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院士名单
『壹』 新增工程院院士名单
中国工程院2011年当选院士名单(54人)
1、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8人)
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
丁荣军 49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甘晓华 54 空军装备研究院
郭东明 52 大连理工大学
林忠钦 53 上海交通大学
刘连元 70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第十四研究所
唐长红 52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
杨绍卿 70 中国兵器工业第二〇三研究所
朱英富 70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
2、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6人)
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
陈志杰 48 空军装备研究院
段宝岩 5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高 文 55 北京大学
李天初 66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吕跃广 47 总参谋部第五十四研究所
吾守尔·斯拉木 70 新疆大学3、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7人)
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
陈祥宝 55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
李言荣 49 电子科技大学
钱旭红 49 华东理工大学
邱冠周 62 中南大学
谭天伟 47 北京化工大学
王海舟 71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徐惠彬 5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4、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6人)
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
李晓红 52 武汉大学
苏万华 70 天津大学
孙龙德 49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徐 銤 74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张玉卓 49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赵宪庚 57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
5、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7人)
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
崔 恺 54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龚晓南 67 浙江大学
李建成 46 武汉大学
刘加平 54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缪昌文 54 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王 超 53 河海大学
周绪红 55 兰州大学6、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4人)
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
段 宁 62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洁生产中心
瞿金平 54 华南理工大学
王如松 64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谢剑平 52 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7、农业学部(6人)
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
陈剑平 48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康绍忠 49 中国农业大学
李 坚 68 东北林业大学
吴孔明 47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喻树迅 58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朱有勇 55 云南农业大学8、医药卫生学部(7人)
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
丛 斌 54 河北医科大学
郎景和 71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
沈祖尧 52 香港中文大学
王学浩 69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徐建国 59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
于金明 53 山东省肿瘤防治研究院
詹启敏 52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9、工程管理学部(3人)
姓名 年龄 工作单位
胡文瑞 61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赵晓哲 48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郑静晨 52 武警部队总医院
『贰』 中国大学的院士数排名
一所大学所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的人数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这所大学的教学科研回实力。目前排在前10位的答大学是
学校名称 院士人数
北京大学 30
南京大学 17
清华大学 16
复旦大学 11
中国地质大学 8
中国科技大学 7
南开大学 7
上海交通大学 6
吉林大学 6
中国农业大学 6
出版于美国的《科学》是世界权威科学杂志。最近,该杂志评出13所“中国杰出大学”。它们是
1.北京大学
2.南京大学
3.中国科技大学
4.复旦大学
5.清华大学
6.兰州大学
7.南开大学
8.山东大学
9.武汉大学
10.吉林大学
11.上海医科大学
12.浙江大学
『叁』 中国哪个大学院士最多
1清华大学272哈尔滨工业大学143中南大学105北京大学86上海交通大学87武汉版大学88北京航空航天大学79同济大学710浙江大学711华中科权技大学612北京理工大学613中国农业大学614中国协和医科大学615北京林业大学616东南大学617西安交通大学618中国矿业大学519上海第二医科大学520西北工业大学521天津大学422复旦大学423东北大学424重庆大学425第三军医大学326北京科技大学327国防科学技术大学328苏州大学329大连理工大学330南京工业大学3
『肆』 中南大学有哪些院系
中南有三个校区,校本部,铁道校区,跟湘雅校区,南校区属于校本部回,三个距离挺远答的,铁道跟湘雅是后来并到中南工业大学的,最好的专业大都在铁道跟湘雅,所以他们都不太承认是属于中南的~~论住宿条件的话,在我看来南校区的应该是最好的吧~~ 最近这年又在建新校区,估计你们到时候考过来就在新校区上课了,离湘江挺近~
学院可就多了~~
文学院 外国语学院
艺术学院 商学院
法学院 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
数学科学与计算技术学院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粉末冶金研究院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土木建筑学院 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
地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信息物理工程学院
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软件学院
药学院 护理学院
基础医学院 公共卫生学院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口腔医学院
基础教育学院 体育教研部
其中大一的都属于基础教育学院~~
『伍』 中国总共有多少两院院士
“两院院复士”是对中制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统称。中国科学院院士从国内外最优秀的科学家中选出,每两年增选一次,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是每两年增选一次。2015年1月1日,两院院士增选工作启动,为2014年6月两院院士大会修订章程之后的首次院士增选。2015年8月初,201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通信评审工作已经结束,选出初步候选人157位。 自1952年至今,北京大学走出来的两院院士数量最多,高达183人,其次为清华大学164人。第三名至第十名依次为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走出来的院士校友数量为96、78、74、70、64、56、54、41人。 此外两院院士校友超过20人的高校还有有兰州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四川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东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山东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 来源:青年与社会
『陆』 中南大学出过哪些人物,越著名越好
1、汤飞凡:
汤飞凡(1897年7月23日—1958年9月30日),中国第一代医学病毒学家,毕业于湘雅医学院(今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在病毒学发展的早期,他用物理方法研究阐明病毒的本质。1955年他首次分离出沙眼衣原体,是世界上发现重要病原体的第一个中国人,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个中国人。
他对中国的生物制品事业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功绩。他在抗日战争期间和抗日战争胜利后两次重建中国最早的生物制品机构——中央防疫处,并创建了中国最早的抗生素生产研究机构和第一个实验动物饲养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主持组建了中国最早的生物制品质量管理机构——中央生物制品检定所。
2、张孝骞:
张孝骞,男,内科专家、医学教育家、中国消化病学的奠基人。毕生致力于临床医学、医学科学研究和医学教育工作。对人体血容量、胃分泌功能、消化系溃疡、腹腔结核、阿米巴痢疾和溃疡性结肠炎等有较深入的研究。在医学教育方面有他独到的见解,培养了骨干人才。
3、王淀佐:
王淀佐,辽宁省锦县人,中国矿物工程专家,现代浮选药剂分子设计理论创始人,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61年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今中南大学);1985年晋升为中南工业大学校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2010年,为表彰王淀佐在国际矿物加工浮选理论方面的创新性成果以及对中国矿物工程科学技术的展做出的巨大贡献,王淀佐荣获“国际矿物加工大会终身成就奖”,成为首位获奖中国人。
4、黄伯云:
黄伯云,湖南省益阳市南县人,粉末冶金专家,“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的发明人。
1969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今中南大学)特种冶金专业;1980年赴美留学,先后获爱阿华州立大学工学硕士、博士学位;1986年进入田纳西大学和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院士;2001年任中南大学党委常委、校长。
1986年—2003年,黄伯云带领团队日夜拼搏,终于打破了国外对”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的封锁,该技术在获2004年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5、孙永福:
孙永福,男,汉族,中共党员,1941年2月26日出生于陕西省长安县,籍贯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中国工程院院士,铁路工程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常务副部长、中国铁道学会理事长。
1958年7月,孙永福毕业于天水铁路工程学校;1962年12月,毕业于长沙铁道学院;1962年12月至1964年9月,在郑州铁路局工务处桥梁科工作。1964年10月至1984年12月,先后任铁道部第二工程局技术员,副处长,代处长,副局长,局长,党委副书记。
1984年12月至2006年8月,先后任铁道部副部长、党组成员,铁道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国务院青藏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正部长级)。
『柒』 院士超过10人以上的大学有哪些
清华大学(含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北京 104
2 北京大学 北京 73
3 南京大学 江苏 35
4 复旦大学 上海专 31
5 上海交属通大学 上海 24
6 浙江大学 浙江 19
7 吉林大学 吉林 18
8 武汉大学 湖北 17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 17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 17
11 中国科技大学 安徽 16
12 中南大学 湖南 15
南开大学 天津 15
14 中国地质大学 湖北 14
15 天津大学 天津 11
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 11
1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 10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 10
东南大学 江苏 10
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 10
四川大学 四川 10
厦门大学 10
『捌』 中南大学 的杰出校友有哪些
王传福,
男,汉族,1966年2月15日出生于安徽无为。1987年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冶金物理化学专业,获得物理化学学士学位;1990年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硕士毕业,并留在该院工作,历任副主任、主任、高级工程师、副教授。
1995年2月,王传福毅然下海经商,在深圳注册了比亚迪实业。 现任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
王淀佐,
男,汉族,1934年出生,辽宁省锦县人,中共党员,两院院士。现任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名誉院长、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49年东北大学肄业,次年任东北有色金属局选矿科、冶金部有色金属管理局技术员。1961年中南矿冶学学院矿物加工与冶金专业毕业。历任中南工业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导师、中南工大副校长、校长, 曾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院长,是党的十三大代表和全国第八、第九届政协委员。国家教委科技委员会委员、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兼选矿学术委员会主委、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总经理高级学术顾问、美国矿冶学会会员。1990年当选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俄罗斯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2006年当选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现任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名誉院长、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邓起东,
男,汉族,1938年2月生,湖南省双峰县人,中共党员。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61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地质测量及找矿专业。历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现任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南大学荣誉教授。
左铁镛,
男,汉族,1936年9月生,北京市人,中共党员,1995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58年毕业于东北大学。左铁镛教授1958至1991年在中南工业大学任教,曾任中南工业大学副校长。1996年起任中国科协副主席;1996-2004年任北京工业大学校长,兼任全国政协常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和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合作教育协会理事等国内外重要社会职务。曾任国家教育委员会科技司司长,现任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副理事长等。
刘德培,
男,汉族, 1950年5月生, 安徽阜南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医学分子生物学家。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75年毕业于安徽蚌埠医学院医疗系,1981年毕业于湖南医学院生物化学专业,并获硕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化和分子生物学专业,获博士学位。1987—1990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做博士后研究工作。历任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副所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院校长助理,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副院校长,现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刘德培院士现还担任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杂志副主编,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教委科技委委员,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协科技辅导员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医师协会副会长,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吴阶平医学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研究生杂志副主编,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主编,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主编等职。
孙永福,
男,汉族, 1941年2月生于陕西省长安县,1962年毕业于长沙铁道学院桥隧专业。200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历任郑州铁路局技术员、铁道部第二工程局技术员、工程师、副科长、副处长、代处长、副局长、党委副书记、局长,铁道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青藏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共十四大、十五大代表,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现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铁道学会理事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余永富,
男,汉族,1932年生,南召县人,中共党员,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56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选矿专业,1956年分配到长沙矿冶研究院工作,历任冶金部长沙矿冶研究院选矿室助理研究员、高级工程师、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长沙矿冶研究院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武汉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名誉院长,教授,校学位委员会副主任;中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兼职教授;中国稀土学会理事、中国金属学会选矿学会理事、中国矿业联合会高级顾问、中国钢铁协会矿山技术委员会顾问。
张文海,
男,汉族,1939年2月生,福建省长乐县人。1963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冶金专业。有色金属冶金专家, 国家工程设计大师,全国劳动模范,2008年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授予江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历任历任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历任江西贵溪冶炼厂、安徽金隆铜业公司等国家重点工程总设计师。现任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李长进,
男,汉族, 1958年8月生,广西贵港人,硕士研究生学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77年至1982年初,就读于长沙铁道学院铁道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1982年至1994年,在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历任见习生,助工,工程师,设计室主任,处副总工程师,副处长,处长。1995年,在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任副院长。1996年至2002年8月在中铁二局历任副局长,代理局长,总经理,党委书记、董事长。2000年曾在中央党校第16期中青班学习一年。2002年9月至2006年9月,在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任副总经理、党委常委。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任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2007年9月至今,任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执行董事、党委副书记,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
杨毅
,男,1965年10月生,陕西西安人,中共党员,1984至1988年就读于中南工业大学金属材料专业。1988年11月至1995年就职于中国有色金属进出口总公司,1996年至1998年任中国有色新金属公司贸易部经理,1999年至今任北京鑫恒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现任北京鑫恒集团董事长。全国工商联直属会员、工商联冶金业商会副会长,清华大学EMBA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现就读于中南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
梁稳根,
男,汉族,1956年出生,湖南连源人。1983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高级工程师。 三一重工主要创始人之一,现任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共十七大代表,全国工商联执委。是第八、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民营企业家、全国杰出青年企业家、荣获全国百名星火带头人标兵、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中国杰出湘商、福布斯“中国上市公司最佳老板”、“蒙代尔.世界经理人成就奖”、湖南省优秀企业家、湖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湖南省十大新闻人物之首等称号。
熊维平,
男,汉族,1956年生于江西南昌。中共党员。1973年在江西冶金学院学习,后任冶金部南昌有色冶金设计院团总支副书记。1980年后在中南矿冶学院攻读矿物工程硕士学位和任教,1984年后在中南工业大学矿物工程系矿物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曾在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在职从事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问题研究。历任共青团湖南省委副书记、湖南省青年联合主席、中南工业大学校长助理、国际经贸学院院长、常务副校长兼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历任中国铜铅锌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中国铝业公司筹备组成员、副总经理、党组副书记,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高级副总裁等职,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香港中旅(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香港中旅国际投资有限公司董事局副主席、总经理。现任中国铝业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戴永年,
男,汉族,1929年生,云南通海人,中共党员,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51年云南大学矿冶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56年中南矿冶学院冶金系研究生班毕业。现任昆明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昆明理工大学真空冶金及材料研究所所长,云南省有色金属真空冶金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有色金属冶金”国家级重点学科和云南省“真空冶金”重点学科带头人
鞠躬,
男,汉族, 1929年11月生于上海,原籍安徽绩溪。1952年毕业于湘雅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神经生物学教研室教授、主任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奖评审委员会委员,“973”15人专家组成员“何梁何利基金”专业评审组成员, 陈嘉庚科学奖医学组评奖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专家咨询组成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理事,中国解剖学会终生名誉理事,国际脑研究组织刊物编辑。
『玖』 中南大学走出过哪些名人
1、左铁镛
1936年出生于北京,材料科学家、循环经济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导。
左铁镛主要从事难熔金属材料、稀土功能材料、铝镁材料及其加工科技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2、陈志武
生于1962年7月。华人著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终身金融学教授,香港大学经济学讲席教授。曾获得过墨顿·米勒奖学金。早年专业领域为股票、债券、期货和期权市场以及宏观经济。后专注于经济史与中国经济研究。
3、黄友岐
黄友岐教授1907年2月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35年毕业于湘雅医学院,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著名的老一辈神经精神病学家、临床医学教育家黄友岐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1993年10月5日上午10时10分在长沙逝世,享年86岁。
4、王淀佐
辽宁省锦县人,中国矿物工程专家,现代浮选药剂分子设计理论创始人,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61年毕业于中南工业大学(今中南大学);1985年晋升为中南工业大学校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5、邓起东
湖南省双峰人。生于湖南双峰。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曾任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所长。
1961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地质系。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8年11月6日,邓起东因病逝世,享年81岁。
『拾』 2015年两院新增院士名单出炉 看看哪些来自高校
2015年中国工程院增选的有效候选人名单中华中科技大学有7位学者入围,中科院暂版时还不清楚 有:权 李德群 69岁 机械成形加工工程与自动化 院士提名(报名渠道,下同) 冯丹(女) 45岁 计算机系统结构 中国科协(报名渠道,下同) 熊惟皓 63岁 粉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