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名单 » 111计划大学名单

111计划大学名单

发布时间: 2021-02-02 04:06:10

① 国家111计划包括多少学校

“111计划”以建设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为手段,加大成建制引进海外人才的力度,进一步提升高等学校引进国外智力的层次,促进引进海外人才与国内科研骨干的融合,开展高水平的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共同培养博士研究生,在高等学校汇聚一批世界一流人才,率先建立起一批具有原始性创新能力的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全面提升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

一、“111计划”“十一五”规划的总体目标

瞄准国际学科发展前沿,围绕国家目标,结合高等学校具有国际前沿水平或国家重点发展的学科领域,以国家重点学科为基础,以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为平台,从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学及研究机构的优势学科队伍中,引进、汇聚1000余名海外学术大师、学术骨干,配备一批国内优秀的科研骨干,形成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建设100个左右世界一流的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努力创造具有国际影响的科技成果,提升学科的国际竞争力,提高高等学校的整体水平和国际地位。

二、“111计划”建设原则

按照“分步实施,动态调整,滚动支持”的原则进行:

1.分步实施:“111计划”是项目、人才、基地三位一体紧密结合的计划,创新引智基地的布局采取分批的方式,积极稳妥地推进。

第一批:2006年度设立25个左右创新引智基地,遴选范围为已进入国家“985工程”的高等学校。

第二批:2007年度设立40个左右创新引智基地,遴选范围为进入国家“985工程”、“211工程”的高等学校。

第三批:2008年度设立35个左右创新引智基地,遴选范围为进入国家“985工程”、“211工程”的高等学校及部分有国家重点学科的高等学校。

2.动态调整:2006—2008年“111计划”布局工作完成后,工作重心由基地的选择过渡到水平的提升。创新引智基地将实行“总量控制,优胜劣汰,动态调整”的管理机制。对已设立的创新引智基地运行2年后进行中期评估,评估结果作为动态调整的重要依据。

3.滚动支持:对创新引智基地的支持将采取分阶段滚动资助的办法。根据中期评估结果对合作成效好、水平提升快、协调组织得力的创新引智基地将加大支持力度;在资助期结束后对工作特别优秀的,将适当给予奖励。

三、创新引智基地遴选基本条件
1.创新引智基地遴选范围以“985工程”、“211工程”高等学校为先导,逐步扩展到有国家重点学科的高等学校。

2.拟申报的创新引智基地应结合本校学科发展,以国家重点学科为基础,以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为平台,具有广泛深厚的国际合作研究基础,且有一定面积的研究场所和一定规模的研究实验条件。

3.创新引智基地人员构成:

(1)聘请不少于10名海外人才,其中包括:不少于1名学术大师,不少于3名学术骨干,不少于6名来华短期学术交流学术骨干;

(2)配备不少于10名国内科研骨干。

4.创新引智基地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1)海外人才应在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学或研究机构任职,且与本校有良好的相应合作研究基础。

(2)海外人才所属学科领域包括基础科学、技术与工程、管理等。

(3)海外人才应具有外国国籍或所在国家永久居留权,对中国怀有深厚感情,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富于合作精神。学术大师年龄一般不超过70岁,学术骨干年龄一般不超过50岁。

(4)学术大师应为国际著名教授或同领域公认的知名学者,学术造诣高深,学术水平在国际同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取得过国际公认的重要成就。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眼光,能够把握国际科学发展的趋势,引领本学科保持或赶超国际领先水平,汇聚国际上本学科的学术骨干,提出对学科或国民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研究课题。

(5)学术骨干应具有所在国副教授以上或其他同等职位,拥有创新性思维,与学术大师有合作基础,在所属领域取得过同行公认的创新性成果。

(6)国内工作时间:学术大师每人每年不少于1个月;学术骨干每人每年不少于3个月,一般应有一名学术骨干留在基地工作;每年来华短期学术交流的学术骨干不少于6人次,时间不限。

(7)国内科研骨干应具有博士学位,5年以上科研工作经历,年龄一般不超过50岁。

四、“111计划”实施与管理

1.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共同制定“111计划”整体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

2.“111计划”以项目形式实施,每年第二季度根据本规划发布下一年度实施方案,采取“统筹规划、限额申报、专家评审、择优建设、动态管理”的原则。

3.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成立“111计划”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管理办公室。领导小组由各主管部门部级领导和相关司级领导组成,负责计划的宏观指导和决策;管理办公室由教育部科技司、国家外专局教科文卫司相关业务处人员组成,负责计划的具体实施。

4.高等学校是创新引智基地建设的依托单位,应成立由校级领导牵头,科技处、外事处、人事处共同参与的“111计划”校级管理办公室,负责制定本校引进海外人才的相应政策,建立有利于创新引智基地发展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并负责与其相关的协调、实施和管理工作。

5.领导小组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组成专家委员会,作为学术咨询机构,负责创新引智基地的评审、评估和监督工作。

6.领导小组根据专家委员会评审结果审核确定创新引智基地名单和资助经费。

7.各创新引智基地根据计划,瞄准学科前沿,自主开展合作研究、学术交流、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选派国内科研骨干赴国外一流大学或研究机构从事合作研究、积极争取承担国内外重大科研任务,提升学科国际竞争力,力争进入世界一流行列。

8.创新引智基地建设期为5年。运行2年后,由领导小组委托专家委员会对基地的学科发展、人才引进与培养、合作研究进展等进行中期评估。对评估结果好的,给予滚动支持;对明显未达到计划要求、难以完成预期目标的,将停止或暂缓资助。在总数不变的原则下,有进有出,吸纳符合条件的进入创新引智基地行列。

9.创新引智基地建设期结束后,由领导小组委托专家委员会对基地建设进行综合验收,并按一定比例评选出优秀创新引智基地,给予表彰和奖励。

10.项目执行期间所发表的论文、专著、研究报告、资料、鉴定证书及成果报道等,均须标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资助”(Supported by the Programme of Introcing Talents of Discipline to Universities)中英文字样和项目编号。

五、经费筹措

1.“111计划”专项经费由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教育部及高等学校主管部门共同筹措,在年度预算计划中单列。其中列入“985工程”的高等学校项目经费由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教育部共同筹措,未列入“985工程”高等学校项目经费由国家外国专家局和高等学校主管部门共同筹措。“十一五”期间,国家外国专家局投入不少于3亿元,教育部和其他高等学校主管部门投入不少于3亿元。

2.创新引智基地经费,根据引进人才的需要和绩效评估结果,分年度报送预算审核拨付。

3.经费主要用途:

(1)聘请海外人才的国际旅费、津贴、住房、医疗等开支;

(2)开展科学研究所需的科研业务费、实验材料费、人员费、助研津贴和其他相关费用,原则上不用于购买3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

(3)创新引智基地配备的国内优秀科研骨干赴国外一流大学、科研机构从事合作研究、短期访问及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所需费用;

(4)其他与创新引智基地相关的费用。

4.“111计划”专项经费的使用与管理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规定,并接受财务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

六、解释权

本规划及“111计划”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由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负责解释

2006年度"111计划"首批启动高校名单及分配名额
学校名单 分配名额

北京大学 2
清华大学 2
复旦大学 2
南京大学 2
浙江大学 2
上海交通大学2
吉林大学 2
西安交通大学 2
武汉大学 1
华中科技大学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
哈尔滨工业大学 1
北京师范大学 1
山东大学 1
四川大学 1
中国农业大学 1
中南大学 1
天津大学 1
厦门大学 1
大连理工大学 1
重庆大学 1
华南理工大学 1
兰州大学 1

2007年"111计划"大学(46所)名单
高校 创新引智项目数量
中国石油大学 2
中国人民大学 1
北京交通大学 1
北京科技大学 1
北京化工大学 1
北京邮电大学 1
北京林业大学 1
北京中医药大学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
中国传媒大学 1
中国矿业大学 1
北京理工大学 1
南开大学 1
华北电力大学 1
东北大学 1
东北师范大学 1
东北林业大学 1
哈尔滨工程大学 1
同济大学 1
华东理工大学 1
东华大学 1
华东师范大学 1
东南大学 1
合肥工业大学 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
南京理工大学 1
中国矿业大学 1
河海大学 1
江南大学 1
南京农业大学 1
中国药科大学 1
中国海洋大学 1
武汉理工大学 1
中国地质大学 2
华中农业大学 1
华中师范大学 1
湖南大学 1
中山大学 1
西南大学 1
西南交通大学 1
电子科技大学 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
长安大学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
西北工业大学 1
暨南大学 1
希望能帮助到你 千万别忘记点击采纳答案和顶一下哦

② 2017高校111计划一共有多少所高校

2006年度抄首批启动111高校名单及分配名额

学校名单 分配名额
北京大学 2
清华大学 2

复旦大学 2
南京大学 2
浙江大学 2
西安交通大学 2
上海交通大学2

吉林大学 2
武汉大学 1
华中科技大学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

哈尔滨工业大学 1
北京师范大学 1
山东大学 1
四川大学 1
中国农业大学 1

中南大学 1
天津大学 1
厦门大学 1
大连理工大学 1
重庆大学 1

华南理工大学 1
兰州大学 1

③ 111大学是重点大学吗

111大学是重点大学。“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入选大学为国家重点大学及省重点大学。

④ 国家111计划包括多少学校

教育部 国家外国专家局

关于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教技〔2005〕6号

为在我国高等学校中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推进高等学校人才强校战略的实施,引导高等学校瞄准国际前沿,围绕国家重点科研领域和重点学科发展方向,依托高等学校具有国际前沿水平或国家重点发展的创新领域的研究基地,引进、汇聚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学术带头人及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学术骨干,形成优秀创新团队,带动高等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促进我国前沿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发展,提升我国高校在世界范围的学术地位和竞争实力,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水平,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决定联合实施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简称“111计划”)。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的实施,将在高等学校建设一批人才高地,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重要的科技贡献。

现将《教育部 国家外国专家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十一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并将执行中的具体情况及时反馈“111计划”管理办公室(教育部联系电话:66097841,国家外专局联系电话:68944761)。

教育部 国家外国专家局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十一五”规划

(2006-2010)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抓住我国政治和经济实力迅速提高的历史机遇,推进我国高等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决定联合实施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以下简称“111计划”)。

“111计划”以建设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为手段,加大成建制引进海外人才的力度,进一步提升高等学校引进国外智力的层次,促进引进海外人才与国内科研骨干的融合,开展高水平的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共同培养博士研究生,在高等学校汇聚一批世界一流人才,率先建立起一批具有原始性创新能力的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全面提升高等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

一、“111计划”“十一五”规划的总体目标

瞄准国际学科发展前沿,围绕国家目标,结合高等学校具有国际前沿水平或国家重点发展的学科领域,以国家重点学科为基础,以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为平台,从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学及研究机构的优势学科队伍中,引进、汇聚1000余名海外学术大师、学术骨干,配备一批国内优秀的科研骨干,形成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建设100个左右世界一流的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努力创造具有国际影响的科技成果,提升学科的国际竞争力,提高高等学校的整体水平和国际地位。

二、“111计划”建设原则

按照“分步实施,动态调整,滚动支持”的原则进行:

1.分步实施:“111计划”是项目、人才、基地三位一体紧密结合的计划,创新引智基地的布局采取分批的方式,积极稳妥地推进。

第一批:2006年度设立25个左右创新引智基地,遴选范围为已进入国家“985工程”的高等学校。

第二批:2007年度设立40个左右创新引智基地,遴选范围为进入国家“985工程”、“211工程”的高等学校。

第三批:2008年度设立35个左右创新引智基地,遴选范围为进入国家“985工程”、“211工程”的高等学校及部分有国家重点学科的高等学校。

2.动态调整:2006—2008年“111计划”布局工作完成后,工作重心由基地的选择过渡到水平的提升。创新引智基地将实行“总量控制,优胜劣汰,动态调整”的管理机制。对已设立的创新引智基地运行2年后进行中期评估,评估结果作为动态调整的重要依据。

3.滚动支持:对创新引智基地的支持将采取分阶段滚动资助的办法。根据中期评估结果对合作成效好、水平提升快、协调组织得力的创新引智基地将加大支持力度;在资助期结束后对工作特别优秀的,将适当给予奖励。

三、创新引智基地遴选基本条件
1.创新引智基地遴选范围以“985工程”、“211工程”高等学校为先导,逐步扩展到有国家重点学科的高等学校。

2.拟申报的创新引智基地应结合本校学科发展,以国家重点学科为基础,以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基地为平台,具有广泛深厚的国际合作研究基础,且有一定面积的研究场所和一定规模的研究实验条件。

3.创新引智基地人员构成:

(1)聘请不少于10名海外人才,其中包括:不少于1名学术大师,不少于3名学术骨干,不少于6名来华短期学术交流学术骨干;

(2)配备不少于10名国内科研骨干。

4.创新引智基地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1)海外人才应在世界排名前100位的大学或研究机构任职,且与本校有良好的相应合作研究基础。

(2)海外人才所属学科领域包括基础科学、技术与工程、管理等。

(3)海外人才应具有外国国籍或所在国家永久居留权,对中国怀有深厚感情,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富于合作精神。学术大师年龄一般不超过70岁,学术骨干年龄一般不超过50岁。

(4)学术大师应为国际著名教授或同领域公认的知名学者,学术造诣高深,学术水平在国际同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取得过国际公认的重要成就。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眼光,能够把握国际科学发展的趋势,引领本学科保持或赶超国际领先水平,汇聚国际上本学科的学术骨干,提出对学科或国民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研究课题。

(5)学术骨干应具有所在国副教授以上或其他同等职位,拥有创新性思维,与学术大师有合作基础,在所属领域取得过同行公认的创新性成果。

(6)国内工作时间:学术大师每人每年不少于1个月;学术骨干每人每年不少于3个月,一般应有一名学术骨干留在基地工作;每年来华短期学术交流的学术骨干不少于6人次,时间不限。

(7)国内科研骨干应具有博士学位,5年以上科研工作经历,年龄一般不超过50岁。

四、“111计划”实施与管理

1.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共同制定“111计划”整体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

2.“111计划”以项目形式实施,每年第二季度根据本规划发布下一年度实施方案,采取“统筹规划、限额申报、专家评审、择优建设、动态管理”的原则。

3.教育部、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成立“111计划”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管理办公室。领导小组由各主管部门部级领导和相关司级领导组成,负责计划的宏观指导和决策;管理办公室由教育部科技司、国家外专局教科文卫司相关业务处人员组成,负责计划的具体实施。

4.高等学校是创新引智基地建设的依托单位,应成立由校级领导牵头,科技处、外事处、人事处共同参与的“111计划”校级管理办公室,负责制定本校引进海外人才的相应政策,建立有利于创新引智基地发展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并负责与其相关的协调、实施和管理工作。

5.领导小组聘请国内外知名学者组成专家委员会,作为学术咨询机构,负责创新引智基地的评审、评估和监督工作。

6.领导小组根据专家委员会评审结果审核确定创新引智基地名单和资助经费。

7.各创新引智基地根据计划,瞄准学科前沿,自主开展合作研究、学术交流、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选派国内科研骨干赴国外一流大学或研究机构从事合作研究、积极争取承担国内外重大科研任务,提升学科国际竞争力,力争进入世界一流行列。

8.创新引智基地建设期为5年。运行2年后,由领导小组委托专家委员会对基地的学科发展、人才引进与培养、合作研究进展等进行中期评估。对评估结果好的,给予滚动支持;对明显未达到计划要求、难以完成预期目标的,将停止或暂缓资助。在总数不变的原则下,有进有出,吸纳符合条件的进入创新引智基地行列。

9.创新引智基地建设期结束后,由领导小组委托专家委员会对基地建设进行综合验收,并按一定比例评选出优秀创新引智基地,给予表彰和奖励。

10.项目执行期间所发表的论文、专著、研究报告、资料、鉴定证书及成果报道等,均须标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资助”(Supported by the Programme of Introcing Talents of Discipline to Universities)中英文字样和项目编号。

五、经费筹措

1.“111计划”专项经费由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教育部及高等学校主管部门共同筹措,在年度预算计划中单列。其中列入“985工程”的高等学校项目经费由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教育部共同筹措,未列入“985工程”高等学校项目经费由国家外国专家局和高等学校主管部门共同筹措。“十一五”期间,国家外国专家局投入不少于3亿元,教育部和其他高等学校主管部门投入不少于3亿元。

2.创新引智基地经费,根据引进人才的需要和绩效评估结果,分年度报送预算审核拨付。

3.经费主要用途:

(1)聘请海外人才的国际旅费、津贴、住房、医疗等开支;

(2)开展科学研究所需的科研业务费、实验材料费、人员费、助研津贴和其他相关费用,原则上不用于购买3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

(3)创新引智基地配备的国内优秀科研骨干赴国外一流大学、科研机构从事合作研究、短期访问及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所需费用;

(4)其他与创新引智基地相关的费用。

4.“111计划”专项经费的使用与管理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制度规定,并接受财务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

六、解释权

本规划及“111计划”实施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由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负责解释

2006年度"111计划"首批启动高校名单及分配名额
学校名单 分配名额

北京大学 2
清华大学 2
复旦大学 2
南京大学 2
浙江大学 2
上海交通大学2
吉林大学 2
西安交通大学 2
武汉大学 1
华中科技大学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
哈尔滨工业大学 1
北京师范大学 1
山东大学 1
四川大学 1
中国农业大学 1
中南大学 1
天津大学 1
厦门大学 1
大连理工大学 1
重庆大学 1
华南理工大学 1
兰州大学 1

2007年"111计划"大学(46所)名单
高校 创新引智项目数量
中国石油大学 2
中国人民大学 1
北京交通大学 1
北京科技大学 1
北京化工大学 1
北京邮电大学 1
北京林业大学 1
北京中医药大学 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
中国传媒大学 1
中国矿业大学 1
北京理工大学 1
南开大学 1
华北电力大学 1
东北大学 1
东北师范大学 1
东北林业大学 1
哈尔滨工程大学 1
同济大学 1
华东理工大学 1
东华大学 1
华东师范大学 1
东南大学 1
合肥工业大学 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1
南京理工大学 1
中国矿业大学 1
河海大学 1
江南大学 1
南京农业大学 1
中国药科大学 1
中国海洋大学 1
武汉理工大学 1
中国地质大学 2
华中农业大学 1
华中师范大学 1
湖南大学 1
中山大学 1
西南大学 1
西南交通大学 1
电子科技大学 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
长安大学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
西北工业大学 1
暨南大学 1

⑤ 全中国所有的大学排名

1、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985工程,入选“2011计划”、“珠峰计划”、“111计划”,为九校联盟、松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亚洲大学联盟、清华—剑桥—MIT低碳大学联盟成员、中国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技术研究的基地”。

学校前身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校名“清华”源于校址“清华园”地名,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其建校的资金源于1908年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

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国立北京大学、私立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迁回清华园。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清华大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后成为多科性工业大学。1978年以来逐步恢复和发展为综合性的研究型大学。

2、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简称“北大”,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

位列“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为九校联盟、松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京港大学联盟、亚洲大学联盟、21世纪学术联盟、东亚四大学论坛、国际公立大学论坛、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成员。

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维新变法之际,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现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创办之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1912年改为国立北京大学。

1937年南迁至长沙,与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46年复员返回北平(现北京)。

1952年经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成为以文理基础学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并自北京沙滩等地迁至现址。2000年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北京大学。

3、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

位列首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211工程”、“985工程”,为九校联盟(C9)、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世界大学联盟、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全球能源互联网大学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成员。

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

4、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985工程”、“211工程”,为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Universitas 21、环太平洋大学联盟、21世纪学术联盟、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成员。

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

5、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211工程、985工程,为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21世纪学术联盟、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新工科教育国际联盟、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成员。

入选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教育在线-权威!人民日报整理了中国大学最顶尖的学科名单

⑥ 大学111和211哪个好

“985”“211”都过气了,“111”才是真实力

发布时间:2016-12-13 10:51 来源:中青在线作者:周晓佳

日前,教育部和国家外专局正式公布了“2017年新建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即“111计划”)评审结果,共有50所高校的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获得立项,加之已经立项的高校,目前共有88所高校入选“111计划”。 其实,教育部已经表态,中央对新时期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做出了新部署,早在,2015年11月,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这项工作被高教界简称为“双一流”建设。 关于一流学科,我国有一个“111”计划,这个计划旨在推进中国高等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实施,瞄准国际学科发展前沿,以国家重点学科为基础,从世界范围排名前100位的著名大学及研究机构的优势学科队伍中,引进、汇聚1000余名优秀人才,形成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建设100个左右世界一流的学科创新引智基地。 每一个“111计划”引智基地的建设周期为5年,每年度支持经费不低于180万元。88所高校入选,其中包括11所非211高校。在入选该计划的88所高校中,共有37所原985工程高校入选(其中有2所高校未入选),39所原211工程高校入选(其中有34所高校未入选)。值得注意的是,入选“111计划”的高校中,还包含11所非985、非211高校。例如青岛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河南大学等。 团子查阅了详细名单,wuli大江苏一共有11所高校入选,其中10所为原211高校,另有1所则非211。

⑦ “111”大学指的是哪些大学

国家 "111计划"重点大学名单: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吉林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山东大学、四川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兰州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河海大学、暨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 、中南大学、天津大学、厦门大学、大连理工大学 、重庆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南开大学、华北电力大学 、东北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东北林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同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药科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南大学 、中山大学 、西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

⑧ 西北大学在111计划高校名单中吗

西工大是有名的国防性质大学,学校老师很多的课题都和军工有关。很多老专师学术上的水平已经高属到引起了美国国防部的重视。美国国防部怕自己国家的军工技术被西北工业大学的老师或学生突破,所以被列入黑名单。西北工业简称西工大(英文缩写NPU),大学坐落于古都西安,是我国唯一一所以同时发展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特色,以工理为主,管、文、经、法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多科性和开放式的科学技术大学[1],隶属工业和信息化部。1960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七五”、“八五”均被国务院列为重点建设的全国15所大学之一;“九五”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立项建设;“十五”进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是全国首批设立研究生院和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高校之一。“111计划”高校之一,“2011计划”高校之一。西北工业大学脉源三支,强强融合,群英荟萃,名师云集。经过70年的建设,学校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社会地位日益提高。

⑨ 985大学名单

全国共有985高校39所,详细名单如下

学校前身是1937年成立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1949年12月16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通过了《关于成立中国人民大学的决定》。1950年10月3日,以华北大学为基础合并组建的中国人民大学正式开学,成为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

1954年,被确定为以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大学和首批全国重点大学;1960年,被确定为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名单。

⑩ 211大学名单

211大学名单:

北京(23所):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央音乐学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北京体育大学

上海(9所):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 复旦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东华大学 上海财经大学 同济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大学

天津(3所):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天津医科大学

重庆(2所): 重庆大学 西南大学

河北(1所) 河北工业大学

山西(1所): 太原理工大学

内蒙古(1所): 内蒙古大学

辽宁(4所):大连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 辽宁大学 大连海事大学

吉林(3所):吉林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延边大学

黑龙江(4所)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东北农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江苏(11所) 南京大学 东南大学 苏州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药科大学 河海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江南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浙江(1所) 浙江大学

安徽(3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福建(2所) 厦门大学 福州大学

江西(1所) 南昌大学

山东(3所) 山东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石油大学

河南(1所) 郑州大学

湖北(7所) 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南(3所) 湖南大学 中南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广东(5所) 中山大学 暨南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西(1所) 广西大学

四川(6所) 四川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绵阳科技城)

云南(1所) 云南大学

贵州(1所) 贵州大学

陕西(7所) 西北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长安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甘肃(1所) 兰州大学

新疆(1所) 新疆大学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所)石河子大 学

宁夏(1所)宁夏大学

青海(1所)青海大学

海南(1所) 海南大学

西藏(1所)西藏大学

军事系统(3所) 第二军医大学 第四军医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10)111计划大学名单扩展阅读

211工程(英语:Project 211),俗称“211院校”,是指1990年代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针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所策划、实行的一项战略性政策。“211”的含义是“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

2011年3月7日,中国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列席第十一届全国政协第四次会议教育界别联组会时表示,985工程、211工程已经关上大门,不会再有新的学校加入这个行列。

自2014年以来,211计划已被较少提及,逐步被新的“111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所取代。

2016年6月29日,教育部宣布将“985工程”、“211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特色重点学科建设”等重点建设项目,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热点内容
大学生前言 发布:2025-08-28 17:26:25 浏览:290
河南大学转专业2017 发布:2025-08-28 17:18:03 浏览:524
吉林大学帅气教授 发布:2025-08-28 17:14:04 浏览:965
天津大学教授工资 发布:2025-08-28 17:06:24 浏览:416
浙江大学电信专业 发布:2025-08-28 16:54:54 浏览:593
中医专业哪个大学最好 发布:2025-08-28 16:18:39 浏览:963
小学生题目难倒大学生 发布:2025-08-28 16:13:39 浏览:227
武汉大学哲学系龚教授 发布:2025-08-28 15:55:25 浏览:667
导师对研究生学术理论水平 发布:2025-08-28 15:32:08 浏览:127
合肥大学放假时间 发布:2025-08-28 15:23:30 浏览: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