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刘军教授人民大学

刘军教授人民大学

发布时间: 2025-07-28 14:51:15

㈠ 刘军的个人履历

1979年9月至1983年1月在北京农大分校农经系农经专业学习;
1983年2月至1983年9月在平回谷县王辛答庄乡工作;
1983年9月至1985年9月任平谷县王辛庄乡经济联合公司副总经理;
1985年9月至1990年1月任共青团平谷县委书记;
1990年2月至1993年7月任平谷县刘店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1993年7月至1995年9月任平谷县人民政府农林办公室主任;
1995年9月至1999年1月任平谷县委农工委副书记、农委主任(其间:1996年9月至1998年6月在中国人民大学农经系农经专业研究生课程班学习);
1999年1月至2002年4月任中共平谷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其间:2000年9月至2003年7月在北京市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在职读研究生); (副厅级)
2002年4月至2004年1月任中共北京市平谷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2004年1月至 2009年1月任中共北京市平谷区委副书记。
2009年1月至今任平谷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㈡ 廊坊信息技术提高班的提高班影响

2012年9月1日,十期同学正式开始,学员达到300人。
2012年1月 由中国著名“计算机教育家”谭浩强教授带队,由清华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多家全国著名大学的教授为成员的考察小组参观了信息技术提高班,并一致表示积极肯定。 培养像“狼”一样的学生
作者:《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张静学生由观众变为演员,教师由演员变为导演,学校的管理者就成了剧务,没有固定的剧本。
讲台上的米新江激情洋溢,他的幽默诙谐让课堂上不时传出笑声,而这节课的内容其实是一般被认为枯燥乏味的信息分类汇总。
一个人创办起这个信息技术提高班,坚持了12年;其间磕磕绊绊,遭遇经济困难时甚至卖了自己的房子!米新江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采访时提到办班经历,五味杂陈。
2000年,廊坊师范学院正式批准设立信息技术提高班,作为该学校院级教育改革的实验项目,米新江是该项目主要负责人。
提高班的创办宗旨是借助于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持久性学习的能力”。招收的学生多数来自非计算机专业,提高班利用学生周末和寒暑假的课余时间免费教学,学时和入学时间不等,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米新江作为桥梁帮学生引入不同的教材、课程和老师。
现在,米新江的学生在国家软件工程师中级考试中的通过率是100%。“当时创班的时候我的想法很纯朴,就是想让学生增加一些就业渠道。”米新江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但是后来他慢慢发现,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远远不止帮助学生就业这么简单,“它能够改变整个的学习平台,让学习方式发生革命性变化,为你开拓一个新世界。”
培养像“狼”一样的学生
提高班创立之初,只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第二课堂”。但一个叫王向阳的学生引起了米新江的注意。这个学生显得很特殊,米新江称他具有“非凡”的自学能力。与现在高校磨灭个性的教育模式相反,王向阳在学习上的主动性让老师都感到惊讶。于是米新江开始观察王向阳的学习方法。
“就像青霉素一样,一个偶然在培养皿里你发现了它,就要研究它,把这种‘特殊’变成了另一种新的‘普通’。”米新江说,他就是这样将“特殊”学生身上的特质“提取”出来,将“普通”学生创造成为这种“特殊”学生,“再造学习生命力”。
米新江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像“狼”一样在学习上有股狠劲的学生。“他们要学会自己发现问题,充分利用所有信息资源,充分地互相学习,建立起知识网。”
“狼”这个比喻是米新江被小说《狼图腾》激发的灵感。他希望他的学生能够像狼一样,有一种来自生存危机感的奋斗意识,自己去打猎(而且特别懂得团队合作),自己咀嚼和消化(生肉腐肉都能吃),并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强大的自我学习能力。
“我想用这种有点过分的比喻来表达一种我们缺乏的东西。”米新江说。
教师从主角到退居幕后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认为应该更进一步,授之以欲、授之以愉。”米新江说,在飞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里,教师、学生和高校都发生了革命性的角色变化,“学生由观众变为演员,教师由演员变为导演,学校的管理者就成了剧务,没有固定的剧本。每个人都可以演出自己的节目。”
按照米新江的设计,教师的角色有一个从主角到导演,再到谢幕的过程。这也是他在廊坊师范学院信息技术提高班上的实践:第一年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计算机信息基础等知识的教学,打开学生思维的牢笼,引导他们往正确的方向,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调节良好的学习情绪。
第二年学生基本上已经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但出现问题的时候还需要教师的指导、辅导和教导,这个阶段教师就从主角退到了导演的位置。
第三年给学生提出明确的学习计划,教师就开始在形式上远离学生,培养学生的完全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教师只是定期检查学习效果,在宏观和思想上给予学生有限的指导。
“我是个桥梁,只负责把最好的老师引进来,比如OCW开放课程体系,世界上很多名校的精品课程都对外开放了,我就负责把这些东西给学生引进过来。”米新江说,“当教师把国际高校共享的精品资源引进来以后,学生这张大网就开始自主消化了。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信息技术,这是学生自学能力的地基。”
米新江的课堂实现了无纸化。“我使用OneNote数字笔记本软件来整理笔记和所有需要的信息,很好用,包括这个软件都不是老师指定的。”米新江的学生曾超越告诉本刊记者。
米新江通过Rss技术“订阅”学生博客,随时随地出现在学生需要的时候。“Rss给我们带来的变化是,原来是我们主动找信息,现在是网络上的信息更新主动找我。”学生王鹏说。
“每个学生是一个点,提高班把我们连在一起,成为了一张网,互相接触交叉摩擦,互相之间的知识不断融合进步。”曾超越说。
提高班前期的师兄师姐工作以后,会把积累的工作经验变成下一届学员新的学习内容,师兄弟之间也是师徒关系。
学员边学习理论边实践创新。目前永和豆浆在全国范围使用的收银系统就是廊坊师范学院信息技术提高班六期全体学员的成果。在学院内部,评教系统以及考试系统等等都是提高班学员的研发成果。
“米老师先试水了一步”
米新江这种尖刀班的教育模式是否能够向全国高校推广?日前,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计算机专业的代表赴廊坊观摩研讨了米新江的教学。
“能给学生营造这种富于激情的学习环境,我挺开眼界的。”清华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郑丽说,“但是学生的定位很重要,应用型人才很适合推广这种做法,那么研究型人才的群体是否就适应这种模式呢?”
天津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王立柱十分认可米新江的教育模式。他告诉本刊记者,计算机教育在当下的高校有淡化的趋势,而这和社会的发展趋势根本不吻合,“应该强调‘计算思维’,各专业都应该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来提高教学水平。”
“再造学生的学习生命力,是米新江教育模式的最大亮点。现在学校扩招,学生这么多,老师又要搞科研又要教学,因此唤起学生自主的力量很有必要。”王立柱说。
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李凤霞告诉本刊记者,“‘十一五’期间教育部就在力推研究型大学,现在又开始力推工程型大学,因为研究型大学并非对所有高等教育都适用。在这方面,米新江教学法为工程型大学的推进做了有益的试水。”
特写:米新江老师和他的信息技术提高班新华网北京1月9日电(记者刘军)有人说他上课荒诞不经,他的学生却说他的课堂妙趣横生;有人对他的教学方式嗤之以鼻,他的学生却对他的课堂恋恋不舍。
他叫米新江,廊坊师范学院的一名普通而又有些特别的老师。
由他创建的廊坊师范学院信息技术提高班创造了高校教育的一个不小的就业“奇迹”。米新江告诉记者,从提高班2001年创立以来,到目前为止提高班学员毕业后起薪全部5000元以上,一年后年薪平均达到10万元。他们有的甚至被邀请到田湾核电站、IBM环宇大厦、海淀大厦、中国电力科学院等重要科研单位实习,并全部以优异成绩被成功留用。
米新江的教学方法很独特,他说他的教学理念是“授之以欲;受之已愉;渔之以渔”。他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样的教育理论已经完全不适合今天的现代化信息化教育。在“传”“授”“解”的过程中,学生们是被动的,由此而产生的后果,已经是不言而喻的了。正是这些传统经典的教育思想,统治并桎梏了中国的现代化教育。
米新江教授介绍,廊坊师范学院信息技术提高班主要宗旨是借助于信息技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持久性学习的能力。提高班从2001年开办至今,共举办了9期,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从第一期到第四期,是第一阶段;从第五期开始,是第二阶段即由“信息技术提高班”向“信息素质提高班”转变的阶段。
在第一个阶段,是提高班人才培养的“普通到特殊的”发现阶段。提高班建立之初,只是作为学生第二课堂的一个拓展活动,只是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他们进行基本IT技能培训。但有个别学生,经过提高班的IT入门教育,特别是后期的自身努力,将IT变成了“主业”,成为了职业的IT人才。通过对这些从普通提高班学生中涌现的“特殊”学生的观察和分析,发现他们具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非凡的自学能力,良好的品质毅力。而那些“普通”的提高班学生,他们几乎丧失了这些特质,也就没有了“学习生命力”。如果帮助这些普通的学生逐步恢复这些特质,他们会不会成为那些“特殊”呢?如果可以,就可以将每个“普通”的学生“创造”成为“特殊”的学生。这样的话,“特殊”也就成了“普通”。这个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看到了希望,就从第五期开始,为普通的提高班学生创造条件,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就到了第二个阶段:“特殊到普通”的创造阶段。
学校的相关领导告诉记者,信息技术提高班学员学习一般来说学制4年,他们全都是来自廊坊师范学院体育、 文学、经贸、物理、化学等非计算机专业的一群普通学生。全都是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到提高班学习。4年下来平均每个学员每人要学100多门专业课程,包括(软件工程,UML,ROSE,EA等)这样一些专业的学科课程。信息技术提高班现有学员近200人,10年来提高班共举办了9期。然而这么多学生,这么多年,提高班的学员却只有一个老师,那就是米新江。
经过10年的摸索,米新江在对提高班的学员之所以取得成功的不断总结后,认为通过信息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只要再造“学习生命力”就一定能使之成为出色的学生,他们一样可以取得巨大的成功。
显然,米新江的教学方法受到了业内关注,2011年12月22日,在清华大学主办的《计算机教育》杂志社组织下,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郑莉教授、北京理工大学的李凤霞教授、北京交通大学王移芝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杨小平教授、中国石油大学陈明教授和天津师范大学计算机系的王立柱教授,一行来到廊坊师范学院对米新江的信息技术提高班进行观摩。
观摩结束后,业内的这些知名教授对米新江的新颖教学法给予积极肯定的同时,也表达了各自的看法。这样的教学方法是不是可以大面积推广?这样的教学方法是不是值得所有高校效仿?尽管没有最终统一的答案,但作为一次探索,米新江老师和他的信息技术提高班无疑是一次有益的尝试。
《计算机教育》杂志社及高校专家齐聚廊坊共话“狼”式教育
发布时间: 2011-12-27 07:51本网讯(记者 陈蓓蓓)12月22日,廊坊师范学院与《计算机教育》杂志社共同举办廊坊师范学院计算机课程教改研讨会,研讨和交流该校米新江教授提出的“狼”式教育观点以及当前在计算机教育领域最热门的话题和焦点问题。廊坊师范学院相关领导、计算机教育杂志社主编奚春雁及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相关负责人及老师参加了会议。
米新江,廊坊师范学院数信学院教授,2000年开始承担着学院教改项目——信息技术提高班的教学工作。2010年《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列为廊坊师范学院级精品课程,2011年作为精品课程《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的研究课题《基于运架构的B/S通过试题库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被该校评为2011年院级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米新江根据提高班的特点制定独特的教学计划,筛选前沿的教学内容,探索全新的教学方法,着力思考培养学生“核心竞争力”的教学模式,即培养“狼”一样的学生,第一阶段通过培养兴趣,调动积极性;第二阶段重新激发好奇心,学会发现问题,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素质;第三阶段真正学会使用网络和习惯使用网络;第四阶段适应各种不同的学习方式,不再拘泥于老师,逐步转变为主动学习;第五个阶段是工程素质培养和品德素质、职业素质的培养;第六个阶段是基础理论培养,取得职业资格和职称资格;最后一个就是使用时下先进的技术和思想,像狼一样如饥似渴般地学习。
十多年来,提高班共招收9期学员,全部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他通过培养兴趣、调动积极性、OPEN、EYES、工程素质培养、品德素质培养等步骤,培养了一批具有以“个性化自主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学生,培养出了刚刚工作就成为具有中级职称、月薪8000到10000元的金领。
提高班学生就米新江教授教学方式及成果向大家进行了汇报讲解。随后,各个高校的与会人士主要就“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改的真正实践之路在哪里”、“计算机考研改革的利与弊”等几个方面展开讨论。清华大学及天津大学专家指出,个性化教学是各高校发展的基础,米新江老师的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各大高校推广的同时要降低成本、提高效果。
《计算机教育》杂志社主编奚春雁表示,此次研讨开拓了思维,提供了新视角,找到了新工作模式。米新江老师的计算机教程改革应走出河北,各高校加强沟通与交流,促进整体计算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稿源: 编辑:乔民

㈢ 吴才兴个人百科

吴才兴,男,江西临川人,学历为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历史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历史课程与教学。本科期间所学专业为历史学(师范),曾做过班级宣传委员以及院学生会宣传干事;成绩优良,曾获专业滚动奖学金二等奖,被评为“校科研活动先进个人”、“校优秀志愿者”、“校优秀团员”;并获得2010年免试攻读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资格。研究生期间担任了学院历史学专业团支部组织委员。曾经在《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中学历史报》《文史精华》《历史学习》《党史纵横》《党史纵览》《党史文汇》《党史文苑》《党史博览》《钟山风雨》《新高考》《中学历史教学研究》《古今谈》《文教资料》《南京师范大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十多篇。也参与了由南京师范大学刘军教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基础教育学科资源保护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项目子项目《初高中新课程历史地图册》(新课标版)的编写以及参加由中国人民大学何虎生教授主编《国共谈判九十年》一书的编写。 主要发表论文有:
(1)《皖南事变后的国共对话》,发表于《党史文汇》2011年第1期,《文史精华》2011年第2期;
(2)《翁同龢政治改革思想的演变形成》,发表于《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0年第4期;
(3)《正确区分‘邦联’和‘联邦’》,发表于《中学历史报》2010年第11期;
(4)《毛泽东、林彪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发表于《文史精华》2010年第10期; (5)《对光荣革命的正确理解》,发表于《历史学习》2010年第9期;
(6)《李富春与“八字方针”》,发表于《文史精华》2010年第5期;
(7)《重要起步的转变——李富春与八字方针的酝酿形成》,发表于《钟山风雨》2010年第3期,《党史博览》《党史文苑·纪实版》《党史文汇》《党史纵览》《党史纵横》2010年第5期;
(8)《历史教材上的“第一”与“最”》,发表于《新高考·政史地》2010年第2期; (9)《三省六部制从何而来?》,发表于《历史学习》2009年第10期;
(10)《中学历史教学中的“美学”及其美育功能》,发表于《文教资料》2009年第23期; (11)《1949年春苏联驻华大使馆南下之谜》,发表于《古今谈》2009年第10期,《党史纵览》2009年第9期;
(12)《正视历史新课程教学中的误区——谈应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历史上的中央集权制》,发表于《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09年第4期。
(13)《春日兴怀》,发表于《南京师范大学报》2010第6期;

热点内容
武汉大学课堂教学时间 发布:2025-07-28 20:46:16 浏览:638
中山大学金融博士课程表 发布:2025-07-28 20:41:53 浏览:122
香港中文大学石林教授 发布:2025-07-28 20:18:58 浏览:971
厦航机务本科生待遇 发布:2025-07-28 20:18:45 浏览:848
大学生马路 发布:2025-07-28 20:04:56 浏览:366
大学生磊哥 发布:2025-07-28 19:46:55 浏览:768
大学生旅行义工 发布:2025-07-28 19:45:11 浏览:477
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导师汇总 发布:2025-07-28 19:44:58 浏览:423
拉萨大学开学时间表 发布:2025-07-28 19:42:42 浏览:714
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发布:2025-07-28 19:42:42 浏览: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