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摄影专业大学
1. 香港台湾有摄影系的本科大学
应该都没有~
台湾无法成立「摄影系」,有许多以下的现实上的原因
1.教育部认可的师资难觅且不一定适任摄影领域至今并无应用艺术(Applied Arts)的相关博士,至於影像科学(imaging Science)与摄影史的Ph.D.,前者是物理、化学、数学或光电、资讯领域极端科学性的专长,适合担任资讯科技领域的研发工作;後者也祇是历史系中艺术史研究的分枝,适合专业写作、在中研院、博物馆从事文化观察与评论或策划展览之工作,正常大学摄影系所规划课程,他们并不见得适任。反而有经验的专业影像工作者和学有专长的摄影硕士,被认为是大学校园中不够资格的师资。
2.国内大学学费收费标准采齐头式平等不合理不像欧美国家放任大学采自订学费标准的政策,国内对於教育成本特别高的摄影、电影、电视、音乐、美术工艺等领域,在收费相同的条件下实属难以维持(赚钱)的科系,私立大学如果缺乏财团或教会捐赠与奥援,多数学校会因教学成本的考量,宁可成立历史系、中文系,而不考虑投资成立投资报酬率偏低的「摄影系」,
3.独立的「摄影系」须要顾及全方位之专业领域的发展一个完整的「摄影系」必须包括:生态摄影、微距摄影、广告摄影、人像摄影、食品摄影、高速摄影、天文摄影、空中摄影、水底摄影、刑事摄影、生物医学摄影、体育摄影、新闻摄影、报导摄影、艺术摄影、电脑影像处理、永久保存等等专长,在私立大学选修课必须达到20人下限规定,同时专任老师须要达到每周10小时的授课时数,因此容纳众多摄影教学精英之理想,很难在台湾达成。像RIT「摄影系」拥有四千万美金的教学设施,聘请了七八十位摄影家担任摄影教职,似乎这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天方夜谭」。
4.成立一所像样的「摄影系」有很高的硬体设置标准一个设备完善的「摄影系」至少要有数量充足提供教学与实作的彩色暗房和黑白暗房、上课时一人一间的摄影棚、裱褙教室、一人一机的麦金塔电脑,最好还要有一个标准的展览厅,而且学校必须提供学生课馀外借器材的服务。因此耗费数以亿计的金钱,规画一整栋大楼,但祇能提供120位左右学生的授课需求,这样的优质标准,相信许多大学的校长都已敲了「退堂鼓」。
5.摄影数位化的趋势势不可挡从按动快门到形成影像的时间越来越短,操控的变化也越来越多样化、精确化,学习传统摄影技巧、暗房实务的摄影新人,将会逐年降低,而仰赖电脑影像处理软体的程度则会逐步提高。e化脚步太快,电脑软硬体产品生命周期非常短暂,对於提供影像教育的学校而言,这是非常沉重的负担,这将是新设立的影像与摄影科系的罩门之一。
6.台湾社会的平面媒体数量已远大於其实际需求报纸的合并、杂志社出版社的倒闭关门势所难免,而资深摄影记者与摄影师的大量裁撤,造成影像工作者的供过於求也是事实。当然对於摄影专长的毕业生而言,也会有就业上的困难与影响。至於从事装置艺术和影像创作的艺术工作者,由於台湾缺乏纯艺术的发展空间,势必走上「毕业即失业」的命运。就世新大学平传系摄影组
毕业校友有近20﹪从事影像相关工作比例而言,已经比其他大学美术相关科系要高。在摄影的需求并未大幅增加的情况下,新设立的「摄影系」势必要往数位化影像的方向倾斜,届时我们已经看不到「摄影系」了,而是所谓的「影像系」或「视觉传达系」。
结论
事实上,国外大学已将Photography 改名为Imaging,表示传统摄影已经由记录工具转变为影像的思考与电脑应用的阶段,如何将摄影由休闲的、容易的、肤浅的、不必花钱学的社会印象,转换为专业的、跟得上时代的、高报酬的、出路广的形象,将是今後大学摄影教育工作者的共同责任与努力的方向。
参考资料 台湾摄影教育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