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素质教育
⑴ 为什么要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因为好多国人素质整体偏低,能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对社会对个人都是一件好事
⑵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涵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1、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指大学生思想意识、道德行为、政治态度、法纪素养等符合时代特征的基本品质,是大学生政治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综合体现。 在大学生的多元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是灵魂,居于各种素质之首,它对造就21世纪高素质人才起着引导和保证作用。思想政治素质是一个人的政治态度,政治观点、思想观念、思想方法和政治理论等方面的基本品质总称,主要包括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两个方面,思想素质是思想认识、思想情感与思想方法三因素组成,而政治素质则由政治信念、政治观点、政治立场等要素组成。 当今大学生正处于世纪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虽然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有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社会生活经验还不够丰富,思想还不够成熟,可塑性比较强。因此,要求大学生不断地学习政治理论知识,用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走与实践相结合、与工农相结合的努力去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提高自身的认识和鉴别能力,培养良好看思想政治素质确保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确立,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方面的素质。
2、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理论素质(指大学生对教学计划内专业基础、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掌握程度)、文化艺术素质(指大学生应具备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文化底蕴、艺术修养、 审美情趣以及关心社会,关心人类的态度和精神)、身心素质(指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体育运动技能,体育训练和达标情况,社会适应性, 心理承受能力以及个人言行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修养)。
人文素质,从广义来说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存于主体的精神品格。这种精神品格在宏观方面汇聚于作为民族精神背梁的民族精神之中(爱国);在宏观方面体现在人们的气质和价值取向之中(有骨气)。从狭义来说指人文(即文史哲艺)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它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问题。
人文素质是关于“人类认识自己”的学问,“做人的根本在于品质培养”,发展人文素质就是“学会做人”,引导人们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发展人性、完善人格。追求人的美化,启发人们做一个真正的人,做一个智慧的人,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人文素质的培养起始于人性的自觉,注重人的心灵自悟、灵魂陶冶,着眼于情感的潜移默化。良好的人素质表现为:追求崇高的理想,崇高优秀道德情操,向往和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热爱和追求真理,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儒雅的风度气质等。
3、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指大学生在学习、工作中表现出的创造发明素养(包括独到见解、独特方法),完成实践环节、学习任务,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生产、技术等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
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实践是创新的基础。应该彻底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下实践教学处于从属地位的状况。构建科学合理培养方案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必须为学生构筑一个合理的实践能力体系,并从整体上策划每个实践教学环节。这种实践教学体系是与理论教学平行而又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创造性比较强的实践环境,让每个大学生在4年中能经过多个这种实践环节的培养和训练,这不仅能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技能与实践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有好处。
4、法律素质及道德素质
大学生的法律素质是由大学生的法纪知识内化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行为,边界的心理品质,它通过内心结合和习惯来约束大学生的行为,调控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学校及社会之间的关系。大学生道德素质是指大学生在做人与成人实践中内化成的行为规范的心理品质,包括大学生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形成的若干关于善与恶、公正与偏私、廉政与腐败、诚实与虚伪、创新与陈旧、积极向上与不思进取,增进自身全面素质发展与个人发展为中心等观念,情感和行为习惯对应的心理素质
⑶ 怎么看待大学生素质教育
你好,何为大学生素质教育
所谓素质教育,是指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出发,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以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发展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活动。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素质教育所关注的是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亦即一个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素质教育下,强调既要有丰富的知识和文化修养,还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能力,也要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通过课堂教育、校园文化等提高道德文化素质;通过教学改革与实践提高专业素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素质;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首先、要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关键在于大学生自身的学习,包括动机职能、行为职能、知识职能等方面不断的追究进步,而且在宏扬民族传统美德的同时,需要学习和发展社会。这要求大学生自己通过书籍、影片、舆论以及可以参加个人能力相关培训等手段学习。
再者,大学生素质教育另外一个因素是外部条件,就是教育。为师,为父母者,都需要加强对学生和孩子的教育和培养,可以同过教学,谈话以及各种其他方式促使大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
希望可以帮到你,望采纳
⑷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人文素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在新时期 ,时代对人文素质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科技的创新 ,人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都离不开人文素质教育。人文素质,从广义来说指一个人成其为人和发展为人才的内在精神品格。这种精神品格在宏观方面汇聚于作为民族精神脊梁的民族精神之中(爱国);体现在人们的气质和价值取向之中(气节)。从狭义来说指人文(文史哲艺)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它主要是指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品格。
人文素质是关于“人类认识自己”的学问。“做人的根本在于品质培养”,发展人文素质就是“学会做人”,引导人们思考人生的目的、意义、价值,发展人性、完善人格,启发人们做一个真正的人,做一个智慧的人,做一个有修养的人。人文素质的培养起始于人性的自觉,注重人的心灵自悟、灵魂陶冶,着眼于情感的潜移默化。良好的人文素质表现为:追求崇高的理想和优秀道德情操,向往和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热爱和追求真理,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儒雅的风度气质等。
⑸ 谈谈大学生进行公民素质教育的利弊要求1000字
新世纪的人才必须具备三大基本素质:坚定的思想道德素质、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以及必备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而这三大素质的培养,必须以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和灵魂。
针对目前的现状,要真正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在德育中也要转变教学观念,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树立智力、非智力协调发展的教育观念,树立做事和做人相结合的教育观念。在教学内容上,要加强人文陶冶和基本公民素质训练。
文化与素质是成正比关系的。教育需培养人,以文化育人,提升人,使人成为人才。文化使人的技能与素质日臻完善。莘莘学子不仅要苦读圣贤之书,更要以圣贤之言和科学精神为指导,,做一个有益于家庭,有益于单位,有益于组织,有益于党、民族和国家的人。
对大学生自身来说是一种尴尬;对教育来说是一种功能的匮乏;对民族、国家长远的发展来说是一种或缺。不能因现实的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的遥远而放弃追求。我们生活在幸福的新时代,要敢为天下先,要敢做新时代的真人。
当然,强调德育,不是要削弱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在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综合素质型人才,而思想道德素质在形成人的综合素质中具有基础性作用。
虽然大学生进行公民素质教育有可能让大学生降低对个人的要求,不能在社会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但是大学生要在接受素质教育的同时努力发挥自身的长处,提升自己的能力。
⑹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
1 大学的素质教育是什么
进入大学后,大学生需要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完成相应的心理发展任务。顺利地完成发展任务,有助于大学生获得积极向上的心态,并为以后的事业和生活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大学的素质教育是什么的相关内容。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素质。狭义的素质概念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素质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这是关于狭义素质的典型解释。广义的素质指的是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指的是广义素质。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它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提倡素质教育,有利于遏制目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着的“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有助于把全面发展教育落到实处。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要求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这是我们基础教育改的时代主题和紧任务。
⑺ 对大学生素质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
第二课堂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的。如果说依据教材及教学大纲,在规定的教回学时间里进行答的课堂教学活动称之为第一课堂的话,那么第二课堂就是指在第一课堂外的时间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从教学内容上看,它源于教材又不限于教材;它无需考试,但又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从形式上看,它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它的学习空间范围非常广大: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操场;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社会、家庭
⑻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更应该注重素质教育,不要以为学习好做人就好,学习的是知识,教育的是人品,人品比学历更重要。
⑼ 大学的素质教育是
大学的素质教育:以德育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专,造就德、智、属体、美全面发展和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协调发展的、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大学生素质教育包括四个方面: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