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世界一流大学名单
Ⅰ 中国双一流大学有几所
中国双一流大学有42所(A类36所,B类6所)。
名单: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1)首批世界一流大学名单扩展阅读:
双一流遴选认定:
一、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落实“四个服务”要求,加强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内涵发展,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积极探索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中国道路中国模式。
二、鼓励和支持高水平建设。“双一流”建设的目标是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前列或行列,是突破性工程,重在扶优扶强、引领示范,必须坚持高水平、鼓励高水平、支持高水平。
三、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布局。把国家重大战略布局作为遴选“双一流”建设高校的重要因素,把“211工程”“985工程”等作为重要基础,发挥“双一流”建设对区域、行业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双一流
Ⅱ 中国首批双一流大学建设拟定名单是真的吗
是真的。
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即“双一流”建设,应坚持走“特色发展”道路回。
建设世界一流大答学和一流学科,不可避免地要参照国际通行的世界大学评价指标体系,弄清楚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的标准是什么,以避免自说自话、自娱自乐窘境。世界大学的主要排名榜,主要通过对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科研创新能力、师资队伍水平、国际交流与合作程度、高质量论文产出和学术声誉等指标,对世界大学进行排名,这些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衡量一所大学的办学质量。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其评价指标体系在很多方面还无法充分反映我国大学的真实水平和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实际贡献。
Ⅲ 42所双一流大学名单
双一流包括两个层次,一个是世界一流学科,一个是世界一流大学。
有些学校只有个别学科进入了双一流,要把这些学科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学科,其他学科不在双一流建设范围内。有的学校不但有学科进入双一流,整个学校都要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双一流”以学科为资助主体,每5年调整一次名单,39所985大学+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
1、原“985工程”高校进入A类,共36所双一流大学(实力超强):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吉林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山东大学、厦门大学、东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兰州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央民族大学。
2、原“985工程”高校进入B类,共3所双一流大学(实力较强):东北大学、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3、新增进入B类,共3所双一流大学(实力一般):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
Ⅳ 哈尔滨工程大学能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名单吗
很困难,但是其有过辉煌的过去,哈军工当年完全可以秒杀哈工大,后来解体为军专工六校后就一蹶不振,作为哈属尔滨船舶学院时实力还是很强大的,但是由于总设计师“军队要忍耐”自毁长城的自宫军队科技爬行主义政策之后,跟随军工和东北一起彻底衰落一蹶不振,尤其是当年鼎鼎大名的哈尔滨北方造船厂现在成了被遗忘的地方,哈尔滨舰也从中国最大舰艇的地位掉落下来。
现在哈工程勉勉强强在东北五校里做个小弟已经不错了,在中国名牌大学中都难以拿的出手,虽然近些年强打三海一核的招牌,但是很明显这些专业都是专业性太强应用面太过狭窄的专业,尤其是很难在应用于民用方面,这也就失去了中国民用大市场,而特色自废武功爬行主义投降主义自欺欺人的所谓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政方针不变,也就相当于短送了哈工程发现的物质基础,哈工程在哈尔滨完全被哈工大压制,军管变政管,还是后妈养着,所以很难有机会走上坡路。
Ⅳ 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啥是b类
最重要的就是留住人才啦。
Ⅵ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能进入双一流大学名单吗
应该可以。看现在的文件,双一流更注重学科的发展,而不是以前的综合性,对西电内这种基容本上只有电子信息类工科的学校更有优势。
西电的综合排名大概在40多,但是很多专业是全国前五,甚至是第一的,理论上讲双一流不会排除这种学校,但是文件没出来,不好说。
Ⅶ 如何评价中山大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中山大学有11个学科入选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哲学、工内商管理、数学、化容学、生物学、生态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中线学科本来也是中山大学比较强的学科,没什么好评价的,意料之中
Ⅷ 双一流大学名单a类和b类的区别是什么
双一流大学名单中的a类学校整体综合实力是优于b类学校的。
双一流建设大学a类和类的区别主要在于对于学校整体综合实力的差距评估,并且通过这种差别让各个大学认识到差距而努力追赶。
截至2017年底,共有137所高校进入双一流建设的榜单。这其中包括4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a类)和95所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b类)。双一流大学建设是一个动态监测过程,会对建设成效进行综合评比,并作出相应调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8)首批世界一流大学名单扩展阅读
双一流大学a类,b类名单是如何认定的
1、组建“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高层次战略专家作用,具体承担遴选认定和审核建设方案的有关工作。
2、依托专家委员会,以学科为基础,确定遴选认定标准,产生拟建设高校名单及拟建设学科。
3、确定拟建设高校的建设方案。拟建设高校编制论证建设方案,经所属省级人民政府或主管部门审核后,报三部委。三部委研究后,根据咨询意见通知有关高校修改完善建设方案,并对修改完善情况进行核对把关。
4、三部委根据专家委员会意见,研究确定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报国务院批准。
其中,专家委员会根据国家需求、布局、区域发展以及政策连续性等因素,建议部分高校自主确定了一批建设学科,考虑到这批学科的特殊性,在名单中特予注明。
Ⅸ 中国创世界一流大学名单
中国创世界一流大学名单就是985工程大学名单,985工程(Project 985),是指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而实施的工程。目前一共入选985工程的大学39所,且不再增加。
学校
共建部门
协议签署时间
北京大学
教育部、北京市
1999.7
清华大学
教育部、北京市
1999.7
复旦大学
教育部、上海市
1999.7
南京大学
教育部、江苏省
1999.7
上海交通大学
教育部、上海市
1999.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安徽省
1999.7
西安交通大学
教育部、陕西省
1999.9
浙江大学
教育部、浙江省
1999.11
哈尔滨工业大学
工业与信息化部、教育部、黑龙江省
1999.11
北京理工大学
工业与信息化部、教育部、北京市
2000.9
南开大学
教育部、天津市
2000.12
天津大学
教育部、天津市
2000.12
华南理工大学
教育部、广东省
2001.1
中山大学
教育部、广东省
2001.1
山东大学
教育部、山东省
2001.2
华中科技大学
教育部、湖北省、武汉市
2001.2
吉林大学
教育部、吉林省
2001.2
厦门大学
教育部、福建省、厦门市
2001.2
武汉大学
教育部、湖北省
2001.2
东南大学
教育部、江苏省
2001.2
中国海洋大学
教育部、山东省、国家海洋局、青岛市
2001.2
湖南大学
教育部、工业与信息化部、湖南省
2001.2
中南大学
教育部、工业与信息化部、湖南省
2001.2
西北工业大学
工信部、教育部、陕西省、西安市
2001.4
大连理工大学
教育部、辽宁省、大连市
2001.8
重庆大学
教育部、重庆市
2001.9
四川大学
教育部、四川省
2001.9
电子科技大学
教育部、工业与信息化部、四川省、成都市
2001.9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工业与信息化部、教育部、北京市
2001.9
兰州大学
教育部、甘肃省
2001.12
东北大学
教育部、辽宁省、沈阳市
2002.1
同济大学
教育部、上海市
2002.6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部、北京市
2002.8
中国人民大学
教育部、北京市
2003.9
中国农业大学
教育部、北京市、农业部
2004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中央军委、长沙市
200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教育部、陕西省
2004
中央民族大学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教育部、北京市
2004
华东师范大学
教育部、上海市
2006
Ⅹ 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通知有哪些大学可以入列
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想必也是从国家重点院校 915 211 双料大学版中进行筛权选吧,下面是915 211 双料大学名单。希望能够帮助你。
一期名单:(34所)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科技大学
南京大学
复旦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浙江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东南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大学
厦门大学
山东大学
湖南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中南大学
吉林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重庆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中山大学
兰州大学
东北大学
同济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二期名单:(4所)
中国农业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更多信息请关注中国在职研究生招生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