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歇根大学华裔教授
Ⅰ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知名校友有哪些
1. 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共有22位诺贝尔奖得主毕业于此,包括丁肇中、斯坦利·科恩、杰尔纳谨姆·卡尔等人。
2. 国际流行乐巨星麦当娜是该校的知名校友之一。
3. 美国前总统杰拉德·福特也是该校的杰出毕业生。
4.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同样在该校接受过教育。
5. 著名记者华来仕是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的校友。
6. 华谊兄弟的创始人王中军也是该校的知名毕业生。
7. 历史学家黄仁宇,其著作《万历十五年》广受好评,也是该校校友。
8. 施乐的首席科学家约翰·布朗是该校的杰出毕业生。
9. 讯息理论与数位电路之父克劳德·香农同样毕业于该校。
10. 史上第一位驾驶波音777的飞行员肯尼斯·伊拉·奥佩尔是该校的知名校友。
11. NFL史上最佳四分卫之一汤姆·布雷迪也是该校的杰出毕业生。
12. 密歇根五虎,包括克里斯·韦伯、朱万·霍华德、杰伦·罗斯等五位著名篮球运动员,均毕业于该校。
13. 著名游泳运动员菲尔普斯也是该校的知名校友。
14. NBA球星、教练汤姆贾诺维奇在该校接受过教育。
15. 华人钢琴家沈佳音是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的校友。
16. 万维网的发明人罗伯特·卡里奥毕业于该校。
17. 美林证券的创始人查尔斯·美林也是该校的杰出毕业生。
18. 美国铜矿之父道格槐茄祥拉斯·霍顿毕业于该校。
19. 第一代iPod的设计人托尼·法戴尔是该校的知名校友。
20. 林肯纪念堂的设计者詹姆斯·拜尔德毕业于该校。
21. 电子游戏之父,《文明》、《铁路大亨》和《殖民帝国》的设计者希德·梅尔是该校校友。
22. 著名橄榄球教练薄·辛巴克勒毕业于该校。
23. 著名橄榄球教练菲尔丁·约斯特,引领了橄榄球头盔的变革,也是该校的知名校友。
24. 吉尼斯纪录里的“最孤独的人类”,航天局的一名轨道舱驾驶员阿尔弗雷德·沃尔顿毕业于该校。
25. 谷歌的创始人拉里·佩奇也是该校的杰出毕业生。
26. 医药学家、阿特金斯食谱的发明人罗伯特·阿特金斯毕业于该校。
27. 人类学家、地理学家、外交家,发现密西西比河的源头的人亨利·斯库尔克拉夫特是该校校友。
28. 伽利略木星计划的总指挥克劳迪娅·亚历山大毕业于该校。
29. 阿波罗计划的总指挥约瑟夫·弗朗西斯·谢是该校的知名校友。
30. 北极星导弹的研发者罗伯特·福尔曼毕业于该校。
31. 美国音乐教育协会的会长阿伦·布里顿也是该校的杰出毕业生。
32. 华裔好莱坞演员刘玉玲毕业于该校。
33. 第一位在月球上驾驶月球车的人类詹姆斯·欧文是该校校友。
34. 第一位太空行走的美国人爱德华·怀特毕业于该校。
35. 此外,还有多位校友担任了世界各地大学的校长,包括耶鲁大学、加州大学、康奈尔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
Ⅱ 丁肇中的故事
一提起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者丁肇中,人们都会说:那是一个奇人,又是一个怪人。
说到“奇”,丁肇中确实有一段令人惊奇的人生经历。他祖籍山东日照,祖父曾追随孙中山革命,后牺牲。他父母毕业于美国密西根大学。由于早产,他于1936年2月4日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大学城,两个月后父母回国。经过一番颠沛流浪,20岁的丁肇中从台湾到父母的母校――美国密西根大学学习数学和物理学,仅用了5年多时间就获得物理、数学双学士和物理学博士,一些美国同学都称他为“奇人”。尔后,他到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任教,接着从事科研工作。如此算来,从念大学到博士再到搞科研,一般人大约需十多年时间,而他只用了6年。
在1974年8月,他经过10年矢量介子实验,发现被称为“物理学十一月革命”的新粒子――J粒子。他告诉人们:“我做了10年矢量介子实验,才从上百亿个各种各样的粒子中找到了一个J粒子。这就好象在北方地区下了一场倾盆大雨,我从无数雨点中辨认出一个带颜色的雨点那样困难,不能允许有丝毫的松懈和马虎。”由于这一在物理学上有划时代意义的新发现,1974年10月18日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这是继李政道、杨振宁以后,第三个获得此项殊荣的华人学者。在颁奖典礼上,他不顾阻挠,坚持用自己的母语――汉语发言。这种奇人奇事,在中外历史上并不多见。
提到丁肇中的“怪”,比他的“奇”更令人叹为观止。突出表现为两个“不”:
一是“不合群”。美国同学对他的评价是:学习顶刮刮,就是不合群。从学习到工作,他的生活轨迹始终是图书馆―实验室―食堂―宿舍。在美国,大学的课外生活是绚丽多彩的,可他几乎是什么都不参加。所以,他在学校没有朋友。走上社会后,整天埋头在实验室里,有时是两天两夜,三天三夜,甚至五六天五六夜不回家。孩子都抱怨老见不到爸爸。在各种社交场合,几乎就不会见到他的身影。据说这么多年来,除了没有到任何一个教授家里吃过饭外,他没给包括他故乡日照在内的任何学校或科研单位题过字。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不愿让那些无益的社交活动浪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影响科研活动,另一方面竟是对书法艺术的特别敬重。他曾不止一次对人说,书法艺术比物理学更加神秘。他说:“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唯有中华民族的文字在书法上又是一种博大精深的艺术,给人以各种美的享受。”为此,他绝不给人题字。在新疆大学给师生演讲时,校长一再请他题写校名,他断然谢绝,说我的字写得不好,会损害书法艺术。后来,他的老家山东日照大学、曲阜大学恳请他题写校名,都被他以乎禅同样的理由拒绝了。不少人对他不干这样一举手又可扬名又能得利的雅事感到不可理解,说他是个傻气十足的怪人。
二是“不知道”。这一点,更是人所共知的“怪脾气”。前些日子,他来南京给南航师生作报告,有学生问:“您觉得人类在太空能找到暗物质和反物质吗?”他坦然回答:“不知道。”又一个学生问:“您觉得您从事的科学实验有什么经济价值吗?”他说:“不知道。”另一个学生问:“您能不能谈谈物理学未来20年的发展方向?”他仍然说:“不知道。”对此,很多人感到大惑不解。在他们看来,南航学生所提的问题让如极为普通,绝对算不上刁钻古怪,不用说像他这样的大师,就是一般人也能敷衍搪塞过去。他即使真的不想说假话,也要顾及自己的面子和影响啊!怎么能“三问三不知”呢?
据知情人介绍,对丁肇中来说,“不知道”是一件很正常的事。他一直牢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条古训,在任何场合,对任何事情,绝不“强不知以为知”。他在接受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节目主持人采访时,对记者的提问,就一连说过几个“不知道”。在其它重要场合包括级别很高的学术交流会,他对自己不清楚或不十分清楚的问题,都很坦然地回答“不知道”。这其实就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它不但无损于一位大师的光辉,还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大师”所以成为“大师”的奥秘。那就岁滑尘是超凡的人格力量。事实上,敢于对自己不懂的问题说“不知道”,不仅是一种气量,一种品格,也是一种境界。试想,一个人特别是像丁肇中这样在世界上具有很大影响的科学家,如果在学术上没有严肃的科学态度,对一些问题凭“想当然”乱表态,或是为了顾及自己的面子和所谓影响,不懂装懂,用一些模棱两可甚至玄而又玄的含糊答案去糊弄人,会有什么样的严重后果?是可想而知的。那样,失去的就不仅仅是面子了,还有更可贵的品质和人格,还要给人类科学事业带来无可挽救求的损失。丁肇中的可贵可敬之处也在这里。难怪他在南航面对师生的提问连说三个“不知道”,会场沉寂几分钟后,爆发出一阵阵暴风雨般的掌声。这不是对这位大师人品和学问的肯定和崇敬吗?他们能零距离地从大师身上感受大师的治学精神和人格魅力,其效果并不会比听一次学术讲座差吧!
(来源:香港大公网 作者:徐恒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