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保健專科是什麼意思
① 兒童保健科是做什麼的
保健門診是通過問診、測量寶寶的身高、體重、頭圍、胸圍等全身檢查,來評價生長發育、育兒指導等。我之前就聽從醫生的指導,買了小電筒營養粉來給孩子補充營養。
② 兒童保健科和兒科有區別嗎
當然不一樣。兒童保健科主要針對是小兒生長發育方面的問題,如矮小、說話晚、走路晚等等。一般只有規模比較大的醫院或者兒童醫院才有,小醫院都包含在兒科內了。兒科主要都是小兒的常見病的診治。
③ 兒童保健的基本內容
兒童保健的基本內容
兒童保健的基本內容,相信父母都會在孩子成長發育的過程中特別關注孩子的健康,所以在照顧孩子的時候父母還是要應該先了解一些關於孩子的保健知識。下面是兒童保健的基本內容。
兒童保健的基本內容1
1、新生兒訪視
在新生兒出院後的24小時內,各級衛生院醫生或鄉村醫生,進行入戶訪視,至新生兒28天共訪視3-4次。
訪視內容包括看新生兒一般狀況,出生及接種情況,全面體格檢查,指導母乳喂養等,發現異常情況及時予以處理。
2、新生兒先天疾病篩查
在醫院新生兒出生時,由醫生採集足跟血,製成濾紙血片,送交兒童保健所新生兒篩查中心,進行甲狀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症二種先天代謝病的篩查。
3、兒童定期體格檢查
根據年齡不同,各級衛生院醫生對1歲以內小兒每年查體四次,1歲-3歲小兒每年查體二次,3歲-7歲小兒每年查體一次。查體內容包括身高、體重、血色素、口、眼、聽力、智力及血液化驗等項目,及時發現異常予以矯治。
4、兒保專科門診
兒童保健所及各區縣婦幼保健所(院)開設專科門診,設有保健咨詢、遺傳優生、心理衛生、營養不良、多動症、低體重兒、腦癱康復、口腔正畸、弱視矯治等,以維護兒童身心的健康發育。
兒童保健包括哪些內容
1、新生兒訪問,訪問新生兒在新生兒出院後24小時內,醫生進入訪問,新生兒28天前需要訪問3~4次。
2、先天性疾病篩查,新生兒出生時,醫生採集腳後跟血,製作濾紙血片,送往新生兒篩查中心,進行苯丙酮尿症和甲狀腺功能低下兩種先天性代謝病篩查。
3、兒童專業門診,維護兒童身心健康發育。
4、兒童定期體格檢查,按年齡分化,各級衛生院醫生對1歲以下兒童每年檢查4次,1歲~3歲兒童每年檢查2次,3歲~7歲兒童每年檢查1次。檢查身高、體重、嘴巴、眼睛、鼻子、智力等,發現異常並矯正。
兒童保健工作的意義
每個孩子出生都是平等的,不管是什麼出身還是什麼樣子,孩子都有盡可能好的人生,每個孩子都應該受到良好的教育,同樣的機會充分發掘自己的潛力,成長為對社會有意義的人。兒童保健工作有助於解放勞動生產力,讓父母放心,更好地投身社會勞動。
兒童保健的基本內容2
各年齡期兒童的'保健重點如下:
(一)胎兒期及圍生期保健 胎兒的發育與孕母的健康、營養狀況、疾病、生活環境和情緒等密切相關,故胎兒期保健亦即是以孕母的保健為主。胎兒期保健的主要任務是:預防遺傳性疾病與先天畸形、保證充足營養、給予孕母良好的生活環境、預防產時感染、預防並及時處理圍生期新生兒疾病。
(二)新生兒期保健 新生兒期保健重點在生後1周內,主要內容有:出生時護理、新生兒居家保健、新生兒喂養、新生兒皮膚護理。
(三)嬰兒期保健 保健重點是合理喂養,尤其強調母乳喂養,定期進行體格檢查,堅持戶外活動,用帶有聲、光、色的玩具促進其感知發育和按計劃免疫程序完成基礎免疫。
(四)幼兒期保健 本期對幼兒除供給豐富的營養素外,應注意訓練兒童的自行進食技能、重視與幼兒的語言交流和大運動能力的發展、培養幼兒的自我生活能力、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預防意外事故的發生。
(五)學齡前期保健 學齡前期兒童應注意培養其學習習慣、想像與思維能力、在游戲中遵守規則和與人交往、保證充足營養、預防意外事故。
(六)學齡期與青春期保健 此期兒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開展體育鍛煉、合理安排生活、供給充足營養、進行法制教育。在青春期應進行正確的性教育,以使其在生理和心理上有正確健康的認識。
兒童保健的基本內容3
一、什麼是兒童保健
兒童保健是研究兒童的生長發育、神經心理發育、營養與喂養、疾病防治、健康管理和生命監測等的一門綜合性學科,以保護和促進兒童身心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為目標。
二、兒童保健做什麼
1、兒童保健對象
從胎兒至18周歲的兒童,重點是7歲以下兒童。
2、兒童保健基本內容
新生兒家庭訪視、生長監測、定期健康檢查、喂養指導、發育行為篩查、五官保健、預防接種。
3、定期健康檢查
定期對兒童進行體格檢查和神經心理發育的監測,檢查時間一般如下:
出生時(由產科或新生兒科醫師檢查)、
出院後7天內(保健人員進行家庭訪視)、
1月齡、3月齡、6月齡、8月齡、12月齡、1歲半、2歲、2歲半、3歲、4歲、5歲、6歲,可根據個體情況調整體檢時間,對明顯或潛在影響兒童生長發育高風險因素如母親妊娠期存在並發症,宮內、出生時或出生後缺氧、感染、畸形等,早產兒,小於胎齡兒、生長發育減緩等要增加體檢次數。
4、健康檢查項目
常規體檢門診首先對來診的兒童測量體重、身長(身高)、頭圍,用標准規范的百分位(離差法)參照值對上述測量值進行評估,評價寶寶在同年齡同性別兒童中體格生長水平或生長速度、體型勻稱度。
詢問喂養史(膳食調查)、疾病史、預防接種史、家族養育環境、神經心理行為發育預警征是否通過等。
之後進行全面體格檢查,包括囟門大小、眼耳口腔有無異常,能否追視追聽,有無斜頸及腫塊,心臟聽診有無雜音,雙肺及腹部有無異常,四肢活動度如何、肌張力高或低,有無足外翻或內翻,髖關節有無異常,外生殖器是否正常,該年齡里程碑式的發育(大運動、精細運動、語言、社交、適應能力)是否達到等等。
根據以上詳實監測結果,得出寶寶體格發育系勻速、增速、減速,神經心理發育正常、異常、可疑,能量攝入足量、超量、不足。
早發現偏離和異常,對不良的家庭護理、喂養、教養進行糾正治療,同時給予預見性指導,防患於未然。生長發育正常兒童進入「兒童早期發展訓練」,發育偏離兒童轉入相應專科(如心理科、康復科、兒科、外科等)作進一步診斷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