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授导师 » 北大六院研究生导师

北大六院研究生导师

发布时间: 2025-07-23 13:29:48

㈠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院和南院区别

1、南院和北院的区别主要是地点和规格不同,南院即总部,位于制造局路639号,北院在宝山漠河路280号(原市三医院)。

2、总核定床位数是1820张,其中南院是1000张,北院是800张,实际开放1987张。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北京大学精神卫生学院)是北京大学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学的临床医疗、人才培训与科学研究基地,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北京精神卫生研究和培训协作中心,也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精神卫生中心。

科学研究: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拥有卫生部唯一的精神卫生学重点实验室,为教育部批准的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大学精神病学/心理学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前1%,成为国际高水平学科之一。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北京大学第六医院

㈡ 考研(只限北大医学部)

参考资料里的那个网站有北大医学部的所有信息,具体的你自己找找

北京大学医学部简介

北京大学医学部最早是创建于1912年的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1952年建院名为北京医学院;1954年被确定为国家重点医学院校;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10所重点建设大学之一;1985年更名为北京医科大学。为创建世界一

流大学,2000年与北京大学合并成为新的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医学部在长达近一个世纪的办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一贯秉承“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热忱献身的服务精神”的校风。

北京大学医学部师资雄厚,有教职工一万余人(含附属医院),包括专业技术人员8993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1751人,中科院、工程院院士10名,长江特聘学者10名,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24位,博士生导师248名。各类在校学生12288人,其中博士生927人,硕士生1036人,本科生3892人,专科生696人,成人教育学生5349人,留学生388人。医学部接收来自港澳台及海外华侨和留学生到校学习。

北京大学医学部有基础医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公共教学部、第一临床医学院(北大一院)、第二临床医学院(人民医院)、第三临床医学院(北医三院)、口腔医学院、临床肿瘤学院(肿瘤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北医六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医学网络教育学院。另外,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铁路总医院、中国航天中心医院、中国民用航空总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北京地坛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302、306医院、京煤集团总医院、北京仁和医院也都是医学部的临床医学院或教学医院。医学部内还拥有实验大楼、图书馆、药学楼、公共卫生楼、医药分析中心、信息中心、电化教育中心、实验动物部、档案馆、出版社、体育馆等诸多装备精良的教学、科研设施。

北京大学医学部学科齐全,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医学实验学、应用药学、生物医学英语等本科专业。现有6个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5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66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博士后流动站。北医以培养本科生、研究生为主体,长学制教育为特色,同时又是继续教育的培训基地。

1996年,当时的北京医科大学首批通过了“211工程”建设项目的论证,成为中国政府重点支持的医科大学,还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基地,基础医学院被教育部确定为基础理科人才培养基地。目前,北京大学医学部拥有20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在全国医学院校中连续十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一名,完成科研课题和所获各类科研基金以及在SCI及国内刊物上发表论文数量均名列全国医学院校首位。

北京大学医学部与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等国际组织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并与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20多所大学建立了良好的校际交流关系,先后聘请了60位世界著名学者为客座教授、名誉教授,其中3位是诺贝尔奖获得者。

本专科招生专业介绍

*临床医学专业(8年制)

本专业实行“八年一贯,本博融通”的原则,强调“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临床”的培养模式,培养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具有宽厚扎实的理论基础,有熟练临床工作能力和独立临床科研工作能力,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较强的发展潜能,德智体全面发展、高素质的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

本专业培养,分公共普通基础课(英语、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应用、政治理论课、心理学、伦理学、法学概论、医学史等)、生物医学基础课(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病原学、遗传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病理解剖学、药理学、生物医学实验等)、临床医学课(包括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神经内科学、传染病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基础等)、临床生产实习以及二级学科培养(包括研究生选修课程)。

完成全部学业课程、考试合格并且达到学校的各项要求者,颁发医学博士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规定者,授予医学博士学位。同时,在本专业全学程中,本科阶段结束后设有出口。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医疗、教学、科研或管理工作。

*基础医学专业(8年制)

基础医学是包括生物医学基础在内的综合性学科领域,其主要任务是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人体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研究疾病的本质及防治的基础理论。

基础医学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医学各学科师资和高层次科学研究人员,要求学生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系统掌握现代医学基础理论和实验技能,掌握临床医学主要学科诊治疾病的理论和方法,了解与本专业相关学科的新进展,具有独立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

主要课程包括:普通基础课、医学基础课、临床医学课、专业课(包括分子生物学、酶与核酸化学、分子免疫学、生物物理学、神经科学、实验核医学、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及实验技术、生物医学实验技术等)。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加专业教学见习与科研专题训练,在获得学士学位资格后,可直接进入二级学科培养。完成全部学业课程考试合格,达到学校的各项要求者,颁发医学博士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规定者,授予医学博士学位。本专业在本科学习结束后设有出口。

本专业毕业生可到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科研院所或医疗机构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工作。

*口腔医学专业(8年制)

在“八年一贯,本博融通”的原则指导下,口腔医学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能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口腔医师。培养人才具有较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广泛的社会人文科学知识、基础医学理论知识,掌握口腔医学各临床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在校期间,学习普通基础课(英语、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应用和政治理论课等)、医学基础课(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等)、临床医学课(包括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预防医学等),以及口腔医学专业课程(包括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材料学、口腔放射诊断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内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口腔预防医学等)并进行口腔医学临床实践。

完成全部学业课程、考试合格,并达到学校的各项要求者,颁发医学博士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规定者,授予医学博士学位。同时,在本专业全学程中,本科阶段结束后设有出口。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口腔医学方面的医疗、教学、科研或管理工作。

*预防医学专业(7年制)

预防医学是按照“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从群体的角度探索与人类疾病和健康相关问题,预防疾病的发生、控制疾病的发展及促进健康的一门科学。社会、心理、环境因素与疾病和健康的关系是其研究的重要内容。预防医学也是与管理学、经济学和法学等多门学科相关的一门科学。

本专业要求学生在全面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能对常见病和多发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系统掌握专业基本理论和方法,能解决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的实际问题;具有进行管理、科学研究、信息和数据处理以及应用外语能力。

本专业“七年一贯,本硕融通”,在校期间学习普通基础课、医学基础课、临床医学课(包括临床实践)以及专业课(包括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毒理学基础、职业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妇幼保健与儿少卫生学、卫生事业管理学、卫生法学、社会医学等)。在二级学科培养阶段,学生可选择本专业的不同研究方向。

完成全部学业课程、考试合格,并达到学校的各项要求者,颁发医学硕士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规定者,授予医学硕士学位。本专业在本科阶段结束后设有出口。

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疾病预防与控制、卫生检疫、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卫生行政管理、卫生监督等相关工作,也可以选择在医疗机构从事医疗工作,或者从事预防医学相关学科的研究等。亦可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药学专业(6年制)

为适应国家对高级新药研究人才的需求,参与国际新药研究竞争,药学专业教育实行“六年一贯、本硕融通、强化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面向发展”的培养模式。

本专业培养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和高等医药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具有宽广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熟练的药学工作和科研工作能力、较强的创新和发展潜能、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水平药学专门人才。

本专业要求学生在牢固掌握本专业需要的数学、物理、化学、现代生物学及相关基础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掌握合成药物及天然药物的性质、化学结构与药理作用的关系及其对人体生理、病理过程的影响;掌握药物的制剂、质量控制及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具备现代医学和药物化学的理论与技能,掌握有关的仪器设备,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从事独立科学研究和创新的能力;要有广泛的社会人文学科知识,宽厚的自然学科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外语使用能力,较强的计算机使用能力,较强的知识更新和社会交往能力。

学生按教学计划完成学业者,颁发硕士毕业证书,符合硕士学位授予有关规定者授予“理学硕士”学位。本专业在本科阶段结束后设有出口。

毕业生可到药物研究、药品检验、药品生产、临床药学研究、药物营销和国家政府管理等部门从事药学科研、教学和管理等工作。

*临床医学专业(5年制)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临床医师,具有较广泛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较坚实的现代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临床医学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能运用所学知识诊治疾病,善于独立思考,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工作能力,并特别注重自然和人文科学基础及能力方面的培养,具有适应未来国际医学技术竞争的基本素质和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在校期间学习普通基础课、医学基础课、临床医学课以及临床实践。主要课程包括:普通基础课(英语、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应用和政治理论课等)、医学基础课(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微生物学、病理学、药理学等)、临床医学课(包括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预防医学等)、生产实习。

本专业完成全部学业课程并且考试合格,选修课达到规定的学分,符合有关规定者准予毕业,颁发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校学位授予规定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医疗、教学、科研或管理工作。

*护理学专业(5年制)

护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中起骨干作用的护理学人才。具有坚实而广博的自然科学、社会人文科学、医学基础知识和先进的护理理论及技能。能够对个体和群体进行全面、系统的健康评估;为急、重症病人、慢性病人及临终病人提供有效的护理和支持;为医院、家庭和社区提供整体护理。

目前,本专业只招收女生,学制五年。主要课程包括普通基础课、医学基础课、相关专业课(护理基础课、护理专业课程、社会人文课),以及为期一年半的毕业实习和科研训练。

学生按教学计划完成学业者,颁发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有关规定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毕业后可在省、市级医疗单位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护理科研及医学院校的教学工作,并可推荐免试或考试研究生。

*医学英语专业(生物医学英语方向)(5年制)

生物医学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知识基础、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一定的生物医学专业基础知识,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和所学专业知识在医药、公共卫生、医药信息管理、医学英语教育、国际交流等领域从事外事、口笔语翻译、英文编辑、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学制五年,包括普通基础课、英语基础课、医学基础课、临床基础课及实习,英语专业课及实习。

学生完成本专业全部学业课程并且考试合格,选修课达到规定的学分,毕业论文答辩合格,符合有关规定者准予毕业,颁发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校学位授予规定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医学实验学(4年制 )

医学实验学专业培养具有一定基础医学理论知识和熟练掌握医学基本实验技术的、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医学实验技术应用型人才。

在校期间主要课程包括:普通基础课、医学基础课、临床医学课,以及专业课程(实验动物学、实验核医学、机能学实验技术、形态学实验技术、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等)。

学制四年。学生完成全学程学业课程考核合格,毕业论文答辩通过,完成规定的选修课学分,符合学校毕业的有关规定者准予毕业,颁发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毕业生可在医学院校、医疗及医学科研单位从事医学实验工作。本专业只招收北京生源。

*应用药学(4年制)

应用药学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熟悉合成药物及天然药物的性质、化学结构与药理作用的关系及对人体生理、病理过程的影响,掌握药物制剂、质量控制及在临床上的合理应用,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较高水平的应用型药学人才。

设置课程主要为:普通基础课、化学基础课、生物及医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学制四年。学生完成全学程学业课程考核合格,毕业论文答辩合格,完成规定的选修课学分,符合学校毕业的有关规定者准予毕业,颁发本科毕业证书,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毕业生可在药房、制剂厂、药检所担任药师或在医药科研或生产单位从事新药研制、药品检验、临床药学等工作。本专业只招收北京生源。

*临床护理(3年制专科)

护理专科培养以个人、家庭和社会为服务目标,以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维持和恢复健康、减轻痛苦为宗旨的,具有临床护理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素质较高、实践能力强的实用型护理技术人员。本专业只招收女生,面向北京市高中毕业生,学制三年,培养过程以实践为基础,毕业时为大学专科学历,面向市级以上医院护理岗位自主择业。

∽∽∽∽∽∽∽∽∽∽∽∽∽∽∽∽∽∽∽∽∽∽

㈢ 北京大学有哪些景点

1、邱德拔体育馆,位于北京大学校内东南地区,毗邻中关村大街,规划用地面积约171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6900平方米,可以容纳8000个观众。

2、百周年纪念讲堂,位于北京大学校内,占地面积56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672平方米。地下1层,地上主体3层,群房2层,观众厅高约6层,建筑最高处为34.8米。

3、博雅塔,位于未名湖东南的小丘上,是仿造通州燃灯佛舍利塔、取辽代密檐砖塔样式建造的。它原是校园供水水塔,其独具匠心的设计构思,乃燕园构建的神来之笔。

4、未名湖,是北京大学校园内最大的人工湖,位于校园中北部。形状呈U形。湖南部有翻尾石鱼雕塑,中央有湖心岛,由桥与北岸相通。湖心岛的南端有一个石舫。湖南岸上有钟亭、临湖轩、花神庙和埃德加·斯诺墓,东岸有博雅塔。

5、燕南园,位于燕园的南部,占地48亩,东邻燕南美食;西至北大校医院;北邻第二体育馆及篮球场;南接学生宿舍及邮局、银行。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1952年随燕大并入北京大学。有燕园“园中之园”的誉称。

㈣ 熟悉北大清华两校的请帮忙!

清华北大风景异

北大、清华被人们谈论得很多,但很少有人把这两座校园当作“值得一游”的景观去观
赏。作者不仅这样做了,而且为读音设置了游览的路线,绘制了游览图。更有意义的是,作
者对两座校园的景观进行了深入的比较。
一个西洋味十足,一个是中国古典园林,但这一中一洋的设计竞都出自一位美国建筑师
墨菲之手。为清华园、燕园定下首期校园风格的,是美国建筑师墨菲(Henry K.Murphy)。
清华园因为他而西洋味十足,燕园则因他而透着中国古典文人园的诗情与画意。

1914年,大概是初到中国罢,墨菲在规划清华校园时,将保存完好的中式园林“清华园
”(工字厅)轻轻地避开了,作现状保存。而在它的东边和北边,操起了他所熟悉的西方园
林的手法:大大的草坪、长长的轴线、西式的建筑。于是,1911- 1920年间,由大礼堂、科
学馆、同方部、清华学堂、体育馆及图书馆等西式院落组成的早期建筑先后落成。这批建筑
大都采用红砖砌筑,为校园中心区定下了一个明显的基调,清华师生喜欢形象地称之为“红
区”。

到 1920年,已在中国“摸爬滚打”数载的墨菲大概已经对中国的古典园林建筑有所了
解,且为其所吸引。在为燕京大学校园作规划时,他熟练地运用起了中国的古典造园手法:
因地制宜、多轴线穿插、散点地布置建筑院落。他将校园主入口(西门)及主教学楼群(贝
公楼一带)朝西布置,借景西山围绕着未名湖,北部安排男生宿舍(现德、才、均、备等斋
),东部安排体育活动场地与公共设备用房,南部广阔地带布置公共活动房(现南、北阁)
、教学用房(现俄文楼)、女生宿舍(现一至六院)及教工宿舍(燕南园);建筑采用中国
传统风格,亭、台、楼、阁兼有,甚至将校园的制高点水塔也设计成通州一座密檐砖塔的样
式,放在未名湖东南角。这样,到1929年,一座有山有湖,有塔有亭,粉墙红柱、古色古香
的中国园林式校园便基本落成。

墨菲最初规划的部分,可谓一锤定有,如今已分别成为两校最具特色的环境景观。这种
特色也分别得到两校新规划者的继承和发扬,从而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校园环境。

清华的科学馆和北大的红楼是最值得瞻仰和留恋的所在,是中国科学文化史上的重镇清
华园内,横贯东西的主校道旁,有一座白色三拱的“牌坊”,大拱两侧各嵌两根陶立克西式
立柱,上有清末要臣那桐书写的“清华园”三个大字,它便是清华建校之初的主校门——二
校门。这座建筑造型奇特,线条流畅精细,外形挺拔清丽,在背后两棵古柏的呵护下显得美
丽而有内涵。钱钟书被破格录取从这里走过;受清华理学院院长叶企孙特许,由杂货店小伙
计身份直接进入数学系当文书的华罗庚也曾从这里走过……。文革期间,这座具有象征意义
的建筑物曾经被巨大的毛主席雕像所取代;改革开放后,毛泽东走下神坛,二校门得以重立。

二校门往里,穿过林阴道,前面豁然便是一方绿色的大草坪。草坪那端,稳稳当当端端
正正坐落着的是巍峨的大礼堂泛着铜绿的圆顶、红色敦实的墙身,四根汉白玉大石柱撑起的
白色门廊以及泛着金光的大铜门。在蓝天绿草之间,大礼堂给人一种不屈不挠、雄浑踏实的
感觉。它是清华园的标志,也是长期以来清华师生认为是清华人性格的象征。而位于大草坪
正南端, 1920级校友赠送的日咎上刻着的“行胜于言”,也将清华师生这种朴实进取的性
格特征表露无遗。

大草坪东侧,有“志同道合者相聚的地方”----同方部,及清华学堂。清华学堂是二层
的德国古典风格式建筑,青砖红瓦,坡顶陡起,细部精美。入口设在转角处,上有那桐书写
的“清华学堂”四字,春天有校花——紫荆花迎风摇曳。1925年起,学校在这里增设“国学
研究院”,著名的“四大导师”——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格、赵元任,以及著名考古学家
李济、文学家吴宓等人在这里举聚,培养了整整一代“国学”研究家。建国初期,梁思成为
主任的清华建筑系迁入此楼,曾成为建筑系专用系馆。那时,一走进大楼的门厅及长廊,一
种浓厚的文化气息便随着满目的名画奇雕扑面而来,令人心怡。

大草坪西侧,大礼堂的西南,有一座外观普通的三层建筑暗红的砖墙,灰色的坡顶,除
大门上方刻有金字:“SCIENCEBUILDING”及“科学”以外,装饰极少。它却是20世纪中国
科学史上不能忽略的建筑物——清华科学馆。叶企孙、吴有训、萨本栋、赵忠尧、周培源、
钱三强、王涂昌、王竹溪、钱伟长、林家翘、朱光亚、周光召、李政道、杨振宁、赵九章、
陈省身、华罗庚……单从这些在中国乃至世界灿若群星的科学家名单上,我们也会不由自主
地对这栋建筑产生敬意。站在这座建筑前,很容易使人想到著名的北大红楼,北京沙滩那边
连系着蔡元培、胡适、李大利、鲁迅、陈独秀、毛泽东、钱玄同、辜鸿铭等名家的红楼。确
实,从某种意义上讲,清华科学馆与北大红楼在中国文化史上的份量是一样的。

杨廷宝和关肇邺主持的清华图书馆扩建,是新建筑与老建筑对话的典范。

大礼堂后面的图书馆散发着浓郁的书香。师生们匆匆走过的背影,闪烁着学术的薪火传
递。清华图书馆的首期工程始建于1916年,后经1930年及1989年两次扩建。两次扩建都表现
出了设计者对老建筑的高度尊重,同时又不无创新,在中国现代建筑史上享有盛誉。第一次
扩建的设计师是清华校友杨延宝,他与梁思成并称“南杨北梁”,是我国杰出的建筑学家。
第二次扩建则由清华建筑学院教授关肇邺院士主笔设计。虽然经过了两次扩建,但设计者在
体量及材料细部上充分注意了与老建筑的协调,如采用温暖的红砖墙,砖迭的拱形门窗符号
等,整座建筑给人浑然一体的感觉。杨延宝通过高起的入口门厅实体与旧建筑连接,而关肇
邺则通过新老建筑围合而成的院落,即虚体避让的入口空间与老建筑形成对话,两者都非常
巧妙,令人叹绝。杨廷宝设计的入口空间(门厅)通过门前台阶拾级而上直到二层,门厅不
大,却有古色古香的拱券及地板细部及优美的弧形楼梯,让人感觉一种温馨的文化氛围。而
关肇邺设计的入口院落风格突出的是宁静,特别是早晨,排队入馆的学生以及清澈见底的大
喷水池更显得这院落有股醇香的人文气息,令人陶醉。

7O年前,朱自清在清华近春园遗址,面对月色下的满塘荷花,写下了文学史中的散文名
篇《荷塘月色》

大礼堂往西,有一处幽静的池塘,人称“水木清华”。晋人谢琨诗云“惠风荡繁囿,白
云屯曾阿,寒裳顺兰止,水木湛清华。”“清华”一词即来源于此。工字厅的后厦至此一变
为“水木清华”一区的正廊,上悬一联日:“滥外风光历着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
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瞻荡洵是仙居。”不大的池塘因此而让人感到空间开阔不小。洁白的朱
自清坐像端坐池塘北边,静观一池静水里春夏秋冬的万千变幻。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提起朱自清,不禁让人想起《荷塘月色
》里写的情景。1927年的一个夏夜,朱自清先生站在清华园的近春园遗址(荒岛)旁边,面
对月色下的满塘荷花,心有所触,回去写就了《荷塘月色》这篇清丽脱俗的美文。如今的荒
岛,四面环水部分依然满种莲藕,夏天六月荷花开时,全岛飘香。岛上有高大的柏、杨,掩
映着“荷塘月色亭”、“晗亭”等建筑物,树丛竹影下,还有孔子、吴晗等雕像以及埋头看
书的老师学生。在月朗星稀的夏夜,晗亭旁临塘的露天舞场荷香袅袅,舞曲悠悠,是清华人
最爱去的地方之一。

当下北大清华的学生出国留学几乎成了风尚。我曾经戏言这跟美国人MurPhy当年设计的
两校“风水”有关。你看:清华园的建筑几乎都是西方的式样,在如此环境下成长,心能不
“洋”么?而北大的燕园,虽然建筑全是中国传统式样的,而主校门偏偏朝向西边,朝西者,
西游去也!

当然这只是戏言。

不过,由西校门等组成的燕园东西主轴线,可以说是墨菲的神来之笔。这条主轴线由当
时的主楼贝公楼定位,跨石桥,穿西门,直指京西玉泉山顶,从而使未名湖畔的博雅水塔与
玉泉山上的玉泉塔遥遥相望,形成巧妙的借景关系。看来,墨菲当初不仅因地制宜地解决了
校园的功能关系,而且,他竟深谙了明朝米万钟在经营勺园“更喜高楼明月夜,悠然把酒对
西山”的浪漫,从而一反北京坐北朝南的传统,将燕园的主校门定向西边。顶好!

贝公楼为主的院落前,修剪整齐的松柏围出绿绿的草地,石雕的华表麒麟在阳光下透出
些许威严与古朴。贝公楼前两侧的二层教学楼均为庑殿顶建筑,往北是同样屋顶的考古博物
馆,贝公楼是歇山加庑殿顶式样,显得与众不同,当年燕京大学第一任校长司徒雷登就在这
里办公,至今这里仍然是北京大学领导的办公楼。

贝公楼东北角,是两组“品”字形的原燕大男生宿舍楼(现为德、才、均、备等斋),
与南边湖山背后原燕大女生宿舍楼群(现一至六院)遥相呼应。男生宿舍品字形院落中间部
分是食堂与公共用房,其庭院与建筑有女生宿舍小院的两倍大,气势开敞、豪放,建筑体型
雄浑有力,这很像男生的性格特点。而面向未名湖园林空间的南山墙则设计成透空的柱廓形
式,为课余休息的男生们提供了一个敞胸舒怀的观景交往空间,湖面也因这些透空的柱廓,
飞出的翼角增添了美丽。

女生宿舍则不同,6个小院落对称朝内地布置在第二体育馆为主轴的长方形草地两侧,
小巧而宁静。每一小院都是由二层小楼围成的三合院,向草地一边由小巧的门楼及短墙相隔,
建筑精致亲切,院落安全而温馨,这又很适合女生的喜好。朝向草地的硬山墙上开两扇六方
形的窗,仿若女生明亮淘气的大眼睛;而屋下轻轻开了扇圆形的小窗,则像是为女生的眉宇
间点了一粒美丽的朱砂,妩媚之极。好的建筑跟人一样,是有性格的。能让人看起来兴致勃
勃,甚至浮想联翩。

走过开敞豪放的男生宿舍,仿佛能听见费孝通先生从这里开始走向中国乡土的重重足音
;站在精巧温馨的女生宿舍前,恍若可见冰心女士曾在这里留下的清丽梦影,不禁想自己也
作它一个……

未名湖是燕园风景最美的地方。这里湖光潋滟,塔影婆娑;亭立湖心,石船横卧;石鱼
翻尾,欲含塔影;垂柳环湖,岗峦起伏;小桥流水,松柏叠翠。未名湖周围路面高低不平,
曲折回环,很符合崇尚自然的中国古典造园精神。这曲折幽深的线条吸引了北大学子对新思
想新知识的探求;路面的高低左右则振荡出他们活跃的思想火花及对自由的深刻理解那湖光
塔影、钟亭落霞,则让他们生出诗情与画意……

古板”的清华人生活在中式、美式、德式、希腊、罗马式、苏联式的“多元自由”的建
筑环境里,而“自由”的北大人却生活在‘千篇一律”的中国式大屋顶之下。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清华大学从此以理工科专业为主,而北京大学则偏重文理科。
因为专业的差别,清华师生给人的感觉是“工程师”、“科学家”型的,踏踏实实,行胜于
言;而北大人给人更多的感觉是“文人骚客”,崇尚思想自由,富有反叛精神。虽然这几年
两校已经大力营造多种学科,往综合性大学发展,但传统形成的这些“性格特点”依然存在。
这些“性格特点”与他们各自所生活的环境有如下有趣的对比:“古板”的清华人生活在由
中式、美式、德式、希腊罗马式、苏联式等各类建筑构成的“生动”的建筑环境中;而“活
跃自由”的北大人却活动在“千篇一律”的中国式大屋顶之下。

现代科学发源于西方国家,而“科学家”清华人就在西式的清华园里工作学习;中国古
典园林从某种意义讲就是“文人园”,而作为“文人”的北大人恰好就生活在按中国古典园
林手法规范的燕园里。

有建筑系的清华园建国后发展脉络清楚,有条不紊,由西往东可明显地分为:“灰区”
(中国古典园林区)、“红区”(西方古典建筑区)、“黄区”(仿苏建筑区)、“白区”
(新科技教学区)。基于西方古典式的建筑环境,有西式建筑作参考,清华园内建筑的发展
可以说相对容易协调。

热点内容
男主到女主大学当老师 发布:2025-07-23 20:20:05 浏览:315
北京大学2009新生名单 发布:2025-07-23 20:12:08 浏览:829
湘潭大学2015考研录取名单 发布:2025-07-23 20:03:00 浏览:115
陆军指挥学院博士生导师 发布:2025-07-23 19:59:08 浏览:611
美国和香港大学生 发布:2025-07-23 19:59:03 浏览:120
大学cpu专业 发布:2025-07-23 19:50:38 浏览:178
大学生是时代的 发布:2025-07-23 19:46:01 浏览:691
大学生兼职的法律 发布:2025-07-23 19:37:21 浏览:758
济源南京大学教授张 发布:2025-07-23 19:30:37 浏览:763
苏州大学专业级差 发布:2025-07-23 19:30:26 浏览: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