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博士生导师
㈠ 何晓佑的个人简介
何晓佑,男, 汉族,1957年4月出生,福建人,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975年4月参加工作,无锡轻工业学院工业设计系(现江南大学设计学院)获工学士学位,英国CORNWALL 高等教育学院艺术设计系获DESIGN RESEARCH DIPLOMA,南京艺术学院设计艺术学专业获文学博士学位。
现任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江苏省特色专业”(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工业设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主持人,“2010年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主持人,“江苏省精品课程——中国传统造物智慧启迪创新设计方法”课程主持人。
㈡ 何晓佑个人简介
何晓佑,男性,汉族,出生于1957年4月,籍贯福建,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他拥有博士学位,教授头衔,同时担任博士生导师。1975年4月,他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起初在无锡轻工业学院工业设计系(现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取得了工学士学位。随后,他在英国CORNWALL高等教育学院艺术设计系取得了DESIGN RESEARCH DIPLOMA。他的学术成就还包括在南京艺术学院设计艺术学专业获得的文学博士学位。
目前,何晓佑在学术领域担任南京艺术学院的重要职务,他作为党委常委和副院长,引领着“江苏省特色专业”——工业设计专业的学术发展。他也是“江苏省工业设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的主持人,这表明他在教学实践和创新上有着深厚的影响力。此外,他还是“2010年江苏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的负责人,这显示了他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前瞻性和贡献。
更为突出的是,他主持了“江苏省精品课程——中国传统造物智慧启迪创新设计方法”,这表明他对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结合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深入的研究。总的来说,何晓佑在艺术设计教育和研究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成就。
㈢ 辛向阳辛向阳
辛向阳教授,1971年6月出生于中国,现任江南大学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兼博士生导师。他于1993年毕业于沈阳建筑工程学院(现沈阳建筑大学)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本科,2000年在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获得平面设计和油画艺术学士学位,以及艺术史副学士学位。随后,他在2002年获得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交互设计硕士学位,并在2007年获得了设计哲学博士学位。辛向阳教授是公认的中国交互设计领域的领导者。
辛教授的研究领域主要包括交互设计、文化产品创新以及设计理论。他荣获多项国际知名荣誉,包括2010年获得的香港理工大学“突出表现奖”以及多项由美国邮政服务、美国技术通信协会等机构颁发的“卓越成就奖”。
近五年来,辛教授在交互设计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他创建并成功主导了香港理工大学的交互设计硕士专业,成为大中华区首个以交互设计命名的硕士专业。此外,他发起并成功举办了两届由香港理工大学、清华大学、卡耐基梅隆大学联合主办的交互设计国际会议,并在2011年担任交互设计国际会议常务学术委员会主席。辛教授还创建了“长虹-香港理工交互设计联合实验室”,并担任联合主席,指导多项与三网融合和物联网技术相关的设计成果。
辛教授在设计管理领域同样表现出色。他创建了美国工业设计师协会的第一个海外分会——大中华区分会,并担任首任主席。他还协助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组建设计团队,并担任设计顾问。辛教授自2009年起担任长虹总部设计顾问,负责培养整个创新团队在交互设计和设计管理方面的专业能力,并在2010年协助广东省成立了广东省交互设计委员会,担任副主任委员,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交互设计体验日,并担任大会主席。2011年,他还协助深圳市成立了深圳市体验设计协会,并担任协会主席。
辛向阳教授的贡献不仅限于学术和教育领域,他通过这些成就在交互设计和设计管理领域树立了卓越的榜样,推动了相关行业的创新和发展。
㈣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研究生导师哪位好
李世国抄,教授,硕士生导师,副院长
研究方向:产品交互设计;设计艺术的数字化研究;产品虚拟展示设计(招收适量跨专业机械、信息类工科专业学生)
李彬彬,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设计心理研究;设计效果心理评价;产品品牌心理研究(招收适量跨专业学生)
潘祖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基础造型教学研究;环境空间中的动造型研究;民族艺术设计研究(工设、视觉)
㈤ 辛向阳的介绍
辛向阳,男, 1971年6月生,现任江南大学设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卡耐基梅隆大学设计哲学博士,是目前很少数在美国获得设计哲学博士、并首个回到中国内地的华人之一。有着跨多个学科的教育和工作背景,包括机械、建筑、平面设计、油画、交互设计以及艺术史。辛向阳教授先后获得卡耐基梅隆大学交互设计硕士研究生和设计哲学博士学问,提出了“交互设计五要素”和“行为逻辑”等交互设计领域的重要理论和方法,并在香港理工大学成功创办了中国首个交互设计专业,共同策划并作为大会主席或副主席参与组织了交互设计国际大会 、中国交互设计体验周、设计教育再设计等推动交互设计在中国发展的重要国际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