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學放假時間2018
㈠ 全國大學放假時間2022寒假
從寒假時長來看,西藏大學以76天拔得頭籌,比排名第二的外交學院多出24天,將近一個月。此外,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大連海事大學、貴州大學、吉林大學、青海大學、中國美術學院、中央戲劇學院的寒假時長超過了45天。大多數高校的寒假時長集中在35到40天。北京中醫葯大學、南京理工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大學、中山大學、湖南師范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南昌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和中國海洋大學這些高校寒假時長不足30天。從開始放假的時間來看,多數高校都在2022年1月中旬開始放假。西藏大學率先在2021年12月27日就開啟了寒假模式。哈爾濱工業大學則在新年的第一天開始放寒假。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上海體育學院、西安交通大學和中國海洋大學。這三所高校直到2022年1月25日才迎來寒假。放假早和放假晚的高校,寒假開始時間相差一個月之久。從放假結束的時間來看,中央民族大學、東北師范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大部分高校寒假結束時間集中在2022年2月底。武漢大學、重慶大學、南京大學、廣西大學、上海大學等高校在2022年2月12日、13日就將准備返校報到,開啟新的學期。其中河南部分各高校放假如下。河南大學:學生放假時間調整為2022年1月11日-2月18日。信陽師范學院(一)學生假期:按照分期分批、錯時錯峰離校和報到的原則,學生在完成本學期期末考試等工作後即可離校;下學期分三批次報到注冊:2月18日(星期五、正月十八)2021級學生報到注冊、2月19日(星期六、正月十九)2020級學生報到注冊、2月20日(星期日、正月二十)2019級、2018級學生報到注冊,2月21日(星期一、正月二十一)開始上課。(二)教職工假期:2022年1月15日—2月16日,2月17日(星期四、正月十七)報到,2月18日(星期五、正月十八)正式上班。安陽工學院寒假時間:本次離校共分5個批次:第一批次:即日起至2021年12月20日,2022屆本專科畢業生(不含參加2022年研考學生);第二批次:2021年12月22日前,2018級五年制本科、2019級本科;第三批次:2021年12月25日前,2020級本科、2020級專科、2021級學生;第四批次:2021年12月29日前,所有參加2022年研考學生。第五批次:2022年1月22日前,所有研究生。原則上所有學生在考試完後及早離校。新鄉學院寒假時間:2022年1月8日--2022年2月20日。信陽農林學院寒假時間:學生1月6日起開始放假,2月19日(星期六,農歷正月十九)、2月20日(星期天,農歷正月二十)報到,2月21日(星期一)正式上課。信陽學院寒假時間:學生於2021年12月31日期末考試結束後開始放假。教職工自2022年1月10日(星期一)開始放假。鄭州西亞斯學院寒假時間:非畢業生學生放假時間為2022年1月1日—2022年2月18日,2月19日—2月20日報到注冊,2月21日正式上課。2022屆畢業生完成畢業論文開題答辯後離校,最晚離校時間為2022年1月5日。
㈡ 中國民族大學地址在哪
地址在: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27號
中央民族大學(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簡稱「中央民大」,坐落於北京市海淀區,南鄰國家圖書館,北依中關村科技園,是國家民委、北京市和教育部共建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入選國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教育部來華留學示範基地、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1][2]
中央民族大學的前身是1941年9月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創辦的民族學院。1951年6月,中央民族學院在北京正式成立,烏蘭夫任首任院長。1978年被批准為全國重點大學。1993年11月,更名為中央民族大學。1999年,學校成為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2004年成為國家「985工程」重點建設大學。[1]
截至2019年12月,學校佔地面積為38萬平方米,另規劃新校區佔地面積81萬平方米,校園建築面積59.2萬平方米,教學行政用房20餘萬平方米,資產總值34億元;設有1個學部、23個學院,66個本科專業;有5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5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7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有教職工1843人,其中專任教師1125人;有全日制在校生16694人,其中本科生11332人,碩士、博士研究生5362人,少數民族預科生185人(本校)。[1]
學校官網
http://www.muc.e.cn
中文名
中央民族大學
外文名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MUC
簡稱
中央民大
創辦時間
1951年
【網路高校甄選】
pick國內更多熱門高校
進入專題
知名校友
鐵木爾·達瓦買提
宋祖英
韓庚
吉傑
烏蘭圖雅
宋佳玲
快速
導航
辦學條件學術研究文化傳統學校領導知名校友
歷史沿革
中央民族學院
中央民族大學前身是1941年9月在延安建立的民族學院。延安民族學院以培養少數民族幹部和從事民族工作的漢族幹部為主要任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不久,1949年12月毛澤東根據形勢的發展特別是國家建設、民族區域自治、實現共同綱領及貫徹黨的民族政策的需要,做出了培養大批少數民族幹部的指示。
中央民族學院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決定在北京建立一所新型大學——中央民族學院,抽調了一批當年在延安民族學院工作過的同志進行建院籌備工作。同年11月,周恩來總理主持政務院第60次政務會議,批准了中央民族事務委員會提出的《培養少數民族幹部試行方案》和《籌辦中央民族學院試行方案》。[3]
1951年6月11日,中央民族學院正式開學。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朱德、政務院副總理董必武在開學典禮上做了重要講話。
1950年6月至1951年底,學校的校址暫設在城內國子監,有教職工280多人,軍政幹部班、藏語文班兩個訓練班的學員260多人。
1952年至1966年5月,學校開始正規化辦學並逐步發展成為一所文科高等學校。1952年,國家進行院、系調整時,把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北京大學東語系的部分專業和北京大學的前身燕京大學的社會學系,調整到中央民族學院,校址從國子監遷到了西郊白石橋附近。之後陸續建立了民語系、歷史系、政治系、藝術系、漢語系、研究部、預科部等教學科研單位。中央民委參事室也並到中央民族學院。研究生教育始於上世紀50年代建校之初。[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