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李鹤教授
1. 你好: 2010高教杯数学建模辽宁赛区成绩在哪有公布的 谢谢!!
2010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辽宁赛区获奖名单
A题
推荐参评全国奖名单(同时获赛区一等奖)
学校 队员 指导教师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曹澍、刘恒涛、马学达 王吉波
渤海大学 梁兴 张容玮 杨桂红 指导教师组
东北大学 周仁义 封静娴 林轩 郭阳
鞍山师范学院 张宝玲 丛连影 朱庆尧 耿晓龙
东北大学 吴迪 薛凯 商博 朱和贵
东北大学 王彪 董章淼 张路 杨云
沈阳工业大学 李根、李胜勇、王洪东 王博
大连理工大学 杨文博、江磊、袁康 潘秋惠
大连理工大学 孙迪、姜杉、吕华清 王震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陈康、尹慧灵、徐晓龙 姜永
大连海事大学 赵 俊,宋圣伟,吴 非 张运杰
东北大学 张勇 曾俊彦 李广地 陈东岳
沈阳工业大学 曹贺哲、姚聪、杨耀华 王博
东北大学 尹铭显 王驰远 沙禹威 陈东岳
大连民族学院 郑 滨 杨云森 李爱娜 周庆健
大连理工大学 俞思韵 宋悦铭 王挺 潘秋惠
大连理工大学 安德 王恩鹏 王延斌 潘秋惠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顾增伟、李欣、卢超 赵晓颖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 金程 朱雅楠 俞闯 丁宁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孙杰 王小东 张颖晓 黎虹
沈阳化工大学 刘京 王艳超 王培培 李扬
大连海事大学 秦 翠,朱慧娟,朱亚琼 张运杰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王传奇、唐玉生、燕鸣 刘梅娇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 陈振 朱骋 张家宁 丁宁
大连理工大学 安哲成、于广瀛、刘洋 潘秋惠
沈阳建筑大学 沈阳 吴凤龙 张明 指导教师组
大连民族学院 周济民 陈雨琪 杨 雨 教师组
沈阳大学 高运 孙义真 李昌彤 韩晓微
沈阳建筑大学 张聪 齐云方 陈威克 指导教师组
沈阳药科大学 张培敏 方润平 张琳 教师组
鞍山师范学院 黄晓楠 王丽航 于晶晶 刘双
大连大学 王金龙 周计超 张学 刘自新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王松、郭劲松、胡珺 赵晓颖
沈阳工程学院 程时 闫海鹏 路鲁 孙作安
沈阳农业大学 李慧水 蒋利洋 张浩 吕振环 鲁春铭 郭志鹏
大连交通大学 谢腾飞 杨哲 沈东 周大勇 王国灿
大连理工大学 张洋 柴东志 柴炎 王震
辽宁工业大学 吴莹莹,王威,李金 王贺元
大连海洋大学 王程豪、王晓磊、李凡坤 教师组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秦海波、潘志俊、姜树兴 黄力伟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黄长川、韦晓宇、吕诗俏 关 胜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蔡启煌 徐行伟 陈龙 高旭彬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李倩、赵雨晴、邢寒蕊 胡行华
辽宁大学 高佶、唐可忱、李迪 教师组
赛区一等奖
学校 队员 指导教师
东北大学 刘天 庄林林 刘睿 郝培锋
东北大学 李天昊 宋曲 邵子楠 王琪
沈阳化工大学 胡树红 李成 李志阳 李 扬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 赵龙 邢浩 于颜硕 丁宁
大连民族学院 陈博文 杨龙飞 兰可义 教师组
沈阳工业大学 梁松峰、常杨、丁文忠 石鸿雁 米鹏
大连海事大学 王丙乾,杨玉洁,李 航 张运杰
大连海事大学 李 贺,吴 昊,陈瑜庆 张运杰
沈阳师范大学 吴瑶、王君、冯冰 李丽
沈阳师范大学 杨坤、郑珊珊、常昊 张明
辽东学院 占生根 王晓晨 张华 段文娟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姚文彬、李晓斌、冯建铮 秦 琼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宋庆东、杨蓬博、王久龙 郭志军
赛区二等奖
学校 队员 指导教师
东北大学 卢川 孟军贤 王琪 宋叔尼
东北大学 接显竹 王天纯 李振伟 郭阳
大连理工大学 李亚鹏、刘思序、高杭贤 王震
渤海大学 戚展展 刘玉生 那明霞 指导教师组
东北大学 于明鹤 成雨蓉 张慧超 郝培锋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 刘宇玺 金彦孜 李斌斌 丁宁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 孔令明 杜晓曦 杨升来 丁宁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刘琳、王鑫木、宋静思 于桂荣
沈阳工程学院 赵家峰 朱彦龙 郭星 王福忠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王国升、孙彦波、贾凤 赵晓颖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李晶晶、王永锋、路达 沈鹏
大连大学 柳一超 杜俊锋 武文娇 谭欣欣
鞍山师范学院 蒋丽 刘杰 宫亚娜 刘双
沈阳建筑大学 杨磊 张新宇 张德爽 指导教师组
大连海事大学 吴宝洲,董如良,吴慎华 张运杰
大连民族学院 王 庆 张洁淳 金 莹 教师组
大连民族学院 贾 璐 王友金 李 亮 教师组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王松波、聂栋梁、陈磊 赵晓颖
辽宁工业大学 杨冬, 许嘉峰, 姜芳 徐洪香
大连交通大学 乔新瑞 林明君 曲思学 马永峰 周大勇
大连海事大学 杨鹏辉,李 生,周 政 张运杰
沈阳师范大学 于镜莎、刘丹、刘爽爽 孟宪吉
沈阳大学 宋书兴 华文武 张少伟 齐晓轩
沈阳师范大学 唐爽、蒋义亭、万芳 李丽
沈阳理工大学 王莹、徐波、高威 丁志强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姚 焱、杨 毅、张英豪 冯 杰
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胥帆 王青龙 吴小文 黎虹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王小宇、张 弼、张 旭 秦 琼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朱宇、卞振宝、李鹤 胡行华
赛区三等奖
学校 队员 指导教师
大连理工大学 罗泽立、舒日洋、刘乐成 潘秋惠
东北大学 吴思雨 王晓晨 马一翔 纪鹏
渤海大学 任洪伟 徐振成 徐杰 指导教师组
东北大学 田晓丹 张丽 马明 贾子熙
东北大学 王伟楠 刘澍 黄益泽 张雪峰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 陈平君 王炳辉 倪海波 丁宁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 张璐 张逸群 张晓彤 丁宁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 孙畅 陈骐 师慧波 丁宁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陈振翎、于爽、宋贝贝 林琳
大连大学 江竹 彭树菊 王萍 王艳芳 王雪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袁东方、陈鑫、李辉 王诗云
沈阳建筑大学 宋慈 郭艳鹏 杨龙祥 指导教师组
沈阳工业大学 李博、刘玮、黄照官 杜洪波、曲绍波
沈阳建筑大学 马文琦 董越 柳继龙 指导教师组
辽宁工业大学 姚瑶,王俊领,李伟 丁素珍
沈阳化工大学 丁勇 陈旭 王磊 李 扬
沈阳建筑大学 雷鸣 牛牧青 闫俐君 指导教师组
沈阳化工大学 刘奇 王道巍 彭小波 王 江
大连大学 陈知庆 于文军 刘海娥 谭欣欣
沈阳药科大学 贾壮 何宝洪 教师组
大连民族学院 晏家红 李日强 何思源 教师组
沈阳工业大学辽阳校区 邓辰 刘博闻 马羚 李石涛
大连海事大学 胡 洋,张 弛,刘呈雅 张运杰
大连海事大学 王勤英,赵秀成,田芯蕊 张运杰
大连工业大学 邱丽娜 曹璐 任彩侠 于加武
大连民族学院 白淑贤 赵朝阳 赵茜楠 丛树强
大连民族学院 李成龙 王永泽 王腾宇 教师组
辽东学院 牛洪丹 赵君 徐显峰 梁晓俐
沈阳大学 刘灿,刘和国,崔元良 岳晓宁
大连交通大学 禹润田 麻春辉 刘秭霄 王爱齐 马永峰
辽宁科技大学 户桂影、陈艺华、唐美超 指导教师组
辽宁大学 周忠洋、周方、熊峰 教师组
沈阳理工大学 赵瑞秀、李永芳、薛冠宇 王宏栋
辽宁大学 杨文莉、王子卓、王煜晶 教师组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吴必富 邓慧芳 魏倩文 刘怡娣
沈阳大学 滕飞 王年明 印杜 王晖
辽宁师范大学 李响,董楠楠,王帅 彭兴璇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刘 剑、姜 聪、李 良 谭安胜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张清丽、罗勇、靖丰年 魏 林
B题
推荐参评全国奖名单(同时获赛区一等奖)
学校 队员 指导教师
沈阳工程学院 倪维成 刘超 礼冬雪 尤福财
沈阳建筑大学 宋延丽 江文华 杜燕鸿 指导教师组
辽宁科技大学 李爽、白君怡、高荣翔 指导教师组
东北大学 田涧 任龙 元河清 何雪浤
大连海事大学 毋岩斌,赵宝强,王嘉宁 张运杰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韩雷、李玲玉、唐武 吴玉斌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朱衡、杨其蛟、姚旺 殷那
东北大学 黄小雨 周小琨 陈美希 王琪
沈阳工业大学 闫帅、郑健、蔡靖 王博
沈阳化工大学 王尧 刘超 林建林 李扬
大连理工大学 杨源涵、薛旭庆、孙冲 王震
东北大学 金泓伟 黄军斌 孙俊勇 贾同
渤海大学 胡超 樊永朝 夏杏 指导教师组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 万萌远 邹振宇 谢园普 丁宁
沈阳师范大学 孙振、金叶、董钰 李丽
大连理工大学 于欣心、尹学琨、高明月 潘秋惠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曲丽媛、苏汝虞、薛 霏 关胜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马其意、陈东旭、刘虹 赵晓颖
大连大学 徐亚运 李芳 于静 刚家泰
大连工业大学 徐晓凤 谷莎莎 刘艳琴 于加武
大连理工大学 方舟 李林 王鹏 王震
辽宁师范大学 韩采书,魏宏亮,祖艳娇 周德亮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北方科技学院 李国博 王雨 高洪亮 李琳
大连理工大学 毛磊 都颂阳 曹紫薇 王震
辽宁师范大学 曹禺,姜烁,李恩泽 崔利宏
赛区一等奖
学校 队员 指导教师
大连理工大学 陈天翼 王星朴 颜冯尧 王震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吴天昊、王罗兰、王旭 刘颖
沈阳师范大学 李岩、赵晓琪、曲袁超 刘玉忠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贺孝军、郭世旭、魏冬梅 朱丽梅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王团结、党冬冬、张志新 刘刚
大连海事大学 苗思杨,高 莹,王志文 张运杰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 刘芳冰 李舵 牛泽宇 丁宁
沈阳工业大学 李金山、袁德滨、王建高 石鸿雁、 米鹏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 曹阳 郝若男 王昊天 丁宁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 高凡 孟庆喜 顾万里 丁宁
大连民族学院 付海芹 谢冬兵 林晓润 指导教师组
辽宁工业大学 段超颖,贾辛淼,王泓源 丁素珍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北方科技学院 兰云飞 赵鹏程 富婷 殷那
大连大学 初莉 刘梅仙 谢坚 刚家泰
大连海事大学 义余江,李鹏辉,石建忠 张运杰
大连海事大学 商伟伟,王春祥,孙福超 张运杰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张兆仑、张校铭、陈竹伟 尹成义
大连交通大学 刘超 祝帅 李国飞 马永峰 王国灿
沈阳大学 赵建平,藏楠,毛玉锋 岳晓宁
赛区二等奖
学校 队员 指导教师
大连理工大学 杨淼 余琴鸯 周宁 潘秋惠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杨亮、王琳、徐吉宁 沈鹏
大连理工大学 张伟 王天卓 王建超 王震
沈阳建筑大学 王义林 朱元吉 王晓雪 指导教师组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任少鹏、初文怡、李思诺 刘伟芳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蔡诗雨、周里诚、郑邦祺 王吉波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胡世卿、丁慧婷、杜 超 刘猛
沈阳师范大学 臧舒婷、关枭晓、王艳 刘玉忠
渤海大学 马树花 王乙涵 朱丹彤 指导教师组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 刘晗 李龙彦 左熠琳 丁宁
沈阳药科大学 王萌霖 王莹亚 张雅馨 教师组
沈阳农业大学 董想 赵秀丽 李晓明 吕振环 冯大光 张永祥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 陈松 曹玉鹏 闻亦晨 丁宁
沈阳化工大学 梅晓 熊学杰 韩超 李扬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北方科技学院 王成昆 郑肖 杨孟泽 杨盛武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 黎宣 任怡然 吴国信 丁宁
大连民族学院 梁赟辉 王雅思 初 蕾 葛仁东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纪偲婉、余 勤、李诗剑 刘 猛
辽宁师范大学 哈高帆,顾鹏飞,席海秀 任咏红
辽宁师范大学 吴慧慧,闫冬雪,王玉雷 崔利宏
大连大学 于久州 杨津瑞 孔令岭 刚家泰
大连海洋大学 罗明、张文慧、李宏源 教师组
大连海事大学 刘松帅,郭锦波,梁艳艳 张运杰
大连海事大学 白隽瑄,陈 强,黄小菊 张运杰
大连交通大学 姚治峰 苟伟伟 刘宇 马永峰 周大勇
大连海事大学 李龙裔,刘厶源,吕元娜 张运杰
大连海事大学 孙志远,李芊霖,周 婉 张运杰
大连工业大学 王美松 孙冰 石春阳 于加武
辽宁大学 杨云龙、张吉祥、王璐 教师组
辽东学院 陶奉玲 范一靖 智建超 于强
铁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任慧,李梅,张冬梅 指导教师组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陈 攀、田博群、张 旭 冯杰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王喜龙 段峰 谢梦婷 高旭彬
赛区三等奖
学校 队员 指导教师
大连理工大学 张超宇 梁璞 邹镇 潘秋惠
大连理工大学 于明星、廖立国、刘英楠 王震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周琳琳、叶伦灼、胡大龙 闻良辰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徐鹏鹏、陈志敏、王家欢 刘颖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胡洋嘉、周杰、孙华寿 王莉
沈阳工业大学 张建中、罗晨、葛金鑫 杜洪波、曲绍波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 于洋 王帅尧 宋薇 丁宁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刘秋红、臧飞、李楠 赵晓颖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北方科技学院 孙座山 刘畅 董春颖 王晓远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赵爽、王若艺、韩喜龙 赵晓颖
鞍山师范学院 沈文翠 陈燕冰 刘轶罡 刘会民
大连大学 王辉兵 常拓锋 张晓宁 王雪
沈阳工程学院 傅玉栋 赵洪跃 吕飞宇 赵春元
沈阳建筑大学 孙瑞 李丹 张小婷 指导教师组
大连海洋大学 蒿德意、丁磊、孙云曼 教师组
沈阳农业大学 白清 郭亚飞 洪冰 吕振环 冯大光 郭志鹏
辽宁师范大学 程潇锦,张洋洋,魏博 崔利宏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魏楚航、张 鹏、闫宁宁 关 胜
沈阳师范大学 高菲、张营、孙宇 郝妍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梁矗、曹晨、姚莹燕 贾跃
大连海事大学 张博文,李 哲,秦四全 张运杰
大连海事大学 郝建维,金 阳,李培洋 张运杰
大连海事大学 周 洋,刘 蕾,王光钰 张运杰
大连工业大学 解梓畅 张小林 谭维 薛晓东
大连民族学院 马浩东 黄光绪 林 怡 指导教师组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任文山、左龙、赵正罡 贾跃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邹钦锫、于政国、张坤鹏 王 军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 易三才、苏家烨、周宸宇 谭安胜
沈阳大学 苗君,姜月,李英 岳晓宁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杨宇 高凯 苑苑 刘怡娣
C题
推荐参评全国奖名单(同时获赛区一等奖)
学校 队员 指导教师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顺华能源学院 张炳亮 初旭 李博文 佟毅
辽东学院 谭勇春 王文静 潘美彤 杨徳志
赛区一等奖
学校 队员 指导教师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 郭帅 张雷 高航 孙淑波
赛区二等奖
学校 队员 指导教师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金海洋 柴建广 宋龙超 刘颖
大连交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林曦萌 卢伟 张宇 贾金平
赛区三等奖
学校 队员 指导教师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顺华能源学院 唐磊 王冰 刘俊杰 佟毅
大连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冯帅 丛喆 郭建强 刘超
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宋琬婷 赵竹青 张翰林 沈聪
D题
推荐参评全国奖名单(同时获赛区一等奖)
学校 队员 指导教师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黄永轩、刘劲周、彭永亮 张明昕
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杨济军 张若竹 杨惠文 沈聪
赛区一等奖
学校 队员 指导教师
辽宁中医药大学 蒋镥 朱明锦 田金沙 夏伟
大连交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孙志邈 王泰惠 黄亚菲 贾金平
赛区二等奖
学校 队员 指导教师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顺华能源学院 刘同林 李赫阳 杨絮 佟毅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 赵学东 方超 于志强 孙淑波
赛区三等奖
学校 队员 指导教师
大连交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杨俊俊 金琛程 张春鹏 贾金平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 吴迪 刘颖 刘丽 王中兴 郭景石
2. 张学良教育基金会的理事成员
1. 名誉理事长:张闾琳,张学良之子,美籍华人;张闾瑛,张学良之女,美籍华人;阎明复,原中华慈善总会会长;蔡冠深,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新华集团总裁,全国政协委员。
2. 理事长:赫冀成,东北大学校长;孙家学,东北大学党委书记。
3. 常务副理事长:王宛山,东北大学副校长;赵继,东北大学校长。
4. 副理事长:谢企华,宝钢集团董事长,中央候补委员;李大壮,香港新大中集团执行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熊晓梅,东北大学党委副书记;杨明,东北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5. 理事:于万源,鞍山钢铁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王青海,首钢集团总公司总经理;王熙慧,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河慎册南分公司总经理;石俊庆,辽宁荣昌集团董事长;宁克良,美籍华人,宁恩承之女;安岳泽汉,北京市政府参事,美籍华人;何鸿毅,香港生记租务处董事长;陈寿同,香港建裕公司董事长;陈启祥,济南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邵先鹏,台湾振兴投资公司董事长;周昆,香港凯富泰有限公司总经理;贾志军,香港天盟工业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魏向前,东北大学基金管理办公室主任。
6. 监事:王义秋,东北大学校长助理,教授;王剑,东北大学纪委副书记;延进军,东北大学审计处处长;王德虎,大连仿孝举金桥计算机工程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
7. 秘书长:李鹤,东北大学基金管理办公室主任;王晓英,东北大学基金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曲桂贤,东北大学计划财经处副处长。
3. 焦作工学院的历史沿革
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09年(清宣统元年) 的焦作路矿学堂。这是一所最初由英国福公司(Peking Syndicate Limited)投资创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和河南省建立最早的高等学校,历经河南福中矿务学校、福中矿务专门学校、福中矿务大学、私立焦作工学院、国立西北工学院、国立焦作工学院等重要历史时期,其中以焦作工学院为基础,创建中国矿业学院,历经北京矿业学院、四川矿业学院。1988年正式改名为中国矿业大学。1997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 河南理工大学始建于1909年,是我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和河南省建立最早的高等学校。在一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曾10次迁址,辗转4省,9易其名,历经焦作路矿学堂、福中矿务大学、私立焦作工学院、西北工学院、国立焦作工学院、焦作矿业学院等重要历史时期,1995年恢复焦作工学院校名,2004年更名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矿务章程签订后,英国福公司即派以工程师葛拉斯为首的勘测队来河南进行勘测,最后决定在河南、山西两省交界的怀庆府修武县老牛河(今河南省焦作市)一带建立基地。福公司出煤后,河南巡抚派人与英国福公司谈判开办路矿学堂事宜。经过一年的艰苦谈判与斗争签订《河南交涉洋务局与福公司见煤后办事专条》。其中规定:“路矿学堂,议定本年春季开办,除饭食由学生自备外,所有堂中宿息、舍宇、游戏场以及教习员司、夫役薪工、书籍、文具、仪器、标本、灯火、煤水,统归福公司筹给。”至此,英国福公司再次被确定创建焦作路矿学堂。
焦作路矿学堂是在边谈判边筹建中进行的。当时,校址确定选在河南省修武县泽煤盛厂附近的焦作村,故名焦作路矿学堂,占地面积50亩。河南交涉洋务局选派提调田程认监督(校长),总理其事,首设矿物学门,学制四年,培养采矿.冶金.和铁路专门人才。1909年3月1日,焦作路矿学堂隆重举行开学典礼。这是外国公司提供经费在我国创办的第一所矿业大学,也是河南建立最早的一所高等学校。
1911年2月,英国福公司向河南巡抚提出扩大矿区的要求,遭到中国政府的拒绝。英国政府和英国福公司恼羞成怒。不再向路矿学堂提供经费。1913年12月,路矿学堂首届学生毕业后,英国福公司即单方面撕毁合同,中断经费,停办焦作路矿学堂。 1913年,时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为讨好英帝国主义,要求对福公司扩大矿区作出让步。经过交涉,1914年在北京签订《议结英商福公司矿务交涉草合同》。其中规定:“福公司应办矿务学校一处,每年经费由福公司担任。” 1914年中原公司成立后,表示愿与福公司共同负责筹集经费,使得矿务学校得以恢复。
当时,由于路矿学堂校址由福中总公司借用,故暂设河南省城开封大厅门街,定名为河南福中矿务学校,归外交部河南交涉署直辖,经外交部河南交涉员委任提调王法歧为监督(校长),确定每年6月5日为校庆日。
福中矿务专门学校
1919年,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专门学校今》和《河南福中矿务学校简章》、《河南福中矿务学校管理规定》的规定,在预科毕业后即续办矿务专门,以“养成矿务专门人才”,因而易名为福中矿务专门学校。由外交部特派河南交涉员许源亲自兼任校长。自此。学校进入正科的创始时期,成为一所既有预科又有本科的专门学校。1920年4月,福中矿务专门学校从河南省开封迁回焦作原路矿学堂地址办学。当时,由道清铁路监督局长程世济兼任校长。不久,改由河南省驻矿交涉员周振先兼任校长。 福中矿务专门学校于1921年夏增设大学本科,把学校改名为福中矿务大学。校长李鹤在福中矿务专门学校原有规章基础上,主持制定了《福中矿务大学规程》。
凌涛、卢其骏、石心圃、朱瑞、李怀允等英美留学归国的教授来校任教,学校制定了严格科学的学制及课程体系,严格学生管理制度,实施学分制,注重学习成绩的记录。
1925年福中矿务大学校长张仲鲁开始制定表册,呈北京教育部备案,请求对福中矿务大学准予立案。1927年李善堂再次将表册呈北京教育部备案,获教育部批准,学校正式取得合法地位。
1926年7月福中矿务大学首批12名同学毕业,成为我国早期煤炭建设的中坚力量。
1925年5月30日,上海爆发了“五卅”运动,数以千计的学生涌上街头举行抗议示威。在全国形成了一场大规模的反帝运动。福中矿大的进步师生成立了焦作平民学校。深入煤矿工人、铁路工人和青年学生中讲授革命道理,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1925年6月4日,矿大100余名学生怒不可遏,举行全体大会,声援上海人民的反帝爱国斗争。6月5日,矿大学生组织的演讲团到各煤矿,散发传单,声讨英、日在上海的暴行。
吴会治、周福元等人在斗争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学校历史上最早的一批中共党员。 1929年7月,国民政府公布一系列法律,对高等教育制度做出规定:高等教育机关分为大学、独立学院、专科学校和研究院(研究所)四种;大学分文、理、法、教育、农、工、商、医各学院,须具三个学院以上者,才能称为大学。不足三个学院者称为独立学院。因此,福中矿务大学改为私立焦作工学院,成为全国唯一私立独立学院。
1931年中原公司再聘张仲鲁任校长。他到校后,同张清涟、任殿元、马恒员、王冠英等教授精心策划,采取措施进行整顿和改进,使学校走上扩充时期。首先,将学校校名改为私立焦作工学院。1933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员到学校视察,给学校以“不失为海内办理成绩较良的工校之一”的评价。其次,建立起学校的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工作走上“有章可循”的正规。其三,增设土木工程科。至此,学院设两科四系,即采矿冶金科的采矿系、冶金系;土木工程科的路工桥梁系、水利系。其四,筹措经费,扩建校舍,增添设备,使得学校得以蓬勃发展,成为建校以来的鼎盛时期。
1933年,张仲鲁改就河南大学校长,焦作工学院校董会聘请张清涟接任院长。此时,中原公司和福公司在焦作正式成立中福两公司联合办事处。但是由于中福公司管理不善已无力担负焦作工学院办学经费,准备将焦作工学院移交河南省接办。1934年,国民政府委派著名地质学家翁文灏为河南中福联合办事处整理专员。翁文灏和中福公司总工程师、矿业学家孙越崎认为焦作工学院是我国唯一的矿业最高学府,担心学校如果被地方接办,经费可能没有保障,力主公司调剂经费继续好这所矿业高等学府。于是,他们重新修改并重新颁布《河南中福煤矿整理办法》十条。规定:“焦作工学院和中小学没有移交省县接管,教育经费仍有中福煤矿支付。”中福公司经过翁文灏、孙越崎大刀阔斧的整理,开创中福公司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中福煤矿的起死回生,为焦作工学院提供充足的办学经费.进入持续发展时期。 1937年7月7日,中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于10月14日攻占豫北重镇安阳,焦作工学院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为此,中福公司总经理、焦作工学院校董会董事长孙越崎 “以董事长的地位身份也要求焦作工学院将全部设备、仪器、图书、标本和实习工厂的机床等教学用具,连同教职员工和学生一并迁往西安。” 11月抵达西安后,选定临时校舍于西安端履门,并借用西安陕西省立高中部分教室及西安机械厂部分房屋恢复上课。
1938年,日本兵临西安。于是,焦作工学院决定再迁甘肃天水。同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长陈立夫宣布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工学院与国立东北大学工学院及私立河南焦作工学院合并改组为国立西北工学院。”
1938年8月10日,国立西北工学院筹委会在陕西固城考院组成。经研究,并经教育部批准,院址设在陕西省城固县古路坝意大利天主教堂内;确定张清涟兼任总务主任;设土木、矿冶、机械、电机、化学、纺织、水利、航空等八个系,其中土木系以东工、北洋、焦工之土木系合组,矿冶系以北洋、焦工之矿冶系合组;在领导体制上,决定实行院长制。
经过紧张筹备,国立西北工学院于1938年孙中山诞辰纪念日举行开学典礼。西北工学院集中四校的师资、办学经验和优良传统,建立起学科比较齐全、师资队伍雄厚、西北唯一的高等工程学府,开西北高等工程教育的先河、四校的溶合不是形式的联合,而是以新的办学实体出现在我国大西北,成为抗日战争时期以至后来国家培养高等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
抗日战争胜利后,合并组成的西北工学院的四所院校积极筹备复校。焦作工学院校董和毕业同学立即成立私立焦作工学院复校委员会。 1946年7月26日,经国民政府教育部和河南省政府批准与拨款,私立焦作工学院在河南洛阳关林复校,张清涟复任院长,并分期收回借给西北工学院的部分图书、仪器。复校时,有教职员27人。11月18日,张清涟院长在复校后的第一次纪念周上作报告,回顾学院的悠久历史、经济状况、校舍建设和毕业同学对国家的贡献,希望同学“提起精神,创造青出于蓝的新牌子”,建设新焦工“。1943年, 机械系合并于西北工学院。同年8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强渡黄河,逼近洛阳。10月6日,焦作工学院又迁至河南郑州河阳街灾重教养院为临时院址,学校陷于艰难困境。9月,焦作工学院根据教育部“积极组织师生尽快南迁”的训令,再迁江苏省苏州市平江路积谷仓,只有半数学生随迁。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胜利横渡长江于4月27日解放苏州。接着,华东人民政府财办工矿部长、焦工校友柴化周代表人民政府接收焦作工学院,遂改为公立焦作工学院。5月,根据华东人民政府财办工矿部的决定,焦作工学院高年级部分学生到淮南煤矿和贾汪煤矿现场工作。从此,在旧中国历经坎坷的焦作工学院获得新生。
飘泊苏州,饱经磨难的焦作工学院师生在欢庆解放的同时,殷切盼望尽快回到焦作办学。1949年5月5日,焦作工学院致函中原人民政府呈请学校归属。随后,华北人民政府作出批复,指示“焦作工学院可搬回焦作办理,受华北高等教育委员会领导,该校教育方针应着重培养矿业人才。”并指出“你校名称今后暂定为‘焦作工学院’,在正式名称未确定前,仍暂用旧铃印,注明暂用为盼。” 9月2日,焦作工学院师生乘车北上,迁回焦作工学院原址恢复上课。至此,由私立焦作工学院改为公立焦作工学院,经费由教育部拨给。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2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政秘字141号令,决定将焦作工学院拨归燃料工业部领导。至此,燃料工业部正式接管焦作工学院。
新中国成立后,对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进行调整。
1950年3月11日,燃料工业部决定将设在峰峰矿区新开办的华北煤矿专科学校并入焦作工学院。3月16日,教育部下令将焦作工学院冶金系师生并入沈阳工学院(今东北大学),并调张清涟院长任沈阳工学院冶金系主任。同年10月,张清涟院长服从国家决定,在全院师生的欢送下,带领冶金系全体师生地到沈阳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