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教授楊燕綏
Ⅰ 我是二本生想考研跨考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請問清華對二本生有歧視嗎而且我還是跨專業的 謝謝
不歧視,主要看考試成績說話,還要看面試成績;當然,如果兩者差不多的情況,可能名校的會占點優勢。
下面是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的師資情況,及其研究領域,特供你參考:
姓名 職稱 畢業學校及學位 研究領域
=============================================================================
程文浩 教授 美國耶魯大學博士 公共治理,公共管理,政府創新
楚樹龍 教授 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博士 國際戰略問題,美國政治與外交,中國外交及安全戰略研究
崔之元 教授 美國芝加哥大學博士 國有企業改革與民營化,宏觀經濟政策,政府體制改革
鄧國勝 教授 中國人民大學博士 公共組織問責,績效與能力建設,非營利組織管理
韓廷春 教授 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 經濟增長,金融發展與金融生態,計量經濟學
胡鞍鋼 教授 中國科學院博士 國情研究與公共政策
劉慶龍 教授 清華大學博士 政府公共關系,電子政務,社區管理
孟慶國 教授 清華大學博士 政府管理與創新,電子政務,政府能力與績效管理
彭宗超 教授 北京大學博士 公共政策,政府運作,危機管理,比較政治
齊 曄 教授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博士 資源環境,氣候變化,可持續發展戰略與政策
施祖麟 教授 清華大學碩士 區域與城市發展,能源經濟與可持續發展
蘇 竣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學博士 公共科技政策、公共政策與管理
王豐 教授 密西根大學博士 人口與經濟、社會保障、社會不平等
王 名 教授 日本名古屋大學博士 NGO,公民社會與治理,CDM與環境治理
王慶新 教授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博士 東亞國際關系與政治,儒家政治思想
王有強 教授 美國馬里蘭大學博士,美國俄亥俄大學博士 公共經濟學、政府治理、領導力
巫永平 教授 荷蘭萊頓大學博士 政府與市場,產業政策,地方政府與經濟發展
薛 瀾 教授 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博士 公共政策與管理,科技與創新政策,危機管理
楊燕綏 教授 比利時根特大學博士 政府組織與治理,社會保障,薪酬理論
殷存毅 教授 南開大學博士 兩岸經濟關系,區域發展與政策
於 安 教授 北京大學博士 行政法(社會行政法,行政應急法)
於永達 教授 吉林大學碩士 國際經濟理論與公共事務,集聚優勢,領導學
俞 樵 教授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博士 金融體制 ,公共金融,社會發展
陳玲 副教授 清華大學博士 科技與創新政策;產業發展與環境治理;政策制定過程研究
過勇 副教授 清華大學博士 廉政建設、公共治理、行政體制改革
賈西津 副教授 北京大學博士 公民社會與治理,戰略管理
李保明 副教授 山東大學博士 兩岸經濟關系,產業鏈與區域發展,博弈論
李應博 副教授 中國農業大學博士 產業政策,區域發展與兩岸經濟關系
梁 正 副教授 南開大學博士 科技政策,國家創新系統,研發全球化
劉求實 副教授 日本東京工業大學博士 非政府組織管理,事業單位改革
劉志林 副教授 美國康奈爾大學博士 城市規劃與管理,住房政策,區域經濟發展
孟延春 副教授 北京大學博士 區域與城市發展研究,城市治理
沈群紅 副教授 南京大學博士 人力資源,知識管理,組織變革與領導力
王亞華 副教授 清華大學博士 制度分析與公共政策,水政策與管理,中國國情研究
熊義志 副教授 清華大學博士 公共領導力,國情研究,知識經濟與公共政策
楊永恆 副教授 香港城市大學博士 政府績效管理,公共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規劃
殷成志 副教授 "北京大學博士,德國斯圖加特大學博士" 城市與區域規劃、城市管理
戴亦欣 講師 美國錫拉丘斯大學博士 科技政策,新能源政策,研究方法
曹峰 講師 美國錫拉丘斯大學博士 公共治理與組織、財政與發展政策
梅賜琪 講師 美國馬里蘭大學博士 比較政治學和中國政治,政府職能轉換、幹部管理體制以及中央與地方關系
汝鵬 講師 清華大學博士 科技與創新政策,科技管理,公共政策過程,新能源政策
魏星 講師 清華大學博士 公共財政、區域經濟
張楠 講師 清華大學博士 電子政務與政府管理創新
張嚴冰 講師 英國設菲爾德大學博士 政治學,政治經濟學,國際政治經濟學
鄭振清 講師 北京大學博士 比較政治與政治社會學、台灣政治發展、兩岸政治經濟關系
周紹傑 講師 香港中文大學博士 勞動經濟學,公共財政,區域經濟
周源 講師 英國劍橋大學博士 科技政策、技術創新與管理
Ⅱ 清華大學楊燕綏這個女人說的是人話嗎
都說年青的女郎不美也可愛,所以過了中年的女人,千萬不可去學回小女孩的萬種風情,切不可答再把生活想像成彩色的肥皂泡,也千萬不要去追風潮趕時髦。你築了愛巢,有了職業,你的浪漫已經褪色,你的幻想開始萎縮。這並不是影響你擴展自己浪漫和幻想的空間
Ⅲ 清華教授楊燕綏你退休了嗎你說得很好.你做了嗎
這就是個人類的敗類,是個吃屎長大的叫獸。
Ⅳ 清華大學某女教授說了什麼話被且國人民唾罵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楊燕綏在(9月12日上海電視台)《七分之一》節目里說:「不是延遲退休年齡,是延遲領取退休金。」她建議65歲領取,並稱發達國家都是這樣。
Ⅳ 清華楊燕綏這個女人說的是人話嗎
估計抄她就是找罵。閑的難襲受。
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前段時間曾提出建議稱,退休年齡不變,仍為50歲,但領取養老金的年齡推遲到65歲。這番言論曾引起了很大的爭議。楊燕綏又提出,年齡推遲後,就業形態應該分階段。
記者:如果說一個人50歲退休的話,65歲才領到養老金,這15年當中是怎樣過渡的?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楊燕綏:「我覺得我們現在正在寫這個政策建議,讓他們從生產企業退出來,經過培訓居家就近參加社會服務,50到65歲的男性去做一些養老院的園丁,園林義工,50-65歲的女的給老人做做飯,洗洗衣服,做點編織,多好!」
Ⅵ 清華大學 養老保險
昨日,國務院公布《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明確了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總體目標、基本原則和政策措施,從2014年10月1日起實施。
根據《決定》,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費將由單位和個人分別按照工資的20%和8%共同負擔。退休時的基礎養老金月標准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
社保專家、清華大學教授楊燕綏接受《每日經濟新聞(微博)》記者采訪時表示,「以往企業職工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是以人口普查時的平均預期壽命為基數,目前計發時間為139個月。但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非常重視退休時點的人均預期壽命和本人退休年齡,將今後待遇發放時候的變數進行了強調。」
對目前機關事業單位中佔比最大的一部分人群——即改革前參加工作、改革後退休的「中人」來說,此次改革設定了10年的過渡期,基本保證其原有的待遇水平不降低。
個人繳納比例等同於企業職工
《決定》指出,所有按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單位、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機關(單位)、事業單位及其編制內的工作人員,其基本養老保險費由單位和個人共同負擔。
其中,單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以下簡稱單位繳費)的比例為本單位工資總額的20%,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以下簡稱個人繳費)的比例為本人繳費工資的8%,由單位代扣。
根據改革決定,本人繳費工資高於當地職工平均工資3倍的部分不納入繳費基數,低於平均工資60%的以60%為基數繳費,即「300%封頂、60%托底」。
根據《決定》,按本人繳費工資8%的數額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全部由個人繳費形成。個人賬戶儲存額只用於工作人員養老,不得提前支取,每年按照國家統一公布的記賬利率計算利息,免徵利息稅。參保人員死亡的,個人賬戶余額可以依法繼承。
並軌後機關事業單位人員與企業職工的養老繳費和發放都基本一致,「體制內人員」以前的完全吃財政飯,變為單位和個人繳費、財政承擔養老保險基金的兜底責任的多渠道籌資,形成單位、個人、政府共擔的新機制。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