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教授享受市长待遇吗
㈠ 北京大学校长是什么级别
北京大学校长是副部级级别。
北京大学是211工程、985工程院校,也是国家32所副省版部级高权校之一。
大学行政级别的划分:中国大陆有三十二所高校行政级别都为副部级,其中加上了副大军区级的国防科技大学。
北京市(7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
扩展材料:
目前普遍认为“副部级大学”是当前国内最顶尖的大学。这些高校的校长、书记等高层领导由中共中央、中央组织部联合任命,而非通常的教育部任命。副部级大学只是一般的俗称,严格意义上,国内的普通本科高校都是正局级单位,但是,有一些高校因为合并,政策照顾等等原因,这些高校的党委书记和校长高配为副部级,由中组部管理。
985工程高校中,除了中国海洋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东北大学、湖南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这7所高校外,其余高校的校长、书记由中共中央、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联合任命,中央组织部传达。其余的中央部属高校由教育部任命校长、书记。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为副大军区级,属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央军委直属院校,对应地方行政级别为副部级。
㈡ 大学校长是什么级别
谢谢邀请。我们知道,我们国家的大学的领导都是有行政级别的,而且是各有分工。下面围绕这个问题来谈一谈。
一, 大学领导的级别
1,副部级高校:
985高校共计39所,其中32所书记和校长享受副部级待遇,是由中央管理的副部级干部,因而人们习惯地称之为副部级高校(严格说来,这样称呼不够准确)。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明确规定: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就成了大学的最高领导机构,校长必须对党委负责,故书记自然就成了大学里最高领导机构负责人。
这一点与省里的体制是一致的,而与中小学校是有区别的。中小学实行的是校长负责制,校长为一把手。
大学的书记主持党委日常工作,对重大决策具有最大影响力。校长是学校法人代表,负责学校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校长要执行党委决策。
㈢ 北大副院长何建森是什么级别
副部级,在我国,公立高校的行政级别一般分为三级:副厅级、正厅级、副部级。
副厅级高校一般是专科类高校,正厅级高校则为本科类高校,而副部级高校则是本科高校中实力比较强的几所高校。北京大学的教学实力毋庸置疑,所以,理所应当,北京大学的校长在公务员序列中属于副部级的,比有些地区的市长级别还要高。
(3)北京大学教授享受市长待遇吗扩展阅读
中国高校行政人员数量非常庞大。一所规模上万学生的高校,副处长以上的干部一般有200人左右,加上科长、主任、科员、党政和后勤人员,总数在千人以上,教师反而成为少数。有些高校教师与行政后勤人员的比例离谱到1:2以上。
在现行体制下,教师不仅在数量上不占多数,更主要的是在学校里的地位、声望上还不占主导地位。特别是那些没有一官半职的教师,地位更要差一些,在职称评定、课题申请、著作出版、评优评奖等方面都比较困难,有些副教授、老讲师的实际经济收入、福利待遇还不如比他年轻许多的处长。
㈣ 内地的副教授待遇如何
日照海滨,教授花园”,在日前开幕的北京秋季房展上,来自山东省日照市的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瞄准北京各高校的教师这样兜售海景房。
北京某媒体今年8月报道说,在海滨城市日照,目前有近400名北京人在当地的“教授花园”小区买了房,其中有九成为北大教授。
据悉,一家参展的来自某海滨城市的房地产公司还将于国庆节在北京大学开设班车,免费接送想看房的教师。
就在部分高校教师富裕到可以异地置业的时候,他们的一位同事阿忆却在网上声言,仅凭其工资收入,“入不敷出”。一时间,大学教师的薪酬问题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的焦点。
多数青年教师和学历低的讲师助教,每月只靠一两千元的基本工资生活
今年6月,江西南昌大学新闻系的年轻教师刘易成(化名)带课的第一届学生就要毕业了,班上几名很有心的班干部想给老师一个惊喜,没打招呼就带着礼物敲开了刘易成的家门。刘易成尴尬地将学生让进屋,家里连椅子都找不齐。
一直在外租房的刘易成住得离学校很近,也喜欢跟学生相处,但他很少将住址告诉别人,因为房子条件挺差,没什么家具,来了人也不好招待。
刘易成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以外地人的身份到这个陌生城市求职,成为这所省属高校的一名助教,教授新闻理论。当时赶上学校不分房,也没有教职工宿舍,他只好到校外的学生租房区内租了一间农民的房子。此时,他的月收入平均只有2000出头,去掉生活费,他还要向家里寄一部分钱,一年下来攒下的钱很有限。
虽然教师工作比较稳定,但行业内的收入差距刺激了刘易成。为了尽快评到职称,他省下钱准备考博,“没房子,以后成家都是问题。”近30岁的刘易成并不满意现在的收入。
该校讲师冯尘(化名)去年接受了一份江西省内的“高校教师满意度”调查,在工资报酬、补助购房、培训机会和聘升职称几项都画了“不满意”。
“很多人认为高校教师工作轻松、收入高,其实只是看到了多数教授、副教授们的生活。”冯老师说,到了教授这个级别,教师的工资的确可以达到很高,他们还可以通过校外兼职等途径赚钱。但大部分青年教师、学历低的讲师助教,构成了高校教师群体收入的金字塔底端,这些人每月只靠一两千元的基本工资生活。
国家税务总局将高校教师列为“高收入个人”后,华南理工大学原校长刘焕彬教授曾对媒体表示,如果说年收入10万元以上才算是高收入者,那么高校教师中真正的高收入者占高校教师的比例不到5%。在中西部高校中,这个比例就更小了。
部分教师提及收入状况讳莫如深,兼职成了主业,教书退为副业
北京大学副教授阿忆在网上贴出了自己算出的平均月薪为4876元,在减去各项生活开支后,竟然成了负数。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一位副教授说,高校教师的收入是很零碎的,工资条仅是一层表皮,并不能说明职工的真实收入。
这位副教授以自己为例,他每个月实际划到工资卡上的有2500元~3000元,这笔钱与工作年限和职称密切相关。另外,每个月学院里会固定给一笔钱,相当于基本工资的30%,约有三四百元。由于院里会举办一些考生培训班,学院能从中获得创收,这样还会给每位教职工每月大约发1000元。再加上指导研究生论文的补贴及课时费等,算下来,不算工作外的收入,他一个月至少拿到4000多元。这位副教授还一直在媒体兼职,为一份报纸每周撰写一篇专栏文章,每月又多了3000元左右的收入。
在采访时,虽然大多数高校老师在被问到收入状况时讳莫如深,但通过调查,笔者发现,在外做兼职、或挂职做项目的高校教师非常多,这让他们有了不菲的灰色收入。
近日,在中国政法大学举办的一次研讨会上笔者得知,参与这场论坛的一位法学界的顶尖级专家获得的报酬高达7000元。知情人透露,高校的知名专家通过参加学术研讨会来获得报酬已成为专家“灰色收入”的重要来源。
去年,在有关“经济学家的良心”的争论中,有媒体报道:“北京一流经济学家年收入过百万元,二流也挣60万元,这些经济学家的一个重要收入来源是在上市公司中担任独立董事,在这个名单中,有仍在高校任教的萧灼基、卫杰、张维迎、吴晓求等教授。”
相对于靠兼职挣外快的高校教师来说,象牙塔里真正的富豪族,多是靠在培训班教课和课题组的技术入股办公司起家的。
中央财经大学的一位法学院教授发现,由于连年来的“考研热”、“考证热”,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外语学院的很多教授以名师的身份加入考研政治或英语培训班的讲学,而法学院的一些教授则通过举办司法资格考试、法律硕士考试的培训班获得大笔收入。这位教授所在的法学院中,有不少教授因此跻身富豪族。
今年8月,可容纳3000名观众的海淀体育馆座无虚席,启航培训学校暑期政治强化班正在举行。与启航培训学校合作授课的有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多所高校的教师。
近几年考研市场迅速膨胀,许多名校的教师纷纷瞄准了这个赚钱的机会。在启航培训学校,以考研政治班为例,为期一周的课程,每位学生要交培训费500多元,每期有几千名学生报名。由于教授的报酬都是从几千名学生的培训费中抽取的,学生越多,提成也越多,授课教师从中收益自然不菲。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袁名(化名)说,大学教师这个职业比较有条件在外兼职,因为课时量小,假期周末等空余时间较多,而学校也没有明文禁止。但当教师兼职占用了过多精力后,对其教学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当教授的‘外快’成为工资的两三倍后,他就会不由自主地偏向兼职工作,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反倒成了副业。”
袁教授称自己前两年在一家电视台兼职做节目,月薪有5000多元,那时每周要去参加两次选题会,还要轮流值班,当他发现那个工作已经不是兼职,几乎要求全职时,便立即辞去了这份工作。“很多年轻教师因为收入差距的刺激,纷纷想方设法兼职赚钱,如果这种做法形成风气,高校的教育质量将必然受到影响。”
北大中文系一副教授对此认为,低工资收入状态下,兼职是合理的。一个工人下班后,给邻居打沙发,收入与正式工作没关系。收入不是大学带来的收入,跟大学没有关系。不过据他了解,北大的老师没有那么多时间做这些事情。
跟社会联系更多的专业更能赚到钱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孔庆东在谈到高校教师收入差距时称:“跟社会联系更多的专业可能更能赚到钱,但是社会总资源是有限的。到底有多少富豪教师,占比例多少,都没有统计。我感觉学校大部分老师是贫穷的,如搞古代汉语、宗教学科的,这样的老师是大多数。”
学科在社会适用性上存在的差异,决定了此学科教师收入之间的差异。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郑也夫说,经济学、管理学的教师收入很高。他们除了完成系里的教学任务以外,还给企业加班,一些人还会给非正式注册的学生上课挣钱。“我知道有的学科教师收入一年可以接近百万元。其实很多院系都很重视挣钱,只是某些学科接触社会的程度多一点,能够多捞一笔。其他院系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北京理工大学的吴教授说:“目前,名校与非名校,老师的工资收入有很大差距,而同一学校的不同学院,老师的工资收入同样差距很大。”如中国人民大学作为偏文科类高校,与理工科院校相比,教师的工资和岗位津贴等收入要低一些。
“科研项目多的理工科院校,教师的收入中,课题项目经费占很大比重。”吴教授说,北京理工大学的科研经费数额在北京高校中位列前三,有时一个课题的科研经费就高达几千万元。
“近年来,理工类院校教师的平均收入水涨船高,很多教授年收入不止30万元,相比之下,文科院校的教授年收入不足10万元的占多数。”吴教授提到。
自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许多高校教授都积极找课题、跑项目、要经费。由于某些项目经费中可以比较自由地支配,许多教师对此忙得不亦乐乎,甚至不愿再从事教学。另外,不少理工院系的教师在一些公司里做兼职工程师,或搞专利发明、开公司推广技术等,收入也很可观。
“有人十几年拉项目可以挣到100万元,每年平均有十万八万元的收入。”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郑也夫告诉记者。
他透露说,很多教授为了拉项目,不断地请客吃饭,这在高校中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许多教师申请了项目却廉价包给学生做,“纳税人的钱给白糟蹋了”。
校内各院系创收能力的不同,使各院系之间发放的奖金数额有较大差距
据了解,高校中不同的院系都有自己的创收办法。
例如北京某高校的人文学院每年招收一定数量的单独考试学生,多是在北京当地工作过的、参加学院组织的考试而入校的,因为不属于国家计划内招生,学院会收取比统招生高很多的培养费,这一笔额外中的一部分将以讲课费的名义分发给授课教师。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王处辉教授曾在《高校教师收入知多少》一文中对高校教师的收入进行过详细的调查研究。他指出,社会和市场直接需求较大的学科,办班就较容易,所以办班多,招生数量也大,相应地创收额也大。对于各类办学创收收入,学校有明确的分成规定,办的类别不同,学校提留的比例也有所不同。大体说来,学校的提留在45%至55%之间,其部分则归直接创收的院系所有。归直接创收院系所有的部分,又按学校规定的比例划分为发展事业费、集体福利费和奖金3个部分。发展事业费固然要用于改善办学条件的,而奖金则由直接创收单位按各单位自己的规定发给本单位的教职工,作为院系奖金,集体福利费部分也用于所在单位教职工改善福利待遇,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以实物形式发给本单位教职工的。这成为校内不同院系之间收入和实际福利待遇差距的重要因素。
据他调查,校内各院系创收能力的不同,使各院系之间发放的奖金数额有较大差距。创收多的院系,每年可发给本单位教职工的奖金可达人均三四万元,而有的院系则没有能力给本单位教职工发奖金。也有些没有办法创收的院系领导为了安抚民心,年底东拼西凑才能给每位教职工发几百元奖金。总之,各院系教职工之间的奖金收入的差别是较大的,这最终造成了同在一校工作的教职工之间经济收入的差距。
北京大学教授刘新芝高兴地从日照市市长李兆前的手中接过入住日照北大教授花园的金钥匙(来源:北京青年报)
㈤ 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校长是什么行政级别,哪个校长官更大
在中国有两所王牌大学分别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这两所大学作为中国的最高学府,名校是作为国之重器的,可想这两所大学在国内的地位,那么这两所的大学的校长哪一个级别高呢?
从资料上来看两所学校的校长是一个级别的,同为副部级!其实中国一共有31所大学是副部级的大学,他们的校长和书记都是副部级的官员,而且是由中共中央、中央组织部联合任命,而非通常的教育部任命。
可见其地位之高,所以北大和清华是同一级别的高校!
㈥ 北京大学下放北京市管理是真的吗
北京大学下放北京市管理的消息是假消息。2000年4月3日,北京大学与原北京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了新的北京大学。原北京医科大学的前身是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创建于1912年10月26日。20世纪三、四十年代,学校一度名为北平大学医学院,并于1946年7月并入北京大学。
1952年在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中,北京大学医学院脱离北京大学,独立为北京医学院。1985年更名为北京医科大学,1996年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支持的医科大学。两校合并进一步拓宽了北京大学的学科结构,为促进医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及理科的结合,改革医学教育奠定了基础。
北京大学其他情况简介。
北大拥有教职工(不包含博士后)21183人;专任教师数7317人,其中,按职称划分:正高级2217人,副高级2231人。
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76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9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5人,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13人,“万人计划”入选者28人,“青年拔尖人才计划”入选者3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37人,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40个,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3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7人,博士生导师2474人,科研机构人员1161人,附属医院教职工10131人。
以上内容参考北京大学——学校简介
㈦ 公务员挂职是怎么回事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近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施一公、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等8名党外高知到北京市政府部门、市属国有企业挂职“厅官”。
“挂职”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培养干部的方式。新京报记者盘点发现,近年来,已有不少名人、学者到北京挂职,比如经济学家李稻葵、“棋后”谢军、国家人口计生委科研所所长马旭等。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巴特尔也曾在北京市朝阳区挂职任区长助理。在曾任或现任北京市领导中,也有不少人有过挂职经历,如丁向阳、陆昊、戴均良、林克庆等。
什么是挂职?谁能去挂职?挂职是否意味升迁?昨日,新京报记者就这些问题查询相关文件并采访多个政府部门。
1 什么是挂职?
为公务员内部交流方式,可“上挂”也可“下挂”
《公务员法》指出,挂职和调任、转任一样,是公务员法定的一种内部交流方式。不过,实际上,挂职人员并不局限于公务员。
按照规定,根据培养锻炼公务员的需要,可以选派公务员到下级机关或者上级机关、其他地区机关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挂职锻炼。
也就是说,挂职可以“上挂”,比如基层公务员到上级机关、乃至中央和国家部委挂职;也可以“下挂”,则反之。另外还有横向交流挂职,即在同等级别的单位,这种情况还包括对口、共建单位等。
据曾有过挂职经历的公务员介绍,挂职由组织部门进行具体组织。挂职期间,按照要求不再承担自己的本职工作。“如果本职工作交接中有不太清楚的事情,最多也就是电话沟通一下。”
此外,改变的只是挂职干部的工作岗位,其人事行政关系和工资关系均保留在原单位,不占前往挂职单位的编制。也就是说,挂职时,接收单位不提供待遇,待遇仍由原来单位发放。
“挂职和任职感觉是一样的。”有干部介绍,到挂职单位之后,会很快宣布正式任命,自己也需要尽快适应工作习惯,思路要和挂职单位“对对表”。“一开始你是客人,但很快就不是了。因为随着任命宣布,马上就会承担很多具体工作。”
2 谁能去挂职?
自愿报名,和原职位匹配度是考虑因素
记者从一些政府部门了解到,公务员挂职之前,单位组织部门会贴出挂职公示,包括接收单位、职位、人数等信息,就像“招聘公告”一样,有挂职意愿的公务员可以进行报名,也就是以“自愿”为前提。
但是,如果报名人数超过拟挂职人数,会由组织部门选择适合挂职的人员。一名熟悉党务工作的部委人士表示,相对而言,挂职选择的年轻干部比较多,比如一些有培养前途、需要锻炼的干部。此外,和原来的职位匹配度比较高也是一个考虑因素。
对于是否愿意“挂职”,记者随机询问了一些年轻公务员。多数公务员表示,愿意拥有挂职经历,即便不为升迁,也能够开阔视野。不过,由于挂职干部家属一般不随同前往,因此对于赴异地挂职,一些公务员表示需要考虑家庭具体情况,比如老人身体不好、孩子年龄小等。
3 挂职都干啥?
一般是副职,分管某个领域,不会和本职相差太大
记者了解到,挂职时间较短的只有三个月。另外还有半年、一年、两年,最多三年甚至五年。一般来说,挂职时间一两年是比较多见的。
上述部委人士介绍,挂职一般是副职,分管某个领域,不抓全面工作。但也有挂职任正职的例子。
记者从一些政府部门了解到,对挂职干部安排的工作不会同其本职相差太大。如果是领导岗位,一般不会主管太“紧急”的业务,而是负责一些相对“长线”的工作。
就挂职级别而言,和原有级别相比,挂职有的会“高配”,即比原先级别高;也有的“低配”,比如谢军从北京棋院院长挂职任西城区教委副主任,就是从正处级“低配”挂职副处级。
在很多人的理解中,不少到基层挂职的干部活动能力都很强,甚至能“带项目”。据了解,一些富裕地区干部到贫困地区挂职,如果两个地区是对口共建的关系,可能会带去一些项目,挂职干部相当于执行“支援任务”。
此外,一些中央或发达地区的干部由于对政策把握更好,到基层挂职时能够传递政策精神、申请扶植政策等也很多见。
4 挂职是否意味升迁?
无明文规定,近年来挂职渐成为“惯例”
按照一般理解,挂职常常同“进步”相挂钩,被视为一种“潜规则”。实际上这并无明文规定。
由于挂职通常被认为是培养干部的一种方式,在过去,组织部门可能会将需要重点培养的对象“输送”到挂职岗位上去,使其增添一些经历履历,其中也不乏“提拔”意图。2001年,中央关于选派年轻干部到西部挂职锻炼的文件中,也含有一些方向性要求,比如强调要将德才条件好、发展潜力大、但缺少基层工作经历的年轻干部重点选派到西北挂职工作,这也能够体现一种用人导向。
但是近年以来,挂职锻炼力度逐渐加大,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被视为必要门槛。2007年党的十七大后,中央多次强调干部交流培养的制度化、规范化,这也意味着挂职渐成为“惯例”,和是否升迁不一定挂钩了。
【“挂职”的历史演变】
延安时期
边区人民政府曾大规模选派知识分子、干部和学生下乡,对农村社会进行改造。这被学界视为干部挂职锻炼的雏形。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经常以下派工作队的形式选派干部深入基层。
1991年9月6日
中央颁布《关于抓紧培养教育青年干部的决定》提出,对于有培养前途的青年干部,特别是四十岁左右的青年干部,要有目的地选派他们到基层去任职锻炼。
1993年8月
国务院颁布《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国家公务员实行交流制度。交流包括调任、转任、轮换和挂职锻炼。
2001年4月
中央下发《关于选派中央和国家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到西部地区挂职锻炼的通知》,选派100多名省部级后备干部和其他局、处级优秀年轻干部到西部地区挂职锻炼两年。
2006年1月1日
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可选派公务员到下级机关或者上级机关、其他地区机关以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挂职锻炼。
2007年10月
十七大上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提出:“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提高年轻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素质。”
2010年9月
发布的《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提出,把干部交流同培养使用结合起来,形成正确的政策导向,引导干部向艰苦地区和艰苦岗位交流。
■ 哪些人曾挂职
学界
李稻葵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
2011年9月16日,挂职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管委会副主任。
王光谦 青海大学校长
2011年挂职北京水务局副局长。
何家弘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2006年,挂职最高人民检察院渎职侵权厅副厅长。
政界
丁向阳 国务院副秘书长
来京就任北京市发改委主任之前,曾挂职担任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
戴均良 北京市副市长
2007年至2009年,挂职沈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
林克庆 北京市副市长
任东城区副区长期间赴企业挂职,任北方服务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文体界
牛群 演员
2000年12月29日,挂职安徽省蒙城副县长。
谢军 北京国际象棋队棋后
2007年4月30日,挂职北京西城区教委副主任。
张政 央视主持人
2008年10月21日挂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助理。
■ 挂职者说
曾经在河北短期挂职,是自愿去的,为的是增加阅历。一开始的障碍是对当地的人员、情况、工作方式方法不太熟悉,感觉就像“倒时差”一样,但很快就适应了。几个月下来,也独立开展了不少工作。由于不能经常回家,人际交往少了很多,空余时间看了不少书,也算有收获。
——北京一名基层公务员
我所在的部委里,挂职的人群大概呈现枣核形,两头少,处级干部和局级干部居多。近年每批大概都有十来人去不同地方挂职,我去的是山东一个比较贫困的县。感受最深的是,和在机关里工作不一样,在基层挂职需要时常在村子里跑,外出调研的时间长,坐办公室的时间少。
——某部委一公务员
更多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相关信息请访问盐城公务员考试网
如有疑问,欢迎向中公教育企业知道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