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研究生部光电导师
①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研究生怎么样
我哥哥来是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自的学生,我之前去北京玩的时候和朋友一块去参观了他们学校。我哥哥他在清河校区,他们学校一共有六个校区,我只去了清河校区,地方不大,但是地理位置好,周围环境也不错,挺繁华的。宿舍是6人间,有点小,但我哥说比其他的校区环境要好点,校园比较安静,挺适合学习的,我们没有在学校吃饭,因为我哥说学校里面的饭不是特别好吃,但是饭菜不贵。
我哥是大二的学生,今年就要搬到小营校区了,他们学校只有大一跟大二才住清河,大三的话就要搬到小营了,我哥说小营的住宿没有清河的好,洗澡的环境也没有清河好,清河现在正在装修食堂,如果装修完成会更好的,可惜他马上要搬走了。如果你考上了这所学校,不管条件如何,还是努力学习吧!
② 北京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简介:解晓东
考博考生生准备要参加博士研究生考试时,必须要先确定准备攻读博士的相关专业解晓东简介,然后选择该专业有招生需求的学校,接下来应该联系博士生导师,只有当博士生导师同意考生报考,考博生才可以报考。所以提前了解博士生导师的学术文章及联系方式很重要,新东方在线特整理了各招收博士院校博导的简介及联系方式供考博生参考。
解晓东
职称:研究员、博导
职务:数字媒体所多媒体SoC研究室主任
电话:1391-030-4598
Email:[email protected]
个人主页:
研究方向:VLSI chip design and methodology, Multimedia system & architecture, Video processing algorithms.
导师与研究领域、方向: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5年获天津大学缓森野电子工程系学士学位;1989年获中科院上海冶金所硕士学位;1994年获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电机系博士学位。先后在柯达公司、Broadcom Corporation、Grandview Semiconctor公司、展讯通信有限公司任职,负责多媒体产品的技术和芯片开发和管理等。曾任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主持研发了世界上首颗AVS芯片和其产业化解晓东简介,主持并完成了多项863项目和省部级项目,在展讯开发出了国内首颗65nm移动电视芯片。拥有20多项国内专利和30余项美国专利,发表论文30余篇。研究领域包括:SoC设计方法学,多媒体处理算法、架构和实现,可测性设计等。
目前承担的主要科研项目:
1)863项目(“高清XXX芯片关键技术”)
2)演示验证项目(AVS XXX演示验证)
3)863课题《高端视频编码与网络适配技术研究》任务2:全高清多视点3D视频编解码器研发
4)与北京算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项目“AVS高清编码器”
5)参与国家973课题“基于视觉特性的视频编码理论与方法研究”课题4“多维度可伸缩视频编春扒码方法”的关键算法研究工作
6)参与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扰喊目“高逼真度视听系统的理论与方法”
近5年来取得的主要成果:
发表paper近20余篇;
申请或授权专利10余项。
③ 有谁知道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生导师的情况吗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生导师都比较好。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是由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和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合并组建的以工管为主体、工管理经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北京市重点支持建设的大学,简称北信科大。学校设有机电工程学院、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信息与通讯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计算机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学院、政治理论教育学院、人文社科系、外国语学院、理学院和体育部、成人教育学院。
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始于1981年,1993年取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现有一级学科硕士点1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42个,覆盖工、管、理、经、法等5个学科门类。现有工程硕士和工商管理硕士MBA两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种类,专业学位授权领域8个。学校与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交流培养本科学生,具有免试推荐优秀本科生攻读硕士研究生的资格,与其他单位联合培养了50多名博士生。
学校截止2013年6月有在校生近1.2万人,本科生1.1万人,研究生1100多人,现有教职工1800多人,专任教师1000人,有双聘工程院院士3人,博士生导师57人,硕士生导师273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528人,具有博士学位500余人。
重点学科
机械电子工程 精密仪器与机械 技术经济与管理
北京市重点建设一级学科
机械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北京市重点建设二级学科
应用数学 测试计量与仪器 信号与信息处理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计算机应用技术
企业管理
④ 吴重庆北京交通大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所长
吴重庆,北京交通大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所长,自上世纪70年代末起,便专注于光纤通信、光纤传感、光网络、全光信号处理及铁路应用等领域。在科研与教学上,他主持了包括国家863项目、自然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基金项目、铁道部重点项目、煤炭部重点项目在内的10余项重大科研项目,累计发表论文230余篇。
为推动学术研究与成果的传承,吴重庆著有《光波导理论》一书,该书被教育部列为研究生教学用书。此外,他在专利领域也有所建树,共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和受理10余项。其科研成果获得了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排名首位。
吴重庆以其卓越的学术贡献和对科学研究的不懈追求,不仅在光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树立了权威,更在科研团队建设和人才培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成就与荣誉不仅是个人努力的结晶,更是对整个学科发展和技术创新的推动。
在吴重庆的领导下,北京交通大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所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我国乃至全球的科技发展贡献力量。他的工作不仅提升了我国在光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国际地位,更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科研人才。
总之,吴重庆以其深厚的专业知识、卓越的科研能力和领导力,在光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推动我国科技发展和培养科技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
(4)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研究生部光电导师扩展阅读
吴重庆,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理学院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所长,是IEEE、COMSOC、LEOS、SPIE及OSA的Member,和第十届光学学会光电子专业会常务委员,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光机电技术与系统集成分会”理事,中国铁道学会高级会员。《光学学报》常务编委,《半导体光电》与《光学与光电技术》等刊的编委。
⑤ 北科最厉害三个博导
北京科技大学有很多优秀博导,以下三位较为突出:张朝晖、冯妍卉、张铮。
- 自动化学院张朝晖:自1988年起坚守教学一线,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10多门受欢迎课程,两次被学生评为“我爱我师 - 我心中最喜欢的老师”。主要研究先进检测技术与信号处理等领域,推动了学科发展,研究成果在学术界和工业界影响广泛。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0余项,出版专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获发明专利20余项,获多项科技奖励,2014 - 2016年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高被引学者”。他更关注学生身心健康,认为积极心态是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础。
- 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冯妍卉: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多个学会重要职务及期刊编委。长期从事工业节能减排等领域研究,获教育部新世纪人才等称号。近5年指导硕/博研究生40余人,多名学生获校级优秀毕业论文、国家奖学金等荣誉。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优青项目等,近五年以第一/通讯作者在高水平期刊发表SCI论文80余篇,被引用4000余次,出版学术专著2本,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坚持知识传授、科研引领与价值导向同频共振的为师理念。
- 前沿交叉科学技术研究院张铮: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和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致力于先进制程集成电路关键半导体材料研究。主持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在顶级期刊发表150余篇学术论文。承担本科生课程教学,教学态度严谨、方式生动,多次获北京市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等荣誉。担任多个职务,为学科发展贡献力量,秉持立德修身,严谨治学,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为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