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名单 » 美国大学presentation

美国大学presentation

发布时间: 2025-07-19 15:44:03

『壹』 美国留学:如何克服语言障碍

很多学习完语言的学生进入美国大学后,完全跟不上课程的节奏,这是正常的,因为语言学校太简单,语速比较慢。这个期间的语言问题是最苦的阶段,你的文化思维正处于一个强烈的转换或吸收阶段。在这段期间,你最好能多问问同学和老师,他们都是非常的和蔼和友好的,他们能理解你的语言问题。

 

美国很注重去保护弱势群体,每个学校都有设置一个机构去帮助这个群体。如果你有听力障碍或语言问题,你可以去那里,然后马上得到最热情的帮助:有专人陪伴你上课,把老师说的每一句话全写或者电脑打下来给你,这些都完全是免费的。又或者,你在每个学期开始的时候找你的任课老师,他们都会尽量帮你,满足你的要求去帮你完成课程。比如,有次期中考试,老师要求把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结果我没听到以至于没涂。但事后,老师会发邮件通知你,让你去他办公室解释。当知道你是非英语为母语的学生,时听力也不好,他会原谅你,直接在试卷上给分。再拿presentation来说,你的口语不好,但只要说慢点,让听者明白也完全不会影响你的得分,美国的教授对学生一视同仁,没有国界的概念。这说明:美国人注重你的能力,确认你是否真的学懂,学到知识,而根本不会去介意你的小错误或者小缺陷。

 

进入美国大学的同时,你会感受到截然不同的教学风格。拿金融学科来讲,中国是教你一大堆概念然后考试一条条写出来,或者是背非常复杂的公式去做一个模型。美国也教你概念,也教你公式,但不用你去背,但考试照样有概念有计算。

『贰』 美国大学的评分体系详细介绍

很多在美国留学的学子抱怨莫名其妙的学分被扣光了,坑爹啊有木有!看到这里86有义务为大家普及一下美国大学的评分体系到底是如何进行评分的! 先从大家喜闻乐见的评分考核方式说起,一起来看看美国大学是如何虐狗的——考核花样之多,考核次数之频繁,考核要求之细致绝对超出你的想象。

概括来说,美国大学对学生的评分考核方式大体上包括考试(Exam)、写作(Writing)、家庭作业(Homework)、课堂讲演(Presentation)、课题设计(Project)、课堂参与(Participation)等几部分。

第一类-考试(Exam)

考试花样多,主要包括月考(Test monthly or by mole)、期中考试(Midterm Exam)、期末考试(Final Exam)和当堂测验(Quiz)等几种。

基本上每门课都会有当堂测验,这是小怪兽。一般每次测验5-15分钟可以完成,根据教授的教学安排,可能每学完一章节测验一次,可能每个月抽一节课测验一次,不固定。

大Boss是下面这些——每门课至少一个月有一次的正式考试,称为月考,一般是学习完三四个章节就会考试。而期中考试一般是开学两个半月后的考试,难度比月考稍微大。当然啦,有的老师就不区分月考和期中考试,反正每个月都要来一次就对啦。

期末考试一般在学期的最后一周,即苦逼的Final Week。有的教授会考察本学期所学的全部内容,有的只考察月考后新学的内容。美国很常见的是take-home test(带回家做的考试),但是即使带回家的考试出现作弊情况也照样会被惩罚,要知道当年哈佛大学轰轰烈烈地处罚了60多名在take-home test中作弊的同学,而且是全部开除了…

其实大家刚开始也会觉得开卷考试好开心,但是后来才发现,take-home才是真正虐狗…因为教授采用Take-home Exam的形式,是希望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是否有深拿宏刻的理解,希望看到独特的观点。

Take-home exam允许学生们根据教材、课堂笔记或其他相关材料回答问题,但要求必须在试卷上用正确引用格式引用(citations);同时学生不可以和除了老师、助教以外的人讨论考试内容,否则即属于作弊行为。

总结一下,一个学期(美国大学每个学期一般为15-17周)下来,每门课至少有4次大考试和不定次数的小考试,每次考试占比按照教授的个人安排而不同,但相对来说考试是所有考核方式中占比最大的。

第二类-写作(Writing)

第一种,写作文、短评、论述等各种文章统称为Essay,通常是篇幅2-3页的文档,就教授所给的话题或问题写出你的论述,这是最常见的一类作业;稍微偏文科性质一点的学科,写这种essay就是家常便饭。

第二种写Paper,指论文比如课程论文,一般都是10页以上,需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做规范研究,在论文中也消灶册需要用规范格式。

第三种Journal日志或随笔,可以看作小作文,一般是1-1.5页,不常见,我来之后也只有英文写作课初期被要求交journals。

第三类-家庭作业(Homework)

家庭作业一般是教材每章节后面的练习题,老师从中挑选一部分让大家回家做,下节课交。我本学期在家庭作业方面最严(bian)格(tai)的一门课就是微积分III,每一节课,只要是学了新课,课后必有作业,不会做的问题要在下一次课前去问他,如果交上的作业还有不会的或错误,就会被扣分。

第四类-课堂讲演(Presentation)

除了各种各样的笔试,presentation要求学生对某一话题进行一个小型讲演。一般每次presentation按课程要求不同,有小组完成的、有要求个人完成的,每次10-20分钟不等,需要对所讲主题清晰而完整地做一个呈现。

第五类-课题设计(Project)

课题设计通常要求以个人或小组形式对一个课题进行提前设计展开深入研究,一般这项任务需要一整个学期的时间来完成,在学期中需要按期向老师辩羡反馈研究进度,教授跟进指导,在学期末时需要向全班同学做一个结果报告和讲演。所以其中会包含research、paper、report和presentation等内容。

第六类-到课与课堂参与(Participation)

在美国,到课与课堂参与都占一定比例的分值,逃课也是被扣分的。虽然教授们一般不会在这一块为难学生,但一定要清楚了解教授个人的要求,是允许两次无理由不到课还是每次不上课都必须给出合理的理由。课堂上积极参与以及发表看法是会加分的。

虽然我已经通过脑电波接收到屏幕面前的你发射给我的“惊讶”的表情,但我不得不说其实美国大学里对学生的评分考核不止这些...

比如有的教授会给你讲课的任务,或者要求你参与一个与课程相关的论坛活动讲座等,都记在课程考核内。总而言之,只要是教授给你的任务都算作是在评分体系内的,该门课程的最终得分就是以上所有得分的加权平均值。

留学生的日子真不是天天嗨到凌晨喝酒泡妞抽大麻,真相是最近每次我麻麻问我说在干嘛,我都回:不是在图书馆,就是在去图书馆的路上!真不是我想当学霸,给你感受一下我之前的考试安排表:

你一定怀疑,那既然你这只大学霸学习压力大到爆炸,怎么还有时间写文章嘛。学习任务重是真的,但压力是在可控范围内的。

正因为这样的评分考核体系,平时考试作业多,期末考试的评分占比并不大,最多20%。一般来说,期末只要正常复习,考试正常发挥,不需要像在国内一样考前三天除了睡觉就是复习。

其实我很感谢这个细致繁琐的评分体系,它看重你每一次的表现,而不是期末一次。它看重你每一天的学习质量,而不是考前三天的突击质量。它看重你思考的能力,而不是你记忆的能力。它看重你全方位的参与,而不是只会考试。

『叁』 美国大学难么

我一个一个回答:1,美国上课方式。在中国,学习是为了考试和文凭,学生课堂上的学习和实际应用相去甚远,很多学生也志不在此;而美国学生学习是因为兴趣和更美好的生活,能够学以致用。另外,中国教师强调老师在课堂上的主导型和权威性,所以一般是一面倒的灌输教育;而美国课堂上,老师更多的是给学生启迪,带领学生主动探索未知的知识,师生间存在互动和反馈。所以,美国课堂上学生积极性高,气氛也比较活跃,显得就比中国自由;而中国学生一般是正襟危坐,听讲解,记笔记,举手发言,这种形式上的规矩反而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

美国教育强调教导学生独立思考及各种自我表达的方式。因此美国老师常要求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发问、或发表个人意见。不仅学生要表达和陈述自己的简介,美国的老师及同学也会不断发问逼你陈述你的看法,与别人公开分享。事实上,Presentation和Discussion是课堂上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你的参与度往往是学期分数的一部分。教授认为课堂讨论才能评估你所学的,看你是否有能力与教授和同学进行知性的对话。

不想读语言的话可以先参加托福或者雅思考试,成绩达标就可以直接进入课程了,一般大学是4年,但是美国是学分制,就是学分修满了就可以毕业,如果你不喜欢你目前就读的专业,在大二的时候你可以重新选择专业,换专业是很方便的,SAT一般是前50学校的要求,中国毕业证一定要有的,如果你觉得美国本科太难,也可以就读社区学院,到大二再转学过去,祝你成功~

『肆』 美国留学学习需要注意哪些

授课方式
美国的授课方式以讲座和大课(Lecture),小课和个人辅导(Tutorial)为主。美国大学会经常邀请业界学术界的专业人士来校做讲座,同时校内的教授会以大课的形式来授课,辅以导师的group辅导和个人辅导,给学生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教学课件方面,科技化和数字化程度很高。大量使用Powerpoint等软件进行授课,若经老师同意,可以课前得到课件备份以供预习和复习。
学习生活
学生在课堂上会有很多机会参与到小组讨论,在这个时候应该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多交流,同时也要与不同专业的同学进行交叉学科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感受不同国家的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公开发表意见时切莫过于拘谨,积累口头表达的能力对学习上学术陈述(Presentation)技能有很大的帮助。即将出国的同学可以适当接触美国本土的电视作品,提前感受美国英语(论坛)的语境。美国大学的考试模式呈现多样化,最终的学科成绩与平时的作业和学术陈述息息相关。
教学资源
美国拥有世界上先进的丰富的教学资源以供所有的学者和学生使用。
A)首先提到是图书馆,美国的图书馆基本分为大学图书馆和公众图书馆。学生可以在图书馆中自习,借阅学术书籍和各领域刊物,也可以利用网络图书馆进行远程学习。高效的利用图书馆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帮助。
B)实验室与工作室,美国的学习比较注重实际动手能力,实验室和工作室的使用率非常高,学生可以借此机会不但锻炼了动手能力,同时也接触到了世界一流的实验设备。
师生关系
与中国的教育相比,美国的教育具有更强的互动性。在平等的教学关系中更为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在课余的时间师生更近于一种朋友的关系。
已经身在美国,要如何面对即将到来的学习和生活呢?我们建议首先要充分应了解一下,美国院校为国际学生提供的各项服务。

『伍』 环境类个人陈述范文

环境保护一直是近年来各国关注的主题,各国政府都在努力促进环保产业的发展和壮大,环保方面的人才也逐渐紧俏起来。近年来,中国留学生申请去美国大学读环境相关专业的人越来越多。而在美国留学申请过程中,美国留学个人陈述的写作非常关键。接下来,我们将给大家提供1篇环境类专业个人陈述范文,希望对大家的美国大学环境类专业申请有所帮助。

Environmental Policy/Geography/Sciences Statement

The presentation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 the media was what initially sparked my interest in environmental studies. In school, I have always enjoyed geography and natural sciences, which led me to take the Geography Concours General, a particularly challenging exercise. I pursued my interest in taking this study further by selecting books from the recommended reading lists for courses on the environment, published on university websites. I particularly enjoyed Flannery's comprehensive account on global warming in 'The Weather Makers' as well as 'Heat, how we can stop the planet burning' by Monbiot for its daring propositions on how to cut carbon emissions. 'The Politics of the Environment: Ideas, Activism, Policy' by Neil Carter proved to be an excellent complement.

For an extended project, a requirement of the OIB, I worked in a group exploring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as a solution for recing carbon emissions. Researching such a controversial matter taught me to be patient and careful when selecting my sources. It also led me to contact Dr Ferey of the Lavoisier Institute in Versailles, a leading specialist in the field of microporous solids whose work I had first learned of in 'Science et Vie', one of the periodicals I receive regularly. Interviewing him was a particularly stimulating experience. More than this, our conversation made it clear that his team's discoveries can only find concrete uses through the type of approach I wish to study, combining sciences with knowledge of economic, social and political factors.

To understand what working on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s really like, I devoted three weeks of my summer holiday to a work experience placement at the French Ministry of Ecology, Energ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Sea. I was asked to write a synthesis and analysis of an European Commission report, concern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water monitoring programmes throughout the European union . This job helped me to develop my ability to extract the essential information out of extensive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and law texts and to manage my time carefully. I also learnt about the complex management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became very interested in methods used in the evaluation of the ecological status of different water bodies. My work ended with an oral presentation, a task which led me to apply the presentation skills taught at school in front of a professional audience. I enjoyed this exercise for its challenging aspect and the positive feedback I received, which gave me enormous satisfaction. Daily discussions with my mentor, on subjects as various as the importance of a river's hydromorphology to aquatic life, the intricate workings of administration and our shared passion for cinema provided me with a more human and social experience of the workplace.

In addition to my academic interests, I also have a part-time job teaching English to younger students. I find this to be a challenging but rewarding task, which has helped me develop my ability to explain things in a clear fashion. I am also a member of my school's football team and play tennis on weekends.

I think that living in Shanghai and travelling throughout Asia with my parents has made me a more open-minded indivial. Having been taught in a bilingual and bicultural school, I have learned to approach problems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and thus reach a more objective overview. Hence, I am convinced that pursuing my studies in the UK, with its diverse population and internationally recognised universities, is the next logical step in my intercultural ecation and an excellent investment for my future professional career in the environmental sector.

通过上面对环境类个人陈述范文的分享,相信对于很多计划申请环境类专业的学生可以参考上面的信息来提前做好申请美国研究生的准备和规划。

热点内容
呼市大学生兼职上门 发布:2025-08-21 10:58:36 浏览:767
大学生李佳 发布:2025-08-21 10:49:33 浏览:601
南京大学考研复试名单 发布:2025-08-21 10:47:53 浏览:36
大学生内衣模特大赛 发布:2025-08-21 10:41:50 浏览:829
清华大学gis硕士专业 发布:2025-08-21 10:40:12 浏览:858
大学生女吸烟 发布:2025-08-21 10:31:22 浏览:645
京都大学教授给内诺了aao 发布:2025-08-21 09:58:14 浏览:159
大学老师不让拿回画作 发布:2025-08-21 09:42:06 浏览:526
大学生化妆品推荐 发布:2025-08-21 09:36:09 浏览:610
厦门大学女教授叫什么名字 发布:2025-08-21 09:31:36 浏览: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