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本科線志願沒填好
1. 成績上了本科二批控制線,要不要填專科志願為什麼
高考考生成績上了本科二批控制線,在報考的時候也要填上專科志願,因為不是上了本科線就一定能上本科的。其實本科分數線只不過是畫在那裡的一道標准,有很多大學的生源很多,在這樣的情況下分數比較低的一些同學可能就沒有那麼強的競爭力。所以報考了本科依舊有可能會出現滑檔或者是未被錄取的情況,如果沒有報專科的話就真的沒有大學上了。
所以沖過了以後一定要穩,而且還要做好保底的設施,至少要讓自己有大學可上。考生盡量不要錯過上大學的機會,也不要因為一時的不願意而影響了今後的發展。千萬不要忽略掉眼前的機會,因為專科院校其實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如果成績過了本科控制線的話在專科里就可以挑選一所比較好的大學,進而挑選一個更好的專業,這要比壓著本科線上大學更有利一些。
2. 本科分數線的學生志願沒報好會淪落到專科那裡嗎
學生的志願是按照你的報學校來投檔的,是一輪投檔,你的分數投進了本科院校,而且服從調劑,一般情況下,滑檔的可能性非常小,如果滑檔了了,那麼,只能等待補錄了,如果補錄不成功,那肯定是劃到專科檔次,如果你不認上專科,那隻能是復讀了
3. 我的高考分超過本科線80分。但是本科批志願沒填好。我徵求志願成功的概率大嗎
你的高考分超過本科線80分,是一本、二本、三本、獨立學院?都說本科不分,但是你去查大本,有明顯分界線,而且後邊的學費和注釋,一看便知。
錄一本完畢時有個補錄,征志願,叫撿漏。二本,三本,獨立學院,也會有機會,你的本科志願都未錄,徵求志願時,你的分算比較高的,但再高也要慎重了,報得太高,肯定又錄不上,征志本身名額就不多。
挑個差不多的,家裡能接受學費的就行。否則,再滑檔,你就太冤了。讓老師幫助一下,也有外面機構幫助選志願的,就是得花錢。祝你成功!
4. 復讀一年老師也知道我能考到今年這個成績很不容易,超了本科線但志願填的不好落榜了我該怎麼辦
無非就是兩個選項,繼續或放棄。這種事真的需要本人下個決心,聽別人的成功還好,否則你會後悔終生,所以一定要自己拿主意,後果自己承擔。繼續復讀壓力一定更大,能否成功不確定;放棄會面對新的挑戰,前途未卜。
5. 分數線到了,但志願沒填對,走了一個不好的學校,現在想想好後悔,怎麼辦
結合你自身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
1.如果你要從事的職業是需要考研的(比如想當老師之類的)那我勸你繼續讀下去,然後通過考研來換一個比較好的學校 ,但是當然考研也是有風險的,不過幹啥都有風險,這種選擇屬於最高效了。
2.如果你未來不打算考研的話,並且實在是不想走這個學校,那當然就是復讀重來。但是這個一定要經過深思熟慮,再來一年的變數是很大的,考慮清楚復讀的壓力、疫情可能帶來的影響……你是否能接受。
3.如果這個學校還可以,你覺得忍忍也能讀下去,一定不要帶著情緒去學習。不管你選擇哪一條路,都要踏踏實實地把它走好,條條大路通羅馬,勇氣、拼搏、理智……你付出的總會有回報。
6. 2021年藝考專業和文化都過一本線,但是填志願沒有填好沒有被錄取怎麼辦
只能是重新讀了,大專顯然不是一好的選擇。大專的環境比較差,基本不太可能有大的出路,建議復讀。
7. 補錄一般多少分有希望,超過本科線25分但是填志願沒填好,滑檔了,請問徵集志願被錄取概率大不大
補錄一般多少分有希望,要看今年高考參加補錄的學校多不多,同時填報補錄志願的考生多不多,他們的成績都是多少,會不會都是高分落榜學生等等。一般來講,如果你的高考成績超過了本科線25分填報徵集志願被錄取的希望還是蠻大的。畢竟徵集志願有些院校可能會降分錄取的,能不能被錄取主要看你填報徵集志願時選擇的院校及專業是否適當。填報徵集志願首先要查詢好今年省教育考試院公布的本科批次徵集志願的徵集計劃,看看徵集計劃中都有哪些學校,學校的種類及專業都有什麼?同時,填報徵集志願有沒有降分填報的要求。有些省份在公布徵集志願的徵集計劃時會標注哪些學校可以降分填報,如果這樣就可以有針對性的選擇報考的院校。
其次,填報徵集志願還要對自己的錄取底線有一個判斷,是不是所有的學校及專業都可以,還是只希望錄取到自己想去的專業及學校。如果你對就讀學校及專業沒有過高的要求,只要能夠被錄取就可以,這就比較容易選擇報考的院校及專業了。如果有非常高的限制要求,即使落榜某些院校及專業也絕對不會報考,這樣的話,錄取就比較困難了。所以,只要對就讀的學校及專業要求不高,你的分數填報徵集志願還是有可能被錄取的。
8. 過了本科線不一定能上本科!志願填報你要規避這些坑
志願填報對每個高考生來講,都是至關重要的一環,每年都會發生志願填報遺憾發生,有些時候,即使分數達到投檔線,也可能出現被退檔,由於志願填報時思路不清晰,造成分數的浪費,甚至浪費掉寶貴的填報的機會,進入徵集志願或下一批次,導致遺憾。那麼高考怎樣填報志願合理?才會避免高分被退檔或達線退檔的情況?
針對這一情況,首先我們要明白為什麼會出現高分落榜或達線退檔?
一是政策因素;二是人為因素。
主要表現有三種情況:
一是考生總分高於院校錄取線而沒有達到專業線並且不服從調劑。
二是高考總分達到相應批次錄取線,但相關科目較差或因身體條件不符合所報專業要求而予以退檔。
三是因各院校投檔線的人數都比實際錄取的新生多20%,因而投檔線上的「邊緣生」,很可能遭遇進檔後退檔的風險。
那麼針對這三種類型,我整理了13種退檔類型和預防對策,幫助大家規避退檔風險。
1、 政策性落榜
投檔比例暗藏風險:
高校招生實行按比例投檔的辦法,全省批次省控線是按1:1.2比例劃出,各個招生院校在錄取中實行1:1.05—1:1.2投檔比例。
這種錄取政策就意味著考生達線未必被錄取,也就是說上線考生存在5%到20%的虛額。一般在省控線20分以內的「邊緣生」報考時需要格外謹慎。
預防對策:
①「邊緣生」盡量選擇哪些往年首輪投檔不滿額的院校。
②專業上不要過分挑揀並盡可能服從調劑。
③所報考的院校要保留出一定的分數餘量。
④不能用錄取院校的最低分來判斷是否能達線。
2、身體條件不符合所報院校或所選專業的標准
進檔後遭遇退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一個因素是考生對所報院校的《招生簡章》中要求的報考資格、學校情況及專業要求等相關內容不了解,盲目填報引起的,志願填報一定要看清專業報考的條件。
預防對策:
熟悉體檢標准和特殊院校招生錄取條件,如身高、聽力、色弱、色盲、肢體、口吃、性別,男女錄取比例等,避免誤闖「紅燈」。
3、所報專業相關科目成績偏低,達不到該專業錄取要求
許多高校招生不僅要求總分達到錄取分數線,並且對所報專業相關科目的成績也有一定的要求。
如外語專業的考生,英語成績要達到100分;錄取漢語言文學專業要求語文成績達到90分;錄取到經濟類專業數學成績至少要達到100分等。
一般來說,文史類專業、外語類專業、中醫學類專業對語文、文綜科目的成績要求較高;理工類專業對數學、理綜科目的成績要求高一些。
醫學類專業、對化學、生物科目的成績要求較高;外語、處貿專業,對外語筆試成績和口試成績都有一定要求。
預防對策:
報考時一定要看清楚所報院校的要求。
4、參考院校往年錄取最低錄取線
目前相當一部分大學,如天津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北京理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等高校,錄取專業實行「分數優先」的原則,這種完全憑分數定勝負的辦法,就是淘汰低分數的學生。
假如你參考最低分,很可能被落選。最低錄取分往往就是最後一被錄取考生的分數,有時同一所院校的最低(冷門)專業與最高(熱門)專業間的分數相差在30分到70分之間。
預防對策:
參考高校往年的平均錄取位次或分數。
5、沒有正確理解高招錄取關鍵環節而退檔
預防對策:
平行志願錄取過程的兩個關鍵環節是:
第一個環節是根據學校志願投檔,第二個環節是根據專業志願錄取。
第一個環節是第二個環節的前提,只有當你的檔案順利投入志願學校後,學校才會根據你的專業志願進行錄取。
平行志願可給考生增加選擇機會只在第一個環節起作用,與第二個環節沒有關系。
如山西一位家長給孩子報志願,理想專業是金融專業,為了保證專業並增加錄取機會,他在平行志願的前四個學校都選擇經濟類專業,
這類專業招生數不足的學校寧肯空著也不填,而且專業均不服從調劑,而在第五個學校也就是最後一個院校填報了服從調劑。
這位家長的想法是,第一個院校進檔後如不能被金融專業錄取,不服從調劑就會進入第二個院校,如第二個院校還不能錄到金融專業就會落到第三個院校,直到第五個院校別無選擇時再服從調劑。
事實上,這位家長沒有把平行志願投檔程序搞清楚,如果該考生符合進檔條件被前面任何一個院校投檔,經濟類專業錄取不到又不服從調劑,根本不能進入下面的學校,只能作退檔處理。
6、忽視第二批次院校的填報
第二批次院校數量大,有相當一部分不錯的專業,其畢業就業情況好於某些第一批次的院校,特別是一些新興的專業應予以關注。
預防對策:
重視填報好第二批次院校,為考生增加選擇的機會。
7、對目標院校「大小年」趨勢分析不準確
招生「大小年」就是某個學校報考人數很不穩定,起伏較大,導致錄取分數忽高忽低,走勢無常。
形成「大小年」原因主要是考生迷信上一年各高校錄取分數線所造成的。
一般來說,「大年」、「小年」是相隔一年或兩年交替出現的,但並不絕對,只能作為填報志願的參考。
導致「大小年」現象的因素有:
①受上年該校錄取分數線的影響;
②該校當年招生計劃投放量;
③宣傳力度;
④幾十萬考生志願填報情況。考生要避免「志願扎堆」,僅靠簡單尋找「大小年」規律作為志願填報的依據是根本不夠的,要綜合各方面的因素,縱橫分析,全面考量。
預防對策:
①參考該校連續三年錄取比例的變化趨勢,錄取分數高說明是「大年」,錄取分數低說明是「小年」。「大小年」現象是一種人為因素造成的現象,要全面分析,靈活運用。
②對上一年新開設的專業,如果錄取比率小於1,來年報考人數可能大幅度提高。當年新開設的專業,可能因報考人數不多而遇到「小年」。
8、過分重視專業,不服從調劑
考生專業要求較高或不服從調劑(或不填寫),造成進檔後被退檔的風險。
預防對策:
①專業志願要考慮「服從調劑」。因平行志願的院校最多可填報6個專業,考生專業填報機會增多,相對每個專業填報的考生就會增加,專業容易形成「扎堆」情況。
如果考生在填報專業中分數不算高,專業又不服從調劑,就會造成進檔後被退檔。
在「沖一沖、穩一穩、保一保」的志願組合中,即要敢於填報理想院校,又要填報穩妥又中意的學校,還要有「保底」院校,防止進檔後被退檔。
如果考生的「是否同意調劑」一欄不填寫的話,將被視為「不同意」處理。
②專業志願冷熱搭配要適度。即使是同一院校不同的專業取分高低,不能全報熱門或高分專業,要保持專業志願間要有3-5分的差距。
如對專業沒有什麼特殊要求,最好填上「同意調劑」。
9、過高估計自身實力,只選「三熱」(地區、院校和專業)
不少考生在填報時只重視對熱門地區的重點院校與熱門專業的選擇,而忽視或放棄對一般院校的填報,造成重點院校一旦失利,全盤皆輸。
預防對策:
注重對一般院校和相近專業的填報,選好保底院校。
10、不重視提前單獨招生院校
單獨招生分為單獨招生錄取院校和自主招生兩大類。
單獨招生院校比較特殊,對考生特長及能力有不同的要求,盡管招生數量少,但也有不少較好的特色專業。自主招生類院校對考生的要求較高,但對優生群體來說,增加了錄取的機率。
預防對策:建議填報此類院校,擴大院校與專業的選擇范圍。
11、吃不透院校《招生簡章》形成死檔
有的院校對加分政策只在投檔時承認,錄取專業時以實考分為准;
有的學校規定了專業級差,非第一志願專業錄取時,要減掉一定分差後才能與第一志願的考生排序;
有的專業對身體條件、單科成績有要求外,還規定了男女生錄取的比例等,這些問題不注意就會形成「死檔」。
預防對策:
一是了解院校信息,特別是招生章程、近幾年招生錄取分數情況;
二是量力而行,選報志願留有餘地,參考各校專業錄取的平均分、位次;
三是嚴格對照《高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相關條款,選報志願要避開不予錄取的專業;
四是選擇專業面要寬,盡量服從專業調劑。
12、考生定位不準,所報院校總體「扁平」,造成滑檔
預防對策:
平行志願所報的幾所院校切忌「扁平」,院校之間要有梯度。
每個志願順序所填報的幾所學校,在選擇時一定要拉開院校之間的志願梯度。
如果將分數差不多的幾所學校分別列為第一、第二、第三志願順序,結果會使這幾個志願變為一個志願,第一個院校落榜,其後的志願也不會被錄取,浪費了錄取機會,導致所填志願都成為無效志願,造成整體滑檔或志願全部被采空的問題。
也的有的考生甚至將分數更高的分數列為後續志願,形成志願倒掛(即無效志願)。
一般來說,院校志願梯度可以按照沖、穩、保進行排序,使用【新生涯中學生生涯規劃雲平台】選學校或錄取風險評估,可以了解目標院校的風險。
13、堅守本地院校,不去外省高校
每年由此落榜的考生也不少,他們的理由是本地高校招生數量多,錄取的機率就會大些,但實際的情況是本地院校錄取人數多,報考本地的考生更多。
預防對策:立足長遠,擴大錄取機率。省外院校錄取人數少相對報考的人數也較少。
在每年的高考志願填報過程中,總會有這樣那樣的坑。退檔滑檔作為最為普遍的失誤,如果你能提前了解做好規避,就可能會如願以償的實現你的大學理想。如果大家在高考志願填報中有任何的疑問,可以留言或者私信,我會一一給大家進行解答。
9. 過了本科線,由於志願沒填好,所以猶豫報大專還是復讀能不能同時報
過了本科線,上大專是很不值的。不如復讀,如果被學校錄取了,又不想上,只要你妹妹不去報到就行,祝順利!
10. 過了本科線但是落選,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如何避免
一些學生在報考高考志願時,他的高考分數是過了本科線的,但是卻在報考志願時了選了。這種情況還是大有人在的。那麼這種情況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我們該如何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呢?
過了本科線但落選的原因
一些學生雖然高考成績過了本科線,但是在報考志願時卻出現了很大的問題,所以才導致了自己落選的狀況。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都有哪些原因造成了過了本科線但落選的情況。
我們在報考志願時,如果我們的分數並沒有達到一個理想的狀態,我們可以將比自己分數稍微高一些的院校作為第一志願。這樣我們能夠有把握在第一志願時沖一把,讓自己實現低分上高校。而第二志願我們依舊可以將其定為比我們高但是臨近我們分數的院校,讓我們在有希望實現突破,讓自己的分數可以上一個更好的學校。再選擇第三志願時,我們盡量選擇和自己成績差不多的院校,那我們就有足夠的把握上一個和我們的高考成績相匹配的院校。而第四第五志願可以作為保底志願,讓我們不會被落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