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獲獎名單2015年錄取名單
A. 新密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名單
新密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名單:張一煊、王宛甲等同學。
清華北大是中國兩所最著名的高等教育機構,每年都吸引著眾多優秀的學生報考。而新密是河南省的一個縣級市,雖然經濟和教育水平相對較高,但要考上清華北大等名校仍然需要非常優秀的成績和綜合素質。
4、英語水平
清華北大對學生的英語水平要求較高,學生需要具備優秀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一般需要通過托福、雅思等國際標准化考試。
5、綜合素質評價
除了以上條件外,清華北大還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包括個性特長、社會活動、志願者服務、學術科技競賽獲獎等方面。學生需要全方位發展,通過參加各種活動和比賽來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和競爭力。
B. 最強大腦總決賽名單
第1名董艦橋,21歲,數獨大神,來自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7年全國大學生數獨挑戰賽團體亞軍,看似在閱歷上稍微欠缺一點,但董艦橋的實力毋庸置疑,百人團體中第一名的成績就是最好的證明了。
第2名郜晟,22歲,來自於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曾在劍橋大學數學系連續三年獲得一等學位。現在沃頓商學院讀博士,該學院每年在中國招生就只有一兩個名額,由此可見郜晟的實力確實不容小覷。
第3名鄭林楷,19歲,來自於清華大學,2017年國際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西安區域賽冠軍。早在2016年,鄭林楷曾參加了清華大學舉辦的信息學體驗營活動,綜合該次體驗營活動成績和以往各種信息學奧賽獲獎情況,鄭林楷便獲得了清華大學無條件降至一本線的自主招生錄取資格。
第4名張賴和,21歲,來自於北京大學,數學專業,2012年國際青少年科學奧林匹克金牌及總成績特別獎。
第5名吳聖潔,14歲,來自於上海華育中學,2018年全國青少年數獨比賽U18組個人賽銀獎獲得者。
第6名俞辰捷,22歲,數學大神,來自於北京大學,第56屆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金牌獲得者,據叨叨魏叨叨,第56屆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是最難的一屆,總分42分,而俞辰捷得到了41分,全球排名第二。
第7名時天宇,20歲,來自於復旦大學,2016年青少年創新設計大賽中國賽區一等獎。
第8名林作,29歲,來自於牛津大學,林作初中便已前往英國升學,先後就讀哈羅公學和牛津大學基督堂學院數學系,副修哲學。其後再於牛津大學取得文學碩士,和在倫敦法律學院取得法律深造文憑,再返回香港於香港大學取得法學碩士。曾獲得英國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金牌、傑出獎,哈羅公學全校第一。
第9名梁芃,25歲,來自於清華大學,16級材料學院博士,獲得國家獎學金。
第10名段超,25歲,來自於同濟大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同濟大學2014級直博生,獲得12項國家專利。
C. 今年考上清華大學的名單
關於清華大學名單的相關內容如下:
1.清華大學錄取流程:
清華大學的錄取是經過多個層次的評審和選拔過程,包括網申、初審、筆試、面試和綜合評價等環節。其中,初審主要是對申請材料的審核,筆試主要考察學科基礎知識和扎實的學術能力,面試則更加註重考察申請者的綜合素質和潛力。
5.錄取名單公布:
最後,清華大學會通過官方網站或其他媒體公布錄取名單。但由於涉及個人隱私和信息安全等因素,一般情況下並不會公布所有被錄取的學生名單。
總結段:清華大學作為中國頂尖的高等學府,其錄取標准非常嚴格和綜合。除了高考成績外,學術能力、創新能力、綜合素質等方面的考察都是影響錄取的重要因素。雖然無法提供今年考上清華大學的名單,但希望以上內容對您有所幫助。
D. 四川綿陽中學厲害嗎在全國排名多少
四川綿陽中學是一所實力雄厚的名校,位於四川北部。學校創建於1957年,1994年被命名為四川省省級重點中學,2000年被認定為四川省首批國家示範性高中,2014年被認定為四川省一級示範性普通高中。有力點:綿陽中學是清華的「龍頭計劃」,是北大「文科計劃」推薦的合格學校。位列清華、北大認可的全國各省兩大名校,並被清華、北大、復旦授予「優質生源中學」稱號。
成都和綿陽都是四川省的教育高地,在教育方面各有特色和優勢。成都七中和綿陽中學這兩所成都和綿陽的標志性中學,單從一個方面來比較,爭議就略大。為了更客觀的比較,下面主要從五個方面橫向比較成都和綿陽一號。
根據綿陽中學的官方網站,鍾勉有600多名教師,包括155名碩士畢業生。在職特級教師15人,高級教師184人,中級教師230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人,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人,國家級模範教師3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4人,綿陽市中青年拔尖人才1人,國家級、省市級學術帶頭人、省市級優秀教師、骨幹教師、明星教師、優秀班主任378人。
E. 2015中國大學排行榜的武書連版大學排名
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組長武書連主持的《2015中國大學評價》課題於2014年12月結稿。中國統計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發行了武書連撰寫的《挑大學選專業--2015高考志願填報指南》一書。這是中國統計出版社連續第14年出版發行這部高考志願填報參考書。
《挑大學選專業》系列叢書每年出版三部:《挑大學選專業-高考志願填報指南》、《挑大學選專業-考研擇校指南》、《挑大學選專業-高考志願填報指南(獨立學院版)》。
《2015中國大學評價》包括各大學綜合實力、學科門類、本科專業、教師水平、教師效率、新生質量、畢業生質量等數十項指標的等級和排名,供考生和考生家長、社會各界人士從多個角度觀察大學、選擇大學。 中國一流大學是中國的頂尖大學,代表中國大學最高學術水平。平時學習成績優異,希望進入國內最好的大學接受最好的專業教育,將來成為中國社會的精英。可報考中國一流大學最好的專業。
本書作者提出的2015年中國一流大學的標準是:「在中國大學評價中,同時滿足以下三個條件的大學:1、教師平均學術水平居全國大學前30名。2、教師績效居全國大學前30名。3、本科畢業生質量居全國大學前30名」。此標准比上年略有下降,2014年度是上述3項指標的前25名。三項指標名次相加並升序排列,得分越低名次越高。
據此標准,2015年中國一流大學的數量為23所。
2015中國一流大學名單(共23所) 排名校名得分畢業生質量教師水平教師績效省份1清華大學4211北京2北京大學8143北京3同濟大學10622上海4浙江大學11434浙江5復旦大學15555上海6山東大學15366山東7上海交通大學257711上海8南開大學279810天津9中國人民大學278118北京10中山大學42111417廣東11北京師范大學3010137北京12北京航空航天大學43121813北京13中國農業大學442699北京14天津大學46131716天津15華東理工大學48241014上海16東南大學48141618江蘇17太原理工大學52181915山西18華南理工大學53191519廣東19哈爾濱工業大學58152122黑龍江20武漢大學62162620湖北21華中科技大學73212923湖北22四川大學76252328四川23西安交通大學77203027陝西中國一流大學得分越低越好,得分相同按教師水平排名。 一、《2015中國大學評價》指標體系兩個比較大的修改
對比往年,《2015中國大學評價》指標體系有兩個比較大的修改。
1、由於種種原因,《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不再使用SCI、SSCI、A&HCI作為國際期刊論文的數據來源。2013、2014年,《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對全世界約40000種期刊重新篩選,原SCI、SSCI、A&HCI的12000多種期刊中,有5000種左右沒有入選,有2000種左右非SCI、SSCI、A&HCI源期刊進入《中國大學評價》源期刊。
2、專利技術轉讓進入《中國大學評價》指標體系。此項指標限在國家專利局備案的專利技術轉讓。沒有在國家專利局備案的專利技術轉讓因數據無法公開獲得,不計入。
二、2015綜合實力排名北大浙大清華蟬聯三甲
1993年,在武書連發布的我國第一個具有綜合意義的大學排行榜中,北京大學獲得綜合實力第1名。21年後的2014年,北京大學奪回綜合實力冠軍。2015年,北京大學以205.71分蟬聯冠軍,浙江大學以202.25分蟬聯亞軍,清華大學以195.90分蟬聯季軍。獲得第4名到第10名的大學依次是:第4名上海交通大學、第5名復旦大學、第6名南京大學、第7名武漢大學、第8名四川大學、第9名中山大學、第10名山東大學。
浙江大學再次失去綜合實力第1名的主要原因仍然是教師數量不斷減少。在2012-2014中國大學前四名中,浙江大學教師數量已經少於清華大學、北京大學。《2015中國大學評價》顯示,浙江大學的師資總數又少於上海交通大學。
三、2015教師平均學術水平排名清華北大浙大列三甲
在2015中國大學教師平均學術水平排行榜上,清華大學以5.0736分獲第1名,北京大學以4.8082分取第2名,浙江大學以4.6046分得第3名。獲得第4名至第10名的大學依次是:第4名山東大學,第5名復旦大學,第6名太原理工大學,第7名上海交通大學,第8名南開大學,第9名中國農業大學,第10名華東理工大學。
四、2015教師教學科研效率排名清華浙大北大前三名
在武書連的2015中國大學教師教學科研效率排行榜上,清華大學以5.5108分獲第1名,浙江大學以5.0019分得第2名,北京大學以4.6317分列第3名。獲得第4名至第10名的大學依次是:第4名山東大學,第5名復旦大學,第6名清華大學,第7名北京師范大學,第8名中國人民大學,第9名中國農業大學,第10名南開大學。
五、2015中國各省市區大學教師水平和效率排名北京江蘇上海浙江居前四名
《挑大學選專業-2015高考志願填報指南》首次公開了全國各省市區大學教師平均學術水平和教學科研效率排行榜。在本次省際教師的競賽中,北京江蘇山東浙江的高校教師獲得該兩項指標的前四名。
六、2015新生入學質量排名清華北大復旦蟬聯前三名
在2015中國大學新生質量排行榜中,清華大學以不敗的優勢,繼續獲得第1名,北京大學列第2名,復旦大學第3名。獲得第4名至第10名的大學依次是:第4名上海交通大學,第5名浙江大學,第6名太原理工大學,第7名中國人民大學,第8名山東大學,第9名同濟大學,第10名外交學院。上述新生質量排名,前10名與上一年度完全相同。
七、2015本科畢業生質量排名北大清華山大列三甲
在《挑大學選專業—---2015高考志願填報指南》一書中,北京大學以3分奪得本科畢業生質量第1名,清華大學和山東大學同獲3.5分,前者因教師平均學術水平高於後者,獲得第2名,山東大學列第3名。獲得第4名至第10名的大學依次是:第4名浙江大學,第5名復旦大學,第6名太原理工大學,第7名上海交通大學,第8名中國人民大學,第9名南開大學,第10名北京師范大學(得分相同按教師平均學術水平排序)。
八、專利技術轉讓排名華南理工浙江大學安徽理工獲前三名
在本年度增加的專利技術轉讓指標原始得分中,華南理工大學獲得第1名,浙江大學第2名,安徽理工大學第3名。獲得第4名至第10名的大學依次是:第4名江南大學,第5名東華大學,第6名天津大學,第7名西安交通大學,第8名哈爾濱工業大學,第9名江蘇大學,第10名上海交通大學。
九、篩選出23所中國一流大學中科大北大南大列前三名
2015年中國一流大學的數量為23所。北京大學(8分)、南京大學(10分)、浙江大學(11分)、清華大學(15分)、復旦大學(15分)、上海交通大學(25分)中國人民大學(27分)、南開大學(27分)、北京師范大學(30分)等23所學校依次入選。
2015年度23所中國一流大學,22是985工程大學,華東理工大學是211工程大學。
十、遴選出37所研究型大學浙江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為前三名
在《挑大學選專業—2015高考志願填報指南》中,列出了2015年度中國研究型大學名單。浙江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四川大學、中山大學、武漢大學、山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37所學校依次在列。
2015年研究型大學標准與上年相同,依然是:將全國所有大學的科研得分降序排列,並從大到小依次相加,至數量達到被評價大學總數的5%為止,各個被加大學是研究型大學。
37所研究型大學中,有33所985工程大學,4所211工程大學。4所211工程大學依次是:蘇州大學、華東理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農業大學。
十一、浙江大學獲自然科學總分第1名,北京大學獲社會科學總分第1名
(1)在理學、工學、農學、醫學4個學科門類組合的自然科學排名中,浙江大學第1名,清華大學第2名,上海交通大學第3名。
自然科學第1名:浙江大學
理學第1名:北京大學
工學第1名:清華大學
農學第1名:中國農業大學
醫學第1名:上海交通大學
(2)在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管理學、藝術學8個學科門類組合的社會科學排名中,北京大學第1名,中國人民大學第2名,復旦大學第3名。
社會科學第1名:北京大學
哲學第1名:中國人民大學
經濟學第1名:中國人民大學
法學第1名:中國人民大學
教育學第1名:北京師范大學
文學第1名:北京大學
歷史學第1名:北京大學
管理學第1名:清華大學
藝術學第1名:中央音樂學院
十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本科專業排名第1名最多
《挑大學選專業--2015高考志願填報指南》對全國大學近300個本科專業進行了排名,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一如往年,繼續以絕對優勢領先本科專業第1名。在有4個或以上大學設置的專業中,北京大學獲得29個本科專業第1名,清華大學獲得23個本科專業第1名。
十三、《2015中國大學評價》更新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獲獎得分
由於主辦方沒有公開2011年舉辦的第12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獲獎名單,因此上一年度本評價已經放棄更新該項指標。2014年,主辦方公開了第13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獲獎名單。鑒於此,本評價將繼續更新該項指標。「挑戰杯」是極有影響力的全國性大學生競賽。自2010年起,列入《中國大學評價》的三級指標。客觀連續公開是《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選擇指標的入門標准。不過,如果競賽結果不能公開,則無論多麼重要,也會被放棄。雖然可以通過非公開渠道獲得比賽結果,但是這有違《中國大學評價》全部使用公開數據的原則。
一個不能公開結果的比賽,不能作為《中國大學評價》的指標。希望主辦方盡早公開2011年舉辦的第12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獲獎名單。
十四、客觀公正公開,《中國大學評價》已經連續22年全部使用公開數據
1993年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武書連發布了我國第一個包含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評價在內的大學排行榜:《中國大學評價—1991·研究與發展》,至今已經22年。22年來,《中國大學評價》的所有評價指標全部使用公開數據。任何機構和個人都可以按同樣的數據採集方法和數學模型重復和檢驗《中國大學評價》的結果。《中國大學評價》課題組一如既往地歡迎同行重復和檢驗。
十五、20所進入中國大學綜合實力100強的非211工程大學名單及名次
2015年,有20所非211工程大學綜合實力進入前100名。名單和名次見下表:
十六、各省市區進入2015中國大學綜合實力100強的數量及平均名次
各省市區進入2015中國大學綜合實力100強的數量及平均名次見下表。排名按數量排序,數量相同按平均名次升序排序。
(數據來源:武書連撰寫、中國統計出版社2015年1月出版的《挑大學選專業--2015高考志願填報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