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河南大学获基金名单
1. 河南大学是一所怎样的学校
河南大学,简称“河大”,是河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省部共建高校”,国家首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国家“111计划”等,是一所综合性研究型省属重点大学。
截至2020年7月,河南大学有开封明伦、金明和郑州龙子湖三个校区,总占地面积5500余亩 ,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520万册;设37个学院(教研部),98个本科专业;有1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4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教职工4400多人;有全日制在校生近5万人,其中研究生近1万人,留学生700余人。
(1)2012河南大学获基金名单扩展阅读
河南大学的科研成果
2011年9月,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南大学共建的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作物水分高效利用机理与调控的基础研究”项目,获得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1年度项目立项,这是河南省“973”计划项目作为首席单位的重大突破。曾先后获得2007年度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第一批、第二批评审结果公示结束,由河南大学关爱和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期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和耿明斋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与政策研究”双双中标,拿下两个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在河南高校历史上是第一次。
截至2013年底,河南大学先后获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多项,获省部级项目550多项、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50多项。
2020年1月10日,河南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由“中原学者”张治军教授主持的“高性能节能抗磨纳米润滑油脂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
2. 河南大学的学术研究
截至2016年3月,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河南省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河南省重点社会科学研究基地9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4个。
国家重点实验室: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体育改革与发展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特种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植物逆境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黄河中下游数字地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纳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河南省重点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河南省区域经济研究中心、河南省高等学校人文重点学科开放研究中心、中原发展研究院、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心、英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心、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文艺学研究中心、区域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
河南省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光伏材料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天然药物与免疫工程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数字区域模拟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心理与行为实验室
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纳米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协同创新中心、“新型城镇化与中原经济区建设”协同创新中心、黄河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作物逆境生物学协同创新中心 科研论文发表 从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数据库(简称SCI数据库)检索统计得知,河南大学2008-2011年共有1265篇科技论文被Web of Science收录。
2011年,河南大学当年被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论文有345篇。根据文献类型的统计分析可知,该校发表的1265篇科技论文,以普通论文(98%)为主。
河南大学2008-2011年发表的科技论文总被引次数为2790次,篇均被引用次数为2.21次,平均每年的被引用次数达到697.5次。
科研成果&项目 2011年9月,河南大学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作物水分高效利用机理与调控的基础研究”项目,获得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1年度项目立项,这是河南省“973”计划项目作为首席单位的重大突破。曾先后获得2007年度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1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第一批、第二批评审结果公示结束,由河南大学关爱和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期刊史料与20世纪中国文学史”和耿明斋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点与政策研究”双双中标,拿下两个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在河南高校历史上是第一次。
截至2013年底,河南大学先后获批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多项,获省部级项目550多项、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50多项。 图书馆 基本情况
河南大学图书馆创建于1912年,时为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图书室。之后随着学校的发展壮大,先后易名为中州大学(1923)、河南中山大学(1927)、省立河南大学(1930)、国立河南大学(1942)、河南大学(1949)、河南师范学院(1953)、开封师范学院(1956)、河南师范大学(1979)图书馆等。1984年5月恢复河南大学图书馆名称。此外图书馆先后被评为全国“全民阅读活动”十佳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先进图书馆、河南省高校自动化技术应用先进单位、河南省高校“阅读文化典籍,建设书香校园”先进单位、开封市为人师表先进集体、开封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
截至2014年12月31日,图书馆文献资源总量:757万册,其中纸质文献354万册,电子资源403万册(件)其中线装古籍近18万册;外文18万余册;报刊合订本37万余册;缩微、声像、光盘资料1.7万多件。
馆藏特色
河南地方史志较为丰富;大型古籍丛书基本齐全;珍本孤本稿本钞本颇具特色,如刻本明成化《河南总志》、明嘉靖《河南通志》等为大陆唯一,稿本《东京志略》、《汴梁水灾纪略》《芸晖书屋笔记》弥足珍贵。在抗战时期,流浪中的图书馆就在宝鸡市郊为《中国古代科技史》的作者、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李约瑟先生提供了《道藏》等文献的借阅服务。整理出版的《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四库禁毁书丛刊》、《四库未收书辑刊》等共5203册收录古典文献14329种,该馆已收藏齐全,形成系列。
图书馆不仅收藏了大量的纸质文献,而且正在进行KALIS项目“宋代文献数据库”的研究和建设工作。图书馆除了继续保持对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现当代文学、英语语言文学、中国古代史等专业文献的有效保障外,还逐步形成了以区域经济学、人文地理学、凝聚态物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植物学等学科文献征集为重点的态势,强化了理工科文献的收藏力度。基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文理并重的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共存的文献收藏体系。
数据库建设
河南大学图书馆装载“中国学术期刊”、“维普科技期刊”、“万方硕博论文”、“数图电子图书”“人大复印资料”等全文数据库20个;整合了原三校图书馆的书目数据、读者数据资源,实现了三校区书刊资源、数据资源的通借、通还、通阅;自建了“馆藏中文书目文献数据库”、“馆藏中文报刊文献数据库”、“馆藏线装古籍书目文献数据库”、“馆藏英文书目文献数据库”等。 学术期刊 《河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从2000年起开设“数学”“现代物理与材料科学”“化学化工”“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生命科学”“自然资源学”“地理科学”“建筑环境与结构”等专栏。2007年改为双月刊,并将栏目调整为“数学研究”“现代物理与材料科学”“化学与化工”“地理环境与资源开发”“生命科学”“自动化基础理论与信息技术”“建筑环境与结构”。在1996—2004年,蝉联河南省第二届—第六届优秀科技期刊奖。2000年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选定为来源期刊,2001年以后又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和德国《数学文摘(ZMATH)》正式收录。2004年,在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荣获一等奖,并被遴选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全国中文核心期刊”。2008年,荣获中国高校科技期刊先进集体称号、第二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河南省第一届自然科学二十佳期刊称号。2010年荣获第三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河南省第二届自然科学二十佳期刊称号。
医学版:被美国《化学文摘(CA)》正式收录。2010年、2013年在河南省新闻出版局组织的自然科学期刊综合质量检测中,连续两届被评为河南省自然科学一级期刊 。
《史学月刊》
根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期刊信息检索中心的统计:2003年起,在全国二三千种被转载期刊中,该刊的转载量,一般排前20名之内;最高的2006年,排名第七位。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的复印量排名,2002年起,该刊在历史地理类刊物中一直名列第一。
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共同主持的“中文核心期刊”评审,该刊在历史学类核心期刊的排名,2000年排第7名,2004年第5名,2008年第4名,2011年第3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计量与科学评价研究中心评定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4年该刊位列历史学类第7名,2008年位列历史学类第6名。
2003年和2005年,在全国期刊评奖中,《史学月刊》荣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第二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和“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
2011年5月,入选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工程”期刊。
2012年6月,入选国家社科基金第一批学术期刊资助名单。
2015年9月,荣获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百强期刊”称号。
3. 杨亚东的介绍
杨亚东 博士 省特聘教授 ,男,1968年7月生。河南光山县人。 1990年7月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物理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2年9月-1995年7月在河南师范大学物理系攻读理论物理,获理学硕士学位。1995 年7月-1998年9月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攻读理论物理,获理学博士学位。1998年11月-2000年11月以日本学术振兴会外国人特别研究员 (JSPS Fellow )身份在日本Ochanomizu 大学工作。 2000年11月-2002年6月在以色列理工学院(Technion-Israel Institute of Tech. )物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02年6月回母校工作,现任理论物理重点学科省级特聘教授, 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副博士生导师(兼职),河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兼职). 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2012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
4. 国家社科基金评委名单历史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会议评审专家名单:组长:张炯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组长:陆贵山中国人民大学,成员:黄修己中山大学,刘中树吉林大学,王水照复旦大学,曾繁仁山东大学,郎樱(女)中国社会科学院,赵逵夫西北师范大学,王泉根北京师范大学,刘宾新疆文联,詹福瑞国家图书馆,董学文北京大学,陈洪南开大学,赵宪章南京大学,赵敏俐首都师范大学,关爱和河南大学,温儒敏北京大学,董晓萍北京师范大学,季水河湘潭大学,胡亚敏华中师范大学,阿扎提.苏里坦新疆师范大学,蒋述卓暨南大学,廖可斌北京大学,仲呈祥中国文联、中国传媒大学,阎晶明中国作协,孙郁鲁迅博物馆,刘润为程郁缀董晓萍刘石叶舒宪张国星赵稀方陈思和谭帆郑杰文赖大仁丁帆姚文放 王确欧阳友权杜桂萍朱万曙《求是》 杂志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山东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南京大学扬州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南大学黑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吴承学中山大学中文系,程金城兰州大学,左东岭首都师范大学,乔以钢南开大学,滕云天津日报,舒伟天津理工大学,札格尔内蒙古师范大学,傅璇琮中华书局,傅修延江西师范大学,杨树增曲阜师范大。往年秘书王燕中国人民大学,于雪棠北京师范大学(以上名单还不全,以后要陆续补上)。
中国文学大组有57个专家,每5年有2次机会参加评审,一般避免在本省评审,平均分80分以上可以入围。文学理论与比较文学在一个小组,古代文学、近代文学在一组,现当代在一组,民间文学在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