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东南大学教授建筑系事故

东南大学教授建筑系事故

发布时间: 2021-02-07 12:46:29

⑴ 东南大学建筑系与同济大学建筑系对比

同济大学
意为同舟共济,也说是来自洋径邦英语对德意志(Deutsch)的音译,我觉得二者兼而有之吧。同济的出身是医学,那次院校大调整中,同济是有失有得。最大的损失是得以扬名立腕的同济医学院被活活的白送给了武汉,但是名称还要叫做同济医学院,今天硬是让慧眼独具的华中科技大学给一口吞下,现在的同济大学医学院实际上是眼睁睁的看着华科大占尽近水楼台之后,无奈之下又并入了上海铁道医学院后新成立的。但是同济在这次大调整中也有收获,调整后建筑专业得以强化并由此闻名就是最大的受益。同济建院今天的全称是:“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名称长,包含的专业就多,太多的专业对同济建筑的名声有时倒也未必成正比。
东南大学
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1928年学校改名为国立中央大学。就冲他这个中央大学的名字,那次院校调整不拆他拆谁啊?那次可把东南大学给拆着喽,最后还要改名叫南京工学院。也不知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也不知是还有什么别的原因,反正在拆完之后,他立马又整理出了个建筑的强势专业,总算是给这所老字号的大学留下了一点东西。终于到了改名成风,学院纷纷升大学的那个年代了,金陵城下的这所学院也跟风加入改名升大学的潮流之中。但是要恢复中央大学这个念头是想也别想了,叫金陵可能也会给人以其他的联想。于是也不知是那方高人指点,叫了个东南大学。东南大学也真是命苦,生不逢时。地处南京,同城的南京大学早就一骑绝尘了,后起之秀如南航、南理工、南农、河海还有中国地大等等早成气候了,个个自然不肯屈尊下嫁,并且还大有一抢资源,一拼高下之意。好在金陵城下,文化底缊深厚,东南大学总算是收编了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南京地质学校,齐全了科目,理顺了关系,升格为了大学。这段升格的经历很清楚的表明了,东南的基本队伍当然是他工学院里建筑专业的老底子了,因此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他必须要强化他这面标志性的旗帜。
另外,参考:
1)全国建筑学专业分档排名:
本排名仅涉及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技术科学三个学科,未包含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科。
第一档(三博全):1东南大学2清华大学3天津大学4同济大学5华南理工大学6重庆大学7哈尔滨工业大学8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国家重点学科分布:建筑历史与理论 东南大学 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清华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 城市规划 同济大学、重庆大学。
第二档(有一个博士点或三硕全):9沈阳建筑大学10浙江大学11湖南大学12南京大学13大连理工大学14北京建筑工程学院15西南交通大学16华中科技大学17深圳大学18昆明理工大学19山东建筑大学20武汉大学21中南大学22厦门大学
2)各自的风格
东南大学建筑系成立于1927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建筑系,至今已有75年的历史,是全国公认的中国现代建筑教育发源地。中国建筑界四大奠基人其三出自东大(梁思成、杨廷宝、刘敦桢、童寯,后三人都来自东大)。历史之悠久,实力之雄厚,自不用多言,培养出的人才举不胜举(老八校的建筑或多或少都与东大有关,清华的精神领袖吴良镛、同济的领军人物戴复东、天大建筑的鼻祖徐中都是来自东大),但东大建筑近年在中国建筑界的地位在下降却是不争的事实。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悠久辉煌的历史本身就是一个沉重的包袱,人们总是希望她能更好。其次,既无天时地利更缺人和,清华天大占尽天时,同济有上海作为后盾占尽地利,近年来国际交流不断,东大唯一的优势就是人才济济,然一山难容二虎,何况东大何止二虎,加之历史积怨重重,教学方法固步自封,近年来人才流失严重,所以造成今天的不景气。加之,东大建筑系是人事纷争的“战场”:细观东大建筑研究所和建筑设计院都相对稳定,而且屡有佳作,惟独建筑系纷争不断,围绕两次系主任的选举,各派势力互不相让,明眼人都能看出每逢换届,东大就会走人就会出事。而且,东大建筑系等级森严,气氛压抑,弥漫着一种没落贵族的感伤情调,讲究师承关系,悠久的历史造就了矛盾重重,前两年一批很有才华的年轻教师集体出走南大自立门派就是其中之一。原因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叙之,总之,东大既然既无天时地利又无人和,衰败就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东大有好多年轻有为的教师去了南大,这也并不意味着东大实力的削弱,从另一方面讲是其实力的加强;再说,走了一批,另一批又将浮出水面。有人说清华强,那时因为那个建筑系在清华;同济强,是因为同济在上海。我见过很多同济的毕业生,顶尖的也不过如此,与东大同级的顶尖生没法比。而且我接触的现在的东大在校本科生,他们的学习态度,能力与长进,令师兄师姐们汗颜。东大要解决的问题是南京对上海、北京、广州的问题,是如何在一个相对封闭,落后的城市,挑战大都市建筑系的问题:是在没有天时,地利的情况下在建筑界立稳脚跟的问题。但是,天时地理也是个双刃剑的问题,个人认为南京的确是个非常适合做学问的地方,东大处于南京,也有一定程度的好处。很多学校,例如清华、同济、华南理工等,就是由于地理经济上的原因,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忙于赚钱,东大的老师机会相对少,这样一来埋头做学问的时间就多了,反而容易出成果。看看东大建筑研究所近年佳作不断,可以看出在中国他还是数一数二的!
历史造就了矛盾重重,前两年一批很有才华的年轻教师集体出走南大自立门派就是其中之一。原因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叙之,总之,东大既然既无天时地利又无人和,衰败就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东大有好多年轻有为的教师去了南大,这也并不意味着东大实力的削弱,从另一方面讲是其实力的加强;再说,走了一批,另一批又将浮出水面。有人说清华强,那时因为那个建筑系在清华;同济强,是因为同济在上海。我见过很多同济的毕业生,顶尖的也不过如此,与东大同级的顶尖生没法比。而且我接触的现在的东大在校本科生,他们的学习态度,能力与长进,令师兄师姐们汗颜。东大要解决的问题是南京对上海、北京、广州的问题,是如何在一个相对封闭,落后的城市,挑战大都市建筑系的问题:是在没有天时,地利的情况下在建筑界立稳脚跟的问题。但是,天时地理也是个双刃剑的问题,个人认为南京的确是个非常适合做学问的地方,东大处于南京,也有一定程度的好处。很多学校,例如清华、同济、华南理工等,就是由于地理经济上的原因,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忙于赚钱, 东大的老师机会相对少, 这样一来埋头做学问的时间就多了,反而容易出成果。看看东大建筑研究所近年佳作不断,可以看出在中国他还是数一数二的!

同济的建筑,是最难以让人道尽的。想到同济,首先想到的就是建筑。但是,同济最强的,不是建筑而是桥隧与土木。桥隧是中国当仁不让的老大,而土木之强,中国除清华之外恐无人能超越。建筑非同济最强,甚至不如其胞兄城市规划。同济的建筑就如其所在城市-上海一般:海派味十分浓。人们说同济:一流的学生,二流的老师,三流的设计。的确,由于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同济的学生比其它一些高校建筑系的学生更早接触道实际工程(说白就是当画图工),所以很多人都忙着创收(一般的同学大四以后的学费基本上可以自己挣了)。因此很多人忽略了一些很基本的东西。大家都说同济的学生画的图很漂亮,效果图做得很棒,但是只会画图成不了建筑师!同济的确培养了不少人才,但是就以设计能力而言,真正的大师级的人物,除了是老一辈的戴复东(戴还是东南出来的,郑时龄只算个建筑评论家,罗小未是个建筑理论家)能和清华的马国磬、胡邵学;东大的齐康、钟训正,天大的彭一刚;年轻一代亦没有如东大出来的张永和,天大出来的崔恺一样的明星建筑师。同济的校风已经遭到许多人的批评,包括本校的老师。尤其是研究生的教育,金钱已经充斥其中。但是同济的优势也是非常明显的:对外交流频繁,和国外的建筑教育已经接轨;还有就是同济请得动大师,像文丘里,安藤忠雄,马里奥。伯塔等均来同济做过报告;学生个性张扬,作品很有个人主张倾向(这对学建筑的人非常重要!)。

⑵ 东南大学和南京大学现在的建筑系到底哪个比较厉害

东南的更好。
全国最好的建筑的专业是:清华的土木建筑。还有同济的桥梁建筑。
东南的建筑是房屋建筑。
要上的话就上东大的,建筑专业好

⑶ 东南大学对建筑工业化做了哪些事情

东南大学吕志涛院士领衔的“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据了解,对于“预应力”的研究和创新,东大土木工程处于行业“老大”地位,而吕院士则被誉为“预应力大师”。

像箍木桶一样将楼房箍起来

何为预应力?简单地说,就是主动加在建筑结构中、用来抵消荷载的力,以使得建筑更加结实牢固。“农村的水桶是一块一块木板拼起来的,把木板绑起来的铁箍所产生的力就是预应力。”项目组成员、东南大学孟少平教授形象地举例。

东大土木工程学院的冯健教授介绍,预应力是重大土木工程建设的核心技术。“箍木桶”只是其中一种方式,适用于建粮仓等建筑。还有“吹气球”的方式,就像气球被吹起来才能形成结构,他们将软塌塌的膜布用钢索等支撑起来,也能形成抗压的结构,适用于建设收费站等的顶篷。还有一种“夹书本”的方式,类似于一个人两手夹好几本书,就要向内施加预应力,适用于建设桥梁等。

提到“箍木桶”的方法,东大专家透露,他们在江宁上坊建的楼房,大约十几层,采用的是预制装备技术,就是将梁、柱等预先制好,再运到现场像搭积木一样搭起来,为了使房屋牢固,就要运用“箍木桶”的预应力技术。

奥体弧形大拱“不趴”就靠预应力

孟少平介绍,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工程建设规模举世瞩目,大跨、超长、重载与特种结构以及核电、磁悬浮等高新技术工程,对现代预应力技术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比如南京奥体中心,它是世界第五代体育建筑的代表、2008年前中国最大的体育场。该中心一场四馆,包括一个巨大的、外围轴达1350米超大面积的环形平台。”孟少平介绍,混凝土受压能力强,但受拉能力较差,一般建筑建成后都会产生裂缝,当建筑方提出不设缝的要求后,该团队通过预应力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如今近十年过去,平台不开裂、不渗漏,依然状态良好。

“再如南京奥体中心主体育馆上空的两条弧形大拱,因为其跨度大,又和地面形成45度夹角,上面的力稍微大一点,拱就容易趴下,建设难度也特别大。”吕志涛助手、王春林副教授介绍,两个拱的建设过程中也运用了他们团队的预应力技术,“拱就像是一张弓,预应力技术就像是弓下面拉紧的弦,这样,‘拱’就倒不下来了。”


⑷ 东南大学建筑系好不好

五六十年的时抄候。国家为了发展专门人才,很多大学进行了重组。当时产生了俗称“建筑四花旦”“土木老八所”分别是:

建筑学四花旦:同济,清华,天大,东南
土木老八所:同济,清华,华南理工,西安建大,重庆建大(现并入重大),哈工大,天大,东南 。

一个字:好!

⑸ 东南大学建筑系

你好,10年大概在630分的样子;09年大概在610分;08大概655分。你除了文化课,还要学好素描之版类的啊。
东大权的建筑那是一个牛气冲天啊,也是东大校本部唯一的本科到研究生都在本部的学院了。但是如果你想学建筑学的话,进入大学后,还要好好学,要不然是没有机会的。而且建筑的考试还是很严格的。东大建筑的老师也是很牛的,你进去的话会见到很多的建筑大牛。虽然学院派居多,但水准还是很高的。虽然清华的建筑全国第一,但是东大的建筑对于很多考生来说性价比还是挺高。

⑹ 东南大学中国建筑史陈薇教授讲课视频 有谁有么 发我啊。 [email protected] 谢谢了。讲的很好 可是只找到一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TEwNzI1Mzcy/v.swf

⑺ 关于东南大学建筑系要没有什么特殊要求,

建筑学专业是一个融合了工学和艺术学科的专业,除了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外,版考生还要有一定权的审美基础和丰富的想象力。至于录取分数,以陕西为例,东南大学建筑学专业的最低录取分数应该在一本线上190分左右。

⑻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大几专业分流

大二。大一结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报名。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前身为国立中央专大学(国属立南京大学、南京大学)建筑系,创立于1927年,是中国现代建筑学学科的发源地。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成为南京工学院建筑系,1988年成为东南大学建筑系, 2003年组建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中国著名建筑教育先驱刘福泰、鲍鼎、卢树森等先生先后执掌建筑系,著名建筑家杨廷宝和刘敦桢学部委员、童寯教授等曾长期在该系任教和主持工作,其中杨廷宝还是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国际建筑师学会副主席。

学院现设建筑学系、城市规划系、环境设计系、景观学系、建筑技术系、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所 、实验中心、院机关等机构。

⑼ 东南大学建筑系为什么那么多院士

一、东南抄大学建筑系历史悠久袭,创立于1927年,是中国现代建筑学学科的发源地。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成为南京工学院建筑系,1988年随学校复更名为东南大学建筑系,2003年组建为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二、人才辈出,著名建筑家杨廷宝和刘敦桢学部委员、童寯教授等曾长期在该系任教和主持工作,其中杨廷宝还是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国际建筑师学会副主席。80年来,建筑学院已经为国家培养了近3000名高级建筑人才,其中校友中有院士11人,毕业生中有院士9人 ,建筑工程设计大师10名。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教授讲课视频 发布:2025-08-06 00:02:41 浏览:730
大学生贷款正规平台 发布:2025-08-05 23:57:17 浏览:40
湖南大学柯教授 发布:2025-08-05 23:55:07 浏览:665
大学生职业策划书 发布:2025-08-05 23:54:58 浏览:959
研究生导师吻了我 发布:2025-08-05 23:53:37 浏览:762
大学生对中国梦的心得体会 发布:2025-08-05 23:39:23 浏览:367
济南大学一本专业目录 发布:2025-08-05 23:19:43 浏览:454
大学生被轮回 发布:2025-08-05 23:15:56 浏览:260
陈宗炫大学数学老师 发布:2025-08-05 23:15:47 浏览:705
南京理工大学考研难度 发布:2025-08-05 23:04:40 浏览: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