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复旦大学教授于娟视频

复旦大学教授于娟视频

发布时间: 2021-01-14 07:42:26

⑴ 复旦大学青年教师于娟是什么星座的

于娟老师是4.2号的生日,我在紫云星座网看到说白羊座女生性格,超热情起来仿佛遇版到救命恩人、冷漠起来眼权皮都懒得抬。

冲动起来仿佛没带大脑、理智起来象只冷血动物。

爱得狂热起来连呼吸都忘了、冷淡起来对方的存在都可以忽略不计。

白羊简单但绝不单纯,她们只是喜欢把简单的一面表现出来而已。真正的悲伤痛苦,除非你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否则,你永远都看不到。或许在某个阴暗的角落,在你看不清她的表情的时候,她的脸上会闪过一丝落寞与忧伤,她们貌似冒失,其实很细心,她有时也很虚伪。不要指责她,她之所以选择虚伪,那是你勉强她做她不愿做但又拒绝不了的事,她不懂得拒绝,她最擅长的是难为自己。
希望能帮到你,望采纳~

⑵ 复旦大学老师于娟写的日记。

可以上网上买有这本书

⑶ 谁看过复旦大学教师于娟的微博

http://t.sina.com.cn/1758970411

⑷ 复旦大学女教授于娟怎么发现病的

于娟老师的自传中有描述,好像是因为一次腰疼去医院检查,总之是医院检查出来的。

⑸ 复旦大学于娟博客名叫“活着就是王道”,百度找不到或者是“冒牌货”,求其博客地址!

http://blog.sina.com.cn/yujuanfudan

⑹ 复旦大学教师 于娟博士《为啥是我得癌症

于娟,女,32岁。祖籍山东济宁,海归,博士;本科就读上海交大,复旦大学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后赴挪威深造,回国任职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2009年12月,被确诊患上了乳腺癌;2010年1月2日,被进一步确诊乳腺癌晚期。而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于娟有过一次令人痛心的求医经历。她在博客中写道:“我曾经一度犹豫是不是把下面的文字写下来,然而,我想若是不写出来分享给世人,那么可能会有更多的人上当受骗,被谋财,被害命。”那么,她要告诉人们的经历,究竟是什么呢?
之所以去思考这个问题并且尽量想写下来是因为,无论从什么角度分析,我都不应该是患上癌症的那个人。
痛定思痛,我开始反思自己究竟哪点做得不好,所以上天给我开个如此大的玩笑,设个如此严峻的考验。
一、习惯问题之饮食习惯
复旦女博士于娟被确诊患上了乳腺癌
1、瞎吃八吃
我是个从来不会在餐桌上拒绝尝鲜的人。基于很多客观原因,比方老爹是厨子之类的优越条件,我吃过很多不该吃的东西,不完全统计,孔雀、海鸥、鲸鱼、河豚、梅花鹿、羚羊、熊、麋鹿、驯鹿、麂子、锦雉、野猪、五步蛇诸如此类不胜枚举。除了鲸鱼是在日本的时候超市自己买的,其他都是顺水推舟式的被请客。然而,我却必须深刻反省,这些东西都不该吃。
尤其我看了《和谐拯救危机》之后。选择吃他们,剥夺他们的生命让我觉得罪孽深重。破坏世间的和谐、暴虐地去吃生灵、伤害自然毁灭生命这类的话就不说了,最最主要的是,说实话,这些所谓天物珍馐,味道确实确实非常一般。那个海鸥肉,高压锅4个小时的煮炖仍然硬的像石头,咬上去就像啃森林里的千年老藤,肉纤维好粗好干好硬,好不容易啃下去的一口塞在牙缝里搞了两天才搞出来。
我们要相信我们聪明的祖先,几千年的智慧沉淀,他们筛选了悠长悠长的时候,远远长过我们寿命时间的无数倍,才最终锁定了我们现在的食材,并由此豢养。如果孔雀比鸡好吃,那么现在鸡就是孔雀,孔雀就是鸡。
2、暴饮暴食
我是个率性随意的人,做事讲究一剑在手快意恩仇,吃东西讲究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我的食量闻名中外,在欧洲的时候导师动不动就请我去吃饭,原因是老太太没有胃口,看我吃饭吃得风卷残云很是过瘾,有我陪餐讲笑话她就有食欲。其二,我很贪吃。之所以叫bluemm是因为在复旦读书时候导师有六个一起做课题的研究生,我是唯一的女生。但是聚餐的时候,5个男生没有比我吃得多的。
年轻的傻事就不说了,即便工作以后,仍然屏着腰痛(其实已经是晚期骨转移了)去参加院里组织的阳澄湖之旅,一天吃掉7个螃蟹。我最喜欢玩的手机游戏是贪吃蛇,虽然功夫很差。反思想想,无论你再灵巧机敏,贪吃的后果总是自食其果。玩来玩去,我竟然是那条吃到自己的贪食蛇。
3、嗜荤如命
得病之前,每逢吃饭若是桌上无荤,我会兴趣索然,那顿饭即便吃了很多也感觉没吃饭一样。我妈认为这种饮食嗜好,或者说饮食习惯,或者说遗传,都是怪我爹。我爹三十出头的年纪就是国家特一级厨师,90年代的时候,职称比现在难混,所以他在当地烹饪界有点名头。我初中时候,貌似当地三分之一的厨子是他的徒子徒孙,而认识他的人都知道我是他的掌上明珠。可想而知,我只要去饭店,就会被认识不认识叫我“师妹,师叔”的厨子带到厨房,可着劲地塞。那时候没有健康饮食一说,而且北方小城物质匮乏,荤食稀缺。我吃的都是荤菜。
其二就是,我很喜欢吃海鲜。话说十二年前第一次去光头家,他家在舟山小岛上。一进家门,我首先被满桌的海鲜吸引,连他们家人的问题都言简意赅地打发掉,急吼吼开始进入餐桌战斗,瞬间我的面前堆起来一堆螃蟹贝壳山。公公婆婆微笑着面面相觑。我的战斗力惊人超过了大家的预算,导致婆婆在厨房洗碗的时候,差公公再去小菜场采购因为怕晚饭不够料了。十几年之后每次提到我的第一次见面,婆家人都会笑得直不起腰,问我怎么不顾及大家对你第一印象。我的言论是:我当然要本我示人,如果觉得我吃相不好,就不让我当儿媳妇的公婆不要也罢,那么蹭一顿海鲜是一顿,吃到肚子里就是王道。
我在这里写这些不是说吃海鲜不好,而是在反思为啥我多吃要得病:我是鲁西北的土孩子,不是海边出生海里长大的弄潮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光头每日吃生虾生螃蟹没事,而我长期吃就会有这样那样的身体变化:嫁到海岛不等于我就成了渔民的体质。
话说我得了病之后,光头一个星期不到,考研突击一样看完了很多不知道哪里搞来的健康食疗书,比方坎贝尔的《中国健康调查报告》、《治愈癌症救命疗法》等等,引经据典,开始相信牛奶中的酪蛋白具有极强的促癌效果,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会导致慢性疾病的发生(如肥胖、冠心病、肿瘤、骨质疏松等),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最有利于健康,也最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即多吃粮食、蔬菜和水果,少吃鸡、鸭、鱼、肉、蛋、奶等。可怜躺在床上只能张嘴喂食的我,开始化疗那天开始就从老虎变成了兔子。
话说生死经历换来的关于化疗时候应该吃什么的经验,我会有空写下来给大家分享,最好所有所有人一辈子都用不到,但是无论怎么说,像我这样切身体会的东西需要让需要的人知道,免得像我这样走弯路。

⑺ 多少人忙碌一生,从未享受过人生,33岁复旦女博士临终前醒悟,后来怎样

很多人忙忙碌碌一生,到死也没有真正的享受过人生。

于娟是复旦大学的青年教师,她有着令人羡慕的工作,以及令人羡慕的家庭,她就是妈妈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她十分努力的对待学业、工作、家庭,几乎片刻都不停歇,可高强度的负荷也导致她的身体垮掉。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听说有一个专治癌症的“杨神医”。在“杨神医”说的天花乱坠的疗法下,于娟放弃了正规医院的治疗,选择相信杨神医。

跟于娟同去的还有两位癌症患者,杨神医要求他们去山上的村庄,因为他说那边空气好,富含硒元素,有利于癌症的治疗。

还要求用他研究的“饥饿疗法”加上中药调理来控制病情,20天一个疗程,三个疗程保证痊愈。

饥饿疗法要求每天不能正常饮食,只能吃一些葡萄和芋头充饥,这让本就虚弱的病人忍饥挨饿,十分痛苦,很难维持生命。


放弃了正常的营养补给的病人很虚弱,还要喝下“杨神医”不知道什么成分的中药。跟于娟同去的两个病人都出现了咳血吐血的症状,杨神医却不以为然的说这药效产生作用,是把“癌细胞”吐出来了。

三位病患继续苦苦强撑着,他们远离市中心,只能在这里呆着,直到第40多天时,一位患者突发休克,被送到正规医院抢救时,他们才意识到这可能是个骗局。

案情揭露之后,经过抢救,只有于娟一个人活了下来。


死去的病人家属向警方报了案,于娟为了帮助他们,让案情早点水落石出,让逝者安息,她拖着虚弱的身体积极配合警方工作,揭露骗局。

她在日记里写到:我挺着被癌细胞腐蚀地千疮百孔的脊梁,挺着不能支持自身体重已经造成压缩性骨折不得不驼背的脊梁,决定去做社会的脊梁。”

最后诈骗团队被绳之以法,可于娟也因此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一个多月的“饥饿疗法”让她受尽痛苦,体内的癌细胞也发生了转移。


走出骗局的于娟,没有继续在医院治疗,而是选择在家里静养。

她通过网络来记录自己生病期间的点点滴滴,也用来跟来自全国的癌症患者来交流经验,互相鼓励。

她希望大家能够透过她的文字来改变过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更好的去享受生活。她每天坚持更新两篇博客,并开始回顾自己短暂又辉煌的一生。

年轻时候的她,总是闲不住。基本没有12点之前睡过觉,考研复习、看参考书、考GT成了她晚睡的理由,有时候为了考试,她连续21小时看书。


保龄球、蹦迪、K歌也是她“夜生活”的一部分,有的时候直接通宵,她也并没有想过熬夜会给她带来什么后果。

熬夜带给身体的伤害虽然不大,但累积起来也十分的吓人,更何况于娟还十分的争强好胜,爱发脾气,什么事情都想要做到最好。

这让于娟在生理上和精神上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长期以来,给了癌症可乘之机。

很难想象年轻时意气风发的女强人后来竟缠绵病榻。她回首自己的人生,给曾经因为追求名利而透支身体的自己打上了“毫无意义”的标签。


也许于娟是一个好老师、好学生、好朋友,但她却不算是一个好女儿、好妻子、好妈妈。她在家庭投入的时间太少了,每天都在拼命地学习和工作,一次次透支着身体,奔波于生活。

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我们来这世间一遭,一定要领略日月星辰之姿、山川湖海之美,感受生命最质朴,最温暖的美好。

于娟在生死面前,也明白了加班、买房、买车都是浮云,好好活着才是“王道”,名利不过如此。

她希望自己以后能有时间多陪陪孩子,放弃让自己疲累的工作,和爱的人在一起消磨时光,过平淡又幸福的日子。


在弥留之际才意识到健康的重要,她对幸福的理解也不同以往,人的幸福其实很简单,有的时候,并不需要滔天的权势、成堆的金钱,简单的生活也可以有快乐。

理想和目标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但这并不是我们生命的桎梏。

2011年4月,于娟抢救无效离开了人世。只活了33年的她走完了短暂的一生。

人活一辈子为了什么?

当然是为了拥有一个美好的人生,如果时时刻刻都快马加鞭的为了金钱名利而拼命奋斗,那我们很多人都会像于娟一样,在生命即将燃尽时,才感慨生命的脆弱与宝贵,后悔没有多和爱的人温暖相拥。

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到底哪个先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热爱自己的生命,享受生活的美好,努力让自己过的每一天,都不留遗憾。

⑻ 复旦大学于娟最后名言

复旦大学于娟2009年12月确诊患乳腺癌后,在病中写了一年多日记,在日记中反思生内活细节,并留下了最容后的名言“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长期熬夜等于慢性自杀),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的感叹。

⑼ 复旦大学女博士于娟死前出版的书

复旦大学女博士于娟死前出版的书是《此生未完成》。

2009年12月于娟确诊版患乳腺癌后,写权下一年多病中日记,在日记中反思生活细节,并发出“买车买房买不来健康”的感叹,引起网友关注和众多媒体热议。于娟于2011年4月19日凌晨去世,众多网友在网上进行追悼。一个年轻生命,在生死的边缘,用生命写下病中日记。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于娟完全放下了生死,放下了名利权情,赤裸裸的去反思和写作。所有的浮躁沉淀了,所有的伪装剥离了,所有的喧嚣远去了,所有的执着放下了。只有一个普通的女子,普通的女儿、妻子、母亲对生命最单纯的感悟。在这个故事里,很多读者看到的不是于娟,而是自己。

⑽ 复旦大学因乳腺癌去世的老师是谁

她叫于娟,走的时候才32岁,走之前还提醒人们不要过度耗费自己的健康,她说得很对,很多人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没注意才一步步酿成大祸,其实很多都是可以预防的,瘤医生有很多这方面的知识,可以多了解下。

热点内容
燕山大学设计考研 发布:2025-05-14 09:16:51 浏览:988
德国法学专业大学排名 发布:2025-05-14 09:14:50 浏览:236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夏令营名单 发布:2025-05-14 09:14:48 浏览:843
中国药科大学考研药综 发布:2025-05-14 09:08:12 浏览:367
武汉大学的考研专业目录 发布:2025-05-14 09:01:48 浏览:934
重大自动化研究生导师 发布:2025-05-14 09:01:11 浏览:319
读美国前多少的大学 发布:2025-05-14 08:44:09 浏览:843
工业设计博士生导师 发布:2025-05-14 08:38:51 浏览:766
呼麦大学生 发布:2025-05-14 08:25:15 浏览:784
大学生我是谁 发布:2025-05-14 07:34:00 浏览: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