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录取分数线
㈠ 太原理工大学2020年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今一本线应在550吧,二本怎么也得在500以上才可报个好点的专业
㈡ 太原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专业2017年入取分数线多少
2017年山西高考理科445分可否上太原理工大学学软件工程可找出此分数对应今年的全内省排位,容再找此排位2016年的对应分数(即折算为2016年的分数),然后上学校招生网查看2016年录取分数线。祝你好运。
㈢ 太原理工大学分数线
一般就是贴一本线,楼主不用担心啦
很好考的。我是太原理工大学05届的,当专年考的挺高,但是估分不属高
就报了这个学校,后来就是贴线……
一般这个学校要是在一个省照一本生的话就贴线,招二本就是很高的分
就是快到一本线的分才能上
山东应该是招一本生
所以楼主只要能过线就没事
可以放心报了
呵呵
㈣ 2010年太原理工大学理科录取分数线
一般的话
刚达一本线就可以上了
省内的学校还是很照顾咱们本省学生的
最低分数的话
这个很难说
因为咱们不知道今年到底有多少人报了太理工
㈤ 2019年山西太原理工大学录取分数线是多少呢
2019年山西太原理工大学录取分数线是532分。
录取规则
1、太原理工大学招生录取工作执行教育部规定的“学校负责,招办监督”录取体制,并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统一组织下进行。
2、太原理工大学按照理工类、文史类、体育类、艺术类分类录取。
3、太原理工大学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招生计划和考生报志愿情况确定调档比例,调档比例一般控制在招生计划的120%以内。
4、太原理工大学依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投档模式与原则接收档案。
5、进档考生在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合格的基础上,依据高考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
6、采用平行志愿录取模式的省份,进档考生在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合格的基础上,如服从专业调剂,不退档。
太原理工大学(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太原理工”,位于山西省会太原市,“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太原理工大学前身是创立于1902年的国立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是中国最早成立的三所国立大学之一,历经山西大学校工科、山西大学工学院,1997年太原工业大学与始建于1958年直属煤炭部的山西矿业学院合并,组建为太原理工大学。
学校有明向、迎西、虎峪、柏林四个校区,占地32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49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本科生31154名,硕士研究生5692名,博士研究生736名,留学生426名;专任教师2068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教师938名;累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83项。
㈥ 太原理工大学2020年投档线
太原理工大学抄2020年投档线根据不同学科、专业和省份城市而不同,大致的投档线在356份~637份之间不等,具体可以参照下表:
太原理工大学是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它是山西唯一一所211工程大学。它的特色专业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安全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等等。
(6)太原理工大学录取分数线扩展阅读:
高考院校投档线是指以院校为单位,按招生院校同一科类(如文科或理科)招生计划数的一定比例,在对第一志愿投档过程中自然形成的院校调档最低成绩标准。
2020年8月太原理工大学本科生招生录取工作顺利开始,作为全国“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之一,太原理工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带头承担社会责任。
㈦ 太原理工大学的录取分数线是多少
太原理工大学2008年录取分数线:(最低录取分数控制线)
第一批本科:内理工:540
文史:容560
第二批本科:理工:520
文史:530
第三批本科:理工:490
文史:500
第一批专科:理工:460
文史:480
㈧ 太原理工大学 三本录取分数线2010
分不高……可是太原理工的三本跟一本二本有着很明显的界线………人们一看就是三本……
㈨ 考多少分可以进太原理工大学
2019年太原理工大学在安徽的录取分数线理科573分,内文科583分。
学校容全称:太原理工大学 学校代码:10112
学校地址
迎西校区:山西省太原市迎泽西大街79号
邮编:030024
虎峪校区:山西省太原市迎泽西大街新矿院路18号
邮编:030024
明向校区: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大学街209号
邮编:030600
太原理工大学(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太原理工”,位于山西省会太原市,“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中俄工科大学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入选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