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全国各大学排名
『壹』 集美大学2016年全国排名多少
在中国校友会版本2016年大学排行榜中,集美大学排名全国第268名,属于2星级大学,具体如下表:
『贰』 2016中国大学排行榜的介绍
2016年1月26日,最好大学网发布“2016中国最好大学排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位居前五,成为中国高校金字塔尖端上的学府。6-10名分别是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1“生源质量”指标排名显示,国内顶尖学生优先报考的依然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排名第三。其次是中国人民大学、南大、上海交大、复旦、中科大、浙大和南开大学。22015年12月30日,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正式发布《2016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报告公布了2016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榜单,这是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连续第14年发布中国大学排行榜。校友会网2016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中,北京大学综合实力最强,连续9年蝉联第1;清华大学居第2,复旦大学列第3,武汉大学列第4,浙江大学居第5,中国人民大学列第6,上海交通大学居第7,南京大学列第8,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居第9,中山大学列第10。
『叁』 中国一流大学排名2016有哪些
2016中国一流大学排行榜
序号 学校名称 所在地区 2016年排名情况
综合排名 办学类型 星级排名 办学等级
1 北京大学 北京 1 中国研究型 7星级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2 清华大学 北京 2 中国研究型 7星级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3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 中国研究型 7星级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4 复旦大学 上海 3 中国研究型 6星级 中国顶尖大学
5 武汉大学 湖北 4 中国研究型 6星级 中国顶尖大学
6 浙江大学 浙江 5 中国研究型 6星级 中国顶尖大学
7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 6 中国研究型 6星级 中国顶尖大学
8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 7 中国研究型 6星级 中国顶尖大学
9 南京大学 江苏 8 中国研究型 6星级 中国顶尖大学
10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湖南 9 中国研究型 7星级 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
1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 12 中国研究型 6星级 中国顶尖大学
12 北京体育大学 北京 - 专业型 6星级 中国顶尖大学
13 中央音乐学院 北京 - 专业型 6星级 中国顶尖大学
14 中央美术学院 北京 - 专业型 6星级 中国顶尖大学
15 北京电影学院 北京 - 专业型 6星级 中国顶尖大学
16 中央戏剧学院 北京 - 专业型 6星级 中国顶尖大学
17 中山大学 广东 10 中国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18 吉林大学 吉林 11 中国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19 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 13 中国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20 四川大学 四川 14 中国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21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 15 中国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22 南开大学 天津 16 中国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23 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 17 中国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24 中南大学 湖南 18 中国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25 同济大学 上海 19 中国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26 天津大学 天津 20 中国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27 山东大学 山东 21 中国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28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 21 中国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29 厦门大学 福建 23 中国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30 东南大学 江苏 24 中国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3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 25 中国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32 东北大学 辽宁 26 中国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33 重庆大学 重庆 27 中国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34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 28 中国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35 大连理工大学 辽宁 29 中国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36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 30 中国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37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 32 行业特色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38 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 37 行业特色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39 中国地质大学 湖北 39 行业特色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40 中国矿业大学 江苏 42 行业特色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41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 45 行业特色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42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 53 行业特色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43 河海大学 江苏 54 行业特色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44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河南 55 行业特色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45 中国石油大学 山东 60 行业特色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46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 64 行业特色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47 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 66 行业特色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48 第三军医大学 重庆 70 行业特色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49 第二军医大学 上海 71 行业特色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50 第四军医大学 陕西 73 行业特色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51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 89 行业特色研究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52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 - 专业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53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 - 专业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54 中国美术学院 浙江 - 专业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55 外交学院 北京 - 专业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56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北京 - 专业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57 中国音乐学院 北京 - 专业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58 上海戏剧学院 上海 - 专业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59 中国戏曲学院 北京 - 专业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60 北京舞蹈学院 北京 - 专业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61 鲁迅美术学院 辽宁 - 专业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62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河南 - 专业型 5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肆』 20l6中国大学一百强排名有哪些
2016年中国一流大学百强名单【完整版】
排名 学校名称 总分 所属地区 地区序 类型 类型序
1 北京大学 100 北京市 1 综合 1
2 清华大学 97.24 北京市 2 理工 1
3 浙江大学 92.31 浙江省 1 综合 2
4 上海交通大学 88.83 上海市 1 理工 2
5 武汉大学 80.66 湖北省 1 综合 3
6 复旦大学 78.83 上海市 2 综合 4
7 南京大学 78.13 江苏省 1 综合 5
8 吉林大学 72.06 吉林省 1 综合 6
9 中山大学 71.4 广东省 1 综合 7
10 华中科技大学 70.97 湖北省 2 理工 3
11 四川大学 69.42 四川省 1 综合 8
12 山东大学 68.79 山东省 1 综合 9
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67.65 黑龙江省 1 理工 4
14 西安交通大学 67 陕西省 1 理工 5
1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66.33 安徽省 1 理工 6
16 东南大学 64.81 江苏省 2 理工 7
17 南开大学 64.71 天津市 1 综合 10
18 中南大学 64.07 湖南省 1 理工 8
19 中国人民大学 63.59 北京市 3 文法 1
20 北京师范大学 63.06 北京市 4 师范 1
21 厦门大学 62.01 福建省 1 综合 11
22 同济大学 61.71 上海市 3 理工 9
23 大连理工大学 61.35 辽宁省 1 理工 10
24 天津大学 61.02 天津市 2 理工 11
25 华东师范大学 60.9 上海市 4 师范 2
2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60.32 北京市 5 理工 12
27 华南理工大学 57.36 广东省 2 理工 13
28 北京理工大学 57.11 北京市 6 理工 14
29 中国农业大学 56.83 北京市 7 农林 1
30 西北工业大学 55.39 陕西省 2 理工 15
31 重庆大学 55.11 重庆市 1 理工 16
32 湖南大学 54.99 湖南省 2 理工 17
33 兰州大学 54.84 甘肃省 1 综合 12
34 北京交通大学 54.52 北京市 8 理工 18
35 电子科技大学 54.51 四川省 2 理工 19
36 西南交通大学 54.15 四川省 3 理工 20
37 武汉理工大学 53.66 湖北省 3 理工 21
38 东北大学 53.3 辽宁省 2 理工 22
39 华中师范大学 53.07 湖北省 4 师范 3
40 东北师范大学 53.05 吉林省 2 师范 4
41 苏州大学 52.92 江苏省 3 综合 13
42 西南大学 52.74 重庆市 2 综合 14
43 郑州大学 52.72 河南省 1 综合 15
44 华中农业大学 52.71 湖北省 5 农林 2
4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52.33 陕西省 3 理工 23
46 华东理工大学 52.14 上海市 5 理工 24
47 南京师范大学 51.77 江苏省 4 师范 5
48 中国海洋大学 51.75 山东省 2 理工 25
49 南京农业大学 51.52 江苏省 5 农林 3
5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51.51 江苏省 6 理工 26
51 陕西师范大学 51.4 陕西省 4 师范 6
52 北京科技大学 51.06 北京市 9 理工 27
53 西北大学 51.05 陕西省 5 综合 16
54 上海大学 51.03 上海市 6 综合 17
55 南京理工大学 50.7 江苏省 7 理工 28
56 北京工业大学 50.58 北京市 10 理工 29
57 江南大学 49.98 江苏省 8 综合 18
58 哈尔滨工程大学 49.68 黑龙江省 2 理工 30
59 湖南师范大学 49.58 湖南省 3 师范 7
60 河海大学 49.51 江苏省 9 理工 31
61 云南大学 49.22 云南省 1 综合 19
62 浙江工业大学 49 浙江省 2 理工 32
63 北京邮电大学 48.84 北京市 11 理工 33
64 中国政法大学 48.72 北京市 12 文法 2
65 燕山大学 48.04 河北省 1 理工 34
6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47.82 陕西省 6 农林 4
67 中央财经大学 47.73 北京市 13 财经 1
67 北京语言大学 47.73 北京市 13 文法 3
69 华南师范大学 47.64 广东省 3 师范 8
70 北京化工大学 47.49 北京市 15 理工 35
71 中央民族大学 47.47 北京市 16 民族 1
72 暨南大学 47.43 广东省 4 综合 20
73 河南大学 47.42 河南省 2 综合 21
74 合肥工业大学 47.26 安徽省 2 理工 36
75 南昌大学 47.08 江西省 1 综合 22
76 东华大学 46.81 上海市 7 理工 37
77 上海财经大学 46.74 上海市 8 财经 2
78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46.52 江苏省 10 理工 38
79 广西大学 46.49 广西壮族自治区 1 综合 23
80 湘潭大学 46.11 湖南省 4 综合 24
81 华南农业大学 45.98 广东省 5 农林 5
82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45.88 北京市 17 理工 39
83 福州大学 45.8 福建省 2 综合 25
84 天津医科大学 45.74 天津市 3 医药 1
85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45.53 北京市 18 理工 40
86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45.2 山东省 3 理工 41
87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44.9 湖北省 6 理工 42
88 宁波大学 44.7 浙江省 3 综合 26
89 林业大学 44.68 北京市 19 农林 6
90 长安大学 44.66 陕西省 7 理工 43
91 内蒙古大学 44.62 内蒙古自治区 1 综合 27
92 河北大学 44.44 河北省 2 综合 28
93 山西大学 44.43 山西省 1 综合 29
94 华北电力大学 44.37 北京市 20 理工 44
94 北京中医药大学 44.37 北京市 20 医药 2
96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44.29 北京市 22 理工 45
97 安徽大学 44.2 安徽省 3 综合 30
98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44.11 湖北省 7 财经 3
99 海南大学 43.92 海南省 1 综合 31
100 太原理工大学 43.7 山西省 2 理工 46
100 黑龙江大学 43.7 黑龙江省 3 综合 32
『伍』 中国重点大学排行榜
2016-2017年中国一流大学(100强)排行榜如下:
排名 学校名称 所属地区
1 北京大学 北京市
2 清华大学 北京市
3 浙江大学 浙江省
4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市
5 武汉大学 湖北省
6 复旦大学 上海市
7 南京大学 江苏省
8 吉林大学 吉林省
9 中山大学 广东省
10 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省
11 四川大学 四川省
12 山东大学 山东省
13 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省
14 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省
1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省
16 东南大学 江苏省
17 南开大学 天津市
18 中南大学 湖南省
19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市
20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市
21 厦门大学 福建省
22 同济大学 上海市
23 大连理工大学 辽宁省
24 天津大学 天津市
25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市
2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市
27 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省
28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市
29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市
30 西北工业大学 陕西省
31 重庆大学 重庆市
32 湖南大学 湖南省
33 兰州大学 甘肃省
34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市
35 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省
36 西南交通大学 四川省
37 武汉理工大学 湖北省
38 东北大学 辽宁省
39 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省
40 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省
41 苏州大学 江苏省
42 西南大学 重庆市
43 郑州大学 河南省
44 华中农业大学 湖北省
4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陕西省
46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市
47 南京师范大学 江苏省
48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省
49 南京农业大学 江苏省
50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江苏省
51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省
52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市
53 西北大学 陕西省
54 上海大学 上海市
55 南京理工大学 江苏省
56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市
57 江南大学 江苏省
58 哈尔滨工程大学 黑龙江省
59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省
60 河海大学 江苏省
61 云南大学 云南省
62 浙江工业大学 浙江省
63 北京邮电大学 北京市
64 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市
65 燕山大学 河北省
6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陕西省
67 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市
67 北京语言大学 北京市
69 华南师范大学 广东省
70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市
71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市
72 暨南大学 广东省
73 河南大学 河南省
74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省
75 南昌大学 江西省
76 东华大学 上海市
77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市
78 中国矿业大学(徐州) 江苏省
79 广西大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
80 湘潭大学 湖南省
81 华南农业大学 广东省
82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北京市
83 福州大学 福建省
84 天津医科大学 天津市
85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北京市
86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山东省
87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湖北省
88 宁波大学 浙江省
89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市
90 长安大学 陕西省
91 内蒙古大学 内蒙古自治区
92 河北大学 河北省
93 山西大学 山西省
94 华北电力大学 北京市
94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市
96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北京市
97 安徽大学 安徽省
98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北省
99 海南大学 海南省
100 太原理工大学 山西省
100 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省
『陆』 2016年中国前二十所大学排名
“中国最好复大学排名”的排制名范围是教育部公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名单(2015年5月21日公布)中,1216所办学层次为本科的大学。这其中公办大学793所、民办大学140所、独立学院283所。
指标体系
『柒』 中国最好的大学是哪一所
应该是“西南联大”!由清华 北大 南开3所学校组合而成。
西南联大是一种文化,一种教育理念,一种传承。它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培育出了一大批杰出人才,比如两位诺贝尔奖得主:李政道,杨振宁。还有众多两弹元勋和上百位两院院士:梁思成,林徽因,华罗庚,朱自清,闻一多,冯友兰,邓稼先,陈寅恪,等等。西南联大可以说是中国乃至世界教育界的一个奇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捌』 2016中国大学排名和中国大学排行榜
2015中国大学国际化水平排行榜,引导中国高校提升国际化水平、国际影响力和全球竞争力。结果显示,北京大学国际化水平最高,雄居2015中国大学国际化水平排行榜榜首;清华大学名列第二,北大清华是我国国际化水平最高、最具国际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学,是中国最受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青睐的大学,也是英国泰晤士报(THEs)、QS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等世界三大大学排行榜排名最高的大学。复旦大学名列第三;上海交通大学位居第四,浙江大学位列第五;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位居第六;南京大学第七;武汉大学名列第八;中山大学位居第九;同济大学位列全国第十。
两岸四地大学排行榜六星级大学排行榜五星级大学排行榜四星级大学排行榜三星级大学排行榜民办大学排行榜最受外国政要青睐大学排行榜独立学院排行榜国际化水平大学排行榜综合类大学排行榜理工类大学排行榜财经类大学排行榜师范类大学排行榜医药类大学排行榜政法类大学排行榜语言类大学排行榜农林类大学排行榜民族类大学排行榜艺术类大学排行榜体育类大学排行榜
北京大学雄居2015中国大学排行榜榜首,国防科技大学跻身全国十强
报告显示,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2015中国大学排行榜700强中,北京大学雄居榜首,连续八年问鼎中国大学排行榜冠军宝座,综合得分为100分。清华大学98.23分,名列第二;复旦大学82.22分,名列第三;武汉大学81.88分,位居第四;中国人民大学81.67分,首次进入全国五强;浙江大学81.66分,位列第六;上海交通大学81.44分,位列第七;南京大学80.87分,位居第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75.88分,再次闯入全国前十,名列第九;国防科学技术大学75.75分,首次进入全国十强。
『玖』 2016中国大学排名
“2016中国最好大学排名”综合排名中有310所高校上榜,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雄踞前五,成为中国高校金字塔尖端上的殿堂级学府。5-10名分别是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综合排名百强高校在地域分布上存在不均衡,北京高校最多,有18所,其次是江苏省,有16所。河南、江西等省份依旧没有高校进入百强。排名前列的大多是部属、央属高校,但也有个别地方高校表现抢眼,苏州大学由2015年的34名升至今年的26名,上海大学位列第46名,成为前50名中仅有的两所地方高校。
中国最好大学排名从指标评价内容的重要性和指标本身的适切性角度出发精选了9项指标构建指标体系。其中人才培养方面2项,即反映生源质量和人才培养声誉的“新生高考成绩”、反映培养结果的“毕业生就业率”;科学研究方面4项,分别是体现科研规模的“论文数量”、体现科研质量的“论文质量”、体现顶尖成果的“高被引论文”、体现顶尖人才的“高被引学者”;服务社会方面3项,包括测量科技服务贡献的“企业科研经费”、测量产学研合作的“校企合作论文”、测量成果转化效益的“技术转让收入”。排名负责人程莹博士指出,”中国最好大学排名指标选择的导向是反映学生、雇主、学者、企业等大学服务对象对大学的‘集体判断’,充分体现了排名作为第三方市场评价的独特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