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宿舍天花板改造
1. 如何改造大学宿舍
最近我的好基友二哈去泰国教书了,在走之前她在我面前唠叨最多的就是我到了那边要怎么怎么装饰自己的房间,说起来的时候眉飞色舞地在我面前比划,眼睛里面全部都是小心心。
你看吧
有一个自己的小窝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
即使是在学校的六人间也是可以做到的,
虽然现在不能拥有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空间
但是那我们可以来来一个低配版本的呀
重要的是自己能够开心
不是吗?
以下的案例仅仅建立在个人生活经验之上
希望可以成为你的垫脚石。
有什么:先确定自己能够改造的范围
改造:尽可能利用一切现有的东西
保持:每次东西之后都放回去
酱每天都生活在一个整洁的环境里面
有什么:床+衣柜
首先我住的宿舍是一个六人间 ,屋子里面有8 个 床位,其中两个靠近门下床的位置两边各放了3个衣柜,也就是说每一边有三个床位和三个衣柜,所以完全属于自己的地方就是就只有一张床和衣柜。在这里很羡慕那些上床下桌的同学,可是我们学校男女比例严重不协调,男生全是四人间。先让我去哭一会儿…….,哭有什么用,后面再说解决办法。
那我们现在确定了自己的领地,就下来就是改造啦。我比较喜欢极简风格,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其实主要原因还是穷......
床:
床的面积你想改造?那就只能够睡地上了,所以决定还是不要对它有什么期望。但是可以利用它周围的空间,我把靠近墙壁的那一部分当做自己的书架和梳妆台,还给它起了个倍儿有文采的名字“书妆打扮”。
说实话,我大学里养成最好的习惯就是阅读,每天睡觉前会根据心情翻翻喜欢的书,心里默念本公举要入寝了;)。放书就靠着床和墙壁的夹角放。我这里刚好有个暖气片,我就把书放在暖气片上面搭了一个梳妆台,再放一个台灯,这样就算你早起也可以避免因为开灯打扰到宿舍同学(我是指天花板上面的灯),护肤化妆啥的,方便的不是一点点,尤其是画眉,完全就是由光源决定。
床的栏杆上可以粘一些挂钩,一回来就可以把外套包包挂在上面,很方便。
床下一半放自己的鞋子和杂物,一半给室友放东西。
衣柜
我们宿舍的衣柜分上下两个一大一小的柜子,完全没有什么改动。上面我用来放当季所有的衣服和配饰,衣服就按照类别+颜色挂起来。配饰、包包和贴身衣衣物就收纳起来排列在下面。柜子的下面我会放换洗的床单和囤货(大部分都是囤的化妆品,结果证明这是一个很傻的行为。我囤的那些东西到毕业都没有用完,新的东西层出不穷,每次看见新出来的产品都想哭)。所以如果放不下怎么办?精简,你值得最好的。可以看看《极简生活》这本书,手把手教你如何精简。
到这儿,自己能够支配的地方好像也就这些了,但是…….作为一个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小仙女,怎么可能就此罢休呢?当然是开动我们的小脑瓜,看看哪些没人用的地方就用起来啊。就算是6人间,也要过上四人间的生活。不就是缺一张桌子的事吗?我发现我们房间外面的阳台是个好地方,一般就用它来晾衣服和放清洁工具,后来我把它的一角改造成这样。
我选择采光好的一边,另外一边不管,舍友们用它爱干啥就干啥吧。哈哈,最后阳台另外的一角变成了放杂物的地方。放一张桌子,这里就是自己的学习工作区,桌面上只放当时学习需要的东西,用完就收走。盒子里面是放学习的杂物,比如便利贴、夹子啥的。桌子下层放不用的教材,当学期需要用的教材就放旁边的椅子上。这张桌子是我们宿舍标配里面的一张,一共有两张,另外一张放在房间里面了 。
晚上的时候就自己在这儿写手账,对自己的一天进行反思和总结,拉上玻璃门,无论屋里是什么样,都不会影响到我。尤其是夏天的时候,凉风吹进来,还有蛙鸣声,那感觉
爽哉!
当然啦,对于像这样属于被室友们遗弃的公共区域也还是要记得这是大家可以一起使用的地方哦 ,如果室友想用你开发的地方也是可以的 。我室友经常会把一些蛋糕、很容易坏的一些水果放那桌子上我也不会拒绝,大家在一起开心才是最重要嘛。
保持:用完就放回原位
在《极简生活》里面,作者为了避免满屋子找东麻烦,总是会在用完东西后立刻放回原位,并且固定每样东西的位置。
每天我回到宿舍宿舍的时候,看到自己的那一片小天地时有时候会被惊讶到,原来这么地整洁。
以上就是个人关于如何布置大学宿舍的所有心得。
如果你也有相关的经验和疑虑,欢迎来评论区留言。
2. 国外逆天的学生宿舍设计,重返校园生活
限制于空间面积,绝大多数学校的学生公寓设计的首先考虑因素都是只要能住人、够便宜就好。小编带大家欣赏以下几间打破传统学生宿舍设计的公寓,宽敞的室内空间、极具设计风格的质感装潢、多功能开放空间,丝毫不逊于城市居家生活的环境。
香港荃湾CampusHongKong学生公寓的上下铺设计
学生宿舍中最常用来节省空间的上层床铺、下层书桌的设计形式,在香港由LYCSArchitecture操刀将饭店改建的学生公寓中得到美型进化。为符合共同生活的学生生活特性以及取得空间的最大利用性,建筑师将房间的隔墙打通,成为每间8坪大、可供4人住宿的房间,角落设计为系统包装的上下铺独立空间,却各自拥有独立的窗景、插头、阅读灯,但在中央设置宽敞书桌以供共同交流,天花板则是每个人的创作空间。
南丹麦大学学生宿舍的落地窗
位于丹麦奥登斯(Odense)的南丹麦大学(UniversityofSouthernDenmark)的梦幻宿舍由CFM_llerArchitects打造,能够容纳250位学生居住,广大的公共生活空间及私人独立阳台就是学生最爱宅在宿舍的塬因之一。宿舍由三栋大楼以三角形的造型排列,让每间宿舍的房间都能够拥有一片看向蓝天绿地的景观落地窗,且对于其他厨房、交谊厅等空间而言,也提供最佳自然光源。地面楼层的咖啡厅、楼顶的派对场地,作为平衡隐私和社交的空间最好不过。
伦敦学生公寓Scape超微型住宅
可别以为只有亚洲国家才流行微型公寓,AbRogers在东伦敦设计建造了名为「Scape」、可容纳600人住宿的学生公寓,以火车通_床位为灵感,每间房间空间只有3.7坪,但书桌、床位、厨房、卫浴、拥有大片落地窗的小客厅等,一应俱全。空间虽小,设计可也没有马虎,以纯白为基底的空间,点缀桃红、亮黄的鲜艳彩色色块,增添空间更多活泼活力。内部设有两家餐厅、一间咖啡厅、一间酒吧、小型博物馆、艺廊等,提供学生在公寓内多采多姿社交生活空间。
柏林Kreuzberg区学生公寓的国外留学氛围
由非营利组织国际教育交流协会(,CIEE)所企划,将每位住在_面的学生视为国际公民,试图在柏林国内营造出国外留学的生活感。驱走学生公寓_的统一单调,建案开发者MacroSea将诸多柏林新锐设计师创作家具混搭现代风格浓厚的家饰,作为室内画龙点睛之品,塬本在工厂中的废料也成为新建筑的工业风建材,房间中装上滚轮的家具则可让学生自由设计空间动线。开发者更希望这栋学生公寓能够结合学术、生活、饮食、社交、艺术等多样化功能,因此还设有小型教室、建筑工作室、厨房、大型活动室内场地等,供学生使用。
荷兰学生公寓注重社区交流
为解决阿姆斯特丹市内学生住宿空间短缺的问题,KnevelArchitecten建筑改造1964年落成但已经荒废多年的老旧大楼,成为充满崭新活力的学生公寓,为当地社区带来新气象。设计团队将鲜黄设计塬色贯穿整栋大楼建立整体性,塬本方块式隔间的办公空间,恰巧适合学生房间隔间形式,总共容纳285位学生居住。一楼更开放给民营女子青年旅社Hostelle经营,学生公寓门口以公共广场的形式与社区区域连通,提升学校学生、造访城镇的游客与社区之间的关系,营造出拓展社会及国际视野的有机环境。
学生公寓因为人数与面积上的限制条件,很难做到居家空间那样的舒适享受,但可以利用合理的空间规划和创意性设计,来满足学生能够拥有既独立又共生的居住形式,以适应校园未来的居住趋势。
原文地址:https://www.wanzhuang.com/news_13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