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美国大学电子版
① 美国大学选课问题
美国大学和国内大学一样,新学期开始多要进行选课,美国大学选课与国内大学有所不同,主要是由于中美教育体制和模式存在很大差别。美国大学选课是有一定的技巧的,比如中国的文科生对大学一年级的数学课程是没有什么压力的,因此第一学期选修数学、计算机基础等理科课程,比较容易能获得B以上的分数,到第二学期才开始选读一些历史、政府学之类的文科课程,会比较轻松。不少学生因误选课而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影响了今后的转学或升学。在美国,虽然有近4000所大学提供不同的课程,但中国学生也可遵循一些途径和选课原则去解决选课这个难题。
所有学生到美国大学报到甚至在报到前就可以获得一本有关就读学校的选课要求和课程描述的一本书,同学务必要像对待一门功课一样认真阅读和研究这本书。
第一学期选课不要贪多、贪深,在选课前一要细读课程描述,弄清所选课程的选课要求,具体内容;二要“翻阅”选修课的课本和参考书目,从中了解自己是否能承受这门课程的压力。学校有专门的课程顾问指导学生如何选课,学生所选的课程只有在课程顾问签字之后,才算是完成了选课的工作。遇到不清楚的情况一定要主动问,课程顾问会热心解答你的问题。
值得提醒的是,大部分学校允许学生在上课一周内,如果发现很难学下去或者根本不是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可以申请换读别的只要是有学位的课程,过了规定的时间就不能更换了。
一些中国文科生在美国大学第一学期就选择美国历史课程,这是一个可怕的误区。美国学历史的方式与中国相距甚远。在美国,不是靠熟背,因为看待历史本无对错之分,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观点,列举足够的证据,用富含逻辑的词语写出结构严谨的文章,是美国文史课的基本要求,对于一个刚赴美的中国学生,这些都是难点。建议第一学期选择一门写作和演讲或者沟通课程,为以后选读文史类课程打下基础。
② 适合大学生读的好书
1、《清华大家荐读书目》在2017年总结以往阅读指导实践的基础上,经过追加补充后重新出版。书中包含中国文化名著、中国文学名著、世界文化名著和世界文学名著各30种,总计120种名著。这份书单专为大学生量身定制,内容丰富,指导性强。
2、《启册世巧蒙之所,智识之源》是艾伦·麦克法兰的作品,书中揭示了800年剑桥大学的秘密,情感丰富,信息量巨大,是关于剑桥的一部论述佳作。
3、《图书馆的故事》由弗雷德·勒纳撰写,探讨了大学生与图书馆之间的深厚联系,旨在追踪图书馆从文字初创至今的进化过程,并发掘图书馆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角色。
4、《西方哲学史》由伯特兰·罗素所著,能够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欧洲哲学史。该书与中国学者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一同,对中国的西方哲学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适合在校大学生深入阅读。
5、《大学的声音》由黄达人编写,通过访谈20多位国内著名大学的书记、校长,让我们得以一窥“大学的声音”,感受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壮阔历程。
6、《细读美国大学》是程星的著作,主要讨论了美国的高考制度、就事论事、言论自由等议题,为读者提供了了解不同国家高中和大学教育的机会。
7、《读大学,究竟读什么》由覃彪喜撰写,是一本关于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指南的书籍。作者结合自己的求学和求职经历,与大学生全方位地讨论了大学生活,提供了实用的建议。
8、《上大学为了什么》是亚历山德拉·利维特的著作,作者明确指出了读书的目的,并为大学生提前做好职业规划提供了指导,有助于大学生为严峻的现实就业市场做好准备。
9、《不要等到毕业以后》由张志撰写,针对大学生的就业和求学问题提出了指导建议。书中包含57条人生成长建议、57个实操训练、10位同学的精彩分享和40本好书推荐,是大学生面对社会时的实用指南。
③ 美国大学选课问题
computer也不是个个都能找到工作,关键还是看你自己适合不适合。我读computer science的同学有人找到很好的工作,也有人找不到回来的。属于中国学生的热门专业,很多人去读。西雅图什么的那些地方工作机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