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一流大学名单
Ⅰ 中国校友会网2014中国大学排行榜的报告发布
研究团队提出2014中国大学分类新标准,率先将“毕业生质量”纳入大学分类,35所大学入围2014中国研究型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凭借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超常表现,入选2014中国顶尖大学,荣膺“中国六星级大学”美誉;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和武汉大学等23所大学入选2013中国一流大学,荣膺“中国五星级大学”美誉。在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公布的2014中国大学毕业生质量排行榜、2014中国大学教师水平排行榜和2014中国最具媒体影响大学排行榜中,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蝉联三榜冠亚军。首次发布2014中国大学学科水平排行榜,清华大学排名第一,北京大学名列第二,中国人民大学位居第三。
提出中国大学分类新标准,率先纳入毕业生质量指标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立国之本、人才是强国之基;育人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的办学根本。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首席专家、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指出,借鉴国内外大学分类、分级评价的成功经验,研究团队率先将“毕业生质量”引入中国大学分类标准,旨在纠正长期以来我国学界形成的研究型和教学型大学“二元对立”分类方法中的“重科研轻教学”等问题,构建起符合世界标准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教育规律的中国大学分类新标准体系,科学衡量中国大学的学术水平和人才培养层次,倡导大学真正重视本科生及研究生教书育人工作,重视在校生发展和校友服务工作。为即将参加2014年全国高考的考生及家长选择大学、挑选专业和做好未来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参考。
大学办学类型分为:研究型、专业型、应用型和技术型
中国校友会网2014中国大学分类标准主要依据大学办学定位、办学水平和办学特色等进行分类:一是依据大学的学术研究水平和毕业生质量(研究型人才)等将中国大学分为研究型大学、专业型大学、应用型大学和技术型大学等4种办学类型。同时依据中国大学的学术研究水平和层次,将研究型大学划分为中国研究型、行业特色研究型、区域研究型和区域特色研究型等4个类别,旨在为高校科学定位、合理分类、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和制定发展战略规划提供决策参考。二是依据中国大学的学科专业设置和毕业生职业领域等将大学分为“综合型”和“行业特色型”,其中,特色型又细分为财经、政法、医药和语言等行业特色型院校,以及艺术、体育、传媒和警察等特色专业型院校。
研究型大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成就的最佳标志,作为一个国家和区域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最新前沿科技研发的中心,承担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关键技术研发并为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作出重大贡献的责任和使命。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首席专家、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指出,在人才培养方面,研究型大学担负着培养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高素质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层次杰出人才的双重任务;在科学研究方面,研究型大学是一个国家和区域科技创新的动力源、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引领者、教学研产一体化协同创新的智慧站,对一个国家和地区在日趋激烈的全球和区域经济、科技和文化等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具有决定性影响。
全国35所高校入选2014中国研究型大学名单
报告指出,科研领先与校友杰出是判定研究型大学的两个核心标准。要想成为研究型大学必须满足两个要件:一是培养和造就出高层次的研究型人才,二是产生出高水平的学术研究成果并拥有卓越的师资队伍,二者缺一不可。依据中国校友会网2014中国大学分类标准指标得分,全国共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吉林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中南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共有35所大学入选2014年中国研究型大学名单。
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矿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海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东华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中国药科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第二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和第四军医大学等40所高校入选2014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名单。
中国区域研究型大学(2014)
依据中国校友会网2014中国大学分类标准指标得分,全国共有西北大学、西南大学、苏州大学、云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暨南大学、郑州大学、上海大学、山西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福州大学、南昌大学、辽宁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新疆大学、安徽大学、河南大学、海南大学、内蒙古大学、广西大学、贵州大学、湘潭大学、黑龙江大学、宁夏大学、河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燕山大学、延边大学、西藏大学和青海大学等30所大学入围2014中国区域研究型大学名单。
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江南大学、华南农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福建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和湖南农业大学等15所大学入选中国区域特色研究型大学名单。
Ⅱ 2014年世界大学排名的排名名单
排名显示,前十二的大学均来自英美国家,前三位依次是加州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
美国大学在该排名中继续占据优势,前10位中占7席、前20名中占15席。但在入围前200名的美国大学总数从去年的77所减少至74所。
亚洲地区有24所高校进入200强,比去年多4所,其中东京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进入世界前25名,分别位于23名和25名。
中国内地有3所大学进入前200名,比去年增加1所。北京大学排名从第45位下滑到第48位,清华大学上升一位,排至第49名,复旦大学进入前200强,排名193位。
中国香港有4所大学进入前200强,比去年增加1所。其中香港大学的全球排名仍然保持在第43位,而香港科技大学从第57位上升至第51位。另外,香港中文大学排名第129位,香港城市大学第192位。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编辑菲尔·贝蒂表示,东亚地区顶尖大学继续在排名中显示出强劲的上升势头。许多西方的大学因缺乏公共资金而失去优势,英国、加拿大和美国等在全球知识经济中面临明显退步的风险,60%的美国大学在今年的榜单中排名下滑。
贝蒂说,中国继续在《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名校排名中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进展,“我们现在看到更多证据表明,中国政府在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方面付出了坚定且令人敬佩的努力,而这些努力在其他大学那里也获得了回报”。
进入前400名的中国内地高校还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和武汉大学。
《泰晤士报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用教学、科研、知识传递、国际视野4个方面的13项指标衡量大学综合实力,被认为是最具影响力的世界大学排名之一。
Ⅲ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
中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名单是由中国教育部于2015年发布的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建设项目,旨在培养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人才和拥有国际领先科研能力的高水平大学和学科。以下是中国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清华大学 2. 北京大学 3. 浙江大学 4. 复旦大学 5. 中国人民大学
6. 上海交通大学 7. 华中科技大学 8. 同济大学 9. 南京大学 10. 哈尔滨工业大学
11. 西安交通大学 12. 东南大学 13. 中山大学 14. 山东大学 15. 武汉大学
16. 厦门大学 17. 四川大学 18. 北京师范大学 19. 中南大学 20.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这些高校在教育教学质量、科学研究能力、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有着卓越的表现,并被国内外公认为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