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古代文学考研参考书目
Ⅰ 考研中国古代文学史考研方向及参考书目
考研方向:以唐代文学研究为龙头,别集研究、地域文学研究、佛教文学研究并重,带动其他文学研究协调发展。要重视传统方法与新方法整合运用,将文学研究、文献研究、比较研究相结合。突出文学资源的属地特色,强化资料库建设,将丰厚的研究成果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
参考书目:
1、《中国文学史(新著)》 章培恒等 上海文艺出版社
2、《中国文学批评史新编》 王运熙等 复旦大学出版社
3、《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朱东润 上海古籍出版社
4、《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 朱东润 上海古籍出版社
5、《文学理论》 [美]韦勒克等 北京三联书店
6、《现代西方美学史》 朱立元 上海文艺出版社
7、《唐宋词通论》 吴熊和著 浙江古籍出版社
8、《论汤显祖及其他》 徐朔方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9、《中国文学批评史》 郭绍虞著 上海古籍出版社
10、《乐府诗述论》 王运熙 上海古籍出版社
注意:具体的参考书目还要根据院校的专业要求来选择。
(1)四川大学古代文学考研参考书目扩展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可报考研究生考试的学校如下:
北京师范大学
南京大学
复旦大学
北京大学
四川大学
南开大学
中山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武汉大学
浙江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武汉大学
浙江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
西北师范大学
暨南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浙江师范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
广西师范大学
Ⅱ 我想考,四川大学,比较文学的研究生,应该从什么书开始看专业课复习的顺序是什么
四川大学文新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考研初试有两门专业课,分别是文学评论写作和中国文学。参考书目如下:
文学评论写作:《文学理论基础》,阎嘉,四川大学出版社;《现代西方批评理论》,赵毅衡、傅其林、张怡等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年。
中国文学:(1)《中国文学》,(1--4册)四川人民出版社 刘黎明等主编;(2)《中国文学史》,(三卷本),章培恒等,复旦大学出版社;(3)《中国古代文学》,周裕锴、谢谦、刘黎明,重庆大学出版社;(4)《中国现当代文学》,李怡、干天全,重庆大学出版社;(5)《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北京大学出版社;(6)《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复旦出版社。
Ⅲ 川大现当代文学专业考研参考书目具体是哪些
914中国文学:(1)《中国文学》,(1--4册)四川人民出版社 刘黎明等主编(2)《中国文学史》,(三卷本),章培恒等,复旦大学出版社(3)《中国古代文学》,周裕锴、谢谦、刘黎明,重庆大学出版社(4)《中国现当代文学》,李怡、干天全,重庆大学出版社 (5)《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北京大学出版社(6)《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陈思和,复旦出版社
Ⅳ 考四川大学研究生,汉语言文学,文艺学方向,考试科目是什么啊
我只能给个大概的,建议你去跨考网上或者川大考研网上去会、逛逛内,上面有更多容内容,这个是要全面了解的,对于川大我不是很了解,这个还是得自己花时间搜集资料的,建议楼主还是到专门的考研网了解吧,另外川大官网上的资料是最权威的,你可以从那着手。希望你能够考上。文学是大类,下面还分语言学、汉语言文字学、文艺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古典文献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戏剧学,这还只是个大概,具体到每一个学校都不一样的,你还是仔细了解吧。
语言学类参考书目
《现代汉语》(修订本) 胡裕树 上海教育出版社;
《现代汉语》 黄伯荣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新编现代汉语》 张斌 复旦大学出版社;
《古代汉语》(修订重排本) 王力 中华书局;
《实用古汉语知识宝典》(供学习教材参考) 杨剑桥 复旦大学出版社;
文学类参考书目
《中国文学》(四卷本) 刘黎明等 四川人民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三卷本) 章培恒等 复旦大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钱理群 人民出版社;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陈思和 复旦大学出版社
Ⅳ 四川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考研经验分享
有心人天不负
考研是一场自我修行。这时,我们会面临许许多多的问题,包括择校、选择专业、如何准备初试等问题。作为同路人,这些迷茫、疑问、困惑,非常有幸我能够经历过这些,所以我想我的经验可以解答一些朋友的疑问,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学弟学妹们。
与张斌的《新编现代汉语》
初试的参考书目很多,但尽量要消化掉,同时真题一定要重视,真题体现出川大老师的出题思路,参考意义极大!关于是否要报班,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建议如果是基础不好、自制力较差且跨考的同学,可以考虑报个新祥旭考研一对一辅导课程,会根据大家自身的情况和需求来制定授课计划,全程跟进学习进度,学起来会比较省时省力,效率会很明显的提高。
4.背书
关于公共课,实在没有太多需要说明的地方。作为公共课,其好处在于开放与普遍,很容易就能找到大量资料与学习方法。只要动动小手,资料哗啦啦就来了。
硬要说的话,就是持之以恒,迎难而上。英语背单词很苦,后期背肖四也很苦,但是不能因此就不背了。
而专业课因校而异,具有很强的特殊性,一个学校的风格可能在其他学校也能兼容,但也有可能不行。不过无论如何,都需要大量背诵,因此特地谈一谈背诵方面的经验。
背诵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背什么。这一点很重要。对背诵的材料需要一个整理的过程,也就是什么需要背什么不需要背。
四川大学是大综合,需要背诵的范围尤其广,更加需要取舍。一般的说法是先放后收,也就是先背重点再适当扩展。
不过我起步比较高,一开始背得广,所以恰恰相反变成先收后放。结果是别人在后期不断加东西,我却是减东西。
这其实不是我的本意,可以说是无心为之,但是对后期而言,心态上要轻松不少,也算是意料之外的收获吧。
另外四川大学很注重原典,所以尤其注意记例子。有些例子涉及到两个以上的点,这样的例子是经济实惠的,应该注意选择这样的例子,减轻背诵负担。
比如《四库全书总目》说词:
“至柳永而一变,如诗家之有白居易,至苏轼而又一变,如诗家之有韩愈,遂开南宋辛弃疾等一派。”一段话就提到了五个人,可以用五次,多划算。语言学的例子更简单,因为就是你生活中在使用的东西,何况还学了英语,实在不会还可以当场对比总结。只有古代汉语需要特地记一下,不过就算遗漏了一些也不要紧,毕竟还有初高中语文的底子在那里。至于文论,其实需要举例的地方并不多,而且往往可以从文学中取材,再用自己的话转化一下就行了。此外,背书应该微观与宏观相结合。宏观指学科框架,可以自己做个思维导图。不同学科坐标系不太一样,文学需要关注朝代(时间)与题材,语言学要关注词汇、语音、语法、修辞,文论就是艾布拉姆斯四要素。这个建议自己动手做,别人的现成的其实不如自己做的印象深刻。微观指一些细腻的知识点。很多问题里面涉及到的点非常多,记忆难度大,可以单独抽出来记。比如对于《红楼梦》研究的几个流派,需要列举派别、代表人物、代表作、主要观点等,密度很大,可以把关键词抄在便利贴上贴在书桌附近,随看随记。到了后期,我的书桌正对的墙上已经贴满了大半。
时间分配上,4-9月我将百分之七十的时间分配给了专业课,百分之三十给了英语。我看第一遍书用了四个月(4-7月)左右,全程浏览,不求完全记忆。但心中必须有大致的知识框架,大体的知识点分布烂熟于心,即看到真题之后能立刻反应出这一知识点在课本的什么位置,主要考查哪一方面的内容,与之相关的知识点大致还有哪些。第一遍浏览以后,不会或几乎不会考的知识点就可以过滤了九月份开始,由于开始准备政治,专业课时间将会大幅压缩。因此十月到十一月左右,两个月快速第二遍背诵八本书,进一步剔除比较冷僻的考点,做到基本掌握即可。而对于高频考点和超高频考点,必须做到滚瓜烂熟。我仍然用艾斯浩宾曲线原理背诵,背完一本书以后过一段时间复习一遍。同时这个时候要反复研究真题(真题从一开始就要研究,但这个时期要深入研究,做到答案熟练掌握的程度)。
最后一个多月,最后再把八本书过一遍。然后挑着那些高频超高频考点继续背,确保自己上考场以后不会因为过于紧张而忘记答案。这样大体上,整个专业课从头到尾的时间,大约能过四遍,其中浏览一遍,背诵三遍。书越背到最后是越薄的。
关于答题技巧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卷面分,答题字迹工整
卷面分有多重要相信大家对卷面分都早已过分清楚,但是在考场还是我行我素,常常忽略这一点。但其实,电脑识别阅卷,对字体的要求变得更加严格。
阅卷老师每天坐在电脑前要面对这几百份的试卷,批改速度也比较快,基本上就是看的都是关键词,如果学生的字迹潦草写一大片,很难抓取答案中的关键性语句,显然是很容易失分的。
2、写清关键词,不做无用功
很多同学在答题时,总喜欢一点点的推理,在得出结果之前,已经把整个答题框写满,全是过程,写到最后正确答案都没得写了,所以,在答题的时候不需要做太多铺垫,有一说一,将涉及到的知识点答出来就可以了。写太多没用的答案,不仅浪费自己的时间,而且还容易让阅卷老师找不到重点,相当于自己给自己挖个坑。
3、条理清晰,标清序号很重要
相信经过十几年的考试经历,大家在答题时都会表情序号,分点罗列。其实这也是答题中最好的办法,清晰的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同时也能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
4、凸显专业领域的术语
在写答案时,涉及到知识点最好用书面语或者专业术语表达出来,对专业语言要有一定的驾驭能力,不能通篇答案都是大白话。
(三)文质彬彬
进入复试环节,线上复试与线下复试存在很大的差别,擦边过的同学很难逆风翻盘,除非有很大的亮点。
l首先文的方面,各个小的细节都要做好。线上复试最重要的是网络的问题,一定要调试好设备;个人的穿着打扮不要出格,不要邋里邋遢;对老师要有礼貌等等。
l质的方面,更具决定性的地位。复试的话,先要准备一份自我介绍,自己写完最好让学长学姐或者专业人士修改一下,因为每一句话都可能成为老师提问的契机。按照自己的自我陈述来准备复试,如果提到自己非常喜欢一位理论家,老师就会从这方面来深入发掘,对你进行提问。所以把自己感兴趣的,了解比较深入的内容写在自我介绍里面,按着这些进行复试准备,看专著!看论文!
复试没有固定的推荐书目,线下复试的话是由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组成,真题重复率挺高,复试真题也要重视。线上复试没有笔试,只有面试。
写在最后,考研只是人生中的一条道路,全力准备,尽力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