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國一流大學名單
Ⅰ 中國校友會網2014中國大學排行榜的報告發布
研究團隊提出2014中國大學分類新標准,率先將「畢業生質量」納入大學分類,35所大學入圍2014中國研究型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憑借在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領域的超常表現,入選2014中國頂尖大學,榮膺「中國六星級大學」美譽;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和武漢大學等23所大學入選2013中國一流大學,榮膺「中國五星級大學」美譽。在中國校友會網最新公布的2014中國大學畢業生質量排行榜、2014中國大學教師水平排行榜和2014中國最具媒體影響大學排行榜中,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蟬聯三榜冠亞軍。首次發布2014中國大學學科水平排行榜,清華大學排名第一,北京大學名列第二,中國人民大學位居第三。
提出中國大學分類新標准,率先納入畢業生質量指標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立國之本、人才是強國之基;育人是教育的終極目標,是不同層次、不同類型高校的辦學根本。中國校友會網大學研究團隊首席專家、中南大學蔡言厚教授指出,借鑒國內外大學分類、分級評價的成功經驗,研究團隊率先將「畢業生質量」引入中國大學分類標准,旨在糾正長期以來我國學界形成的研究型和教學型大學「二元對立」分類方法中的「重科研輕教學」等問題,構建起符合世界標准具有中國特色的、符合教育規律的中國大學分類新標准體系,科學衡量中國大學的學術水平和人才培養層次,倡導大學真正重視本科生及研究生教書育人工作,重視在校生發展和校友服務工作。為即將參加2014年全國高考的考生及家長選擇大學、挑選專業和做好未來職業生涯規劃提供參考。
大學辦學類型分為:研究型、專業型、應用型和技術型
中國校友會網2014中國大學分類標准主要依據大學辦學定位、辦學水平和辦學特色等進行分類:一是依據大學的學術研究水平和畢業生質量(研究型人才)等將中國大學分為研究型大學、專業型大學、應用型大學和技術型大學等4種辦學類型。同時依據中國大學的學術研究水平和層次,將研究型大學劃分為中國研究型、行業特色研究型、區域研究型和區域特色研究型等4個類別,旨在為高校科學定位、合理分類、辦出特色、爭創一流和制定發展戰略規劃提供決策參考。二是依據中國大學的學科專業設置和畢業生職業領域等將大學分為「綜合型」和「行業特色型」,其中,特色型又細分為財經、政法、醫葯和語言等行業特色型院校,以及藝術、體育、傳媒和警察等特色專業型院校。
研究型大學是一個國家或地區高等教育發展成就的最佳標志,作為一個國家和區域最高層次人才培養和最新前沿科技研發的中心,承擔著高層次人才培養和高水平科學研究、關鍵技術研發並為國家和區域創新體系建設作出重大貢獻的責任和使命。中國校友會網大學研究團隊首席專家、中南大學蔡言厚教授指出,在人才培養方面,研究型大學擔負著培養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急需的高素質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和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高層次傑出人才的雙重任務;在科學研究方面,研究型大學是一個國家和區域科技創新的動力源、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的引領者、教學研產一體化協同創新的智慧站,對一個國家和地區在日趨激烈的全球和區域經濟、科技和文化等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具有決定性影響。
全國35所高校入選2014中國研究型大學名單
報告指出,科研領先與校友傑出是判定研究型大學的兩個核心標准。要想成為研究型大學必須滿足兩個要件:一是培養和造就出高層次的研究型人才,二是產生出高水平的學術研究成果並擁有卓越的師資隊伍,二者缺一不可。依據中國校友會網2014中國大學分類標准指標得分,全國共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浙江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大學、吉林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四川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開大學、山東大學、中南大學和西安交通大學、廈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共有35所大學入選2014年中國研究型大學名單。
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協和醫學院、中國礦業大學、華中師范大學、北京科技大學、東北師范大學、華東理工大學、電子科技大學、長安大學、中國地質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南京農業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南京理工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河海大學、西南交通大學、北京化工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北京林業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中央民族大學、東華大學、北京中醫葯大學、西南政法大學、中國葯科大學、解放軍理工大學、解放軍信息工程大學、第二軍醫大學、第三軍醫大學和第四軍醫大學等40所高校入選2014中國行業特色研究型大學名單。
中國區域研究型大學(2014)
依據中國校友會網2014中國大學分類標准指標得分,全國共有西北大學、西南大學、蘇州大學、雲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暨南大學、鄭州大學、上海大學、山西大學、北京工業大學、福州大學、南昌大學、遼寧大學、太原理工大學、新疆大學、安徽大學、河南大學、海南大學、內蒙古大學、廣西大學、貴州大學、湘潭大學、黑龍江大學、寧夏大學、河北大學、昆明理工大學、燕山大學、延邊大學、西藏大學和青海大學等30所大學入圍2014中國區域研究型大學名單。
南京師范大學、華南師范大學、陝西師范大學、首都醫科大學、江南大學、華南農業大學、首都師范大學、東北林業大學、福建師范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南方醫科大學、中國醫科大學、四川農業大學和湖南農業大學等15所大學入選中國區域特色研究型大學名單。
Ⅱ 2014年世界大學排名的排名名單
排名顯示,前十二的大學均來自英美國家,前三位依次是加州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和牛津大學。
美國大學在該排名中繼續占據優勢,前10位中佔7席、前20名中佔15席。但在入圍前200名的美國大學總數從去年的77所減少至74所。
亞洲地區有24所高校進入200強,比去年多4所,其中東京大學和新加坡國立大學進入世界前25名,分別位於23名和25名。
中國內地有3所大學進入前200名,比去年增加1所。北京大學排名從第45位下滑到第48位,清華大學上升一位,排至第49名,復旦大學進入前200強,排名193位。
中國香港有4所大學進入前200強,比去年增加1所。其中香港大學的全球排名仍然保持在第43位,而香港科技大學從第57位上升至第51位。另外,香港中文大學排名第129位,香港城市大學第192位。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編輯菲爾·貝蒂表示,東亞地區頂尖大學繼續在排名中顯示出強勁的上升勢頭。許多西方的大學因缺乏公共資金而失去優勢,英國、加拿大和美國等在全球知識經濟中面臨明顯退步的風險,60%的美國大學在今年的榜單中排名下滑。
貝蒂說,中國繼續在《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名校排名中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進展,「我們現在看到更多證據表明,中國政府在致力於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方面付出了堅定且令人敬佩的努力,而這些努力在其他大學那裡也獲得了回報」。
進入前400名的中國內地高校還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山大學、浙江大學、武漢理工大學和武漢大學。
《泰晤士報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用教學、科研、知識傳遞、國際視野4個方面的13項指標衡量大學綜合實力,被認為是最具影響力的世界大學排名之一。
Ⅲ 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名單
中國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名單是由中國教育部於2015年發布的高水平大學和學科建設項目,旨在培養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人才和擁有國際領先科研能力的高水平大學和學科。以下是中國一流大學建設高校:
清華大學 2. 北京大學 3. 浙江大學 4. 復旦大學 5. 中國人民大學
6. 上海交通大學 7. 華中科技大學 8. 同濟大學 9. 南京大學 10. 哈爾濱工業大學
11. 西安交通大學 12. 東南大學 13. 中山大學 14. 山東大學 15. 武漢大學
16. 廈門大學 17. 四川大學 18. 北京師范大學 19. 中南大學 20.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這些高校在教育教學質量、科學研究能力、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等方面有著卓越的表現,並被國內外公認為中國最具有影響力的高等教育機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