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名单 » 美国大学应试厉害

美国大学应试厉害

发布时间: 2025-09-06 03:03:43

『壹』 美国大学凭啥比我们强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高中生选择去美国就读大学本科,而一提到中国和美国的大学教育,很多人也马上会想到应试教育、素质教育、创造性等词眼。但长久以来,普通民众了解到关于美国教育的情况往往是支离破碎的、模糊的,而得出的结论也往往是模棱两可甚至是前后不一致的。

例如,我们知道,美国中学生的课程很简单,大学入学测试的难度和水平更是只及中国的初中水平。但另一方面,我们却看到美国高中生写出了足以抗衡微软IE的浏览器Firefox。我们只知道美国的教育非常重视创造性教育,却不知道他们的教育更重视培养基本的学术思考能力。同时我们也很困惑,为什么美国的大学教育如此自由轻松,却培养了众多各行各业的天才级大师,如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等。要解释这些问题,必须要彻底了解美国大学教育理念以及实践。

美国的教育大学本科教育在美国被称作为liberal arts ecation。字面意思为自由教育,但其涵义却非常丰富。liberal ecation最初指在古希腊时期,给自由男人的教育。这里的“自由男人”指的是相对于奴隶、工匠等那些听从他人命令进行工作的人。而自由的男人则往往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道路。到了近现代,liberal arts ecation逐渐成为大学教育的代名词,相对于具体的职业教育,liberal ecation强调对“人”的教育,而不是对“技艺”的教育,它关注的是如何把一个人教育成一个能够独立思考、具有价值观念和道德操守、了解文化差异的健康个体。Liberal ecation是美国高等教育的特色,它通过对学生的全面教育,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一般来说,在liberal arts ecation系统下,学生需要学习艺术、历史、哲学、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领域内的课程。在接受了足够广泛的学习后,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选择一个专业方向,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学习。因此,虽然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学科、新问题层出不穷,但美国的大学教育依然是紧抱传统。

与中国的大学教育一样,美国的大学本科教育一般需要四年时间,也要求学生选择某一特定的专业。但除此之外,中美大学教育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

首先,双方对大学教育功能的定位不一样。就如其名字liberal ecation所表达的一样,美国人认为大学本科教育是一个自由人最基本的教育,它帮助一个体成长为一个具有理性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的健全人。而中国的大学教育,由于历史和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原因,还被定位成培养某方面专业人才的专才教育。双方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之目标是为了培养健全的个体,使其成为一个称职的文明社会公民;而后者之目标在于培养工具式的人才。由于两者在目标上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因此中美大学教育在其他诸多方面也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别。他们又可以集中地体现在专业选择和课程设置上。

中国的大学生在入学前,就已经确定了某一专业。并且,从进入大学的第一学期,就开始学习专业课程。并且,中国的大学课程中,专业课程(包括核心课程和相关课程)至少占到总课程数的60%以上。而美国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时并无专业之分,而是按照一定的要求学习一些公共科目。这些科目一般要涵盖一些几各大系:文学、艺术、历史、哲学、人文、社会、数学、科学等几大领域。学生在经过比较广泛的教育后,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自己,了解社会以及了解各个学科的内涵。

因此只有到了大学三年级,学生才有机会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专业,并且一般会有一个学术顾问给学生指导。

在确定了专业后,学生开始学习专业课程。但专业课程的比例一般不超过所有课程的1/3。因此,可以想象,美国的大学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知识宽度、平衡性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基本的历史、人文和哲学教育能够保证毕业生至少具备基本的现代公民素质。而对不同领域的广泛而不深入的涉略,能够让毕业生保持对科学的兴趣,从而为研究生阶段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基础。这些,都是我们中国的教育需要好好学习的。

『贰』 美国大学本科难吗

这些年,“出国热”持续高温,想必有不少学生留学美国本科,正是为了躲避国内高考吧?然而经历了十年寒窗苦读,终于远渡重洋入学后你却发现美本比高考奋战还苦还累还难,因为美国超级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很多课程都很难,凭白给学生增添了不少压力。

美国的高等教育比中国还“应试”,美国的学生平均学习刻苦程度是中国学生不能比的。对于国际生来说,录取只是留学生涯的开始,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更高的挑战,只有几年如一日脱胎换骨的刻苦努力,才能顺利毕业。

学业压力这点对于优秀学生更为明显,不少抑郁症患者都是优等生,多来自于同龄人的压力,他们一心要保持出众成绩,无形中压力更大。

首先,在精英大学读书,学业负担的确很重,搞定了Assignment、Quiz接踵而至,下面又是Lab,完了之后是Test,以为松了一口气才发现还有一大堆的Paper还没有写,搞完之后以为可以稍微放松才发现又到了Final!

对名校的学生来说,计算成绩的GPA像是头上的“紧箍”。学生间竞争激烈,别人都学到1点才睡,你若不想垫底不得不两三点甚至更晚才睡。挂科就更惨了,分数低还有可能拿不到学位证。

其次,大家都是高中时的佼佼者,申请时以高分裱花,以丰富的课外活动、杰出的学术大奖从几千几万同龄人中脱颖而出。披荆斩棘进入梦校,发现在这里更是个世界级的精英聚集地,唯一不缺的就是“各路牛人”才子,天外有天,人上有人,本以为自己是学霸很了不起的存在也黯然失色了,因为总有人能进入你瞠目结舌无法企及的高度,而你所能做的就是陷入新的一轮“闯关打怪”的战斗中,不得不压榨自己逼迫自己,用自己的表现去证明我还配待在这里继续学习的,我还可以做得更好。

大家表面悠闲、如此出色,私下却都在暗自拼搏较劲,还要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平衡实习、课外活动以及各种社交活动,而且时刻保持自信和充满斗志,内心里可能已经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崩溃。

诚然,像向往的“抛开学的很深的那群人,单纯的为了毕业证”那样,就不会有上面的压力了吧?

事实上,作为国际生,由于存在很大的中美文化差异,除了语言障碍,学业科目本身很难对付,一些学习习惯都会弄的你无所适从,比如:老师上课的时候并不会特别提醒你需要做什么,平时记录什么,而且日常很多重要通知、作业等都是通过电子邮件的,一不小心就会错过很多重要事情。这对于在国内什么事情都由父母、老师操劳的学生,是需要适应好久的。作为成年人了,入学时,学校会给大家发学校的规章制度,你需要仔细理解按部就班去做。

再比如,平日不仅要完成大量的阅读写作调研作业,还要精心进行预习准备,不然课堂发言课堂讨论会插不上话,participation很差,有挂科风险。这是亚洲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一步跟不上,之后会越落越多的。所有课的内容加起来,每天需要完成的事情积成山。除了课业,学生还有其他需要完成的项目,比如一些学校要求的program,需要和其他学生配合共同完成什么课题项目,因此可能要长期保持“紧张”状态。

出现困难,可能源于以下几点

1、缺乏清晰的学业计划:

入学后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明确的规划,不清楚自己需要做什么,或在学习上过于松散。

学校里总有着形形色色的活动或party,很多学生逃课的次数便“噌噌噌”地往上涨,作业也是赶完为算。久而久之在多姿多彩的大学生活里就失去了自己的原则,从而遇到考试挂科、出勤率低、GPA低,学术不诚信等情况,被学校停学,或是被劝退。因此建议学生根据自己参与的课程或活动发现真正的兴趣,尽早确定方向,多向学业导师、教授或校友进行咨询,快速走出迷茫。

美国本科难,首先,不同专业有不同专业的难。对中国学生来说,难得最凸显的,不是工也不是理。而是文科。

因为美国本科的文科学习方式,跟国内实在是太不一样了。

国内大学的文科考核方式绝大部分是知识点的记忆。但美国的文科,除了你要超大量地阅读各种比砖头还厚的文献之外,你还需要在课堂上的参与互动和讨论,还要写好几十页的Paper。

每一样都需要你要有非常强的自主性和投入度。

理工科的话,其实更多的是在课程的压力上。跟中国孩子从一而终的努力不同的是,美国的小孩,大多玩得非常狠,学得也非常狠,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高强度的压力。但是中国的孩子刚过去,往往会比较难适应。

以工科为例,光是数学类的课程,工科学生就需要学习微积分I、II和III,微分方程和统计学……航空航天和电气还需要比机械、土木、软件和石油等工科专业学更多的数学课程。

这样大量的“秃头”课程,学生没有足够的毅力和敏锐的学习技巧,真的坚持不下去。

中外大学学习目标的“差不多”,但在美国本科=失败

在国内,可能我们觉得把期末考试考及格、或者努力一点考到85分以上就“差不多”了。但是在美国本科,你必须在这个基础上,再做到突破你自己。

美国除了大一大二比较基础的学习之外,大三开始的课程都需要你主动去推进、要融入非常多你个人的想法、要知道你怎么去借助大学的所有资源把一件事情给做成。

比如很多课都是要求你做Project的,文科要写Paper,理科要自己设计项目。你要自己主动想我该做什么项目,该怎么将课上学的东西融入进去,该怎么跟教授请教,该怎么跟同学配合等等……全部都需要你自己来主导和推进。

这要学生很清楚地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要有很强的主动性、领导力、表达能力,才能做好这些事情,才能够拿到一个很不错的分数。

这看起来是抽掉了对学生的束缚,让学生自由了,但是其实对学生能力的全面程度和“极致”程度,是更高的要求。

这是美国本科整体上的难。

在具体的细节上的难,更是让学生每天都在“崩溃”边缘试探。比如:

课前需要深度预习,美国读书,上课不是重点,重点都在课前预习。

美国的上课,是预设你已经把今天要上的课程在课前全部学过了的基础上,来进行的学习。所以一般课上只表达看法和讨论,甚至要你做一些贡献,比如去启发其他同学。

学生如果课前不做大量的准备,在课堂上很容易出丑,或者被老师打低分。这就造成美国的本科学生,大多已经习惯了把重心放在课前,课堂上反而是放松的。

但中国学生早就习惯了轻轻松松听老师把已成结论的知识送到自己耳边,要改变习惯,真的是,好难!

很多专业课,你可能没资格学。

美国很多学校的课程是分梯度的,慢慢会越来越难。

比如你大一修的是入门的基础课程,大二就要修一个更高难度、更专业的课程。专业课可能会要求你前置课程GPA达到3.0以上,也就是80分或者B及以上,你才能接着往后去读。

如果你的前置课程没有达到要求分数,就只能再重修这门前置课,并且没有办法继续读专业课。

如果你重修再不过,比如GPA可能不到2.0,学校就会建议你转学院,你要更长的时间才能毕业。

不让学生“歇一口气”的考核方式,美国本科的考核形式非常多样、并且贯穿整个学期的每一天。

考勤、课堂表现、作业、论文、研究项目、考试……都是考核你的标准,而并不仅仅是最后期末考试老师划重点突击一下。

这就需要你从学期开始到结束,都要不停地努力努力努力,才能有一个比较好的成绩。

由此可见,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们,真的是太难了。

更扎心的是,有的大学,不但让学生难,还让学生的“难”没什么回报。这是因为在美国:越是普通大学,越不好混文凭。

Top 50的学生,反而是更好毕业的,很多甚至提前毕业,比如3年或者3.5年毕业。

但是如果是Top 50之外的大学,尤其是百名开外的学校,因为学生能力的参差不齐和管理上的宽松,学生的毕业率反而会更加低。

由此可见,现在努力学习,一劳永逸去个好学校,是多么地重要!

用汗水、决心和努力,让梦照进现实。被任命为美国国务卿的非裔美国人科林鲍威尔说过:“梦想不会通过魔法成为现实;它需要汗水,决心和努力。”

在美国高校看来,如果你的课程很容易,你将无法为将来的职业做好充分准备。你需要学习强有力的知识,才有能力对自己的未来负责任。

这也是美国高校虽然以难度大、低毕业率而让不少学生艰难挣扎,但是却少有怨言的原因。

但越是这样,越需要你加强平时的学习,稳扎稳打,学好语言和打好专业基础两不误,磨炼意志,最后才能走得更稳!

热点内容
奥克兰大学旅游管理专业 发布:2025-09-06 06:16:59 浏览:596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院研究生导师 发布:2025-09-06 06:16:00 浏览:27
武汉大学考研资料哪个比较好 发布:2025-09-06 06:10:59 浏览:330
中北大学监考老师是谁 发布:2025-09-06 05:47:51 浏览:767
澳洲大学环境专业 发布:2025-09-06 05:42:18 浏览:178
大学进老师实验室 发布:2025-09-06 05:37:53 浏览:750
上海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宋 发布:2025-09-06 05:36:36 浏览:270
上海大学2016录取专业 发布:2025-09-06 05:19:31 浏览:70
西安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 发布:2025-09-06 05:10:16 浏览:562
研究生入学前给导师发邮件 发布:2025-09-06 05:08:22 浏览: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