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山院区
『壹』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山院区医院简介
位于广州市中心繁华区域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山院区,坐落在中山二路与农林下路的交汇处,医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7年的邝磐石医院。经过多次变迁,于1958年正式更名成为东山区人民医院。
医院占地面积23000平方米,集医疗、预防、保健、教学、科研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于一体,拥有显著的规模和广泛的影响力,被认定为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医院现拥有医护人员383名,其中包括31名高级职称的专业医师和91名中级职称的医护人员,可以提供200张开放病床的服务。
东山院区的医疗设施先进,技术力量强大,是广州市东山区医疗护理技术的重要指导中心,同时也是急救中心和临床检验中心。此外,医院还肩负着中山医科大学的临床教学任务,为医学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作为广州市首批医保定点医院,东山院区为广大的市民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是广州市医疗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贰』 中山大学附一医院东山院区(原东山区人民医院)的历史及名称变迁
中山大学附一医院东山院区(原东山区人民医院)的历史及名称变迁
1917年,邝磐石先生在广州市前鉴东约(现曙前路附近)开办邝磐石医院,并在太平沙开设分院一所,当时有西医师1人,护士1人,助理护士1人,药剂师1人,为广州市第一家私立的综合性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医院。1919年,医院迁至市东郊梳头岗(即现址),设内、外、妇、儿、针灸科,开设病床20张,有医生3人。1929年,邝磐石先生远渡日本、德国进修,并购回X光机、人工气胸机等一批现代医疗器械。1932年,医院开设护士学校,第一期招收护士十多名。1938年10月,日本侵略者占领广州,医院先后迁至南海官窑、连县、韶关五里亭、梅县等地继续开业。广州沦陷期间,医院原址为日伪医院所强占,后改作仓库,抗战后期,医院无人管理,门窗、楼板等均被人拆毁,医疗器械及物资荡然无存。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医院迁回原址。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医院的私立性质和名称没有改变,隶属于广州市大东区公益科管理。1958年7月1日,邝磐石先生将医院捐献给东区人民政府,改名为全民所有制的东区人民医院,由东区政府卫生科管理,邝磐石先生任首任院长,副院长孙碧莲、黄竹溪、何旭初,开设病床60张,工作人员49人,每日门诊量100多人次。1959年,由于市区行政区域调整,改名为东区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副院长任命无变动;是年上半年开设中医科和中药房。1961年,市区行政区域再次调整,东区易名为东山区,医院更名为东山区第一人民医院。1962年,原东区产院及儿童医院并入东山区第一人民医院,开设妇产科。1963年,由于区内没有第二人民医院,医院更名为东山区人民医院直至2006年1月。是年,医院自培护士班开学。
1964年8月,医院成立中国共产党党支部,莫惠行为首任书记,李平接任院长。医院新开设了口腔科、耳鼻喉科、眼科,病床数增至109张,工作人员增至185人。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群众组织取代院党政领导权,医院各科室改为班、排、连为单位的体制。第一任革委会主任为王淑惠,副主任王德荣,医院有40多人因各种罪名而受到冲击,遭受批斗、抄家、游街、关入“牛棚”、遣送回乡等,有的被投入监狱。在“医护工一条龙” (文革期间,提出反对“反动学术权威”,医生、护士、工人都处在同等的地位,都可以看病开药)的思想指导下,护士可以坐诊看病、开处分、开医嘱,医生要做护理工作,有的甚至要打扫厕所洗药瓶等,医疗质量明显下降。
1968年,第一批“工宣队”进驻我院,参预医院管理,“工宣队”队长为陈八。1969年,黎超亮接任革委会主任。是年,在医院地下挖建防空洞,耗资8万多元,洞长400多米,面积500多平方米。 1971年,东山区门诊部并入我院,医院工作人员总数增至355人。1973年上半年,医院扩建的二层楼门诊部投入使用。1974年,自建我院第一座职工宿舍---江岭西宿舍。1975年,张铭接任我院革委会主任兼党支部书记,“工宣队”第二次进驻医院。
1978年,开始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平反冤假错案;“工宣队”撤离医院。1979年,取消革委会和班、排、连编制,恢复院长制和科室建制;崔献瑞接任院长,王祥接任院总支书记;北楼加建四层峻工,开设儿科、中医科病房;实行科主任负责制;院工会成立并恢复活动。1981年,张家声接任院长,张铭接任总支书记;新建二层楼药厂。1983年,熊思禹接任党总支书记。1985年,新建一八层楼房作为办公室、宿舍及饭堂之用。1986年,住院部北楼和南楼的扩建峻工,病床增至200张;妇产科成功开展人工授精业务。1987年,冯超华代院长职,曾小梅接任党总支书记;由爱国华侨、港澳同胞和各方捐资兴建的“爱华楼”奠基。1988年,赖汉新接任院长。1989年,编纂《东山区人民医院志》(1917年---1988年)共约8万字,此为我院70余年来第一部专志。1999年,东山区人了医院五羊屯门诊部全面开诊。1991年,爱华楼落成并交付使用,叶选平、冠庆延、张汉青、高祀仁等省、市、区领导参加庆典;医院成立急诊科。1992年,成立皮肤美容科。1993年,陈健秀接任为党总支书记;成立传染科、家庭病床科、医疗设备科;医院被评为广州市最佳服务单位。1994年,赖汉新调东山区卫生局任副局级调研员,免去其院长之职,任命陈念祖为第一副院长,并授权其主持全院工作;内科分成内一、内二、内三科;省卫生厅批准我院为“二级甲等”医院。1995年,任命陈念祖为院长,黄素君接任为党总支书记。2001年,江晴接任院长。2003年,新大楼峻工。2004年,陈慧接任院长,邱丽容为党总支书记。2007年1月,因广州市行政区域调整,更名为越秀区人民医院。2007年8月,并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名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山院区。
附录一、医院名称变更图
邝磐石医院(1917年---1958年)→东区人民医院(1958年---1959年)→东区第一人民医院(1959年---1960年)→东山区第一人民医院(1960年---1961年)→东山区人民医院(1961年---2006年1月)→越秀区人民医院(2006年1月---2006年8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山院区(2006年始至今)
附录二、历任院长、书记表
院长
邝磐石 男 1917年9月----1964年9月
李平 女 1964年9月----1966年9月
黎超亮 男 1966年9月----1972年9月
吴仕轩 男 1972年9月----1975年3月
张铭 男 1975年3月----1979年2月(注:以上3位为革委会主任)
崔献瑞 男 1979年3月----1981年4月
张家声 男 1981年4月----1987年8月
冯超华 女 1987年8月----1988年1月(注:代院长)
赖汉新 男 1988年1月----1994年9月
陈念祖 男 1994年9月----2001年12月
江晴 男 2002 年 3 月----2003年10月
陈慧 女 200 3年10月----现在
书记
莫惠行 女 1964,2----1970
黎超亮 男 1971----1972,9
吴仕轩 男 1972,9----191975,3
张铭 男 1976,6----1979,3
王祥 男 1979,3----1980,8
张铭 男 1981,4----1983,3
熊思禹 男 1983,3----1987,9
曾小梅 女 1987,9----1993,7
陈健秀 女 1993,7----1995,10
陈军 女 1995,10---2003,10
邱丽容 女 2003,10----现在
『叁』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包括那几个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由院本部,黄埔院区、东山院区三个院区组成。
本部院区位于越秀区中山二路58号(近执信南路);
黄埔院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黄埔东路183号;
东山院区位于 越秀区中山二路1号。
『肆』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院架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医院组织架构分为院本部和黄埔院区两个部分,分别详细列举了科级和专科级的业务科室。
在院本部,内科部分包括血液内科、消化内科、呼吸内科、肾内科、风湿内科、内分泌内科、普通内科、内镜中心以及内科门诊等。外科则有普通外科、胃肠胰外科、血管甲状腺外科、神经外科、肝胆外科、烧伤外科、泌尿外科、小儿外科、整形修复外科、胸外科、微创外科和外科实验中心等。此外,妇产科设有妇科、产科、生殖医学中心和儿科等,神经科、心血管医学部、骨科—显微外科医学部、耳鼻咽喉科、中医科、皮肤科、口腔科和眼科等科系也均有相应的专科。
黄埔院区的科室设置有所不同,有感染科、心血管内科、神经三科、普通内科、外科各科室、上肢骨科、下肢骨科、脊柱外科、妇科、产科、儿科、康复科、急诊科、麻醉手术科、五官科、中皮科、放射科、检验科、药剂科、高压氧科、血库、B超室、预防保健科以及东校区门诊部等。
病理科、骨科研究所和病案统计室是两个院区共享的重要支持部门,负责医学研究和数据管理。
以上是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组织架构概览,为患者和医疗人员提供了清晰的科室分类和职能划分。
(4)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山院区扩展阅读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中山一院)是中国重点大学——中山大学附属医院中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附属医院,始建于1910年,现为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和国家爱婴医院,由院本部、黄埔院区和东山院区三个院区组成,是华南地区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和康复的重要基地,素以“技精德高”在中国和东南亚一带久负盛名,2004年被评为“香港人最信赖的中国内地医疗机构”。
『伍』 广州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哪区的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地址:越秀区中山二路58号(近致信南路)
越秀区
『陆』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和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有什么不一样
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和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不一样专之处如下:
1、创建时间不属一样。东院创建时间于:1999年,而第一医院创建于:1910年,是国家三甲医院。
2、所处地区不一样。东院地处于: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黄埔东路183号,而第一医院位于:广东省广州市中山二路58号。
3、所属不一样。第一医院包含东院。东院于2002年和第一医院合并,之后改名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
(6)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山院区扩展阅读
1、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原黄埔院区)前身为广州市黄埔区人民医院,1999年由原中山医科大学接管,2001年在原中山大学与原中山医科大学合并组成新的中山大学后划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并命名为黄埔院区,2013年10月经国家卫计委批准正式命名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
2、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中山一院,始建于1910年,是一所国家三级甲等医院和国家爱婴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