學院側重傳統國學的教學與研究,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這不僅促成了國學教育的總體推進,更起到各個國學院之間互相借鑒、互為彌補的作用,是謂「百慮而一致,殊途以同歸」。
第四,國學教育與研究的制度化建設取得了一定進展。以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為例,目前已被教育部列為創新型人材培養實驗基地,國學專業則成為第五批國家本科特色專業,同時還擁有學校自主設立的國學專業博士點與碩士點。這在一定程度上從制度建設層面為新時期的國學教育營造了必要的制度性環境與條件。
第五,國學教育的意義更加深入人心,各種質疑國學教育的論調日趨減少。國學教育啟動伊始,社會上各種懷疑與否定國學教育的輿論,諸如「國學無用論」、「國學過時論」、「國學落後論」等,曾一度甚囂塵上。時至今日,雖說這些反對國學的論調尚未銷聲匿跡,但顯然它們的市場已日益狹窄,難以對國學教育事業造成過多的干擾。
『捌』 中文類專業及主要院校簡析
一、專業及就業
1.專業概述
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文類是文學門類下的一個專業類,它包含漢語言文學、漢語言、漢語國際教育、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古典文獻學、應用語言學、秘書學等專業。其中招生人數最多、最知名的是漢語言文學專業。
漢語言文學就是一般意義上的中文專業,它是中文類的核心專業,包含了語言和文學兩個領域,偏重於文學。
漢語言文學專業主要有師范類和非師范類兩個培養大方向,雖然在培養方式和方向上有所不同,但專業課程上是相近的,主要有文學概論、語言學概論、美學、中國古代文學史、中國現代文學史、中國當代文學、中國古代文學論、外國文學、古代漢語、現代漢語、民間文學概論、計算機及應用、寫作等。師范類漢語言文學專業在實踐教學環節中,更重視教師職業素養的培育和教學能力訓練。
一般考中小學語文教師資格限定在漢語言文學、對外漢語、漢語言三個專業。
漢語國際教育就是對外漢語,專門培養具有較深漢語言文化功底、熟練掌握英語,日後能在國內外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的師資,或從事對外文化交流工作的實用型專門人才。這個專業在中國語言文學類中是比較熱門的專業,有一定的發展空間。
其他漢語言、古典文獻學、應用語言學等專業在本科招生中並不多見,有的只限定在研究生階段教育。
中文類專業畢業生的主要去向是各級教學科研機構、機關企事業單位、新聞媒體、出版單位、廣告公司等,從事的崗位有科研人員、教師、記者、編輯、秘書、文案、策劃、宣傳人員和管理人員等。
2.就業情況
據陽光高考信息平台數據顯示,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規模為85000-90000人,全國就業率區間為90%左右,報考碩士較集中的專業有學科教學(語文)、中國古代文學、中國語言文學、中國現當代文學等。
漢語言專業畢業生規模為1500-2000人,近兩年就業率區間在70%-85%之間波動,報考碩士較集中的專業有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漢語言文字學、中國語言文學、漢語國際教育。
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規模為3500-4000人,就業率區間在70%-75%之間,報考碩士較集中的專業有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學、中國語言文學、民族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等。應用語言學專業畢業生規模為50-100人;古典文獻學專業畢業生規模為150-200人,2017年就業率區間在75%-80%之間,報考碩士較集中的專業有中國古典文獻學、中國史等。
總體來講,中文類專業優點是就業范圍廣、適應能力強,劣勢是知識結構單一、偏平,專業特色不突出,缺少比較優勢,特別是由於部分開辦中文類專業的學校門檻低、參差不齊,一般院校的本科畢業生比較飽和,基本無專業優勢可言。
同時,中文專業畢業生就業呈兩極分化趨勢,優秀的學生通常都具有較強的文字運用能力和教學科研能力,以及較廣博的文史哲知識基礎,受到各級教學和科研單位、黨政機關、新聞媒體出版單位、各類企事業單位的好評,能力普通的學生知識結構不太適應市場需求,專業水平有限,只能從事相關工作崗位,極容易被其他專業學生替代。
二、主要院校簡析
中文類是一門歷史悠久的學科,據統計,目前全國開設中文類專業的高校多達600餘所,綜合性大學、人文社科類高校基本都設有文學院或中文系,院校遍布本科一批、二批,生源結構落差大。
擁有中文專業國家一級重點學科的院校有:北大、北師大、南大、復旦、川大。擁有中文專業國家二級重點學科的院校有:武大、華東師大、華中師大、南開、中山、浙大、北語、民大、安大、陝西師大、首都師大、南京師大、福建師大、內蒙古大學、新疆大學、山東師大、上海師大等。
擁有中文雙一流學科的院校有:北大、北師大、復旦、南大、華中師大。
同時,近20年來,不少理工科院校也開設了中文類專業,正是這種中文專業超常規的「蓬勃發展」,造成了畢業生水平參差不齊、就業狀況高低不均的狀況。
所以,在選擇大學的中文類專業時,需格外擦亮眼睛,有歷史積淀、教師教學資源是選擇中文專業院校的重要標准。應重點優選綜合性大學和師范類名校,如: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四川大學、南開大學、山東大學等老牌綜合性大學,以及北京師大、華東師大、華中師大、南京師大等。另外,藏書書目也是參考標准之一。
1、南京大學
南大文學院是我國近現代高等教育史上最早建立的中文系之一,本科現有漢語言文學和戲劇影視文學兩個專業。是首批一級國家重點學科、首批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科研條件優越,實力雄厚,院圖書館擁有30多萬冊藏書和諸多特色書庫。在川以人文科學實驗班招生,含招收漢語語言文學和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等專業。
2、北京師范大學:
北師大文學院前身是中國語言文學系,創建於1902年。是全全國首批國家基礎科學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在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中心進行的四次學科評估中,中國語言文學排名中2次排名第一,兩次排名第二,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前列。目前,文學院擁有中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重點學科,民俗學二級學科國家級重點學科。本科教育設漢語言文學和傳播學兩個專業。目前,文學院正積極籌辦海外中文學院,創新海外辦學的平台和載體。在川提前批以人文科學實驗班招生。
3、四川大學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是川大歷史悠久的學院。現有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傳播學、藝術學理論3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中國語言文學為目前四川大學文科中唯一的國家重點一級學科,共開設漢語言文學、漢語言、漢語國際教育、編輯出版學、戲劇影視文學等本科專業;省內分提前批漢語語言文學基地班和一批次中國語言文學大類(文理都招)招生,含漢語語言文學和漢語國際教育專業。
4、山東大學
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前身是1901年山東大學成立之初的文學科目,學院擁有中國語言文字學研究所、中國古代文學研究所、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所,首批入選國家文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學院現有中國語言文學、新聞學、廣告學三個本科教學專業。在川以中國語言文學大類招生。
5、華東師范大學
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是國內有影響力的中國語言文學學術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是教育部首批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並入選教育部第一批高等學校特色專業建設點。中文系現有1個本科專業(漢語言文學),本科生「導師制」和「國學專書系列講讀」等制度和課程已成為教學精品,深受學生歡迎。在川提前批,以漢語語言文文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招生(文理都招)。同時招收漢語言文學專業公費師范生。
6、華中師范大學
華中師大文學院前身可追溯到1909年創建的私立文華文理學院中國文學系。文文學院擁有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和一級學科博士後流動站,國家級重點學科1個(漢語言文字學)。在川提前批招生,以中國語言文學大類招生,含漢語語言文學基地班、漢語語言文學、漢語國際教育三個專業類別。同時招收漢語語言文學專業公費師范生。
7、部分漢語國際教育專業院校
近年來,隨著我們國家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文化「走出去」戰略推進,外國人學漢語、用漢語的熱情空前高漲。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世界各國學漢語的總人數已超過3000萬人,漢語教學正越來越多地走進國外的大、中、小學課堂。目前,美國、韓國、日本等國家部分高校已將漢語成績列入升學科目。我們國家也及時開設了國家漢語水平資格考試。
前幾天,日本的漢語考試機構在捐獻醫葯物品時,還秀了一段漢語詩詞。說明漢語還是有國際影響力的
面對如此緊俏的市場需求,對外漢語專業是中文類的比較熱門專業。北京語言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是國內最早開設對外漢語專業四大高校。其課程設置、教學水平、教師水平、教材開發、教學實踐等方面的綜合實力是國內較強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北京語言大學對外漢語系的對外漢語本科專業在全國獨樹一幟,它是最早在全國招收對外漢語專業本科學生的,也是目前全國唯一的連續大規模招收對外漢語本科學生的專業。
這個專業本科期間主要學習的課程有:漢語語言要素教學、漢外語言對比、中國思想史、國外中小學教育專題、中外文化交流專題、國別與地域文化、現代語言教育技術、漢語教材與教學資源、禮儀與國際關系、外語教育心理學等。
華東師大是國家對外漢語教學基地,也是國務院僑辦的華文教學基地,其對外漢語專業屬國家級特色專業。考生們可以根據院校學習和培養的側重,選擇自己心儀的專業。
如果學這個專業,第一就是任教,國內外都可以。 通過漢辦當志願者、國家公派教師,第二是留校當老師,第三是到私人的培訓機構當對外漢語教師。再不行,國內當語文教師或其他工作。
A.出國任教方面,好的學校每年都有安排海外的志願者,但去的國家不一定很好,有的同學去的什麼菲律賓,泰國,印尼。去的都是些小學或中學,中文課在里邊的地位就像國內的音樂美術課類的。一般英美國家去不了。
B..如果不出國還想相對穩定,就只能去學校,可以當普通老師,不過有那麼多師范的中文老師,競爭還是很激烈的。
C.去私人培訓機構的話,一般就是去教在中國的外國人,工資不錯,但是不是非常穩定。
同時我們也要有清醒認識到:
A.要消除一個誤區:讀了對外漢語專業就能出國教書。這是非常不切實際的想法,如果抱著這個想法來報考對外漢語專業是非常危險的。對外漢語能出去的只是極少一部分。要知道,漢辦選公派教師是按照外交官的標准來選的,還是有難度的。
B.有人覺得外國學校會在中國招這個專業的老師,也是不可能的。現在在外定居的華人到處都是,可以教中文的人也大有人在,美國學校不可能到中國招老師,覺得學了這個專業就能到國外任教,只是一些人的幻覺。
C.目前不管是師范類方向還是非師范類方向的,畢業的時候都是不會拿到教師資格證的,那麼你要是想做老師,就要自己單獨去考教師資格證。
就算出國做了志願者的,幾年回國以後,可能有國外經歷會讓找工作更順利些,但面臨的一樣是找工作的問題,同時也可能會因為出國而錯過了公務員考試、教師編制考試等等。所以整體就業情況只能說一般,還不是非常好。
三、填報指南
中文類是文科專業中規模最大的一類。在全國開設中文類專業的高校多達600餘所院校中,既有知名的綜合類院校,也有師范類院校、理工科大學,也有語言類院校。如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等都設有中文系或是文學院。考生們可以根據院校學習和培養的側重,選擇自己心儀的學校專業。請記住:學中文類專業優選綜合性大學和師范類名校。
1.學中文的同學需要較好的文化素養和閱讀習慣
學習漢語言文學專業需要一定的文化底蘊和素養,文字能力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最基本的素質,文字能力包括了文字處理能力和文字寫作能力。例如擔任編輯,需要的是文字處理能力;擔任記者,需要的是文字寫作能力。
有的同學都說這個專業上大學相當輕松,可以說即使平常不是太努力,只要考前好好准備,你想掛科都難!如果抱這種心態那肯定難有美好的未來,學中文如果想出人頭地,就需要很深的文化積淀和很好的文學素養,所以要博覽群書,多看多寫。要學會自己加壓,不要浪費了大學四年時光。
2. 填報志願要看清具體專業方向
很多院校的中文類專業是按照中國語言文學大類招生的,如北京大學、山東大學、武漢大學等。不同學校中文系本科開設的專業不同。例如,北京大學中文系目前設有中國文學、漢語語言學、古典文獻學與應用語言學(中文信息處理)4個本科專業。其中應用語言學在部分省市文理科兼收,著重為國家培養語言文字信息處理方面的專門人材。其他3個專業只招文科生。招生時按照中國語言文學大類招生。本科教學注重基礎,低年級基礎課程全面打通,到高年級可自由選擇專業。
如:復旦大學中文系本科下設兩個專業,分別為漢語言文學專業和漢語言專業。漢語言文學專業主攻中國文學方向;而漢語言專業則相當於其他學校的對外漢語專業,重在培養漢語和對外漢語方面的專門人才。
廈門大學的中國語言文學類是在人文科學實驗班中招生,本科專業則包含:漢語言文學、漢語言(應用語言)兩個方向,文理科都招。
清華大學在招生時是以人文科學實驗班的形式出現的,高年級再分流到漢語言文學、歷史、哲學三個專業培養,入學後一年分流。考生在選擇時,一定要根據自己的愛好和需求,看清各高校的招生章程和專業設置。
3.考生在報考時最好有明確學業目標
中文類專業是傳統專業,在師范類大學和一些綜合性大學中開設較多,專業方向根據不同院校也會有側重,現在中文類專業招生主要集中在漢語語言文學和漢語國際教育兩個專業。
如,首都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有三個方向,分別為師范類方向、非師范類方向及高級涉外文秘方向。
中央財經大學開設的漢語言文學(財經文秘)專業,側重培養財經領域的文秘人才。
同時,漢語國際教育專業對外語水平也有要求,很多院校的對外漢語專業不是開設在文學院,而是開設在外語學院,或者國際交流學院。這類學校的對外漢語專業更側重外語能力的培養。如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還要加試外語口語。
另外,還要注意每個學校招生的方式。如川大在省內分提前批漢語語言文學基地班和一批次中國語言文學大類招生,它的漢語語言文學基地班的教學和保研要優於中文大類招生的學生。
總之,中文類專業是一門歷史悠久的學科,也是一個傳統文化的寶庫,它需要熱愛傳統文化、有一定的文學修養和閱讀興趣的同學報考,同時中文學科的研究與應用都需要能綜合漢語言文學及其他學科知識的復合型人才,所以閱讀能力和興趣對學中文專業的考生尤為重要,只有博覽群書,才能厚積薄發。
『玖』 教育部官網專業分類目錄怎麼查
查找專業分類的步驟一般分為三步,一是打開專業分類目錄,二是輸入專業名稱,三是查看所屬分類。具體操作可使用相關快捷方法。
專業類別就是大學的不同專業分類,而專業是學科門類下設的具體專業。學科門類包括哲學、歷史學、文學、藝術學、教育學、法學、經濟學、管理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等。
填寫專業類別的那一欄,可以根據本人畢業證書上的專業來填寫,這樣填寫的准確性是十分高的,一般來說,專業類別一共有十三類,分別是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軍事學知、管理學和藝術學。
我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專業設置按「學科門類」、「學科大類(一級學科)」、「專業」(二級學科)三個層次來設置。分為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和藝術學門類,每大門類下設若干一級學科,如理學門類下設數學、物理、化學等一級學科。
『拾』 教育部增設國學本科專業 是真的嗎
據悉,從明年開始,教育部將在高校本科專業增設「國學專業」,目前東專北師大、北京聯合屬大學等高校已經在考慮招收「國學專業」學生。據《北京晚報》報道,隨著中國傳統文化近幾年越來越受關注,各校紛紛在課程中增加了與「國學」有關的元素,而全國的「國學教師」有多達百萬的缺口。為改變這一狀況,明年教育部的高校專業設置中將首次增設「國學教育本科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