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官博电视大学毕业时间课题
㈠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研究工作是从哪年开始的
1999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 楼上 引号 位置不对
㈡ 广播电视新闻学毕业论文选题,要《新》《具体》《与谐社会有关》
推动我国传媒产业化是历史的必然
我国社会节目制作公司的生态环境研究
试析我国省级卫星频道的特色化经营
频道专业化带给城市台的机遇与困惑
试析城市电视台的发展空间
辩证看待“收视率”
《哈利·波特》营销案例专项研究
女性杂志营销策略研究
网络媒体的社会责任和经济利益的关系
论广告的舆论引导
广告创意的道德规范
论名人广告效应
媒介:打开公共空间——论当前中国大众传媒的公共性
加入WTO之后的中国传媒改革
谁之自由?何种权利?——对新闻自由合法性的思考
对媒介集团化发展的思考
女性主义与大众传媒
国际传播条件下的“媒介帝国主义”及文化殖民问题
广告传播告知性和艺术性关系初探
省级卫视频道新闻节目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西方媒介集团的演变与发展趋势
国外著名媒介人物研究(可选某个或某类人物就其传播观、传播活动等进行影响研究)
广播电视广告、经营活动及产业化研究
在集团化、数字化、高科技背景下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研究
当代中国大众媒介与社会发展
广告对大众文化传播的影响
传媒现代化研究
农民工问题报道中媒体的社会伦理角色定位
论弱势群体的媒体话语权
公共关系学专题研究
媒介公共关系研究
视觉文化传播中的全球化与本土化
新媒体与视觉文化传播
视觉文化与传播的个案研究:透过某一类作品或某一作品,透过某一群创作者或某一创作者的深入剖析,以凸现视觉文化和视觉文化传播的新走向。
电视栏目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电视广告的创意与表达
广告投放中的媒体组合
传媒产业的内涵及其特点研究
传媒核心竞争力研究
媒体品牌价值的建构
媒体生产经营的特点研究
受众注意力与传媒影响力关系的研究
中国分类广告探析
广告文本中的意象
多品牌营销战略初探
中西方电视广告中的文化差异
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念研究
儒家文化下的中国广告
福建广告公司的生态环境
电视广告对儿童的影响
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虚假广告行为及其规制
模糊语言在广告中的运用
广告代言人使用的沟通策略研究
消费心理与广告表现手法研究
城市户外广告创新研究
广告在整合行销中的作用
DM广告发展研究
儿童广告创意研究
广告媒体发展的新趋势
影视广告的发展趋势
数码影像时代新闻摄影的挑战与对策
当前新闻摄影记者工作状况调查与研究
新闻摄影记者职业特点研究
新闻摄影的内容与形式研究
当代政治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当代经济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当代体育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当代文化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当代娱乐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当代教育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试析报纸发行量的信息不对称性
浅论报纸发行定价与发行量的辨证关系
对《环球时报》经营模式的一些思考
地市级党报的广告经营初探
试论电视新闻的传播符号
网络新闻传播中的图片
论新闻传播者的现代意识
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发展探析
我国数字电视发展的盈利模式探析
我国动画产业发展思路探析
中国媒介购买公司发展历程探究
电视公益广告的创意分析
“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分析
直接引语在新闻写作中的作用分析
细节对导语写作的重要性探析
我国党报生存策略分析
梁启超新闻思想对当今传媒的启示
中外讣闻报道的对比分析
从"超级女声"看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定位
从"制播分离"看电视媒体的经营策略
我国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梁启超(或其他名报人)办报思想研究
网络新闻目前发展中的瓶颈及对策
试论时评的发展脉络及趋势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改革研究
中国电脑游戏产业运营前景探析
博客现象研究
中国网络知识产权现象及前景分析
网络新闻编辑与报纸编辑比较分析
网络作品版权保护问题研究
中国网络电视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网络流媒体技术发展研究
报纸媒体受众心理研究
电视媒体受众心理研究
网络媒体受众心理研究
媒体受众心理的比较研究
针对受众的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等个人特征的传播效果研究
论我国农村文化市场的构建与培育
对新闻娱乐化的辩证批判
专业频道细分化与反细分化的竞争对策研究
论我国传媒集团的产业与发展对策
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
论方言电视节目的兴起
报纸经济报道的可读性研究
科技报道中存在的非科学现象研究
《南方都市报》时评版研究
论网络传播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新时期典型报道发展研究
国内报纸新闻报道中的女性歧视问题研究
党报营销的问题与对策
专业期刊营销的问题与对策
电视栏目营销的问题与对策
"超级女声"营销得失论
试析经济新闻的"物化"与"人化"
谈新闻采写中的人本理念
试析解读新闻中的"解"
论工作通讯的"研究性"趋势
新闻发现与综合新闻
工作报道与时政新闻
电视新闻评论的媒介特征与体裁特征
试析生活服务类报纸的"看点"与品位
谈文学期刊的时尚趋势
论后发都市报竞争战略
传媒发展与媒介经营管理人才
大众化报刊的定价策略分析
频道品牌战略与电视发展
网上消费群体和购买行为分析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势互补与整合
论采访的技巧
评析新闻娱乐化现象
新闻标题中的语言艺术
新时期新闻评论的文风
本专业选题要求紧靠新闻学专业课程体系,选择本专业或者相关专业进行论文书写。以下选题供参考,希望大家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选题与写作,特别强调的是本科选题不要太大。
001 记者社会责任论
002 评“用事实说话”
003 当前经济报道得与失
004 论报刊的市场化
005 谈报纸的批评报道
006 试论新闻的真实性
007 论新闻的指导性
008 试论报纸的服务功能
009 舆论引导之我见
010 试论报刊的舆论监督
011 新闻传播效果论
012 马恩新闻思想研究
013 毛泽东新闻思想研究
014 刘少奇新闻思想研究
015 近代新闻思想研究
016 晚报与日报比较谈
017 论当前我国新闻记者的素质
018 中外新闻思想之比较
019 论新闻客观性
020 新闻传播技术和新闻报道
021 《都市快报》之我见
022 无产阶级党报的优良传统
023 邵飘萍研究
024 韬奋研究
025 范长江研究
026 旧中国的网络全书??《申报》研究
027 浙江新闻史研究
028 建国以来新闻史专题研究
029 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活动研究
030 邸报、京报、小报的研究
031 近代外报研究
032 维新报刊研究
033 近代新闻业务研究
034 五四“四大副刊”研究
035 五四时期新闻业务研究
036 《申报》、《新闻报》、《大公报》研究
037 鲁迅、邹韬奋、范长江、斯诺现象研究
038 中共各个时期新闻事业研究
039 国民党各个时期新闻政策研究
040 略论资产阶级新闻自由的深远意义
041 大众化报纸研究
042 十九世纪廉价报纸成功的原因
043 美国著名报人和报纸研究
044 客观报道、新新闻主义和精确新闻学评析
045 西方著名新闻媒介研究
046 略论西方报刊自由主义理论
047 简评社会责任理论
048 《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的走向
049 西方报纸商业化(或垄断化)之我见
050 试析鲁珀特.默多克的经营特点
051 竞争中的美联社(或路透社)
052 报纸与网络
053 新闻记者的调查研究
054 新闻采访与一般调查研究异同论
055 记者的新闻敏感
056 试论记者的观察
057 记者的道德修养
058 记者的知识结构
059 采访心理学研究
060 试论记者工作的任务
061 采访技术初探
062 略谈采访如何深化
063 记者的资料积累
064 名记者采写经验探讨
065 略论新闻导语
066 新闻背景初探
067 新闻结构探讨
068 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艺术
069 略论人物通讯
070 工作通讯写作与创新
071 浅谈通讯中的情节和细节
072 试论人物通讯中的情节与细节
073 试论新闻特写
074 调查报告的特点和写作研究
075 信息与新闻写作
076 试论新闻语言
077 略论通讯的特征及表现手法
078 新闻报告方式演进分析
079 科技新闻与人文关怀
080 通讯写作新样式初探
081 批评性事件浅议
082 试论“倒金字塔”结构在当今新闻写作中重要作用及改进思路
083 重视自身规律,把握社会对信息需求的丰富性??对短新闻报道方式改革的一点思考
084 试探阐释性报道中动态信息的契机作用和强化方式
085 发挥栏目优势,“短、精、快”写述评新思路初探之一
086 专业知识、思辩能力、人情味??试论体育新闻的深度报道
087 科技报道主体的受众意识对传播效果的重要影响
088 对新闻背景的哲学思考及背景材料运用方式初探
089 试论访谈式报道之“观点与材料结合”的独特性
090 不同专业报道之背景材料运用原则比较谈
091 复合型人才、专业化文笔??对首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重要成功点之理解
092 专栏记者的哲学修养和政治品位??由李普曼想到“政治家办报”
093 穆青“时代典型采写思路”给今日记者的思考和启示
094 访谈式专题报道发展前景及隐忧
095 试论评论的选题
096 评论写作的情理与文采
097 谈小言论的特点与写作
098 报纸短评初探
099 报刊署名评论特色小论
100 试论评论语言的形象化
101 评论写作论证的技法
102 略论杂文的形象性
103 王韬政论的特色
104 梁启超的“时务体”风格刍议
105 试论新闻评论的历史沿革
106 广播电视评论专题研究
107 新闻编辑的功能
108 近几年报纸版面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09 新闻编辑与受众心理
110 集纳专栏研究
111 试论编辑技巧
112 新闻标题制作的原则与艺术
113 编辑与作者关系研究
114 新形势下新闻编辑素质的嬗变
115 网络传播对新闻编辑的影响
116 编辑策划研究
117 编辑与受众关系研究
118 略论广播新闻的优势和弱点
119 试论广播新闻的语言
120 采编播合一是广播新闻改革的趋势
121 电视新闻如何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122 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初探
123 试谈电视节目主持人和主持人节目
124 电视新闻的声画合一与解说词写作
125 广播电视舆论作用初探
126 广播电视新闻现状与趋势
127 电视对社会文化与心理的影响
128 分析谈话节目的语言特点
129 电视隐性采访的是与非
130 电视评论节目的特点
131 论“焦点访谈”的权利与权力
132 广播电视受众观念变化之我见
133 网络传播对传统媒介的影响
134 电视该如何加强节目的互动性
135 电视谈话节目的人际性问题
136 形象性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137 电视评论节目的主客观兼容性问题
138 广播电视新闻导语写作特点研究
139 爱德华.默罗与现场直播
140 BBC的体制改革对公共广播电视的意义
141 CNN对我们的启迪
142 广告学原理研究
143 广告传播研究
144 广告运动研究
145 广告策划与创意
146 广告心理学研究
147 广告文案写作
148 广播电视广告制作
149 广告管理与广告法规
150 消费行为学研究
151 市场营销与广告
152 广告效果调查与测定
153 公共关系学专题研究
154 名牌战略研究
155 电视广告语言研究
156 中国广告市场法要素关系现状分析研究
157 21中国广告发展趋势研究
158 老年消费市场研究
159 广告管理与广告法制建设
160 公共汽车上的平面广告研究
161 广告中商品文化的传承研究
162 从“不买的消费者”一说看广告产品的定位
163 广告内容的编排与人们的认知规则
164 阈下广告的原理与应用
165 消费者的决策研究
166 广告人的情感体验与广告作品的情感诉求
167 广告效果测量方法之我见
168 自我意识与人际交往
169 群体压力与采访报道之方法
170 从众心理与逆向思维
171 媒介公共关系研究
172 媒介受众调查研究
173 公益广告研究
174 媒介全员公共关系
175 新闻媒介形象的传达
176 媒介形象的确立与塑造
177 报业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178 广播电视业经济现状研究
179 传媒集团化研究
180 传媒组织管理研究
181 人力资源配置研究
182 传媒领导人类型研究
183 我国媒体经营特色研究
184 西方传媒集团发展历史研究
185 中西媒体经营理念研究
186 媒体的垄断与竞争
187 发行研究
188 媒体整合营销战略研究
189 传媒现代化研究
190 中国传媒大扩版、改版机制分析
191 产业化研究
192 媒介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193 媒介定位与细分市场
新闻学(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参考选题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
2、 如何从根本上保证新闻真实
3、 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
4、 漫谈记者修养的现实意义
5、 采访对象访前心理分析
6、 深入采访中如何抓特点
7、 浅谈新闻导语写作
8、 重视新闻背景的交待
9、 消息中的现场描写
10、典型报导--舆论的风向标
11、短新闻是信息时代的主角
12、穆青人物通讯特色研究
13、浅谈工作通讯的指导性
14、新闻标题特色研究
15、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感
16、新闻评论的社会作用
17、无产阶级新闻评论的特点
18、短评的特点和写作
19、浅说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及影响
20、国际广播和国际电视对当今全球的影响
21、著名女记者节目主持人法拉奇成功奥秘探析
22、编辑思想与报纸版面
23、编辑的自身建设和修养
24、谈谈稿件修改的基本功
25、版面的语言与受众心理
26、地方企业报的发展趋势
27、论突发性新闻照片的社会价值
28、摄影记者的业务素质
29、新闻照片的社会功能
30、四个媒介的广告特性比较研究
31、广播电视受众的视听心理分析
32、电视记者的创作思维
33、谈广播节目设置
34、关于广播语言特色的探讨
35、广播节目编排艺术
36、论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
㈢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相关毕业证书能不能报考二级建造师
是可以的,但要符合工作年限。
各地报名条件的规定,略有不同。专
属1、考三科:
凡遵纪守法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报名参加二级建造师全部科目考试:
具备工程类或工程经济类中等专科以上学历并从事建设工程项目施工与管理工作满两年;
具备其他专业中专及以上学历并从事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满5年;
从事建设工程项目施工与管理工作满15年;
2、考两科:
符合有关报名条件,取得建设部颁发的《建筑业企业二级项目经理证书》,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免试《建设工程施工管理》科目。
已取得工程或工程经济类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工程类或工程经济类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并从事建设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满15年。
3、考一科:
符合有关报名条件,取得建设部颁发的《建筑业企业一级项目经理证书》,并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取得一级项目经理资质证书,从事建设项目施工管理工作满15年,可免试《建设工程施工管理》和《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科目。
㈣ 电大本科毕业论文答辩会很严格吗通过率高吗还是形同虚设
只要毕业证会很宽松;要双证毕业证和学位证会比较严!
㈤ 国家开放大学的科研课题属于什么级别
国家开放大学[1] 是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地方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组建,以现版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办权学网络立体覆盖全国城乡,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重,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没有围墙的新型大学。注册在籍学生359万人,其中本科学生105万人,专科学生254万人,包括近20万农民学生,10万士官学生,6000多残疾学生。
重庆的思翰教育是重庆直属的学习中心
㈥ 电大是怎样一种教育模式呢有谁能详细的回答我呢
电大全称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目前是一所以开放教育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开放教育版是远程教育的一种,权免试入学,无需参加成人高考之类的入学考试,学制2.5年,学籍可保留长达8年,也就是每名电大的学生最多可有8年的时间来修满学分毕业。目前几乎全国各地都有电大分校,也称为地方电大,你可以选择你所在地的电大报名,一般都是业余时间上课,上课形式以面授为主,每周或每月还会组织网上学习和网上讨论。毕业后由中央电大颁发国家承认的专科或本科毕业证书,教育部会给予证书电子注册,符合一定条件的本科毕业生,还可以被授予学士学位。
㈦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实践考核表怎么写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实践考核表
实践课题 对如何保护文登市“打工妹”
一族的合法权益的调查
姓 名 **** 教育层次 本科
学 号 ******** 省级电大 山东电大
专 业 法学 分 校 威海电大
指导教师 牛建军 教学点 威海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学生社会实践考核表
实践单位(基地) 实践活动时间 实践课题
文登市妇联 06.9.10至10.20 对如何保护文登市“打工妹”一族的合法权益的调查
指导教师情况
姓名 工作单位 学历 专业 专业技术职务
牛建军 威海市中级法院 研究生 法学
社会实践内容(由学生填写):
学生(签名):
年 月 日
(可另附页)
评语 实践情况
出勤
情况 实践态度 实践能力 实践效果
实
践
单
位
意
见
指
导
教
师
意
见
实践单位(章): 年 月 日
成绩 指导教师(签章): 年 月 日
教
学
点
初
审
意
见
审核人(签章):
年 月 日 分
校
复
审
意
见
复审人(签章):
年 月 日 省
级
电
大
验
收
意
见
验收人(签章):
年 月 日
对如何保护文登市“打工妹”一族的合法权益的调查
文登市地处山东半岛东端,常住人口六十七万,外来人口逾二十万。工业发达,重工业以曲轴、汽车、工具为龙头,轻工业以电子、家纺、服装为领袖。在文登市经济建设大军中,有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那就是外来打工的女青年,俗称“打工妹”一族。她们占据了外来务工人员百分之六十的比例,在轻工业领域洒下了辛勤的汗水,文登能够在全国百强县中排名前列,她们功不可没。然而在她们辛勤工作的背后,我们却发现她们很多人常常生活在一种“被侮辱与侵害“的状态之中,她们的合法权益屡屡遭到侵害却不知怎么保护。带着这一问题,笔者于2006年9月10日至10月20日在文登市妇联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社会实践,通过与妇联工作人员探讨、接待来妇联诉告的“打工妹”、与部分企业领导谈话以及查阅有关资料,接触到许多涉及打工妹权益的案件和纠纷,有的案例甚至可以说是触目惊心。笔者对实践中调查到的问题潜心加以研究,写成了这篇调查报告,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和政府对打工妹权益状况的关注,从而使她们的状况能够有所改善。
一、打工妹的生存状况及合法权益被侵害的形式
通过考察打工妹的生活状况可以发现,她们的合法权益被侵害的形式可以归纳为两种,一种是“软侵害”,一种是“硬侵害”,所谓的“软侵害”,是指由于厂方、工作、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因素对她们的身心造成的缺乏主观恶性的客观性侵害,具体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1、无休止、无原则地加班加点造成打工妹身体和精神上的伤害。
家纺、服装等本土民族行业均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附加值低,主要以薄利多销为赢利手段,在这些工厂工作的大多为女工,工资以计件形式计算,而不是按照《劳动法》上的规定,加班时间应付加倍的工资。很多女工为了多赚钱,主动加班加点,每天工作长达12至14个小时,在工厂销售旺季,甚至24小时连续工作,在这样疲劳状态下工作,工伤事故时有发生。
2、原料和环境污染对打工妹身体造成伤害。
招商引资引来了大量小规模的韩资电子类企业,这些企业因为严重污染环境而在国内难以立足,纷纷迁至我国。文登的韩资企业主要集中于经济开发区和苘山镇驻地(两者接壤),大大小小有数百家之多。这些电子企业的基本原料是各种各样的绝缘漆包铜线,这些漆包线在加工过程中被多次浸漆、烘烤,使车间内弥漫着浓重的绝缘漆蒸气,蒸气中高含苯等有毒气体,对人身体损害巨大,有的女工在这样的车间内工作久了,甚至失去了生育能力,后果非常严重。
3、居住环境和饮食条件低劣。
厂方为了节省成本,厂址大多选在乡镇或城郊接合部,女工们或者居住于厂方提供的集体宿舍,或者在周围的村庄租住本地人的平房。为了省钱,她们往往多人租住一间小屋,而本地房东为了多租求利,往往把房间隔地又多又小,每间房只大约只有三四平米,仅能摆下一张单人床,床前仅能容身而已。且房间大多位于厢房和道厅内,采光极差,暗无天日。即使在这样拥挤的情况下,打工妹们还尽量腾出地方来在房间内开灶做饭,形成大量安全隐患。特别是冬季取暖,因为空间狭小,通风不畅,CO中毒事件屡有发生。2005年12月8日,苘山西刘章村两名打工青年在租住的小屋内因CO中毒双双丧命,过了三天才被人发觉,令人痛心。
4、婚姻、生育和孩子教育问题。
在文登打工的女青年很多已在文登安家落户、结婚生子,但是因为中国现行的户籍政策,她们婚育往往要比本地人多费许多周折,而孩子上幼儿园、升学等问题更是令很多打工妹苦恼。文登整体人口素质也因此受到影响。
而在“硬侵害”方面,打工妹们更是受害非浅。这些“硬侵害”主要是指以打工妹为侵害对象的违法犯罪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
1、财物常常被盗窃。
由于大多数打工妹租住房屋,且房屋简陋、防护性不强,因此宿舍被撬,手机被盗、钱包被翻、衣服丢失等现象,司空见惯。在这些情况下,因为一般损失不大,大部分受害人都没有报案,于是只能天天生活在“不怕偷,就怕惦记”的提心吊胆之中。有的时候,打工妹也作为作案人出现,个别心术不正的打工妹,好逸恶劳,盗窃成瘾,以占有同事、朋友的钱财为乐。2006年4月20日,苘山科罗波电子厂的一名女工的工资卡被人冒领三千元现金,侦查人员到银行调取了取款时的录像资料,经受害人辨认,取款人居然就是她最要好的朋友,而且还陪着她一起前来观看录像,于是这名女工当场被抓获。
2、经常成为抢劫、抢夺、敲诈勒索的对象。
打工妹们背井离乡,举目无亲,是不折不扣的弱势群体,很多犯罪分子看准了打工妹们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把魔爪伸向了她们。由于经常工作到深夜后再徒步回家,在黑暗的道路上经常会遇到不法之徒的抢劫或抢夺。更有猖狂之辈甚至到工厂或宿舍区,光天化日之下明火执仗地进行敲诈勒索,打工妹们往往是敢怒而不敢言。2005年10月被抓获的丁某某团伙,就是在开发区万德集团宿舍附近多次敲诈、抢劫,作案十余起,劫得财物数千元。
3、经常成为犯罪分子性侵害的对象。
作为女性,性侵害往往是打工妹们遭受的无妄之灾。在人生地不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之外,还要加上受到性侵害之后的难于启齿,使打工妹们在受到性侵害后很少报案,而这又助长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2003年,刑警大队破获的赛某某系列强奸案就是个典型案例。赛某某,男,1960年生,九里水头村人,该犯于2000年刑满释放后,一边以炸油条为职业掩护,一边物色对象实施强奸,在本村及邻村以夜间撬门入室为手段强奸作案三十余起,其中绝大多数受害人是独自居住的打工妹,而这些打工妹碍于脸面极少报案,有的报案也是以被盗的名义报案,使侦查工作难以启动。
4、犯罪分子对打工妹生命权利的侵害。
对打工妹最严重的侵害无过于生命的剥夺。2006年6月16日,文登市米山镇两个云南打工女青年赵某和尹某被双双杀死后抛尸于米山水库东岸的小树林中,两人手脚皆被捆绑,胶带捂嘴,胸前各中十数刀。其状惨不忍睹。文登警方连续奋战五昼夜,终于攻破此案,抓获犯罪嫌疑人杨某某。经审讯,该交待了为了图钱图色,跟踪两个女青年到小树林中将其杀害的全过程。杨某某作案后抢走了死者的一部手机和身上仅有的五十元钱,而这些财物几乎是这两个打工妹的全部家当。
二、维护打工妹合法权益的措施
综上所述,打工妹们背井离乡来到文登,奉献着青春,创造着财富,为城市的经济建设添砖加瓦,在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她们还要承受着无数来自各方面的侵害,她们的合法权益在很大程度上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保护。能否切实地维护打工妹的合法权益,该问题不仅仅关系到打工妹个人的利益,更关系到我们城市的形象。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要想维护打工妹的合法权益,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采取切实措施,提高打工妹的法律意识,使她们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各级妇联、团组织应当把打工妹这一独特群体纳入自己的管理对象之内,切实关注她们的工作、生活状况,对她们的疾苦、诉告和合理要求及时予以解决。
2、由政府劳动部门或妇联牵头,组成打工妹权益保护机构,该机构中应当有一定比例的打工妹代表,赋予该机构一定的权力,使之能够对资方的生产条件和劳动保护措施实施经常性地检查,对侵害打工妹合法权益的现象与资方进行对话,督促其解决问题。
3、加强女工的自我保护意识教育和报案意识教育,养成结伴出行的习惯;改善租房的保安措施,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租房管理,最大幅度地减少各种灾难隐患。在这方面,辖区派出所应当和厂方、居委会、村委会保持经常性地接触和联系,经常性地向打工妹进行有关安全宣传和教育。
4、进一步加大对违法犯罪分子的打击力度,特别是对严重威胁打工妹身心安全的性犯罪和侵财案件,要及时进行梳理串并,及时抓获犯罪分子,打击其嚣张气焰,为打工妹创造一个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使司法机关真正成为弱势群体的保护神。
㈧ 现在网上有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式教育的考题及答案吗
没有找到考题,但我找到了答案,不知是不是你要的。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期末考试
行政管理专业(开放本科)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模拟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 价值
2. 教育。
3. 能岗匹配
4. 工作分析
5. 以人为本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ABD
2.ACD
3.ABC
4.ABD
5.AD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对的在括号中打√,错误的在括号中打×)
1. √
2. ×
3. √
4. √
5. ×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职位分类:指的是以职位为对象,以职位的工作性质、难以程度、责任大小及所需资格条件为评价因素,把职位划分成不同的类别和级别,作为人事管理基础的一种人事分类制度。
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生态环境:指客观存在的、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要素的总和,它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总和,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发展的外因条件和首要前提,它主要包括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3.绩效评估:又称绩效考核或绩效评价,它是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检查和评定组织内部公务员对职位所规定的职责的履行程度,以确定其工作成绩的管理方法。
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指为了促进公共部门组织目标的实现,根据组织实际工作情况和员工发展需要,对员工的知识,技能,能力和态度等所实施的培养和训练。
五、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公共部门人力资本不同于一般人力资本之处在于
(1) 公共部门人力资本具有社会延展性;
(2) 公共部门人力资本具有成本差异性;
(3) 公共部门人力资本具有绩效测定的困难性;
(4) 公共部门人力资本具有收入与贡献难以对等性;
(5) 公共部门人力资本具有市场交易不充分性。
(各要点2分)
2. 公共部门工作分析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 工作分析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规划的基础。
(2) 工作分析为公共部门人员甄选与录用提供了客观标准。
(3) 工作分析对公共部门的员工培训与开发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 工作分析为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5) 工作分析有助于薪酬制度设计的科学性。
(6) 工作分析有利于公共部门员工的动态调配与安置。
(7) 工作分析有助于劳动安全。
(8) 工作分析有助于公共部门的工作设计工作。
(全部答对者给满分,少一项扣一分)
3. 答案要点:
(1)职位分类的优点在于:①因事设人而避免了因人设事滥竽充数现象(2分);②可以使考试和考核标准客观,有利于事得其人,人尽其才;③便于实行公平合理的工资待遇和制定工作人员的培训计划(1分);④可以做到职责分明,减少不必要的推诿纠纷,有利于获得职位的最佳人选,解决机构重叠、层次过多、授权不清、人浮于事等问题,提高组织机构的科学化、系统化水平,使组织机构经常处于合理高效的状态。(1分)
职位分类的缺点主要表现在:①在适用范围上,职位分类较适用于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和职位,而对高级行政职位、机密性职位,临时性职位和通用性较强的职位,则不太适用;②实施职位分类的程序繁琐复杂,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并需要有经验的专家参予,否则难以达到科学和准确地步;③职位分类重事不重人,强调“职位面前人人平等”,因此严格限制了每个职位的工作数量、质量、责任,严格规定了人员的升迁调转途径,有碍于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才流动,个人积极性不容易得到充分发挥;④职位分类在考核方面过于注重公开化和量化指标,使人感到繁琐、死板、不易推行。(各要点1分)
六、论述题(20分)
参考答案:
(1)专家治理以及政府管理职业化。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来临,随着政府管理复杂性的增加,随着政府管理对大量信息的需求,随着政府管理日趋技术化和专门化,政府管理对专门性的需要更加强烈,这一切均导致了知识工作者的兴起。以发达国家为例,据估计,在不远的将来,无论是公共组织还是私营组织的工作,将有90%为专家系统或人工智能所扩张或替代,所谓扩张,系指专家系统与专门技术人员兼顾工作,使工作的效率效能提高;所谓替代,系指未来相当比例的工作,由机器代替人力去做。与此同时,知识和信息工作者,在政府公务领域内将占主导地位。在未来的公共组织中,知识和专家的权威将会日益显现。
(2)从消极的控制转为积极的管理。传统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以控制为导向的消极的管理,这种管理的基本特点在于:强调效率价值的优先性;强调公务员的工具角色;强调严格的规划和程序;重视监督的控制;强调集中性的管理等。传统的以控制为导向的管理不免使公共部门人事制度僵化、缺乏活力。而新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更具积极性。所谓积极性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乃是要在已有的公共部门人事制度的基础上,创造一个公务员潜能发挥的良好环境,促使公务人员具有使命感,从而更好地促使组织目标的达成和效能的实现。与传统的控制导向不同,新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强调的“授能”,即授权赋能,主要特征表现在:开放参与决策机会;提供行政人员发展自主性的机会;发展组织共同愿景;发展并维持组织成员之间的依赖、开放式沟通等。
(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发展的重视和强调。面对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到来,面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挑战,越来越多的组织认识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发展——即通过持续的学习以改变公务员和公共管理者的态度、行为和技能——的重要性。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今天公共组织管理者和公务员面临的是一个快速变迁的社会,过去被动式的学习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具备新的学习能力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发展的核心,学者马库德称之为“新学习”,所谓新学习它具有以下特征:学习目标是欲达成组织绩效;学习的重点在“学习如何学习”的过程;灵活适用具有弹性的组织结构,使学习多样化;学习时要发挥运用创造力,培养非直线式、直觉式的思考;学习可使人们更有意愿及能力,发挥更有效率而迈向成功;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及投入各项组织的活动;组织应具有开放性的特性,对于不同的学习方式都能够讨论及包含;学习是一连串的规划、执行与反馈过程;强调教学相长,相互学习;将学习融入工作之中,同时成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人力资源管理与新型组织的整合。在信息技术的冲击下,传统的金字塔形的组织机构正在让位于更合乎新信息社会需要的组织结构。为了因应环境的变化,提高效率、符合创新的要求,发挥公共部门人力的专业才能、有效运用科学技术,组织的弹性化、灵活化、临时性扩大授权已成为必然趋势。对未来的组织结构,人们有许多描述,如网络组织、无缝隙组织、后官僚组织等等,不管叫什么名称,可以肯定,新型的组织结构将具有如下特色:对环境具有开放性,组织结构的弹性化;组织更趋扁平化,中层管理的削减;强调通过对话建立权威,权力的均等化;信息的共享和决策的开放;权力结构从集中、等级式的,转化为分散网络式的;从自上而下的控制转为相互作用和组织成员自我控制;组织的价值观从效率、安全、回避风险转向效能、敏感性、适应性和勇于创新。总之,新型组织结构强调一种更能发挥公务员能力和潜能,而不是抑制创新与活力的组织。
(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电子化。信息和网络技术在公务员管理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显著的特征,人力资源管理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可以增加效率,节约成本;有利于人力资源战略和政策制定;有利于加强人员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有利于实现参与管理。未来主要的发展包括:电子人事政策法规和电子人力资源资料库;电子招聘;电子福利支付;电子动态管理等。
(6)政府人力精简与小而能的政府。政府组织规模的庞大,乃是过去时代各国政府的一个普遍现象,究其原因在于政府功能的扩张、社会的发达、政务的增繁以及政府自身的内在扩张。而政府之扩张反过来导致赤字、绩效低下、成本扩张。所以,从1990年以后,各国之文官改革,莫不把人力精简和紧缩管理作为主要措施。美国在1999年会计年度精简全职公务人员27.29万人;加拿大亦在总数22.5万名公务员中精简5.5万名。中国中央政府亦精简了30%的公务员。随着“小政府”观念的深入人心,人力精简继续成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基本趋势。
(7)绩效管理的强调与重视。随着公共组织目的取向色彩日益浓厚,绩效将深入种种目标当中,成为最受关注的课题。事实上,组织的成功与否,应视人力资源有效运用的有效程度而定。如今,无论公、私组织,绩效管理成为一个最热门的话题。绩效管理意味着组织管理者为公务员规划责任及目标,以使他们的能力获得最大的发挥;并通过绩效考评,以此作为公务员奖惩的依据。一个有效的绩效管理系统应包括以下几部分:对每一项任务及价值作清楚的陈述;规划一套用以建立个人行为表现契约的程序;建立一套流程,作为公务人员能力改善计划的基础;订立绩效指标;建立绩效评鉴机制。
(8)公务伦理责任的强调和重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职人员的不道德行为(如腐败)导致了政府威信的下降,导致了公民对政府官员产生“信任赤字”,严重影响到了政府的合法性问题,在此背景下,通过强调公务员的伦理责任而重振政府的威信,就成为未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显著特征和趋势。在美国,1978年制定“政府伦理法”,对公务员的伦理作为法律规定,同时成立“政府伦理局”,具体负责公务人员的伦理管理问题。美国公共行政学会1985年发表公务员伦理法典,1994年又予以修正,要求公务员为公共利益服务,尊重宪法及法律,展现个人正直,追求专业卓越表现。OECD国家也致力于公务道德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许多国家亦有公务员伦理的法律。我国目前虽然还没有关于公务员伦理的法律法规,维持公务员的职业伦理还主要停留在靠党规党纪和说服教育的层面,但随着“以德治国”观念的逐步深入,公务员的职业伦理总是会越来越受人们重视。可以肯定,如何维系公务员伦理行为,是今后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之一。
希望答案对您有所帮助!
㈨ 国家开放大学2020年1月份毕业的论文什么时间交
写完没问题就可以交
希望回答能够帮助你
你也可以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