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科研能力差
1. 如何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组合创新是很重要的创新方法。有一部分创造学研究者甚至认为,所谓创新就是将人们认为不能组合在一起的东西组合到一起。日本创造学家菊池诚博士说过:“我认为搞发明有两条路,第一条是全新的发现,第二条是把已知其原理的事实进行组合。”近年来也有人曾经预言,“组合”代表着技术发展的趋势。
总的来说,组合是任意的,各种各样的事物要素都可以进行组合。例如,不同的物品可以进行组合,不同的材料可以进得组合,不同领域不同性能的东西也可以进行组合;两种事物可以进行组合,多种事物也可以进行组合;可以是简单的联合,也可以是结合或混合。
★ 类比法
所谓类比发明法,就是一种确定两个以上事物并寻找同异关系的思维方法。即根据一定的标准尺度,把与此有联系的几个相关事物(这既可是同类事物,也可是不同类事物)加以对照,把握住事物的内在联系进行创造。
类比方法,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是常常运用到的。比如,为了买一样称心如意的商品,常要跑几个商店,从商品的价格、功能状况、使用价值和经久耐用的程度等方面进行比较,然后确定是否买下。但是,这不是类比发明,因为他没有创造,只是在同类产品中挑选好一点的,与我们讲的类比发明法是不同的,这里要求的是在类比中有新的创造。类比法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发明方法,人们对各种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从类比中不断地产生出新的创造设想,获取更多的创造成果。
★ 联想法
联想发明法是依据人的心理联想而发明的一种创造方法。那么,样想是什么呢?普通心理学认为,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现象。这种心理现象不公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且在回忆、推理、创造的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许多新的创造都来自于人们的联想。
联想可以在特定的对象中进行,也可在特定的空间中进行,还可以进行无限的自由联想。而且,这些联想都可以产生出新的创造性设想,获得创造的成功。我们还可从联想的不同类型,发现不同的联想方法,去进行发现、发明和创造。
联想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在不同环境下进行随意的联想,尽情的发散我们思维,不要受到什么限制
总之,创新是有规律可循的,人们经过学习和训练会使创造力获得迅速提高,创造潜能得到有效开发。这对于我们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创新水平、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极为有益。
2. 如何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1.学会激发灵感
每当你看到引起你注意的广阔世界的东西时,就把它展现和表达出来。它可以是任何发现:一本杂志中的精彩广告,一棵奇怪的植物,甚至是写得很好的电子邮件,又或者是一些惹你大笑的东西。越有趣,越好!您可以将它们分享到微博、朋友圈!
2.找个好友
思想的碰撞可能创造出好的idea。寻找一个你信赖的朋友,和你志同道合的朋友。鼓励你的朋友尝试新事物,无论是尝试一个新的午餐地点,还是提出一个突然的想法,分享有意思的文章,或只是做一些头脑风暴。这些都能够帮你打开思路,激发灵感。
3. 从小事做起
我们经常认为,变革性的、能改变游戏规则的工程是庞大的。但通常情况下,许多小巧新颖的东西加起来可以带来巨大的改变。小规模创新的好处是巨大的。它们能引起我们可以感受到的小改变,从而引起团队和组织成员的兴趣和关注。从而为更庞大,更有意义的创新项目铺平道路。尝试改变很多小东西,比如如何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如何安排自己的一天计划、一周计划,或如何组织好会议。
4.尝试不同的方法
我们都习惯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做事情,这帮助我们在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同时也让我们失去突破自己的机会。当你做完一天的事情,不要就扔掉了,在睡觉前花点时间想想你是不是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做到这些事情。有时它不起作用,但是,它能训练你寻找一种做旧事的新方法的能力。
5. 学会记录
少说多做多记!把你的想法变成笔记,把你的想法变成图片。即使是糟糕的笔记也比不肯动笔好。
6.问自己“我的英雄会做什么?”
当你遇到困难时,你无法取得任何进展,请别退缩。每个人都自己的偶像,在你的办公桌附近保留一些你最喜欢的科学家、企业家等的照片或名言。然后,当遇到问题时,或许这些东西能够帮助你思考,如果你的偶像遇到这些难题,他们会如何解决。这有时能够帮助你保持干劲,转换思路。
这些技巧可能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它们却能够帮助你以新的方式看待世界。很多时候,创新就是 在其他人没关注的地方发现机会。你不断地按照上面的方法练习,它就越容易成为你默认的思维方式 。努力让创新将成为你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3. 怎么知道一名本科生有没有科研潜力
如果说做一名本科生有没有科研的潜力。那要看他在工作中有没有创造性。如果有创造性的话,那么他就有这个权利,如果没有创造性,就没有搞科研的潜力。
4. 机会少、没人带、出成果难,如何解决本科生找科研的尴尬困局呢
进入大学之后,尽早的参加科研项目可以让你更快地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只有经历过才知道自己到底喜不喜欢或者是不适合。
在20世纪90年代,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在国内找一个好大学实在太难了,出国的话可能希望会更大一些,事实上是什么呢?即使漂洋过海读一个好大学也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据教育部统计,2017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突破60万人次。2018年留学人数突破66万人次,其中自费人员占比90%,2019年之后这个数额可能会持续增长。随着出国留学人数的增加,录取名额一定的状况下,好的大学录取门槛也会不断攀升。国内大学本科生做科研的尴尬状况在于参加科研机会少,没有专业导师带路,在这样的状况下自然没有好的成果。
所以即使面临着没有人带的压力,很多本科生还是会选择积极尝试,尽可能的争取学校有限的参加科研机会,说到底,他们都是为了未来毕业之后更好的就业,毕竟那些有科研经历的学生,在自己的人生履历中会多一笔,俗话说技多不压身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