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中医学什么时候分专业
A. 中医分什么专业
1.中医学专业(七年制,中西医结合方向) 医学临床专业,培养能够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达到医学硕士水平的高层次复合型中西医结合人才。要求学生完整、系统地掌握中医理论体系,较系统地掌握现代医学知识及必要的现代科研方法,具有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及较宽厚的自然科学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和科研能力。 2.中医学专业(七年制,中医学方向) 医学临床专业,培养具有医学硕士水平的高级中医临床型人才。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临床诊治技能,掌握必要的现代科研方法和现代医学基础理论;自然科学基础理论扎实,并具有较广泛的社会人文科学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强的从事中医临床及科研工作能力。 3.中医学专业(七年制,针灸方向,国际交流型) 医学临床专业,培养具有较高英语水平和较高专业知识水平的高级中医人才。要求具有扎实的中医药及针灸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实践能力和相应的西医知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英语的读、写、听、说、译,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中医药、针灸国际交流。毕业生应具有较强的中医针灸临床、科研能力。 4.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 医学临床专业,培养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和科研工作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本专业在坚持中医特色的前提下,增加西医课程的比重,培养学生掌握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专业课程的教学采用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具有较强的临床操作能力和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 5.中医学专业(五年制) 医学临床专业,培养具有中医临床、科研工作能力的高级中医人才。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及诊疗技能,具有一定的西医学知识及诊疗技术,能较熟练地运用四诊八纲、理法方药对常见病进行辨证论治;掌握内、外、妇、儿科常见病的诊疗技术及急、难、重症的应急处理;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 6.英语专业(四年制,医药方向) 随着我国加入WTO,与国际间的医药贸易往来活动剧增,亟需大量掌握医药学基本知识的英语专门人才。而我国目前仅少数医药院校开设此类专业,且毕业生人数甚少,远未能满足市场需求。 本专业旨在培养全面掌握英语知识与技能,比较系统地掌握医药学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具备良好的听、说、读、写、译能力,熟悉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掌握医学英语的阅读与翻译技巧,并具备一定的医药学知识、计算机应用及经贸等方面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的素质良好、能力较强,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复合型高级英语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英语及医药等相关专业领域内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等工作。成绩优异并经相关考核,择优录取后,可在我校直接攻读医学博士学位。 7.针灸推拿学专业(五年制) 医学临床专业,培养从事中医临床、针灸推拿临床的中医针灸医师。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中医学、针灸推拿学基本知识、诊疗技能及西医基础知识,正确应用中医、针灸、推拿对常见病、多发病辨证施治和重症处理;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科研的初步能力。 学生在完成基础课及部分专业基础课后,第四学年进行专业方向分化。学生可选择继续针灸推拿学专业的学习,也可选择中医美容方向或中西医结合康复方向。中医美容方向要求掌握针灸、推拿、方药、食疗等知识,利用中医学方法治疗临床上日益增多的损美性疾病、美容问题、保健养生等。中西医结合康复方向要求学生掌握现代康复的理念,常用的康复治疗技术和常见疾病的中西医康复评定、康复方法。 9.康复治疗学专业(四年制) 培养从事临床康复治疗和康复研究工作的中西医结合高级康复治疗师。要求学生全面系统掌握康复医学,康复治疗学以及中医学的基础知识。要求在临床工作中能综合、协调运用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心理治疗、中医针灸、推拿等各种康复措施。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科研的初步能力。毕业后能从事临床康复治疗工作。 10.中医学专业(骨伤科学方向,五年制) 医学临床专业,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素质全面的高级临床实用型中医骨伤科人才。所培养的学生将具有扎实的中医药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中医骨伤科专业知识,还要求具备有坚实的现代骨伤医学知识,掌握中西医骨伤科临床诊疗实际操作技能和相当的科研能力,全面掌握骨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能较熟练处理骨伤科危急病症和疑难杂症的同时,兼有中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等各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诊疗技能。 11.制药工程专业(四年制) 培养从事制药工程设计及其工程技术改造的高级专业人才。要求学生掌握中药成药研制,现代药剂学,中药剂型与制剂、中药及制剂质量标准,制药工程工艺及设备的基本理论和技能。毕业后能从事新产品开发研究,车间工艺设计与技术改造,生产管理、质量控制等工作。 制药工程专业设置中药制药和生物制药两个专业方向,供学生在完成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之后,选择具体的专业方向。 12.中药学专业(四年制) 培养从事中药制药、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药药理、中药化学、中药质量控制及中药贸易等工作的高级中药人才。要求学生掌握中药药剂、中药鉴定、炮制、中药化学和中药及其制剂分析等基本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毕业后能够在药政管理部门、医疗卫生部门、药品及功能食品生产企业、药品流通企业、中药科研机构及高等学校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 中药学专业设置中药学、中药营销和临床中药学三个专业方向,分别招生和系统培训。其中中药学方向后期还将分化为鉴定炮制、中药分析和中药新药研究三个较小的专业方向,供学生在完成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之后,选择具体的专业方向。 13.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四年制) 培养具有现代中药材的栽培和养殖、炮制加工、鉴定、质量控制等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高级技术人才。要求学生掌握中药材的规范化种养、炮制加工、鉴定及其质量控制的方法和要求,熟悉中药药性、药理作用及制剂的基本理论和技能,具有新资源、新产品、新用途开发和研究的能力。毕业后能从事中药资源调查、中药材栽培、炮制加工、鉴定、中药原料采购、质量控制及中药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合理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14.体育教育专业(四年制,保健体育与健康教育方向) 该专业充分结合体育科学和我国传统医学的长处,要求学生系统掌握的教育心理学科、体育生物学科、体育社会学科、体育技术学科的基础理论以及医学健康知识和保健方法。在全面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有所专长。就业方向:体育教师、学校医务监督、健康教育教师、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员等。 15.针灸推拿(三年制) 培养具有中医药基础知识和中医针灸推拿医疗技能,具备一定人文社科和现代医学知识,具有中医针灸的基本技能和较强的进行中医、推拿、按摩和康复理疗等工作的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16.中药(二年制) 培养具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所必须的中药基础理论和临床用药的基本知识,掌握中药材鉴别和检测方法;具有中药炮制加工和一般制剂的制备技能;具有中药调剂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中药管理和药事法规基本知识的应用型人才。 17.中西医结合 (二年制) 培养具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所必需的中医及现代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能适应基层、社区医疗工作的中西医结合的应用型人才。能熟练地运用中西医两种手段诊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对常见急症能进行一般处理;具有一定的人文社科知识和预防和保健的基本技能。 18.中医骨伤 (二年制) 培养具有从事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诊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掌握常见中医骨伤急症能进行一般处理技术;具备一定的人文社科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及操作技能;能胜任基层医疗工作的技术应用型中医骨伤科人才。 19.医疗美容技术(二年制) 培养具有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中医临床医学知识,掌握中医美容、中医养生的中药外治等基本理论和美容技术,具备一定的人文社科知识和现代美容技术,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招生对象:中医类、医学类、护理类专业考生报考
B. 想知道中医学专业本科要学哪些课程能按照先后顺序说说吗
这个都不一样的,大一的时候肯定先学医古文,中医基础理论,四大经典,中药学,医学伦理学。中医诊断,方剂,是大二的。内科是大三的。还有西医的课程,解剖,医学生物学,化学,生理,病理,诊断,内科
C. 医学类专业的分类
分类有: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法医学、口腔医学、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康复治疗学、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
D. 大学本科中医学学什么
大学本科中医学大一主课:中医基础、中医诊断、解剖学、生物学。
大学本科中医学大四主课: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外科学、西医外科学、中医儿科学。
中医学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于中医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五年,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
培养能够从事中医医疗以及预防、保健、康复工作的毕业生,并为他们将来从事中医教育、科研、对外交流、文化传播以及中医药事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中医学
E. 请问中医学都有哪些专业有关于中医养生的专业吗
没有这个专业
大多高校的中医学专业有中医学全科,中医学针灸推拿方向,中医学中西医结合方向,中医学骨伤方向,中医学美容康复方向,中药学等
部分学校还有涉外的方向
研究生的话中医学分为临床和研究,临床基本上就以上,研究类有中医学基础理论之类的
F. 中西医临床专业在大学期间分中医和西医吗如果分什么时候分临床在大学分哪些科
一般是不再分的,五年制本科是不分的,七年制的话会让选择内外等专业分队。不会再分中医、西医的,跨进中医院校的大门就是中医
G. 学中医学专业学制是多久涉及内容有哪些前景怎么样呢
只要是医学专业的都是五年制,中医学本科五年,中医药大学的分科会更细,还有针灸推拿学啊,中西医结合学啊,中医骨伤学啊什么的~目前来说,中西医结合,中医学的就业都不怎么样~比较好的就是针灸推拿学的了,最好是男生
H. 我是中医学毕业本科,不知道可以报哪个
中医专业报名考试规定:
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分为两级四类,即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两级;每级分为临床、中医、口腔、公共卫生四类。中医类包括中医、民族医和中西医结合,其中民族医又含蒙医、藏医和维医三类,其他民族医医师暂不开考。到目前为止,我国医师资格考试共有24种类别。
医师资格考试的性质是行业准入考试,是评价申请医师资格者是否具备从事医师工作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考试。医师资格考试分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两部分。
实践技能考试采用多站测试的方式,考区设有实践技能考试基地,根据考试内容设置若干考站,考生依次通过考站接受实践技能的测试。每位考生必须在同一考试基地的考站进行测试。
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于9月中旬举行,具体时间以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公告时间为准。执业医师考试时间为2天,分4个单元;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时间为1天,分2个单元,每单元均为两个半小时。
医学综合笔试全部采用选择题形式。采用A型和B型题,共有A1、A2、A3、A4、B1五种题型。助理医师适当减少或不采用A3型题。医师资格考试总题量约为600题,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总题量为300题。
目的意义
出台《执业医师法》对我国中医类别执业医师(以下简称中医医师)实施资格考试、执业注册制度,是为了加强中医医师队伍建设,提高其职业道德和业务素质,保障其权益,保护人们健康安全;同时,也是与国际上对医师的管理制度接轨,便于更好地进行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分级分类
考虑到我国实行多层次医学教育、多结构医师职称的历史现状,以及我国存在中医等多种传统医学的实际情况,中医医师实行分级分类管理。
1、分级:中医医师资格考试分为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两级。其区别在于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只能在执业医师的指导下执业,不能独立执业,但在乡镇的医疗、保健机构中工作的执业助理医师可以根据医疗诊疗的情况和需要,独立从事一般的执业活动。
2、分类:中医医师资格考试分为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民族医专业三类,民族医专业中开考的有藏医、蒙医、维医、傣医、朝医、壮医六个民族医专业。
中医医师资格考试参考人员复杂,类别繁多,报考类别共有18个。
主管部门
卫生与人口计划生育部主管全国的医师工作,县级以上卫生、中医药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医师工作。卫生与人口计划生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解放军总后卫生部三部委局共同成立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负责全国医师资格考试,负责研究制定四个类别医师资格考试的共性政策;中医医师资格考试的具体工作和实际操作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
报名条件
参加中医医师资格考试的考生分为三类,一类是具有国家承认学历的高中等中医药院校毕业生;一类是国家认可的以师承方式学习的人员;一类是符合报名条件的外籍人员和台港澳居民。
学历
1、具有高等学校中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毕业后在医疗、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可以申请参加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2、具有高等学校中医学专业专科学历,以及具有中等专业学校中医学专业学历,毕业后在医疗、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可申请参加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
3、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各类高等学校远程教育的中医学专业学历教育,职业技术学院、非医药卫生类学校中未经评估的中医专业,在2002年10月31日前入学注册的非在职学生,毕业后取得学历并在医疗、保健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的,可以申请参加中医医师资格考试;
4、在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具有高等学校中医学专科学历,在医疗、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二年的;具有中等专业学校中医学专业学历,在医疗、保健机构中工作满五年的,可以参加中医医师资格考试;
5、临床类别医师,取得省级考试,上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中医专业学历或脱产两年以上系统学习中医药专业知识或参加过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批准举办的西医学习中医培训班、并系统学习了中医药基础和中医临床主要课程的,可以参加中医类别中西医结合专业医师资格考试;
6、七年制中医学临床硕士和八年制毕业生在学习期间有相当于大学本科的一年生产实习和一年以上严格的临床实践训练的,以及中医学专业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在学习期间已具有一年以上的临床实践训练的,可以申请在毕业当年申请参加中医医师考试;
7、中医类别专业的毕业生不能报考临床、口腔、公共卫生类别医师资格考试。
专长
1、《执业医师法》颁布以前的人员
(1)在1998年6月26日前已经县级以上中医药管理部门批准取得有效行医资格的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学人员,经过资格考核可以申请参加考试,1999年和2000年未申请参加资格考核的除外;
(2)在1998年6月26日前已经地级以上中医药管理部门审定为确有专长并经县级以上中医药管理部门批准取得有效行医资格的人员,经过资格考核可以申请参加考试,1999年和2000年未申请参加资格考核的除外。
附:《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
2、《执业医师法》颁布以后的人员
(1)师承人员申请参加中医医师资格考试,需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或具有同等学历;具有经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批准的师承关系合同和《出师合格证书》;连续跟师学习满三年,申请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的,出师后需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机构中试用期满二年;申请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的,出师后需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机构中试用期满一年。指导老师必须具有医学专业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并从事临床工作二十年以上;
(2)确有专长人员申请参加中医医师资格考试应具备;从事乡村医生工作十年以上,并经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确认医术有专长;
(3)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后,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机构工作满五年的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可以申请参加中医医师资格考试。
户籍
1、外籍人员:
(1)取得我国中医学专业本科学历并在提供外籍人员在中国中医学专业学历教育的高等中医药院校附属医院实习满一年的外籍人员,可以申请参加考试;
(2)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参加中医医师资格考试的条件同我国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2、 台港澳居民:
(1)台湾居民参加中医医师资格考试的条件和外籍人员条件一样;
(2)取得内地中医学专业本科学历后,在内地三级中医医院不间断实习满一年并经考核合格。或得香港和澳门合法行医权并在香港和澳门执照行医一年以上的港澳居民,可以申请参加考试;
(3)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参加中医医师资格考试的条件同内地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4)香港居民取得香港中文大学和香港浸会大学中医专业本科学历,并取得香港合法行医权后,在内地三级中医院不间断实习期满一年并考核合格后,或在香港执照行医一年以上的;澳门居民取得澳门科技大学中医专业本科学历,并取得澳门合法行医权后,在内地三级中医医不间断实习期满一年并考核合格后,或在澳门执照行医一年以上的,可以申请参加中医医师资格考试。
注:盲人医疗按摩人员不参加医师资格考试,其考试办法另行制定。
考试形式
中医医师资格考试分为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实践技能考试分为三站式考试,为病历考试、基本损伤与体格检查考试、临床答辩考试;每位考生必须在同一考试基地的考站进行测试。医学综合笔试为标准化考试,全部采用选择题题型。
注:实践技能考试合格后才能参加医学综合笔试。
I. 到大学学中医怎么还有分类
报中医学专业或中医学类。5年制本科为中医学专业,7年或8年制本硕或本硕博分中医学专业针灸方向、中医学专业骨伤方向等,中医学类多为长学制招生、分段分流学习。
J. 全国 本科 医学专业 都细分为那些,麻烦具体介绍一下,谢谢!
你自己搜索: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等文件的通知
说明
一、《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是高等教育工作的基本指导性文件之一。它规定专业划分、名称及所属门类,是设置和调整专业、实施人才培养、安排招生、授予学位、指导就业,进行教育统计和人才需求预测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二、本目录根据《教育部关于进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11号)要求,按照科学规范、主动适应、继承发展的修订原则,在1998年原《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及原设目录外专业的基础上,经分科类调查研究、专题论证、总体优化配置、广泛征求意见、专家审议、行政决策等过程形成的。
三、本目录的学科门类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2011年印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的学科门类基本一致,分设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个学科门类。新增了艺术学学科门类,未设军事学学科门类,其代码11预留。专业类由修订前的73个增加到92个;专业由修订前的635种调减到506种。本目录哲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个,4种专业;经济学门类下设专业类4个,17种专业;法学门类下设专业类6个,32种专业;教育学门类下设专业类2个,16种专业;文学门类下设专业类3个,76种专业;历史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个,6种专业;理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2个,36种专业;工学门类下设专业类31个,169种专业;农学门类下设专业类7个,27种专业;医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1个,44种专业;管理学门类下设专业类9个,46种专业;艺术学门类下设专业类5个,33种专业。
四、新目录分为基本专业(352种)和特设专业(154种),并确定了62种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专业。特设专业和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分别在专业代码后加“T”和“K”表示,以示区分。
五、本目录所列专业,除已注明者外,均按所在学科门类授予相应的学位。对已注明了学位授予门类的专业,按照注明的学科门类授予相应的学位;可授两种(或以上)学位门类的专业,原则上由有关高等学校确定授予其中一种。
1001 基础医学类
100101K 基础医学
1002 临床医学类
100201K 临床医学
1003 口腔医学类
100301K 口腔医学
1004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
100401K 预防医学
100402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注: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1005 中医学类
100501K 中医学
100502K 针灸推拿学
100503K 藏医学
100504K 蒙医学
100505K 维医学
100506K 壮医学
100507K 哈医学
1006 中西医结合类
100601K 中西医临床医学
1007 药学类
100701 药学(注: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100702 药物制剂(注: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1008 中药学类
100801 中药学(注: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100802 中药资源与开发(注: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1009 法医学类
100901K 法医学
1010 医学技术类
101001 医学检验技术(注: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101002 医学实验技术(注: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101003 医学影像技术(注: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101004 眼视光学(注: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101005 康复治疗学(注: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101006 口腔医学技术(注: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101007 卫生检验与检疫(注: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1011 护理学类
101101 护理学(注:授予理学学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