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升本科 » 为什么建设专科医联体

为什么建设专科医联体

发布时间: 2022-08-18 18:10:58

『壹』 医联体破壁而立,互联网将扮演“神经中枢”

距离《关于加强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已经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医疗媒体们频频将头条留给了“医联体”,可如何打破既有利益壁垒,建立新的区域医疗体系,目前仍然是一个无解的答案。

对于整个医疗行业来说,医联体建设被提上日程不失为一个好消息,诟病已久的医疗改革,也终于迎来了一场春风。放眼医联体的建设,不少媒体和专家建言献策,然而大多数传统医联体系从业者对互联网的作用没有足够重视,仍将建设思路限定在信息化的思路上。这是一个互联网无处不在的时代,已经改变了我们的衣食住行,而在医疗改革这件事上,互联网又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医联体如何落地?尚存四大门槛

从指导意见来看,围绕医联体的建设主要有四大组织模式,即城市医联体的“1+X”模式,基层的“县乡一体化”医共体模式,专科联盟和医疗远程协作网,分别针对城市、乡镇、跨区域和边远地区给出了四种解决方案。可以肯定的是,这些解决方案是深入调研之后的因地制宜,却忽略了医联体建设的信息系统互联,并因此导致了医联体落地的四大门槛。

首先,数据无法互通。医联体建设的初衷是为了解决现有医疗之“痛”,但这一制度行之有效的前提是数据的互联互通,在现有的体制下,各医疗机构间并不能实现区域内的数据联通,电子病历和健康档案无法连续记录和共享,预约诊疗、双向转诊无法实现,所谓的医联体几乎是名存实亡的,无法在业务和运营上实现协同。

其次,业务无法协同。数据无法互通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业务难以系统,诸如远程会诊、双向转诊、处方延伸等医疗设想均无法实现。此外,业务无法协调带来的另一个隐患就是,三甲医院借医联体继续扩张,上转多、下转少,病人继续向三级医院集中,或是联而不合。

再者,能力无法下沉。医联体建设的准则之一,便是利用三级公立医院优质资源集中的优势,通过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等手段,发挥对基层的技术辐射和带动作用。鼓励医联体内统一管理模式,发挥集约优势,推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现实却是,不同的医院采用着不同的信息系统,不能打破这一壁垒,形如纸上谈兵。

最后,资源无法贯通。在远程诊疗等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医疗资源的贯通和下沉,更多的依赖三甲医院的医生们深入到基层走访,效率暂且不论,还会涉及资源整合及不同部门的分管。甚至说,在医疗资源无法贯通的情况下,三甲医院的“虹吸”现象仍将持续存在。

可以看出,一旦基本的信息系统互联就很难实现,医联体建设的门槛会越堆越高,从试点到全面推进的“三年之约”也增加了很大的不确定性。那么,互联网能堪其重吗?

对症下药,互联网的中枢价值凸显

相比于传统的医疗体制改革,互联网医疗已然跑在了时代的最前端,尤其是各地互联网医院的遍地开花,互联网医疗已然成为现有医疗资源最重要的“连接器”。更重要的是,基于对数据天生的敏感性,互联网医疗有着完善的信息互联系统,并开始针对医联体建设的四大模式进行“对症下药”。

模式一:互联网+医共体瞄准城市医联体的“1+X”。从指导意见来看,在市级以上城市,由三级公立医院或者业务能力较强的医院牵头,联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理院、专业康复机构等,形成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管理模式,也被外界称之为“1+X”模式。而通过互联网,继国务院医改办力推的落户模式后,深圳在宝安区开创了医联体的新模式,以智慧宝安和微医平台为基础,引入优质医疗资源和创新机制,连接宝安10家医院、131个社康中心和全区700余名全科医生,构建起“大中小微“四层的“智慧医格”服务体系,实现了数据、能力、服务、支付、供应的“五联”。

模式二:互联网+医联体解决基层医联体之痛。基层医联体的困境在于,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医院为枢纽,村卫生所为基础的一体化管理,在本质上并未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和能力的下沉。而互联网模式的优势在于,在完善县域医联体的同时,还实现了医联体与上游优质医疗资源的无缝对接。早在2016年4月份的时候,微医就在北京启动了“互联网+县域医联体”的千县行动,其建立的医联体平台除了深度连接全国1000家省市县中心医院和10万个基层医疗点,还有19家互联网医院,通过输出硬件+软件+平台+服务+医疗互联网应用,建立起互联网分级诊疗机制。

模式三:互联网医疗集团和学科联盟机制下的“专科联盟”。跨区域组建专科联盟的初衷不难理解,根据不同区域的优势专科资源,组建区域间的特色专科联盟,形成对现有医疗资源的补位。互联网上也出现了类似的模式,集结优质医生资源形成互联网医疗集团,并以学科为切入点,整合学科专家资源,组建学科联盟,帮助学科内专家通过线上平台开展医院与医院间、医生与患者间的远程诊疗、远程医疗教学、远程协作等互联网医疗服务。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主管的中国医促会发起成立医联体国家队,也既是全国医联体联盟,负责引领和统筹全国医联体建设。

模式四:互联网医院为主导的远程诊疗。自2015年底乌镇互联网医院上线,国内大大小小的互联网医院已经多达30多家,仅微医在各省市成立的互联网医院就已有19家之多。按照医联体建设指导意见的规划,在边远贫困地区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意在加速优质医疗资源向边远地区的流动,进而缓解医疗资源不平衡的现状。就已有的案例而言,微医等在甘肃、宁夏、贵州等地的互联网医院已经初见成效,解决了电子档案、电子处方、电子病历、支付与结算等医疗弊病,在远程诊疗、在线会诊等方面走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与此同时,包括微医在内的互联网医疗也展示出了开放的态度,比如微医协助上海华山医院创建了华山医联体、协助广东省中医院创建了全国首家中医医联体,以及与深圳宝安区联合打造了宝安“互联网+”医联体,不一而足。可以理解的是,医联体建设的推行,不仅是国内深化医疗一直改革的机遇,对互联网医疗来说同样是一个借势发展的机会,通过开放自身的平台、资源、医疗集团等能力,帮助解决医联体建设中的痛点,这是一场不可错失的双赢。

结语

互联网业已成为这个时代的基础设施,而非可有可无的辅助性工具,特别是在医联体建设上,互联网在模式上所表现出的优越性早已无可替代。可以预见的是,医联体的破壁而立并非是一场躲在象牙塔中的改革,拥抱互联网,正视互联网的中枢价值,将是大势所趋。

『贰』 医联体的医联体建设背景

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建立大医院带社区的服务模式和医疗、康复、护理有序衔接的服务体系,更好地发挥三级医院专业技术优势及带头作用,加强社区卫生机构能力建设,鼓励康复和护理机构发展,构建分级医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促进分工协作,合理利用资源,方便群众就医,北京将推进区域医疗联合体系(以下简称“医联体”)建设,这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
从2013年到2016年末,在北京市区域内,全面探索城区医联体服务模式和郊区医联体服务模式。在2013年11月-2014年6月的试点探索阶段,按照北京市目标要求,城八区都要实现1个医联体签约并运行。

『叁』 医联体是什么

医联体是指由不同级别、类别的医疗机构,通过纵向或横向医疗资源整合所形成的医疗机构联合组织。

推进医联体建设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和制度创新,加快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步骤,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制度创新,是积极推进全区医疗卫生服务资源纵向整合,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构建科学有序就诊秩序,切实方便群众就医的重要抓手。

(3)为什么建设专科医联体扩展阅读:

医联体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推进工作主要围绕以下几方面展开:

1、推进内部医疗资源整合。

医联体内部实现统一的医疗护理管理制度、服务行为规范和诊疗规范,提升医联体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规范药事耗材管理。统一医联体内用药目录,为基层就诊、转至基层治疗患者提供必要的药品供应保障。

2、建立规范双向转诊机制。

充分发挥医联体内核心医院在人才、技术及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利用各成员单位的服务功能和网点资源,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医联体内部本着急慢分治、治疗连续、科学有序、安全便捷的原则,引导患者自愿配合,畅通双向转诊。

3、加大技术帮扶和科室援建力度。

强化医联体上级机构对下级机构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职能,加强下级机构薄弱科室建设,积极推广适宜技术,有针对性地为各成员单位至少培育1~2个特色品牌科室。

4、强化“三位一体”保基本。

推广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以全科医生为核心,科学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通过签约服务,让签约居民优先享受健康指导、门诊预约、慢病管理、家庭病床、双向转诊等政策。适时补充、稳定优化乡村医生队伍,不断夯实“网底”,发挥好群众健康“守门人”作用。

5、实现信息系统整合。

依托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医联体内医疗卫生机构之间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形成协同机制,有效共享服务资源,及时畅通就诊信息,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上推”和电子病历核心内容“下传”。

6、完善区域医疗资源共享平台。

充分发挥区域影像会诊中心、心电会诊中心、检验检测中心、消毒供应中心的作用,为医联体内各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同质化、一体化服务,实现区域内检查结果互认。

『肆』 医联体的医联体的现状

2011年1月28日,上海首个“区域医疗联合体”在卢湾区签约启动,这项上海医改的重要举措能否起到应有效果,首次的探路至关重要。
首个签约成立的医联体位于卢湾区,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领衔,带动、整合区域内的6个一二级医疗机构,共同为医联体内的居民服务。
卢湾区医疗联合体共由7家医疗机构组成:三级医院为瑞金医院,二级医院2家为瑞金医院卢湾分院(卢湾区中心医院)、卢湾区东南医院,一级医院4家为五里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浦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淮海中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瑞金二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建立医联体后,社区居民可以签约在医联体内就医,也依然可以持医保卡在全市各医院就医。但是,医联体内就医的便捷性更为突出,如有完整的健康档案,可以优先享受门诊、住院的转诊通道,可在社区预约专家门诊等。 北京市医联体的开展现状
截止2013年底,北京市共有朝阳医院医疗联盟、友谊医院医疗共同体 、世纪坛医院医疗联合体 、中日友好医院医联体 、平谷区域统一医疗体系、北京儿童医院集团 等6个试点的区域医联体 ,从下列的不同层面及不同角度,包括:专科对口扶持、业务指导、远程会诊、双向转诊、信息互通、在部分社区医疗机构及乡卫生院设立区域专科中心、联合药品配送等对医联体建设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28个医疗项目已经启动
北京市医疗机构就诊人次已经达到1.8亿人次,其中外地患者近4000万人次,本地患者为1.4亿人次,平均本地人一年到医院就诊7次,这个数字远远高于国际水平。大医院主要集中在老城区,北京市医院管理局党委书记方来英说,各远郊区县都已经开工建设区域医疗中心,房山、大兴、平谷三个区县的区域医疗服务中心已经建成。
很多新城居民反映看病不方便,方来英说,今后本市将不再批准五环内的医疗机构扩建项目,本市已经形成环五环医疗服务圈,大医院还将向五环外迈进。
本市已经启动了28个医疗项目,既有建成的,也有正在建设中或者拟议中的,其中包括北京地坛医院,同仁医院亦庄院区,广安门医院南区,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朝阳医院京西院区,人民医院清河院区等。此外还有清华大学在天通苑地区建设的医院,北大国际医院、友谊医院通州分院,友谊医院顺义院区,天坛医院整体搬迁,口腔医院整体搬迁,北大医院大兴院区,朝阳医院常营院区,北京中医医院垡头分院等,未来科技城还将建设全新的医院;拟议当中项目包括中日友好医院望京分院,安贞医院东坝分院,北医三院海淀后山项目,阜外医院通州分院等。

『伍』 医联体和医共体的区别是什么

医共体要强调“共”的是健康,共的是居民常见疾病预防健康管理、慢病康复等;医联体要强调“联”的是疾病,基层解决不了的病要联大医院、大专家。

医联体:你我本无缘分,为了政绩、品牌、技术,大家站在一起做做样子。随缘互相转介绍病人,随缘或根据合作协议安排一定的技术指导。

医共体:我们因为人、财、物、考核指标等经济关系走在了一起,有着共同的经济目标与经济责任。我们要完成某个经营指标,每个人都必须出力。



医联体主要有4种组织模式:

一是医联体,是城市开展医联体建设的主要模式。以1家三级医院为牵头单位,联合若干城市二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构建“1+X”医联体,纵向整合医疗资源。有条件的地区推行医联体内人、财、物统一管理模式,促使医联体成为目标一致的共同体。

不具备条件的,可在医联体内以对口帮扶、技术支持为纽带形成松散型合作,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二是医共体,是农村开展医联体建设的主要模式。重点探索以“县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一体化管理,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

三是专科联盟,指医疗机构之间以专科协作为纽带形成的联合体。以一家医疗机构特色专科为主,联合其他医疗机构相同专科技术力量,形成区域内若干特色专科中心,提升解决专科重大疾病的救治能力,形成补位发展模式。横向盘活现有医疗资源,突出专科特色。

四是远程医疗协作网,由牵头单位与基层、偏远和欠发达地区医疗机构建立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大力推进面向基层、偏远和欠发达地区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鼓励二级、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医疗服务。

『陆』 试点儿科医联体有何意义

北京将开展市属医院紧密型儿科医联体建设试点工作。第一批试点由北京儿童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两所核心医院牵头,天坛医院、世纪坛医院、朝阳医院3家成员医院参与。试点时间为2018年-2019年,将于下月底启动。这意味着除了两家儿科专科医院外,更多的三甲医院也将得以共享知名儿科专家、儿科院内制剂,提高儿科诊疗水平。

更有价值的共享,则是名医资源。在共享机制之下,找“B超神探”贾立群做B超,可以不到他所在的北京儿童医院,找知名皮肤科专家刘晓雁看病,也可以不在儿研所,许多儿科方面的名医,不仅要到所在医院坐诊,在其他医联体成员单位也设有工作室,名医资源不再属于一家医疗机构,而是由医联体全体成员单位所共有。共享名医为医联体注入源头活水,不仅可以提升成员单位尤其是基层单位的技术水平,更能让民众实现在家门口看名医的愿望。

当然,这种形式在实施过程中会不会遇到在当前还难以预见的问题,也有待观察,毕竟这些名医仍然隶属于某一家医疗机构身份未变,虽然可以到医联体内不同的医疗机构执业,但心里难免会有主次之分。

共享名医,无疑让医联体建设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更进一步的措施,则是打破公立医院的编制藩篱,让名医流动更加没有顾虑。甚至不妨让名医直接注册在医联体,不再归属于哪家具体的医疗机构,让他们能够在医联体内多点执业,根据医联体成员单位的不同需要,实现自由和有序地流动。

来源:新京报

『柒』 医联体建设方案实施细则

法律分析:医联体是指区域医疗联合体,是将同一个区域内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通常由一个区域内的三级医院与二级医院、社区医院、村医院组成一个医疗联合体。目的是为了解决百姓看病难的问题,发烧感冒的就不用再挤进三级医院,在小医院也能解决,解决看病难的问题。实现了人民满意、政府满意、职工满意的预期目标。2020年7月1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官网公开发布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的《医疗联合体管理办法(试行)》,提出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逐步实现医联体网格化布局管理。

法律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 三、完善医联体内部分工协作机制。(一)完善组织管理和协作制度。制定医联体章程,规定主体单位与其他成员单位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完善医疗质量管理等制度,提高管理效率。医联体可探索在医院层面成立理事会。(二)落实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医联体建立责任共担和利益分配机制,调动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积极性,落实功能定位。三级医院逐步减少常见病、多发病、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比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康复机构、护理院等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肿瘤患者等提供治疗、康复、护理服务。鼓励村卫生室根据当地群众就医需求,加强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三)扎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加强全科医生培养。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为重点,在医联体内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重点人群,以需求为导向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2017年要把所有贫困人口纳入签约服务范围。通过签约服务,鼓励和引导居民在医联体内到基层首诊,上级医院对签约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探索对部分慢性病签约患者提供不超过2个月用药量的长处方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根据双向转诊患者就医需求,通过延伸处方、集中配送等形式加强基层和上级医院用药衔接,方便患者就近就医取药。(四)为患者提供连续性诊疗服务。鼓励护理院、专业康复机构等加入医联体。建立医联体内转诊机制,重点畅通向下转诊通道,将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及时转诊至下级医疗机构继续治疗和康复,加强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为患者提供一体化、便利化的疾病诊疗—康复—长期护理连续性服务。

『捌』 医共体是什么意思

医疗服务共同体(以下简称医共体)是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等文件组建的医疗合作组织。

深化与省市三级公立医院合作,加强人才培养和专科建设,提升区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立医共体统一管理机 制,引导医疗资源下沉,推进区域医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高效,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整体能力。

优化区域医疗资源,组建区级医院协作单位以及区级医院和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共体,提升区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8)为什么建设专科医联体扩展阅读

各地要根据本地区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充分考虑医疗机构地域分布、功能定位、服务能力、业务关系、合作意愿等因素,充分发挥中央、地方、军队、社会各类医疗资源作用,尊重基层首创精神,探索分区域、分层次组建多种形式的医联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和边远贫困地区流动。根据社会办医疗机构意愿,可将其纳入医联体。

(一)在城市主要组建医疗集团。在设区的市级以上城市,由三级公立医院或者业务能力较强的医院牵头,联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护理院、专业康复机构等,形成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的管理模式。在医联体内以人才共享、技术支持、检查互认、处方流动、服务衔接等为纽带进行合作。

(二)在县域主要组建医疗共同体。重点探索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一体化管理,与乡村一体化管理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县级医院的城乡纽带作用和县域龙头作用,形成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构建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

(三)跨区域组建专科联盟。根据不同区域医疗机构优势专科资源,以若干所医疗机构特色专科技术力量为支撑,充分发挥国家医学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及其协同网络的作用,以专科协作为纽带,组建区域间若干特色专科联盟,形成补位发展模式,重点提升重大疾病救治能力。

(四)在边远贫困地区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大力发展面向基层、边远和欠发达地区的远程医疗协作网,鼓励公立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医疗、远程教学、远程培训等服务,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资源纵向流动,提高优质医疗资源可及性和医疗服务整体效率。

城市与农村之间可以城市三级公立医院为主体单位,在已建立的长期稳定对口支援关系基础上,通过托管区域内县级医院等多种形式组建医联体,三级公立医院可向县级医院派驻管理团队和专家团队,重点帮扶提升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

国家级和省级公立医院除参加属地医联体外,可跨区域与若干医联体建立合作关系,组建高层次、优势互补的医联体,开展创新型协同研究、技术普及推广和人才培养,辐射带动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医疗服务共同体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

热点内容
河南省内二本大学排名 发布:2024-04-19 17:14:33 浏览:62
湖南理工大学招生办 发布:2024-04-19 16:31:34 浏览:293
合肥本科排名大学排名 发布:2024-04-19 16:30:05 浏览:480
丁冬大学生 发布:2024-04-19 16:03:47 浏览:730
大学城重庆富力城怎么样 发布:2024-04-19 15:59:04 浏览:116
北京师范大学沈阳附属学校电话 发布:2024-04-19 15:50:11 浏览:278
美国康奈尔大学本科师生比 发布:2024-04-19 15:45:14 浏览:727
考研压分严重的大学 发布:2024-04-19 15:39:16 浏览:28
浙大本科生挂科管理 发布:2024-04-19 15:38:01 浏览:286
复旦大学教授谈抽烟 发布:2024-04-19 15:37:55 浏览: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