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招生排名 » 大学语文过秦论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过秦论课后习题答案

发布时间: 2023-11-09 14:09:57

1. 求大学语文课后习题答案 好的话追加分

. 思考题思路提示
现代文
你怎样评价“人定胜天”一类的口号?
有合理的一面,但也有夸张的一面。后者不加以矫正,就是季羡林文中所批判的情况。季文较多地是强调了传统文化中与自然和谐的一面,陈文强调的是儒家文化家族宗法的一面。 因为都不是专题论文,所以各自强调不同,引申出的看法也有区别。
2. 怎样看演讲中的幽默与噱头的区别?
噱头往往是外加的,内容是浅薄、哗众取宠的。幽默是内容本身的有机组成,是深化、生动化的手段,是包含着智慧的,给人以启示的。
3. 天才是否注定要有悲剧命运?遭遇悲剧命运的原因主要在社会方面还是在自身?
天才的命运当然注定不是悲剧,但悲剧的情况较多也是事实。原因两方面都有:自身性格的偏执和社会的缺少宽容与理解
1. 概括与分析本文中“我”的矛盾心理。
父亲喜爱女儿,目睹爱女长到婚嫁年龄,舍不得女儿离己而去、嫁作人妇,却又无法阻拦,于是转移目标,将她们的男友一律视作“假想敌”。
2. 举例说明本文中作者对人生况味的细致体察。
作者关注和叙写他人的举止言笑,如小女儿的天真未凿,女儿们对男友照片的“供奉”,“假想敌”来访时与女儿的亲密状,吃饭时的哑剧等等,均是对人情事态的生动再现。
3. 本文作者的幽默风趣表现在哪些地方?
妙喻连篇,抓住题目中“敌”之一义,时时扣紧题旨,屡屡用军事上的术语与事物,暗喻父亲与候选女婿对女儿的争夺战,描写“敌”之情状与“我”之心态。
4. 分析本文语言上的特点。
巧用比喻,善用典故,机智幽默,富书卷气 。

. 分析本文的中心意象及其象征意蕴。
“女孩子的花”即传说中由名叫百叶的女子变化而来的重瓣水仙花——百叶水仙是本文的中心意象。这一意象蕴涵着复杂的象征意义,作者赋予它以女孩子的性格、美丽和命运,她就成了青春女性的象征。重瓣水仙的灿烂开放、散发芬芳,美丽而短暂的花期,受到冷落的不幸和“刀一样”的性格,在此都是青春女性之绚烂生命、人生际遇、悲剧命运、纯真性情的写照。反过来说,作者把年轻女子的性格、情感赋予水仙花,水仙花成了作者抒发对女孩子人生境遇感喟的载体。
3. “女孩子的花,刀一样的花”有何寓意?
当她们感知最亲近的人也“不爱我们了”时,就有了“刀一样”的举动:决绝地自尽赴死,由此对世人宣告:绝不能做伤害女孩子的事。其寓意大概是对这个世界漠视女性特殊人生和对女性自身命运、处境的抗争,也还可以说是对女性的自我发现、对一种女性精神的期许。
. 请根据本文的描写,概括一下金岳霖先生的性格特征。
一肚子学问,对工作、对学问热爱到痴迷的程度;对生活充满兴趣和热爱,不矜细行,不惧物议,任性洒脱,认真、机智、幽默和从容不迫,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心机,少俗虑;为人天真到像一个孩子,对学生、对友人,具有深厚情感。
2. 本文中间叉出一笔,写金岳霖的一位学生王浩,你认为这种写法好吗?是否成功?
这一笔看似闲篇,其实别有用心:借“好学生”王浩在课堂上受金先生特别器重和王后来的成就,显示了金先生在治学上的平等精神和他学术的影响
3. 本文在口语和文言词语的使用上有怎样的特点?试加分析。
结合文章中的具体例证,分析其特点。
口语朴素而富有表现力,偶尔穿插文言词语,俗雅相彰,臻于化境。

1. 本文从哪些方面阐述了《北京大学月刊》创办的宗旨?
发表学校师生的研究成果,以尽学术贡献之责任;刊载各学科学说,破除学生固守专业、抱残守缺的旧习;发表各家各派的见解,消除校外学者的怀疑。
2. 本文结合办刊宗旨的说明,阐明了哪些大学理念?
大学为研究学术之机关,这种研究,既非单纯输入欧化,也非一味保存国粹,而要用科学方法揭示传统学术的真相,在近代学术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发展;大学学生不应以获取毕业证书为目的,应于专精之余,旁涉各种有关学科的学理,成为一定意义上的通才,而避免偏狭;大学是包容古今中外不同学术派别、典籍、思想,广泛延揽各家各派学者研治学术的机关,应循思想自由原则,行兼容并收主义。
3. 在作者看来,所谓“大学”的内涵是什么?
“所谓大学者……为共同研究学术之机关。”“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思想自由之通则,而大学之所以为大也。”行“兼容并收之主义。”
4. 反复阅读本文,体会其文风,并分析一下这种文风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格精神。
体现了作者诚恳、宽厚、温润、恬淡、坚定、从容等人格精神。
1.本文为何要详述联大之始末?其叙事有何特点?
碑文文体要求以叙事为主,而这样一个纪念性的建筑,也必须使后来者明其始末;其叙事繁简相宜,虚实结合,简洁而有法度。
2. 本文中所说“可纪念者盖有四焉”,都是从哪些角度着眼的?
其一、其二均着眼于历史,由联大看到国家命运于此翻开新的一页,为本国史所仅有;其三、其四则着眼于三校树立的榜样意义:合作无间,力行学术自由而有所坚守。
3. 你觉得如果纯用白话文或纯用文言古体,效果会怎样?
碑之为文,不宜过于浅白;但另一方面,时代变迁,又不宜过于古奥。本文在这方面尺度把握甚好。以浅近文言体写成,骈散相间,文采斐然。
1.何谓“通人”?就你所研学的学科,举出三两位学者来例证之。
不但在专业以外,注意全局,旁通本门以外的知识,而且是生活上的“全人”、学问上的“通人”,眼光远大。
举例时应以本国学者为主。
2. 学术上的“通人”与生活上的“全人”是怎样的关系?如何不害“精神偏枯病”?
前者指在所学专业以外,旁通本门以外的知识,后者指借“旁门”(主要是人文艺术等学科)的知识和精神,求得彻底的智慧,滋养自己的身心,养成远大的眼光,优雅的品格、风趣、嗜好,以正当地应付复杂的人生,如此即可避免此病。

3. 就你个人来说,如何摆脱专业课程的局限,“去领略一下全部天空的伟大”?
各人有不同的具体情况,但其精神是共同的;在所学专业以外,旁通本门以外的知识,对一门精通一切,对其他各门略知梗概,仍当是学者的最高理想。

古代文
1. 关于王羲之,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他的事迹或传说?
墨池,入木三分,黄庭换鹅,等等。
2. 找出文章中至今仍有活力的成语、词组。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茂林修竹、放浪形骸等。
四、思考提示

1. 你认为这种对话体在说理时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不足?
对话体多通过两个人物的问答和辩论来阐述道理,善于将不同思想的碰撞或逻辑思辨的过程有机地呈现出来,其语言也容易具有生动、活泼和个性化的特点。其不足之处是思路和逻辑有时不够严谨。

2. 在先秦诸子中,还有谁喜欢用寓言故事来阐述其哲学思想?
韩非子。《韩非子》中的《内储说》、《外储说》、《说林》、《喻老》、《十过》皆为寓言故事之专集,其数量居先秦散文之首。然其寓言主要取材于历史和现实,与庄子寓言的奇幻谲怪呈现为完全不同的风格。

3. 在阐述哲理时,本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指出来,并说明其效果如何。
拟人、比喻、对比、排偶,说理形象而有力。

4. 本文中有若干语句,在后世化为人们习用的成语,请指出来。
望洋兴叹、贻笑大方、坐井观天、太仓稊米。

1. 本文通过自设问答的形式表现内心矛盾,你认为这种方式与直抒胸臆相比,优点在哪里?
更加形象生动,对比更加鲜明。
你读过的文学作品中,还有哪篇是自设问答的?
如枚乘《七发》/司马相如《长林赋》
. 分析“吾辈”看月与他人有何不同,表现了怎样的审美情趣,从中可看出张岱小品文的哪些特点?
一喜喧嚣,一喜清幽,故而是两种境界,两种天地,两种情感。从中可看出作者文人情趣的流露,以及其小品清新空灵、率性任真的文风。
2. 比较袁宏道的《虎丘记》与张岱的《西湖七月半》,两篇同写望月之夜,不过彼此之内容及感慨有同有异,试加以分析、讨论。
袁宏道的《虎丘记》所写的是中秋月夜,主要笔墨倾注在叙写游虎丘的游人身上,作者的感慨,在于做官的身份,使他与游人之乐隔绝开来;张岱的《西湖七月半》亦主要写游湖之人,但对游人持嘲笑态度,意在凸显“吾辈”的清雅。

1. 在写到曾晳的时候,出现了一段关于弹瑟的声音和人物动作的描写,这样写的意图和效果是什么?
意图在于将曾晳的性格与其他三位弟子加以对比,将读者的关注点聚焦在他的身上;其效果是突出了曾晳洒脱放达的人格特征,并为其出人意料的回答作了铺垫。
1. 在描述百姓对齐王好乐和田猎的两种不同反应时,孟子使用了同中有异的重章叠句的手法,这种写法的意图何在?效果如何?
“今王鼓乐于此”至“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与下段“今王鼓乐于此”至“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两段,采用了类似诗歌的重章手法,即结构和语句大体一致,仅更换个别词句;且每段中也采用了类似诗歌的叠句手法。重章的效果是同时强化了两种现象之间相同与不同之处的对比,有很强的说服力;叠句则产生了积累性效果,增强了情绪的感染力。
2. 比较本文与《论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章,思考二者的语言风格有何差异,原因何在。
“侍坐”章平实自然、谈言微中,措辞简约而余味隽永;本文则富思辨性与逻辑性,有很浓厚的雄辩色彩。这种差异首先源自话语的对象、内容、场合及目的不同,也与孔子“恶佞”(《论语?先进》)而孟子“好辩”(《孟子?滕文公下》)的个性差异有关,时代精神与风气的变化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1. 本文所使用的排比、蝉联句式,在逻辑上是否真的很严密?有没有可以置疑的地方?
并非真的很严密,其可置疑之处,是按照文章所表达的意思,似乎从格物、致知直到平天下的八条目之间,有严格的蕴涵关系或充足条件的关系,即有了前件,就必定会有后件。但是仔细推敲起来,这种关系并不能成立。因为假如真是这样,那么“格物”与“平天下”之间的各个阶段就都可以省略,一旦“物格”,便“天下平”了,而“格物”也就等于是“平天下”,因此应该说“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格物(或致知)为本”才对。但是从事实上来说,“格物”并不等于“平天下”,甚至也不等于“修身”。文章既然说“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那么很明白,所谓“格物、致知、正心、诚意”都是总括于“修身”之内,是其具体的项目,而不是“修身”的前一阶段或充足条件。作者使用这些排比蝉联句式,只是为了强调它们之间的有机关联,但却很容易造成误解。所以我们在读这些句子的时候,不能按照今天的逻辑习惯去理解它们。

3. 道德的修养与知识的探求是什么关系?二者是否一回事?能否统一起来?
二者并不是一回事,有知识未必就有道德,有道德也未必就有知识。知识的目的是求真,道德的目的是求善。求知靠的是知性,求善则不仅靠知性,还得靠意志,即要知而能行。

诗歌

1. 体会和描述诗人的心境。
因悼念而感到寂寞;对险境的坚忍和不屈;深沉的怀念,庄严的哀思,对抗战胜利的期盼;镇静,坚守和自勉。

2. 试分析本诗的结构对比关系。
轻重,动静,人我,生死,多重对比关系,结构平衡而协调。

3. 本诗语言简单明白,请分析这种语言风格在新诗中的地位和价值。
本诗的语言朴素,洗练,明白如话,而又富于质感,充满暗示。标志着新诗语言的成熟。
有的诗内容十分确定,有的诗可以多种理解,请你结合本文分析其中的原因何在。
诗内容确定,主要是所写对象具体;而含蓄的诗歌,力图使诗歌表现的对象给人以不确定性,难以指实,如本篇中的“在水一方”的美人,可以指情感世界的恋人,也可以指家国渴慕的贤人。
3. 本诗的复沓形式与表现的思想感情之间有什么关联?
它的艺术作用在于很好地表现事物进展的顺序和程度,协调诗的韵律节奏,强化诗的音乐美和抒情气氛,增强表情达意的审美效果。
本篇中对李杨爱情有无批判、讽刺内容?如果有,请指出,并加以评论。
开卷“汉皇重色思倾国”以下,渲染玄宗得贵妃后纵欲、行乐,具批判讽刺意义。在文学思想上,作者主张文学反映社会,诗兼“美刺”。这决定了他对李、杨爱情持讽刺批判的态度,这一点在他的另一首描写杨贵妃的诗歌《胡旋女》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2. 长期以来,对本诗的理解众说纷纭,为什么?
形成理解的差异的原因主要是:首先题材本身,作者的处理是介于历史和传说之间;其次,在情感态度上,作者的儒家思想观念与作为诗人发自内心的情感之间存在着矛盾。所以,形成了作品内容在国家命运和个人爱情之间的内在张力。
与《长恨歌》那种内容十分明确的爱情诗相比,这种含混朦胧的作品的长处与短处各有哪些?
本诗具体内容的含混及缺失,反而提供给读者进行联想、想象的空间,更能引发不同读者多方面的感受。缺点是不太适合痛快淋漓地表达情感以及叙述事件。
试举例分析诗中的对句对表达效果的影响。
如颈联“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一去紫台”、“独留青冢”相对,动与静、生与死、风光与孤独之间形成鲜明的反差。去国之恨,留葬异乡之哀怨,在这巨大的反差中表现出来。而“朔漠”与“黄昏”呼应,营造出一种凄冷的氛围,也强化了诗歌的表达效果。
诗人对战争的矛盾态度表现在哪些地方?结尾写“李将军”有何意味?
诗歌前半部慷慨出师、血战杀敌,体现了一种雄壮激昂的情感;后半部则又表现出一种“沙场征战苦”的哀婉沉重。两者之间形成矛盾。
李广是汉代名将,以善于打仗和治军著闻于历史,诗结尾写“李将军”,是借助对历史上名将的回忆,反衬当时将领的无能和腐败。
2. 列举诗中的对比。
如:出师时的铺张扬厉与战败后的困苦凄凉;士兵的效命死节与将军的怙宠贪功;士兵的辛苦久战与将军的失职、纵情声色等。
你知道王国维所说的“三种境界”吗?你认为他的借用效果怎样?
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此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网络,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引用时作“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王国维别裁名人词句,赋予新意,启发多多,已为学界所接受。
西文汉译
作品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蕴,体现在哪些方面?
爱国主义,民权诉求,宗教修辞,理性精神,人类情怀。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画出文章中的相关内容
2. 本文多呼告句式,这与演讲者面对25万之众的听者有无关系?
有。这种修辞方式最宜面对听者众多的场合。
1. 本文基本的修辞手段是什么?
“反话正说”,即将那些批评性的、讽刺性的反向话语、意思,用一种一本正经、堂而皇之的方式说出来。

2. 本文有一个潜在的批判对象,是什么?
那些喜欢“忠告”他人的所谓“青年导师”。他们往往置社会恶俗乱象于不顾 ,把自己打扮成布道者,一味指指点点,教训他人,让青年这样那样,大唱道德高调。

3. 本文如此写来,显示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无心借发布“忠告”来作青年的所谓“导师”。他讨厌假正经,更讨厌以势压人,所以通过反语来警醒青年,不要相信那些貌似庄严的“鸟导师”,而要洞察世事真相,保持自己的主见。

2. 山东大学网络学院大学语文复习题答案

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把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1.“既来之,则安之”这句古语出自( C )
A庄子 B孟子 C论语 D史记
2.茅盾是哪个组织的发起者和组织者?( C )
A 新月社 B创造社 C文学研究会 D语丝社
3.下列句子中“于”表被动的是( B )
A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B移其民于河东
C 西取由余于戎 D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
4.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是( A )
A欧阳修 B王安石 C苏轼 D梅尧臣
5.下列作品中属于历史散文的是( C )
A《五代史伶官传序》 B《郑伯克段于鄢》
C《寡人之于国也》 D《宝玉挨打》
6.《张中丞传后叙》歌颂的三个人物是( A )
A张巡、许远、南霁云 B张巡、许远、于嵩
C张巡、许远、雷万春 D张巡、于嵩、雷万春
7.《红楼梦》的体裁是( A )
A长篇章回白话小说 B长篇文言小说 C诗体韵文小说 D小说集
8.欧•亨利写的惟一一部长篇小说是( D )
A麦琪的礼物 B公务员致死 C老人与海 D白菜与皇帝
9.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的抒情方式是(B )
A借典故抒情 B借景抒情 C借前人成句抒情 D直抒胸臆
10.王维山水诗的艺术特点是( D )
A旷达飘逸 B慷慨雄壮 C沉郁顿挫 D诗中有画
二 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把答案填在小题中的括号里。
1.李斯是( 秦 )代文学家,是(《 论统一书 》)的作者。
2.《左传》是一部( 编年体 )体历史著作,相传其作者是( 左丘明 )。
3.《氓》从文体上看是一首( 古体 )诗,从内容上看是一首( 叙事 )诗。
4.“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 欧阳修 )、( 苏洵 )、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5.“乐府”是( 汉 )王朝设立的( 音乐 )官署。
6.( 王维 )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他不仅擅长写诗,还擅长绘画,精通( 音律 )。
7.“把吴钩看了,( 阑干拍遍 ),无人会,( 登临意 )。”
8.丘也闻有过有家者,( 不患寡而患不均 ),( 不患贫而患不安 )。
三 解释词语题。每小题4分,共20分。解释下面句中下面划线的词语的含义。
1.没有辫子,该当何罪? 当:承担
2.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所以:用来
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直:通“值”,价值
4.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是:这
四 翻译题。,共24分。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 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把你种树的道理,转用到做官治民上,可以吗?
2.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译: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
3.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译: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更多,这是什么缘故呢?
4.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译: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千百条河流都奔注入黄河。
5.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然而这样还不能实行王道,是从来不曾有过的事。
五 作文题。本大题60分。
要求:1.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题目;2.写成论说文;3.不少于800字。

山东大学网络学院大学语文复习题B
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把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1.“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成语出自( B )
A庄子 B孟子 C论语 D史记
2.下列人物属于道家学派的是( D )
A庄子和荀子 B老子和孔子 C墨子和韩非子 D老子和庄子
3.宋代作家中文学才能最为全面的一位是( B )
A辛弃疾 B苏轼 C王安石 D李清照
4.《张中丞传后叙》中“远与巡分城而守”的“城”指的是( D )
A长安 B泗州 C洛阳 D睢阳
5.1951年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是( B )
A巴金 B老舍 C鲁迅 D茅盾
6.下列选自《郑伯克段于鄢》的文字中,最能体现文章主旨的是( D )
A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B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C国不堪贰 D多行不义必自毙
7.《红楼梦》由曹雪芹创作的部分共( B )回。
A120 B80 C60 D200
8.欧•亨利是19世纪( C )
A法国著名小说家 B英国著名小说家 C美国短篇小说家 D德国著名小说家
9.陶渊明诗作中成就最高的是( A )
A田园诗 B咏怀诗 C咏史诗 D叙事诗
10.我国诗歌史上被称为“诗仙”的是( B )
A屈原 B李白 C杜甫 D陶渊明
二 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把答案填在小题中的括号里。
1.《灯下漫笔》选自( 鲁迅 )的杂文集(《 坟 》)。
2.《左传》是一部历史著作,擅长描写( 事件 )和刻画( 人物 )。
3.出自《庄子•秋水》的成语有( 望洋兴叹 )、( 贻笑大方 )。
4.“唐宋八大家”指( 韩愈 )、柳宗元、欧阳修、( 苏洵 )、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5.“乐府”原来是( 掌管音乐的官府 )名,后来成为一种( 诗体 )名。
6.( 王维 )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他不仅擅长写诗,还擅长( 绘画 ),精通音乐。
7.“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
8.“外无期功强劲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
三 解释词语题。每小题4分,共20分。解释下面句中下面划线的词语的含义。
1.急诣部,如书! 诣: 前往,去到
2.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不胜:承受不了
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树:种
4.先王之制,大都不过三国之一。 大都:大城市
四 翻译题。共24分。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 无乃尔是过与?
译:恐怕该责备你吧?
2. 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译:我曾听说有人小瞧孔子的见识,且轻视伯夷的义行。
3. 彼虏以我为走。
译:那些敌人以为我们会走。
4.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译:马伶羞耻于演技不如李伶,已经更换衣服逃走了。
5.王无罪岁,则天下之民至矣。
译: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
五 作文题。本大题60分。
要求:1.以“说文如其人”为题目;2.写成论说文;3.不少于800字

山东大学网络学院大学语文复习题C
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把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1.“贻笑大方”这个成语出自(A )
A庄子 B孟子 C论语 D史记
2.下列作品中不属于格律诗的是( D )
A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 B杜甫《蜀相》
C王维《山居秋暝》 D曹操《短歌行》
3.先秦时期最能代表儒家思想的语录体散文集是( B )
A《庄子》 B《论语》 C《孟子》 D《战国策》
4.在《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部分是( A )
A风 B大雅 C颂 D小雅
5.其小说具有“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的作家是( D )
A 老舍 B契诃夫 C莫伯桑 D欧•亨利
6.《张中丞传后叙》抨击的人物是( D )
A南霁云 B于嵩 C雷万春 D贺兰进明
7.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与茅盾、巴金齐名的另一位长篇小说家是( D )
A沈从文 B丁玲 C鲁迅 D老舍
8.《米龙老爹》中主人公的身份是( B )
A法国军人 B雇工 C诺曼底农庄主 D普鲁士军官
9.陶渊明《饮酒》诗中最有哲理意味的诗句是( B )
A飞鸟相与还 B心远地自偏 C悠然见南山 D采菊东篱下
10.我国诗歌史上被称为“诗圣”的是(C )
A屈原 B李白 C杜甫 D陶渊明
二 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把答案填在小题中的括号里。
1.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是( 狂人日记 ),作者( 鲁迅 )。
2.《史记》主要包括本纪、世家、( 列传 )、( 书 )、表五部分。
3.《诗经》可分为( 风 )、雅、( 颂 )三部分。
4.“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曾巩。
5.( 曹操 )曾被( 鲁迅 )誉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6.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他不仅擅长写诗,还擅长( 绘画 ),精通( 音律 )。
7.“转朱阁,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
8.“( 外无积功强劲之亲 ),内无应门五尺之童,( 茕茕孑立 ),形影相吊。”
三 解释词语题。每小题4分,共20分。解释下面句中下面划线的词语的含义。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原:推究
2.用善骑射,杀首虏多,为汉中郎。 用:因为
3.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 仅:只有
4.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坐:由于,因为
四 翻译题。共24分。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译:我刚出生六个月,慈祥的父亲就不幸地背我而去。
2.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译:敌人那么多,并且又离得近,如果有了紧急情况,怎么办?
3.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译:给你三枝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遗愿。
4.其李将军之谓也。
译: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5.则将焉用彼相矣?
译:那么还要那个辅助他的人干什么呢?
五 作文题。本大题60分。
要求:1.以“说风采”为题目;2.写成论说文;3.不少于800字。

山东大学网络学院大学语文复习题D
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把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1.“望洋兴叹”这个成语出自( A )
A庄子 B孟子 C论语 D史记
2.我国先秦著名的语录体散文集是(A )
A论语 B庄子 C左传 D韩非子
3.在《史记》中,用来记叙帝王事迹的是( D )
A列传 B世家 C表 D本纪
4.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高峰的作品是( B )
A《三国演义》 B《红楼梦》 C《水浒传》 D《儒林外史》
5.中国文学史上田园诗派的开创者是( B )
A陶渊明 B王维 C白居易 D王昌龄
6.茅盾的三部曲系列小说有( D )
A爱情三部曲 B蚀 C子夜 D春蚕
7.老舍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有( B )
A茶馆 B骆驼祥子 C断魂枪 D月牙儿
8.莫伯桑在文坛上崭露头角的成名作是( D )
A俊友 B苦恼 C一生 D羊脂球
9.下列诗句中运用“赋”法的是( B )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B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C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10.“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沾巾。”句中所指人物和作者分别是( C )
A岳飞、辛弃疾 B周瑜、杜甫 C诸葛亮、杜甫 D诸葛亮、李白
二 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把答案填在小题中的括号里。
1.1918年( 鲁迅 )在( 新青年 )杂志上发表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2.《史记》主要包括( 本纪 )、世家、列传、书、( 表 )五部分。
3.《诗经》可分为风、( 雅 )、( 颂 )三部分。
4.“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 苏洵 )、苏轼、苏辙、( 王安石 )、曾巩。
5.《短歌行》是( 曹操 )的作品,是一首( 乐府 )旧题诗。
6.( 李白 )号青莲居士,其《行路难》属于七言( 歌行 )体。
7.“( 转朱阁 ),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
8.“其身正,( 不令而行 );(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三 解释词语题。每小题4分,共20分。解释下面句中下面划线的词语的含义。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当:对着
2.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字:喂养,养育
3.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贿: 嫁妆
4.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向:先前,刚才
四 翻译题。共24分。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季氏将伐颛臾。
译:季氏将要攻打附庸国颛臾。
2.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译:顺着流水向东走,到了渤海,脸朝东望去,看不到水边。
3.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
译:由此看来,客卿们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地方呢?
4臣欲奉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译:我想奉诏书走马上任,但因为祖母刘氏的病情一天天的加重,想苟且满足自己的私心,但是报告申诉又得不到准许。
五 作文题。本大题60分。
要求:1.以“学历与能力”为题目;2.写成论说文;3.不少于800字。

山东大学网络学院大学语文复习题E
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把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1.“多行不义必自毙”一语出自( C )
A史记 B战国策 C左传 D汉书
2.下列作品属于奏章的是( B )
A秋水 B谏逐客书 C寡人之于国也 D张中丞传后叙
3.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D )
A左传 B战国策 C汉书 D史记
4.李白的《行路难》(其一)所表达的是( C )
A隐居田园的愿望 B游子思乡之情
C政治失意后的悲愤之情 D孤苦无依的愁情
5.下列诗歌中,属于叙事诗的是( B )
A李白《行路难》 B白居易《杜陵叟》
C《诗经•氓》 D杜甫《蜀相》
6.茅盾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 D )
A子夜 B春蚕 C林家铺子 D幻灭
7.老舍最成功的话剧作品是( C )
A二马 B日出 C茶馆 D四世同堂
8.悉心教导莫伯桑写作的作家是( B )
A左拉 B福楼拜 C都德 D欧•亨利
9.下列诗句中引发议论的是( A )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C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10.“三苏”指的是( B )
A苏洵、苏轼、苏舜钦 B苏洵、苏轼、苏辙
C苏洵、苏舜钦、苏辙 D苏轼、苏辙、苏舜钦
二 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把答案填在小题中的括号里。
1.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有( 呐喊 )、《彷徨》和( 故事新编 )。
2.《史记》主要包括本纪、( 世家 )、列传、( 书 )、表五部分。
3.《诗经》可分为( 风 )、( 雅 )、颂三部分。
4.“唐宋八大家”指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 王安石 )、曾巩。
5.《步出夏门行》的作者是( 曹操
),《五柳先生传》的作者是( 陶渊明 )。
6.《蜀相》的作者( 杜甫 )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 史诗 )。
7.“转朱阁,( 低倚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8.“( 其身正 ),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
三 解释词语题。每小题4分,共20分。解释下面句中下面划线的词语的含义。
1.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寻:不久
2.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竟:终于
3.两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 通知: 完全明白,了解
4.多歧路,今安在? 安在:在哪里
四 翻译题。共24分。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今夫颛臾,固而近预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译:现在颛臾这个地方,城郭坚固而又靠近费邑,现在如果不攻取,将来必定成为子孙的隐患。
2.王好战,请以战喻。
译: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拿打仗来打比方。
3.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译: 如果我不是到了您的家门口就太危险了,我将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嘲笑。
4.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译:我听说国土辽阔粮食就多,国家强大人力就多,武器精良士卒就勇敢。
5.城之陷,自远所分始。
译: 雎阳失陷,是从许远所守的地区开始攻破的。
五 作文题。本大题60分。
要求:1.以“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为题目;2.写成论说文;3.不少于800字。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专升本入学考试
大学语文模拟题(F)

一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把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里。
1.“五十步笑百步”这个典故出自( D )
A《论语•季氏》 B《孟子•梁惠王下》 C《庄子•秋水》 D《孟子•梁惠王上》
2.《庄子•秋水》中代表作者观点的人物是( C )
A庄子与北海若 B河伯与庄子 C河伯与北海若 D北海若
3.下列作家中,均属唐宋八大家的一组是( A )
A苏洵、曾巩 B杜甫、王安石 C李白、柳宗元 D苏轼、李清照
4.在《灯下漫笔》中,鲁迅认为青年的使命是(C )
A批判“国粹” B弘扬中华优良传统
C创造第三样时代 D分清固有文化的精华和糟粕
5.在下列《马伶传》的语句中,用侧面描写渲染李伶演出效果的是(A )
A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
B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进之首不复东。
C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
D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
6.巴金的三部曲小说中最著名的是(B )
A《蚀》三部曲 B《激流三部曲》 C《爱情三部曲》 D《抗战三部曲》
7.下列《陌上桑》诗句中,在描写罗敷美貌时运用了侧面烘托守法的是(C )
A头上倭堕髻 B耳中明月珠 C来归相怨怒 D紫绮为上襦
8.下列诗篇均属格律诗的一组是( )
A《山居秋暝》《蜀相》 B《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C《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蜀相》 D《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杜陵叟》
9.莫泊桑是(B )
A作家福楼拜文学创作的启蒙老师 B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C法国19世纪自然主义作家 D法国19世纪杰出诗人
10.老舍最成功的话剧作品是( D )
A《骆驼祥子》 B《龙须沟》 C《日出》 D《茶馆》
二 填空题。每空1分,共16分。把答案填在小题中的括号里。
1.《郑伯克段于鄢》选自(《 左转 》),其中作者重点描写的人物是( 郑庄公 )。
2.《张中丞传后叙》中主要歌颂的三个人物是张巡、( 许远 )和(南霁云 )。
3.矛盾的小说(《 春蚕 》)、《秋收》和(《 残冬 》)被称为“农村三部曲”。
4.巴金的(《 雾 》)、《雨》、(《 电 》)被称为《爱情三部曲》。
5.(《诗经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常用赋、( 比 )、兴的表现手法。
6.( 柳永 )是北宋第一个专事填词的婉约派词人,多写都市繁华、羁旅之苦和歌妓们的悲欢。他的词在当时广为传唱,据传“( 凡有井水饮处 ),皆能歌柳词”。
7.“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
8.“和戎诏下十五年,( 将军不战空临边 )。(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三 解释词语题。每小题4分,共20分。解释下面句中下面划线的词语的含义。
1.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以为:以……为
2. 弃甲曳兵而走。 曳兵:拖着兵器
3. 三人还射,伤中贵人。 还射:转身射箭
4. 从前农村还是“桃源”的时候,这“香市”就是农村的“狂欢节”。 桃源:
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穿:磨穿
四 翻译题。共24分。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猪狗吃着人吃的粮食,却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尸体,却不知道开仓赈济
2.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
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消失呢!我(情愿)和你一起消亡
3.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先王的制度规定,大的都邑不超过诸侯国都的三分之一
4.子,天下之善技也,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为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乎?
您虽是当今十分优秀的演员,可本来是不可能超过李伶的。李伶扮演严相国已好到了极点,您又是从哪儿学来的演技而超过李伶了呢
五 作文题。本大题60分。

热点内容
大学宿舍条例 发布:2025-05-09 08:25:21 浏览:759
大学生秋游游戏 发布:2025-05-09 08:17:33 浏览:236
疫情给大学生 发布:2025-05-09 08:17:30 浏览:107
深大大学生家教收费标准 发布:2025-05-09 08:16:11 浏览:572
大学生英语竞赛d类真题 发布:2025-05-09 08:06:08 浏览:805
大学生对萨德事件感受 发布:2025-05-09 08:06:06 浏览:320
给大学老师的建议范文 发布:2025-05-09 08:01:07 浏览:653
国防大学聘教授 发布:2025-05-09 07:59:19 浏览:97
学子上大学 发布:2025-05-09 07:35:11 浏览:658
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吴相洲 发布:2025-05-09 07:23:38 浏览: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