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医科大学赵教授
A. 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师资力量
学院不仅有治学严谨、学术造诣很深的老教授,还有不少富于创新精神、站在学科前沿内的中青年学容术带头人和出类拔萃、充满活力的青年教师。根据“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官网资料 ,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在编教职工共有99人,专任教师有63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16人,讲师24人,助教6人;教辅人员有20人,其中高级实验师8人,实验师9人,助理实验师3人;管理人员9人;年级主任6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21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有33人。博士生导师5名,硕士生导师22名。大部分中青年教师已成为各个学科的主要带头人,在国内崭露头角,构筑了结构相对合理、发展势态良好的学术梯队,形成了严谨治学、从严执教、教书育人的风气与传统。在教学改革研究方面取得了6项成果,承担省级教改项目5项。牛侨教授、郑建中教授、曲成毅教授和刘桂芬教授被评为山西省教学名师。王素萍教授和刘桂芬教授被评为“三育人”先进个人,还有多名教师多次获得“省高校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老师” 、“山西医科大学优秀教师”、“山西医科大学优秀本科生学位论文指导老师”和“山西医科大学中青年教学能手”称号。
B. 山西医科大学2010年各科研究生导师的名单
山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名单 序号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学历 学位 专业技术职务 毕业院校 所学专业 所在学科 1 郭东星 女 1961.1 研究生 硕士 教授 山西医学院 数学 数学 2 曹晓峰 女 1947.8 本科 教授 内蒙师范学院 化学 化学 3 杨建一 女 1953 研究生 硕士 教授 山西农业大学 动物遗传学 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 4 景雅 男 1955.1 研究生 博士 教授 阿姆斯特丹大学 解剖学 组织学与胚胎学 5 王彤 女 1949.11 研究生 硕士 教授 山西医学院 组胚 组织学与胚胎学 6 杨桂姣 女 1955.11 本科 学士 教授 山西医学院 医疗 人体解剖学 7 乔健天 男 1931.01 研究生 教授 山西医学院 生理学 生理学 8 赵荣瑞 男 1931.03 研究生 教授 山西医学院 生理学 生理学 9 张策 男 1955.12 研究生 博士 教授 山西医学院 神经生理 生理学 10 刘慧荣 女 1959.8 研究生 博士 教授 山西医学院 神经生理 生理学 11 吴博威 男 1939 研究生 硕士 教授 山西医学院 生理学 生理学 12 祁金顺 男 1955.02 研究生 博士 教授 山西医学院 生理学 生理学 13 崔香丽 女 1962.12 研究生 博士 教授 山西医学院 生理学 生理学 14 焦向英 男 1973.9 研究生 博士 副教授 山西医科大学 生理学 生理学 15 解军 男 1968.6 研究生 博士 教授 山西医科大学 生理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16 程牛亮 男 1950.9 研究生 硕士 教授 山西医学院 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17 牛勃 男 1959.6 研究生 博士 教授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18 覃秀桃 女 1956.6 本科 教授 北京大学 生物化学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19 樊晓光 女 1959 研究生 博士 教授 山西医科大学 生理学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20 王桂琴 女 1959.9 研究生 博士 教授 第二军医大学 微生物与免疫学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21 赵素莲 女 1954 本科 学士 教授 南开大学 微生物与免疫学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22 郝素珍 女 1944.4 本科 学士 教授 山西医学院 微生物与免疫学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23 樊卫平 女 1967 研究生 硕士 副教授 山西医学院 微生物与免疫学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24 赵瑞君 女 1958.7 研究生 硕士 教授 南开大学 昆虫学 病原生物学 25 殷国荣 男 1951.3 研究生 硕士 教授 北京农业大学 动物医学 病原生物学 26 侯玉英 女 1952.10 本科 教授 山西医学院 临床医学 病原生物学 27 张明升 男 1959.11 研究生 博士 教授 山西医科大学 生理学 药理学 28 王明正 男 1952.12 本科 教授 山西医学院 药理学 药理学 29 武冬梅 女 1952.11 研究生 博士 教授 山西医学院 生理学 药理学 30 张轩萍 女 1969.10 研究生 博士 副教授 山西医科大学 药理学 药理学 31 韩德五 男 1934.03 研究生 教授 山西医学院 病理生理学 病理生理学 32 许瑞龄 男 1951.8 研究生 硕士 教授 山西医学院 病理生理学 病理生理学 33 邢桦云 女 1951.11 研究生 硕士 副教授 山西医学院 病理生理学 病理生理学
C. 山西医科大学的医学影像怎么样
山西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系是山西省医学影像学本科和硕士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成立于2003年11月,其前身是我省老一代影像工作者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创立的以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为基地的影像学科。经过半个多世纪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与奋斗,发展成为集教学、科研和医疗一体的综合性院系,已形成了一支学科门类齐全,学历、年龄结构合理,技术力量雄厚,朝气蓬勃的师资队伍。现拥有专业教师80余名,其中,教授与主任医师28名,副教授与副主任医师28名,讲师与主治医师25名,博士19名,硕士36名;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51名,博士后指导教师2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名。现设有五个教研室,包括影像诊断教研室、介入医学教研室、超声医学教研室、核医学教研室、放射治疗教研室。1995年被评为山西医科大学重点学科,2004年被评为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2007年被评为山西省品牌专业,现有在校生900余人,目前是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
拥有先进的教学科研设备,影像设备齐全,技术力量雄厚,临床教学设备有多排CT、MR、DSA、PET-CT、SPECT、直线加速器、模拟定位机、彩色多普勒超声、X光机等价值2亿余元的设备。其中功能性3.0T MRI、多排CT、PET-CT等代表目前国际先进水平的影像设备。为培养高质量的影像人才提供了充足的条件,为科研和临床工作跟踪国内、国际水平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亦为医学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实验手段。
医学影像学系自2000年起招收医学影像专业本科生,目前共培养影像专业本科毕业生471人,学生就业率高达90%,考研、考博率高,并有逐年增长之势,毕业生分布在全国各地大中型医院或高等院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
近年来,承担了国家“八五”攻关项目,卫生部及省级科研项目80余项,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2项,三等奖15项,国家先进成果奖9项,发表国家级学术论文300余篇,省级论文400余篇。SCI收录文章28篇。主要研究方向:心肾核医学、神经影像学、超声医学、骨与关节影像学、腹部影像学。
医学影像学系拥有一流的教师队伍、先进的临床和教学设备、规范化的教学管理和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达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既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又有现代医学影像学专业知识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D.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的名师风采
教授、硕士生导师、山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山西省优秀教师、山西省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党组联系高级专家。中国解剖学会会员,山西省解剖学会理事。现任汾阳学院解剖教研室主任,人体解剖学”精品课程和“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重点学科负责人,基础医学部第2党支部书记。1978年7月年毕业于吕梁卫生学校,并留校从事教学工作至1991年4月。(1980.10—1982.1在山西医科大学进修学习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1990.6又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基础医学专业)。1991年5月调入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工作至今。从事教学科研30多年来,主要讲授的课程有: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神经解剖学和断层解剖学。教学特色为以板图讲授为主。科研方向为:神经解剖学。主持和参与省、校级研究课题1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其中发表于CSCD杂志的11篇。论文《龟龄集对大鼠大脑皮质和纹状体内神经丝蛋白变化的影响》于2008年获山西省第十四届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龟龄集对大鼠脊髓灰质内突触小泡蛋白分布的影响》于2006年获山西省第13届优秀论文二等奖;《龟龄集对大鼠海马结构内突触小泡蛋白年龄变化的影响》于2001年获本校首届科技大会优秀论文二等奖;全国解剖学术会上宣读、展示交流的论文10多篇。撰写专著和参编教材18部,其中规划教材5部。《实用神经解剖学与定位诊断》于2001年获大同市科学进步二等奖;《整形外科——轴型皮瓣转移术的局部解剖学和手术操作》一书的选题被列入湖北省99重点科研项目计划,并于2002年获湖北省宜昌市科学技术成果奖;《人体解剖学实验》和《人体解剖学实验报告》于2006年获本校首届优秀实践教材评审二等奖。曾先后获 “山西省优秀教师”、 “山西省优秀党员”和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学生心目中的十佳老师”、“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优秀教研室主任”、“优秀党员“等多项荣誉。
E. 山西医科大学晋祠学院教务处电话 附号码及其他联系方式
一、山西医科大学晋祠学院教务处联系电话和联系方式 山西医科大学 晋祠学院教务处联系电话为0351-6936912,该校联系地址为山西省晋中市祁县经济开发区、邮编为030025。
二、山西医科大学晋祠学院简介
山西医科大学 晋祠学院始建于2002年,是经教育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由 山西医科大学 主办,社会力量参与,以新机制、新模式成立的山西省唯一的一所以医学专业为主的全日制普通独立学院。
学院老校区坐落在具有2500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太原--晋祠,绿荫环抱、清静幽雅,是读书治学的理想之地;新校区位于晋中市祁县经济开发区,毗邻晋商发源地--乔家大院,是一所以“欧式建筑风格”为主题的大学校园。
学院是一所多专业、多学制的高等医学院校。开设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护理学、预防医学、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康复治疗学等八个本科专业。涵盖医学、理学两个学科门类。
学院现有专、兼任教师349人,其中教授45人,副教授82人,讲师190人,高素质、专家型的教师队伍为保障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院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十三五”规划,在进一步优化临床医学品牌专业的基础上,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开拓意大利、美国等国外硕博连读升学渠道,同时把护理学专业建设为具有较强办学实力,特色鲜明的品牌专业,并为护理专业的学生开创日本护士全额奖学金项目的就业渠道。以临床医学、护理学和麻醉学专业为龙头,带动其他专业协调发展。
学院注重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大力培养学生扎实的实践动手能力,并组织学生从大学一年级开始,通过夏令营、冬令营以及医护志愿者队利用寒暑假到各大医院进行临床实践锻炼。先后在山西、北京、天津等地建立了教学实习医院,为学生临床实、见习教学以及毕业后的就业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办学以来,为了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院建立了“奖、助、贷、补、减、勤”的助学保障体系。
学院毕业生考研率逐年上升,分别考取北京协和医院、首都医科大学、第二军医大学、 浙江大学 医学部、 大连医科大学 等全国一流的医学高校和科研单位,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85%以上,特别是护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2015年3月,学院成立关心毕业生工作委员会,对毕业生补习考研、成家立业定期跟踪服务,为毕业生创造各种条件实现梦想,受到社会、特别是基层医疗单位的好评。
学院将继续秉持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管理“以教师为中心、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理念,全面加强内涵建设,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加强管理、狠抓落实,努力把学院建设成结构合理、质量上乘、特色鲜明的“复合型、应用型、技术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