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名单 » 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专业

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专业

发布时间: 2021-02-15 08:03:45

Ⅰ 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系一般考多少分能录取

国家线20分以上一般就能参加复试了 英语48 50左右吧

Ⅱ 本人想考取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研究生,学长学姐能否给些意见,上大的最好。

当然好你要什么的

Ⅲ 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怎么样

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是通信、电子、信息领域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学院由通信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上海电子物理研究所、上海大学光纤研究所和生物医学研究所组成。学院现有教职工208名,其中院士一名(中科院院士黄宏嘉教授)、正高职24名、副高职57名。学院目前在校研究生约600名,在校本科生约1600名。

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由原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所属无线电电子学系、上海市电子物理研究所、光纤技术和现代通信研究所、原上海工业大学所属通信与电子工程系和原上海大学所属通信与信息工程系于1994年5月合并组建而成。学院下属三个系和两个研究所,即:通信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通信与信息工程系、光纤研究所和上海市电子物理研究所。1998年通信与信息工程系撤消,该系的教职员工分别融合到通信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1999年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所属的生物医学工程系和生物医学研究所转入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2002年生物医学工程系撤消,该系教职员工及相关学科并入电子信息工程系。

经过50年的建设,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现有三个本科专业:通信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五个硕士点: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生物医学工程;1个工程硕士点:电子与通信工程;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涵盖通信与信息系统和信号与信息处理两个二级学科,拥有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博士点,设有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博士后流动站。学院拥有上海市特种光纤与光接入网重点实验室,同时,该实验室于2007年7月被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为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7年12月被科技部批准立项建设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学院现有的教学和学术单位还包括:电子电工实验教学中心、现代通信工程研究开发中心、信息工程研究开发中心、微波与电磁兼容研发中心、遥感与空间信息科学研究中心、智能交通系统研究中心、数字视音频处理与多媒体传输研究中心,其中数字视音频处理与多媒体传输研究中心是教育部“新型显示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四大研究中心之一。

1995年学院以“通信技术”的学科名称被批准为上海市教委第三批重点建设学科,2001年学院以“通信与信息系统”的学科名称被批准为上海市第一期重点建设学科,2005年学院以“信息与通信工程” 的学科名称被批准为上海市第二期重点建设学科,2008年学院以“通信与信息系统” 的学科名称被批准为上海市第三期重点建设学科。同时,2007年学院以“电路与系统”的学科名称被批准为上海市教委第五批重点建设学科。1997年1月学院以“光纤通信及通信信息新技术” 的学科名称进入“九五”“211”工程第一期建设项目,2001年1月该“211”工程建设项目通过“211工程”专家组验收;2003年3月学院以“信息学科与技术” 的学科名称进入“十五”“211”工程第二期建设项目,2007年11月该“211”工程建设项目通过“211”工程专家组验收;2008年9月学院以“信息与通信工程” 的学科名称进入“十一五”“211”工程第三期建设项目。

近年来,通过“211”工程以及上海市重点学科的建设,通过全院教工的共同努力,学院在人才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学院现有博士学位人员77名,占教师人数的50%。在工程教育、优秀本科生培养方面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在本科生全国电子竞赛方面多次获得国家奖。在特种光纤、宽带接入网技术、视音频新技术、数字媒体内容安全等学科方向上走在国际或国内的前列。目前,学院正瞄准国际前沿的学科研究方向,根据国际和上海市的经济发展需求,锐力进取,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和科研氛围,增强师生的创造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以新一轮的“211”工程第三期建设以及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为契机,使一些相关学科保持或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朝着“通信与信息工程”的研究型学院目标大阔步迈进。

Ⅳ 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的介绍

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由原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所属无线电电子学系、上海市电子回物理研究所、上海大学光答纤研究所、原上海工业大学所属通信与电子工程系和原上海大学所属通信与信息工程系于1994年5月合并组建而成。经组建调整学院下属三个系和三个研究所,即:通信工程系、电子信息工程系、通信与信息工程系、上海电子物理研究所、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和上海大学光纤研究所。1999年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所属的生物医学工程系和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转入我院。2002年生物医学工程系撤消,该系教职员工及相关学科并入电子信息工程系。

Ⅳ 上海大学通信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的专业侧重点是什么未来的就业前景有什么不同之处比如就业范围。

就业方向
1.应用电子方向:
(1)电子测量技术
现代化的电子测量是本专业学生必备的技术素质。《电子测量技术》课作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技术基础课,其主要任务和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现代电子测量实践中所遇到的电子学量的基本测量原理和方法,具备一定的测量误差分析和处理测量数据的能力。对现代新技术在电子测量中的应用有一定的了解。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对于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方法,解决现代生产和科研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都是很重要的。也是为后续的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和专业课实践,打下一个良好的技能基础。
(2)EDA技术
本课程是电子类和电子信息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EDA技术的基本内容,掌握EDA的基本过程,能够运用EDA软件和硬件描述语言VHDL设计实用的数字电路,并能用大规模可编程器件组成实际电路,同时配合实验,加强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为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本课程理论讲授为30学时,实践训练为30学时。本课程应在学习了电子线路、数字电路及计算机操作课程后进行本课程的学习。
(3)广播电视接收技术
《广播电视技术》是一门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实践性课程。作为理论学习部分,通过有关知识的学习,能使学生以已学的电子学理论、电磁学理论为基础,在分析、理解电视信号的产生、发送和接收过程中,将这些知识融为贯通,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各类电器的维护能力。结合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4)智能仪器及仪表
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课,它介绍了智能仪器的基本组成、功能特点、发展趋势,重点讲解如何利用微处理器系统使电子仪器实现智能化,包括有关原理及具体软硬件设计方法。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理解智能仪器的功能特点、构成形式及发展,掌握智能仪器设计中常用的软硬件技术。掌握三类(电压、频率、示波器)最具代表性的智能仪器的原理及设计方法,从而建立起智能仪器的整机概念。熟悉基于图形编程的虚拟仪器的基本设计思想及方法。
2.信号处理方向
(1)信号检测与处理
《信号检测与处理》是本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动态测试与信号处理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正确选用分析测试装置及系统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研究和解决工程中的动态测试问题打下基础。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应对动态测试中的基本概念、问题、理论、方法、环节、手段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并能初步运用于常见动态机械量的测试。
(2)随机信号分析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应能掌握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其统计特性的描述、随机信号通过系统分析以及电子系统中常见的窄带、正态随机信号的分析,而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得离散随机信号分析成为本课程的重点要求掌握内容。
(3)数据库技术
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熟练掌握SQL;培养学生学会使用关系数据库方法和SQL设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后台数据库的能力。
(4)数字通信
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课,它是通信原理等课程的后续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能够掌握有关数字通信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知识,解决通信中的一些共性问题,为进一步学习、掌握和了解各种通信和电子系统的知识奠定基础。

Ⅵ 上海大学中最好的专业是不是电子信息工程

上海大学内部的专业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定的排名,要看你想要什么,如果说你想知道各学院内的师资,大可没容有必要,因为水平都不还可以,但是大学不靠老师,所以老师与你没关系。
如果说是学院专业的发展前途,还是没必要,因为如果你只打算读本科的话,专业与你以后的发展没有什么特别的关系。
如果你想知道各专业找工作的难以程度以及起薪的话,我可以就我知道的告诉你,因为我是上海大学08届本科毕业生。
就我知道的而言,最好找工作的算是通信学院、自动化学院、国际工商与贸易学院、计算机学院,毕竟市场的需求量也蛮大的,既然工作好找,起薪也就不错,起薪拿个五千六千或者更好的大有人在,~~~~
另外说一下,各学校对外公布的各种就业率、起薪的统计数据都是有水的,不太能相信~~
还有,电子信息工程是通信学院,不过如果是女生的话尽量不要选择计算机学院。
祝你好运~~~~

Ⅶ 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学院简介

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经过40余年的建设,现已成为上海市培养通信与电子学科方面人才的重点学院,也是上海市通信、信息处理和电子工程等领域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学院现任院长为中科院院士匡定波。上海大学名誉校长中科院院士黄宏嘉担任学院光纤及通信信息新技术学科带头人。
现有三个本科专业:通信工程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五个硕士点: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生物医学工程;拥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涵盖通信与信息系统和信号与信息处理两个二级学科,拥有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博士点,设有信息与通信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博士后流动站。学院还拥有一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和三个研究开发中心,即:上海市特种光纤重点实验室、现代通信工程研究开发中心、信息工程研究开发中心及微波与电磁兼容研究开发中心。
1995年学院以“通信技术”学科的名义被批准为上海市教委第三批重点建设学科,1997年1月学院以“光纤通信及通信信息新技术”学科的名义进入“九五”“211工程”建设项目,2001年1月该“211工程”建设项目通过“211工程”专家组验收。2001年学院以“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的名义被批准为上海市重点建设学科。2003年3月学院以“信息学科与技术”学科的名义进入“十五”“211工程”建设项目。2005年学院以“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的名义被批准为上海市特色建设学科
近年来,通过“211”工程以及上海市重点学科的建设,通过全院教工的共同努力,学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本科教学得到了长足发展。一些学科和领域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学院重视国际学术交流,影响逐年扩大。
学院现有教职员217名,其中专业教师140名。正教授24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8名)副教授60名。近3年来引进青年博士21名,使学科队伍充满生机。学院以本科生教学为主体,大力发展硕士生与博士生的培养。根据近年来上海市IT产业在中国发展最为强劲的势头的需求,学院逐年扩大本科招生规模,从1994年的202人发展到2005年的409人。目前在校本科生学生1946名,硕士研究生301名,博士研究生40名。从1994年以来已经累计培养本科生3071名,硕士391名,博士63名。
学院虽然很年轻,但其学科覆盖了目前一些最先进的工程技术领域。在新形势下,学院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同时充满生机和活力。我们将贯彻“十六大”精神,改革创新,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和科研氛围,增强师生的创造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以211工程第二期建设以及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为契机,使一些相关学科保持或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为国家的教育和科研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Ⅷ 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学科设置

电路与系统学科是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也是国家211建设学科,本学科硕士点建立于1984年,具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目前设有三个主要研究方向:嵌入式与片上系(SOC),数字媒体系统,智能信息处理,在以上研究方向上招收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研究人员以及海外留学生。 本学科近年来,先后获得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信息产业部重大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上海市科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市科委国际合作项目等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申请和获得专利以及软件知识产权20余项,出版专业专著和教材10余部。
学科带头人万旺根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是IET资深会员、IEEE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嵌入式专业委员、中国图形图像学会虚拟现实专业委员,是IET上海分会副主席、IEEE CIS上海分会副主席,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igital Multimedia Broadcasting 副主编。 学术带头人杨胜齐教授(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具有在美国著名芯片设计公司 Intel工作的经历。学术带头人刘学峰教授(武汉大学测绘学博士)以及管业鹏教授(东南大学博士后及浙江大学博士后)负责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本学科同时聘请了多名海外知名教授为特聘教授,其中包括:德国洪宝奖学金获得者罗发龙教授,美国韦恩州立大学董明教授,以及多名兼职教授,包括: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耿卫东教授,武汉大学虚拟现实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朱庆教授,美国密执根州立大学Goodman教授,建立了具有广泛国际背景的优质师资队伍,具有带领本学科开展国际前沿学术研究和交流的基础和实力。 本学科近年来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美国密苏里大学,浙江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开展科研合作与师生交流。组织举办了多个国际学术会议和暑期学术研讨班,在国内外形成了广泛影响。
学科拥有“智能交通系统研究中心”,“互动数字媒体研究室”,“嵌入式系统研究室”,“微电子研究中心”等学科平台,具有良好的研究与开发基地,与上海大型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联盟。目前学科总体水平在上海地方高校处于领先地位。与国内其他高校相比,在互动数字媒体技术、微电子电路系统与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研究方向上具有特色和优势。 本学科在嵌入式与片上系统研究方向,开展小型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优化研究,通用嵌入式软硬件平台研究;研究单片多微处理器并行运行结构,设计片上多处理器嵌入式系统,研究完成了一系列数字、模拟及混合IC设计,其中一些芯片已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已进入产业化阶段;研究建立各种数字和模拟芯片的IP核库,研究具有完整知识产权的独立专用SOC芯片;开展深亚微米集成电路SOC设计,研究多核SOC设计、可重构SOC设计以及底功耗SOC设计。研制成功了以太无源光网MAC控制器芯片,OLED平板显示器扫描驱动芯片,车用系列控制芯片等,以上成果代表了目前该领域的国家水平,在上海地方高校中具有领先地位。
在数字媒体系统研究方向,研究高级图形渲染技术、大规模复杂场景实时漫游技术、可复用编辑工具系统、三维数据可视化技术;研究网络虚拟环境;结合嵌入式移动终端,开发手持移动多媒体终端3D渲染引擎;建立了面向PC、网络以及嵌入式移动终端的虚拟现实环境,构建互动数字媒体产品开发平台,开发可复用性虚拟场景编辑工具系统,在上海地方高校中具有领先地位,在全国高校同类学科中处于先进水平。 在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方向,研究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网络流媒体音频内容检索;研究口语化语音识别技术、语音识别环境鲁棒性技术、多语种语音识别技术;研究医学图像和生物信息检索和分类,提出和建立了基于听觉感知特征的非特定人语音识别算法,多项成果得到上海市科委基金的支持,与企业应用紧密结合,已为企业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国内外同行中具有较大影响,在上海地区具有较高知名度。
本学科具有上海市电子电工示范中心、工程教育中心、专业实验中心等本科生实验实习培训基地,为进入本学科学习的大学本科生提供了先进的课程实验和实习基地。
本学科将为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留学生以及进修生提供国际前沿的研究课题和高质量的教学模式和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培养模式,加强国际交流,密切企业合作,为国家输送优质人才和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贡献力量。 上海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博士点是1981年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博士点和外国来华博士生培养试点单位。设有博士后流动站。经过20余年建设,特别是211学科建设和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已建成若干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研究基地和研究生培养基地。如上海电介质测量基地,微波测量实验室、微波CAD实验室,微波电路制作实验室,微波暗室等。先后承担解放军总装“八五”、“九五”和“十五”预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标准局以及上海市重大科研项目等多项。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教委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荣誉。在微带天线理论与应用和微波介质测量领域,本学科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近十余年来,根据国家国防建设和通信事业迅速发展需要,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多极化、多波段微带天线阵、微波电路、雷达隐身材料测量、微波输能、微波遥感等方面。 上海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由上海大学(原上海科技大学)和上海第二医学院联合联合创立于1979年,是中国高校中最早成立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之一。同时两校还联合建立了上海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首任所长为著名医学家兰锡纯教授。1984年设立硕士点。依托上海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本学科在国内属于起步早和基础好的学科之一,曾长期作为教学指导委委员单位。历任所长和学科带头人如兰锡纯教授、王保华教授和秦家楠教授等在国内具有很高知名度。
通过多年努力,本学科已经成就了一支以中青年为主的多学科交叉的、基础扎实的教学和科研队伍,形成了包括本科和研究生等多层次,医学与工程相结合、电子信息技术与生物医学交叉、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的生物医学工程人才培养体系,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从事研究、开发、教学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学科共获得包括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等国家、省部级等科研课题数十项。已取得十余项国家及省市级的科研成果,其中两项分别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及二等奖,在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200多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多项,出版了数本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专著和教材。
依托上海大学综合性、多学科交叉的优势,瞄准国际科技前沿,秉承学科传统与特色,结合自身特长,本学科逐渐凝炼并形成了三个重点研究方向:以计算机辅助诊断和远程医疗为核心的医学信息学;神经信息处理;便携易用和高效低价的生物医学仪器。

Ⅸ 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是个什么样的学校

上海大学是上海市重点大学,是列入国家“211”工程、21世纪国家予以重点投资建内设的全国100所大学容之一。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教师和研究人员190人,其中教授22名、副教授68名,并拥有一系列装备先进的实验室。历届高考录取新生的分数线均在全校名列前茅。通信学院自学考试办公室现有在校自考生600余名,近年来,各年级自考生参加统考的通过率都明显高于上海市平均通过率。从2000年起连续4年国家信息产业部电子教育中心授予 上海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全国自考助学先进教学单位.
详细的看这个网址:http://lzbs.51.net/

热点内容
广东财经大学招聘博士 发布:2025-09-11 03:01:56 浏览:915
南京市第一医院研究生导师 发布:2025-09-11 03:00:27 浏览:515
天津中医药大学高秀梅教授 发布:2025-09-11 02:53:32 浏览:81
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考研 发布:2025-09-11 02:40:10 浏览:249
大学教授带什么表 发布:2025-09-11 02:40:08 浏览:785
同济大学哲学系安老师 发布:2025-09-11 02:23:33 浏览:833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导师介绍 发布:2025-09-11 02:19:24 浏览:61
研究生导师是系主任 发布:2025-09-11 02:01:12 浏览:423
北航本科生毕业典礼 发布:2025-09-11 01:42:47 浏览:839
金风本科生 发布:2025-09-11 01:06:52 浏览: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