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大研究生导师
⑴ 常晋芳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常晋芳,1976年出生于山西,哲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的副教授,同时也是硕士生导师。他的学术生涯丰富多彩,自2009年9月起,他在人大哲学院任职并指导硕士研究生。此前,他曾于2008年至2009年担任讲师,2006年到2008年在清华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02年至2006年在中山大学担任讲师和所长助理。
在教育经历上,常晋芳的学术道路始于1999年,他在中共中央党校攻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博士学位,导师为崔自铎教授,其博士论文探讨了网络哲学。他的学术研究领域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哲学和全球化与信息化问题,曾担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哲学学部秘书处秘书和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认识论研究分会秘书,还曾负责多个学院的班主任工作。
他的学术成果显著,专著《网络哲学引论》获得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著作出版资助,他还出版了多部独著和合著,涵盖了网络哲学、全球化、中国大众文化等多个主题。在学术期刊上,他的论文探讨了全球化主体、网络伦理、当代中国文化走向等问题,展示了其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广阔的学术视野。
除了学术研究,常晋芳还参与了多项科研项目,包括中国人民大学的全球化与信息化研究和教育部的重大课题,以及关于网络时代人类存在方式的研究。他的工作不仅限于学术界,还包括为政府机构提供咨询报告,如网络文化发展和管理的研究。
⑵ 人大有名的政治老师有哪几位
一。陈先奎
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学院教授,15年来一直从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政治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是全国最早从事邓论研究与教学工作的的实力派中青年学者。
陈先奎老师是具有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专业素养的考研政治辅导中“押题派”领军人物。多年担任国家考研政治阅卷组成员,主讲邓小平理论概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陈老师近年来对考研政治命题方向的准确把握和惊人预测,秘密都在于深厚的学术和专业功底,在 于对有关政治理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现实结合点的深刻把握。
二。包仁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誉满全国的著名考研辅导专家,多年参与国家考研政治阅卷,授课紧扣大纲、条理清晰、要点难点把握准确、系统性强,长期在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南京、长沙、兰州、郑州、西安、成都等20多个大中城市主讲政治经济学原理、邓小平理论概论两门考研政治核心课程,是国内不可多得的重量级考研辅导专家,深受广大考生的信赖和拥护。
三。李海洋
1955年出生,哲学博士。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哲学共同课教研室主任。著有《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程》、《在唯物史观视野中科学揭示文化的本质》等。曾获北京市优秀教师、北京市级爱国立功标兵称号。
作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公共课教研室主任,国家考研政治阅卷组成员,考研马哲领军人物。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辅导十余年,理论功底极为雄厚,讲解高屋建瓴、紧扣考纲、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辅导脉络清晰、精辟透彻、重点突出,对马哲的难点、考点把握精准,令学员事半功倍,他的授课风格在考试内容日益加深、命题日趋灵活的当前情况下尽显强劲实力,颇受广大考生欢迎。
四。徐之明 男,1964年9月出生、1981年由广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社会主义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专业;1985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苏联东欧研究所攻读硕士研究生;1988年毕业留校任教、副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俄国历史、苏联政治、俄罗斯现状及政治学、先后讲授苏联政治、独联体研究、大国的兴亡以及苏联政治领袖研究等课程、
在过去10余年间,共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合作出版著作10余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一个、参与8项、累计学术成果逾100万字、
著名考研辅导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国关学院资深教授。现任文都辅导机构政治主讲老师,主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和形势与政策。他以独特的教学方式,教学风格集深刻与生动于一体,将具体知识的讲解与一般方法、考试模式有机结合,产生举一反三、见微知著的效果,获得广大同学们的青睐与好评。
五。杨凤城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兼中共党史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史学会理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会理事、高校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工人阶级历史与现状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研究会理事、“大钊学社”副会长。
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当代中国文化与知识分子问题等。
考研辅导一般是前四个
还有西安交大任汝芬团队也狠不错
任詉芬团队名单:
任汝芬:马哲 邓三
陆卫明:毛概 世经
刘儒:政经
⑶ 人大哲学宗教社会学博士导师有谁
中国人大哲学宗教社会学领域,拥有多位知名的博士导师,以下列举部分:
刘勇教授,著名哲学家,人大哲学系教授,专攻西方哲学史、当代哲学与文化哲学。
张岳峰教授,人大宗教学教授,研究重点在于宗教社会学与宗教文化。
李晓云教授,人大哲学系教授,研究领域涉及当代哲学、政治哲学与美学。
张志勇教授,人大哲学系教授,研究方向为社会政治哲学与当代中国哲学。
邵建华教授,人大哲学系教授,研究领域包括社会政治哲学与当代中国哲学。
王忠宏教授,人大哲学系教授,研究涵盖西方哲学史、当代哲学与美学。
郭艳教授,人大哲学系教授,研究领域包括当代哲学、政治哲学与女性主义哲学。
⑷ 金烂荣什么民族是朝鲜族吗
不是,是汉族。
金灿荣,1962年出生于湖北武汉,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对外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
1980年金灿荣考入复旦大学国际政治专业;
1984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读硕士研究生,1987年硕士毕业后留所工作;
1999年获得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学位;
2002年8月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5年4月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2018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金灿荣的研究领域是美国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美国外交、中美关系及大国关系、中国对外政策。
(4)中国人大研究生导师扩展阅读:
中国人大的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博士导师,全国人大研究室特约研究员金灿荣教授作了一个讲座。
金灿荣在讲座上还有一段话:“相反我们对美国不是很怕,因为我们跟美国两次交手,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我们都赢了,至少是打平了。可是对日本没有,所以我觉得等到中国崛起到一定程度以后,一定会收拾一下日本,否则心理改不过来。”
听着金大教授如此叫嚣,真是不寒而栗。如果他是一个普通百姓也就罢了,但堂堂一个名牌大学的博士导师,教授国际关系,且还是人大的特约研究员,以如此思维教书育人,岂不是误人子弟。
金老师的一些结论,恰恰能够迎合当下国内一些民众的世界观和民族情绪。
在金老师眼中,
印度国民行为奇葩,宛如跳梁小丑;
日本人老龄化严重,经济回天乏术;
西方诸国日暮西沉,政治内斗耗尽家底;
非洲兄弟箪食壶浆,敞开怀抱欢迎中国;
唯有中国政治清明,威服四夷,科技蓬勃发展,经济蒸蒸日上,代表了人类文明的未来和希望。
这些或真或假或夸张的故事,勾勒出了大国崛起的喧嚣基调。
如果,金老师仅是一位知乎大V或是时政评论家,说这些本来无可厚非。毕竟这个社会需要各种声音。但是,金老师作为国际关系教授,一个可能影响战略决策的专家。如果对于世界现状没有清醒的认识,一味沉醉于天朝上国的迷梦,就不得不让人遗憾和警醒。
他嘲笑美国制造业外移,却忽略了美国依然强劲的科技创造力;
他嘲笑欧洲政设施老化,却忽略了欧洲健康的投资环境和完备的法律体系;
他嘲笑西方分权政治效率低下,却忽略了分权带来的极低统治成本和试错成本。
更可怕的事,金老师仍然将国家的强大程度完全等同于国家的工业水平,忽略国家文化输出、制度创新等因素。这同100多年前,魏源所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几乎没有差别。
⑸ 求人大英语翻译方向硕士生导师信息
吴红云教授
女,现任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 第二语言习得、应用语言学、英语写作。讲授主要课程: 为英语专业本科生讲授“语言学导论”和“英语综合实践课” 为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第二语言习得”。
北京外国语大学语言学博士, 1996年荣获霍英东优秀青年教师奖,曾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爱丁堡大学进行学术访问
学术兼职:《中国英语教学》杂志编委、全国英语写作教学研究协会常务理事
近年的科研项目有: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英语学习者句法发展模式研究”、参与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项目“外国语言规划理论与实践研究”
主要科研成果:《二语写作元认知理论的实证研究》(专着)、“时间限制对 EFL作文成绩的影响”《外语教学与研究》、“大学英语写作中元认知体验现象实证研究”、“二语写作元认知理论构成的因子分析”、“英语学习需要建构的语言环境”等。
贾国栋副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学与英语教育。
1996 年获澳大利亚乌龙岗大学教育学优等硕士学位,近年在外语类核心及统计源刊物发表外语教学方面的学术研究论文 20 余篇,目前主持教育部教学改革在研项目两项。
目前担任教育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大学英语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
国际英语教师协会会员、亚洲英语教师协会会员。
庞建荣副教授
女,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语用学、认知语言学。担任英语专业本科生高级笔译课,为英语专业硕士生开设语用学和语言学概论。
英语语言文学博士。
曾获中国人民大学宝钢优秀教师奖。参与了 2005 年北京市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话语类型理论的沿展及实践”。
近年来参加多部教材的编写并在重要语言学刊物上发表论文 10 多篇,其中发表在香港《语言学研究与应用》 2004 年第 10 期上的“政治文本中人称代词的语用含义”一文荣获“优秀论文奖”。
郭庆民副教授
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目前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语篇分析、语言学、英语教学。 现为英语专业本科生讲授英语综合实践(精读)课,并为英语专业研究生讲授“语篇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硕士,曾在英国利兹大学语言学与语音学系作访问学者。目前为在读博士。
代表性着述:《人文科学专业英语教材》( 1-3 册),该套教材的修订版(修正中)被列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大学英语》阅读教程(第四册),“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近年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杨敏副教授
女,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学与英语教育。
在中国人民大学外语系获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学位,曾在英国 Reading University 作访问学者, 2005 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获得博士学位。
已发表 18 篇学术论文,其中核心期刊 5 篇。并着有《多维角度透视当代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专着)。
已发表 18 篇学术论文,其中核心期刊 5 篇。并着有《多维角度透视当代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专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