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药学院复试线
① 中南大学在职研究生复试分数线是多少
选择就读在职研究生来提升自己的能力人逐年增多,于是就有不少考生想知道中南大学在职研究生复试分数线是多少。复试分数线就是初试成绩必须要达到院校划定的分数线才能进入复试,而没有达到院校分数线但是达到国家线的可以申请调剂。
中南大学在职研究生分数线目前已经发布,考生可以作为参考。金融、应用统计、保险370.60.90;法律、社会工作350.55.90;教育365.60.100;体育300.45.70;翻译、新闻与传播365.60.90;建筑学、工程、城市规划330.50.85;公共卫生、临床医学、药学320.50.155;会计、图书情报200.60.100;艺术355.50.90。
非全日制研究生需要参加与全日制研究生同时进行的全国统考,经过初试复试后方可入学。报考条件一般是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高职高专毕业学历绝银差后满2年或2年以上达到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管理类专业要求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专科毕业后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
因此在职人员可以选择通过同等学力申硕进行学习,同等学力申硕免试入学,一般大专及以上学历就可以报名学习,完成学业后可以获得结业证,满足本科学历且学士学位满三年的学员可以参加搏饥申硕考试申请硕士学位。热门专业有法学、金融学、教育学、英语在职研究生等。
考研并皮政策不清晰?同等学力在职申硕有困惑?院校专业不好选?点击底部官网,有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博士开放网申报名中:https://www.87dh.com/yjs2/
② 中南大学2023年考研复试分数线
中南大学2023年考研复试分数线如下:
2023中南大学研究生分数线:中南大学想上岸哲学专业考研分数线为330分。 心理学专业考研分数线为180分。 管理学专业考研分数线为370分。
中南大学(Central South University),位于湖南省长沙市,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是全国首批试点开展八年制医学教育(本博连读)的五所大学之一。
截至2022年9月,学校占地面积317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19万平方米;设有30个二级学院,开设103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在校学生60537人,其中本科生34391人、研究生23726人、国际学生2282人、预科生138人。
③ 中南大学药学研究生分数线
中南大学药学研究生分数线325分。
商学院,应用经济学395,管理科学与工程405,工商管理390.金融专硕375。
法学院,法学学硕365,法律硕士法学与非法学都是360。
公共管理行数学院,哲学385,社会学375,社会工作390,公共管理380。
数学与统计学院,应用统计400,数学310,统计学370。
物理与电子学院,物理学385,电子信息390。
化学与化工学院,化学360,材料与化工330,生物与医药335。
交通运输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分别是325和345。
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350,力学310,道路与铁道工程340。
计算机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32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70,软件工程370,通信工程360。
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375,细胞生物学400。
自动化学院,电气工程340,控制科学与工程375,能档纳首源动力385,电子信息385。
④ 中南大学复试分数线
中南大学经济学专业考研复试分数线370分,金融学考研复试分数线370分,应用统计学考研复试分数线370分。
中南大学学科建设:
学校材料科学、工程学、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数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社会科学总论、培碧免疫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农业科学、物理学等17个学科进入基本科学指标全球前1%。
其中材料科学、工程学、临床医学、计算机科学、化学居全球前1‰;拥有享“南湘雅”美誉的湘雅医院、湘雅二医院、湘雅三医院3所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及湘雅口腔医院。
⑤ 中南大学考研复试线
中南大学考研复试线是323。
中南大学(Central South University),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滑燃部直属的全敬族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国家“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入选国家“2011计划”牵头高校、“111计划”、“强基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9月,学校有在职教职工数6069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7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4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6人。
“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9人(其中青年项目2人),教授及相应正高职称人员198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97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