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名单 »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

发布时间: 2025-08-15 04:15:06

Ⅰ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论文

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和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实施有针对性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然而,分级教学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的过程 。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问题与对策研究全文如下:

【摘 要】 本文以内蒙古财经大学为例,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现状与教学效果欠佳的原因,指出分级教学是深化改革的必然。并针对分级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科学分级,合理分班;建立多元教学评价体系;开展英语拓展课, 提高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功能性。

【关键词】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问题;对策

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现状

1、成绩显著,问题依存

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强调了改革教学模式和开展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客观上要求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实质性的改革和建设。通过这些年的改革,大学英语教学已完成三个转变:第一,教学目标的转变:从培养学生具有较强阅读能力转变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综合应用语言的能力;第二,教学模式的转变:黑板加粉笔模式改变为以多媒体网路技术、教学软体为载体的课堂教学和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相结合的自主学习模式;第三,测评体系的转变:建立了注重培养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科学测评体系。

但教改中仍存在着不足,结合改革中的内蒙古财经大学的外语教学现状,主要问题有:“大班授课,小班辅导”的教学模式效果不理想。由于班级容量较大,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同样的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基础好的同学认为教学慢简单,新知识少,学习无动力;基础偏差的学生,认为多媒体课容量大,内容难,因而兴趣低落。

其次,大学英语课属基础知识类课程, 且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课只开设大一、大二俩年,学生们关注四、六级证书,学习英语依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只会“哑巴”英语,很多学生毕业就意味着失业。

2、深化改革,分级教学

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入,分级教学应用而生。分级教学依据教学大纲的不同层次要求,基于学生个体认知能力差异,即学生入校时的不同英语层次,由高到低的顺序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因材施教, 藉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旨在汇入“模组化设计、个性化培养”的教育理念,其课程构建为:大学英语多媒体网路综合英语课程与拓展课程相结合的分级教学体系。即由综合英语基础公共类课程和拓展课程两部分组成。拓展课程的开设,既保证大学英语学习的连续性,又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文化视野,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二、分级教学的必要性

1、分级教学的理论基础

符合建构主义理论基础。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结构基础上,对新获悉的知识吸收,理解,消化;从而将新的知识结构输入大脑,实现知识的建构与积累。所以新知识的难易程度直接影响着知识建构的效果。孟凡韶:2009。因此,实行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就是考虑到学习者的实际英语水平,既照顾到起点较低的学生,又为英语基础好的学生提供发展空间,充分体现了个性化教学。

从语言学角度分析,如果所输入的语言水平过高或偏低于学习者水平,将不符合语言习得条件。只有难易适当,略高于学习者水平时,才构成最佳条件。分级教学就是为了实现符合语言学习者的最佳语言输入条件。

从教育学理论来分析,分级教学就是依据因材施教理论和学生个体差异相结合而提出的。

2、以人为本,符合个性化教学要求

传统的教学实行一刀切,统一的教学大纲、目标、教材和教学方法以及评测手段;这不符合学生个体需求多样性的现状。分级教学考虑到个体认知水平和实际能力的差异,适应来源不同,基础不同,需求不同的学生个体需求,符合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要求。

三、分级教学存在的问题

1、分级不够科学

现有的大学英语教学分级模式因各高校实际特点而有所不同。分级的标准一般采用高考成绩或专门的分级考试成绩。即按成绩的高中低段分出A、B、C 三个级别。

内蒙古财经大学对2012级全院一二本新生实行了第一次分级教学尝试。分级标准按A、B、C三个层次进行,A级学生为45-50人,编为一个教学班上课。B级学生为90-100人,编为两个教学班。其余学生进入C级,按自然班上课。分级方式以分级考试成绩划分,试卷由分级教学工作组负责人制出,考试安排在新生军训结束和正式开课前进行,根据成绩由高往低拔选。A班学生免修免考一二学期大学英语1和2级考试,自然获得75分英语1、2级成绩和8个学分。但要求A班学生大一第一学期直接参加大学英语3级的学习和3级期末考试;第二学期期末参加大学英语4级考试。A班学生只利用大一的一学年时间就可以完成大学英语基础课程学习。从第三学期开始,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参加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学习。同理,B级学生大一第一学期直接参加大学英语2级学习和2级考试。在第二、三学期由外国语学院单独命题组织大学英语3、4级考试。B级学生自然获得英语1级免考75分和4个学分。

内蒙古财经大学经过一年的分级摸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A和B班学生四级过关率高达92%和87%,C班却低于50%。A和B班学生士气大涨,学习模式可按自己意图选择,学习积极性极大提高。相反,C班学生从开始就有一些牴触心理,而且学习效果并没有明显改善。

此外个别A和B班学生向学院申请不免考大学英语1级和2级,想拿到高于75分的成绩。结果参加考试后成绩却出现了英语1、2级不及格现象。这就再次引起分级教学工作组老师的再三思考,分级教学标准设定还是不科学,光凭一次分级考试认定级别,可能会抹杀某些考试失误的学生的学习动机与积极性。A和B班学生直接就免考拿到75分的成绩和4 或8个学分的做法需要修改,也不合理。此外,A和B学生来自全院各个专业,共有的上课时间有限,而且给教务处排课工作带来挑战,最终只能把时间安排在周日,在与其他课不冲突的情况下上英语课。一周只上一次课,而且还在周日,加上节假日调休,实际上A和B班学生一学期64课时英语课实际上课时间只有40多课时。因此,在英语分级教学中产生学生有情绪等一系列问题。 结合实际,及时总结问题,内蒙古财经大学将2013级学生的分级教学工作做了相应调整。明确规定:13级大学英语A、B级学生采用课程免修不免考的政策。如A班学生在第一学期期末参加大学英语1级、3级考试;第二学期期末参加大学英语2级、4级考试。B级学生以此类推。此外,学院把A和B级学生上课时间与C级学生同步。解决了上课时间不合理现象。

2、忽略学生的心理问题

由于分级教学是将学生按成绩分级,容易产生个体歧视的错觉。一次成绩失误,部分学生就“沦落”为低等级,容易产生牴触情绪,厌学。同时C 级学生由于缺乏“领头羊” 的榜样带头作用, 学习效率依然低下。B 级学生存在惰性懒散情绪,缺乏积极向上的动力,而A 级学生中存在着骄傲自满情绪。

3、加大了教学管理难度

分级教学改革付诸实施前,必须明确各个级别的英语学习目标和要求与以前有什么不同,如何制定出不同专业之间合理的标准。此外,由于分级教学打乱了院系 、专业、班级的界限,根据不同专业情况,需要统一分配时间和教室使用管理,这无疑给教学管理带来了更大的任务量。

四、探索性对策

1、科学分级,合理分班

要做到科学的分级,首先要有科学的分级标准和分级试题。在对学生进行统一的英语分级水平测试时,试题应从听力、词汇、语法、综合填空和阅读等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较为周密而全面的测试,并将高考成绩作为参照。

此外,关于分级教学各个级别,要给予一定的弹性。杜绝“一分到底”。内蒙古财经大学在2013级新生分级教学中实行:如果A或B班学生在免修课程或考试课程成绩不及格,该生将被取消在A、B级学习的资格,回到本专业自然班按C班教学方案完成大学英语1-4级的学习,并在相应学期参加该门课程的重修考试。由于成绩不及格原因退出A、B级返回C级自然班学习的学生,其在A、B级学习所获得的考试成绩依然有效。对学生同一级考试的两次成绩认定,学院采用就高分原则。这样更加合理的认定级别并考核各个级别的学生。

这种滚动式分级,既施加了压力又促以动力,有利于创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建立多元教学评价体系

旧的教学评价体系只以学生期末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和教学质量, 这无疑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分数的作用。分级教学建立多层次的教学评价体系,即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形式。如财经大学除了每学期期末全院统一的考试占总评成绩的60 %。平时形成性考核专案还包括学生出勤10% 、课堂表现10% 、网路成绩10% 、期中测试10%等, 占总评成绩的40 %。这种机制也激励了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及努力程度。

3、开展英语拓展课, 加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功能性

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 其目的都是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分级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水平和需求在大二到大四学年期间开设相应的拓展课, 内蒙古财经大学分级教学方案将于第3学期开设拓展课程纳入素质教育选修课,学生在相应开课学期内可以选择2门课程,每门课程2学分,共4学分具体包括:语言知识与技能类。如大学英语口语、大学英语写作、大学英语翻译等。语言应用类,主要包括:商务英语、英语演讲与辩论等。语言与文化类,如英美社会与文化、英美文学欣赏、英语影视欣赏等。

这样真正把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结合起来, 语言知识与语言应用结合起来,而且实现了大学英语教学的不间断性,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

总之,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是一项系统和复杂的工程,要搞好分级教学,充分发挥其作用,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大学生常见的学习问题有哪些

大学生活中常见的学习问题有:
(一)学习动力缺乏
(二)学习动机强度不当
(三)学习焦虑与学习疲劳
(四)考试焦虑 (2)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扩展阅读
(一)学习动力缺乏:主要表现

(1)尽力逃避学习。不愿上课; 上课无精打采, 不能积极思维; 无成就感, 无抱负和期望。

(2)缺乏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相信自己有学好的潜力, 学不好也不会感到丢面子。

(3)容易分心。学习动力缺少会使注意力差, 不能专心听课, 不能集中思考, 兴趣容易转移, 学习肤浅, 易受各种内外因素的干扰, 满足于一知半解。

(4)厌倦、冷漠。学习动力缺乏常会导致厌倦情绪,对学习冷漠、畏缩。

(5)缺乏正确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学习动力缺乏者不会主动地寻找适合自己的灵活变通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因而常常难以适应新的学习情境。

(二)学习动机强度不当

1、缺乏动机或动机强度过弱,大学生不能专注于学习,学习行为不容易发生,即使发生也不能维持。

2、学习动机过强,常表现为成就动机过强, 干什么事都迫切期待成功,都期望比别人做得好,不能容忍任何失败。

(三)学习焦虑与学习疲劳:主要表现

a、学习中心理压力太大,情绪压抑。

b、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总担心自己学习不好,对可能取得的考试成绩顾虑重重,信心不足,忧虑过度,以至寝食不安。

c、夸大学习中存在的困难,造成心理上的不安。

(四)考试焦虑: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考试紧张,即由于担心考试失败或渴望获得更好的分数而产生的一种忧虑、担心、期望、紧张的心理状态。与被评价有关。

Ⅲ 王玉红的人物经历

1997年—2000年就读于湖北郧县第二中学,当时学校广播室最甜美的播音主持、学校大型晚会的第一女主持人,学生会的骨干成员。2000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北民族学院。
2000年—2004年就读于湖北民族学院外语系,毕业后因能力卓越而留校任教。2005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的主要参与者。(立项编号:20050371 项目名称:西部民族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和心理特点调查与分析 项目负责人:秦为民 主要参与者:谷吉庆 甘露 王玉红)。在《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第05期发表了论文《民族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初探》。
2006年—2008年就读于武汉理工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硕士研究生,2008年被授予硕士学位,毕业论文:<<以(庄子)为语料的概念隐喻认知研究>>。
2009年考入华中师范大学就读语言研究所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研究生。

热点内容
长安大学专业排名2016 发布:2025-08-15 06:38:02 浏览:400
大学生买浪琴 发布:2025-08-15 06:37:27 浏览:686
大学生情侣教室6分钟 发布:2025-08-15 06:35:47 浏览:794
大学生钱学森 发布:2025-08-15 06:26:01 浏览:112
清华大学教授评价红点奖 发布:2025-08-15 06:07:03 浏览:698
硕士研究生导师培训班心得体会 发布:2025-08-15 05:47:58 浏览:928
南开大学人类学考研 发布:2025-08-15 05:38:19 浏览:659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方案 发布:2025-08-15 05:04:28 浏览:554
ed2美国大学 发布:2025-08-15 04:53:12 浏览:406
博士导师水平太差怎么办 发布:2025-08-15 04:48:06 浏览: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