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哈理工博士生導師

哈理工博士生導師

發布時間: 2021-01-14 14:22:56

A. 哈工大通信專業的博導哪個最牛

張乃通院士,但是抄現在他已經不怎麼帶研究生了
顧學邁,很牛,在衛星通信方面國內很有名氣
沙學軍,很牛,在移動通信方面很厲害,尤其是UWB。他還研究WSN,ADHOC等
郭慶,主要是衛星通信方面
孟維曉,主要是移動通信方向
王剛,硬體特別狠

B. 哈理工研究生初試過了 怎麼找導師

先給你想選的老師打個電話或見一面,認不認識都得讓他知道你,他願意要你的話就簡單多了,復試過了之後去研招辦報個導師名字,再給導師打個電話,雙向選擇嗎,他去研招辦確認一下就可以了

C. 哈爾濱工業大學博士生導師一個人帶幾個博士生

原來的政策跟樓上說的差不多,但是今年開始考博政策答辯,首先是原來的每年兩次考博專改為一次屬,即原來的春秋兩次秋季為主,改為每年秋季一次。第二是增加的申請審核的考博模式,56所有研究生院和實驗室或院系為國家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的學生可以申請考博,由院里審核,審核通過後不參加春季考博,第三就是博導招生人數減少,基本上就是每個博導每年只能招一個博士,而且在職博士佔全職博士的名額。每個導師每兩年可招一個在職。總體來說考博變得困難了。

D. 哈工大機電學院研究生導師有哪些

下圖附有哈爾濱工業大學機電學院研究生導師名單

如您想更詳細了解每位導師可專前往下方網址屬:http://219.217.226.146:5254/hitgs/red.html

E. 哈爾濱理工大學 金屬材料工程系哪些研究生導師好

林尚揚中國工程院院士 林尚揚從事科研工作30多年,主要進行焊接工藝、焊接材料版、水下焊接技術及弧權焊過程機械化、自動化方面的研究,先後完成了20多個主要的科研課題和為工廠解決多項工程技術關鍵。他的實力比較強

F. 哈理工以下哪個有發展,哪個導師比較好

哈理工最好的當然還是高電壓與絕緣技術,其中高電壓出來主要是面向高壓內設備,絕緣方向主要容面對絕緣材料或者絕緣結構,兩個方向出來都是有機會進電網工作的,不去電網的話,也會有一些其他很好的去處,而且國內其他高校這個專業比哈理工好的還不太多。但單看專業本身的話,電力系統和電力電子也比較好,雖然在學校里不是最好的,但是出來工作也都不錯,電力系統也是對著電網,電力電子對口一些弱電控制,從專業角度來看未來發展更廣泛。
如果選擇高電壓與絕緣技術專業,對電氣設備感興趣可以包高壓方向,可以找魏新勞、陳慶國、朱東柏都不錯,如果對高分子材料有比較深的基礎的話可以選擇絕緣方向,李忠華、趙洪、張曉虹、王暄在絕緣方面都是專家級人物,對納米材料都有很多研究的。
如果選擇電力系統或者電力電子也可以找這些老師,因為也都會有一些交叉課題。

G. 哈理工材料院研究生導師誰比較好呢

哪個材料啊 是金材 材型 高分子 還是無機啊 我就是哈理工材料的

H. 哈爾濱理工大學博士後導師都叫什麼名字

荀趣聞

I. 哈工大博導名單

22個院系,我就沒聽說我們學校有生命院。

J. 哈爾濱工業大學木結構方向的博導有哪些求哈工大的知情人士解答!

哈爾濱工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鋼結構與木結構學科組博士生導師名單
沈世釗、張素梅、武振宇、祝恩淳、范 峰、武 岳、崔昌禹、王玉銀、支旭東

樊承謀教授:木結構「末代皇帝」
時間:2008-7-9 9:40:03 閱讀: 394 標簽: 木結構 樊承謀
樊承謀,1926年2月出生於溫州。畢業於甌江小學(現廣場路小學),1949年畢業於廈門大學土木系。1950年入哈爾濱工業大學研究生班,學完俄語之後,師從哈工大原蘇聯專家組組長卡岡教授從事木結構研究。
長期以來,樊承謀從事木結構及纖維混凝土的教學與科研,發表論文100多篇。曾任原哈爾濱建築工程學院教務處處長、建築材料系主任等職。2000年該學院重新並入哈爾濱工業大學,他任土木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標准化組織木結構技術委員會中國常駐代表、全國木材及復合材料結構標准技術委員會副主任等職。他曾主編《木結構》等高等學校試用教材,主編國家標准《木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6—2002、主編中國工程建築標准化標准《鋼纖維混凝土試驗方法》、主編建築工業行業產品標准《建築用竹材物理力學性質試驗方法》等。出版的專著有《木結構工程》、《鋼纖維混凝土應用技術》、《現代木結構》、《木結構基本原理》等。樊承謀在木結構的教學、科研長期處於停頓狀態的大環境下,始終堅持對木結構的關注和研究,被譽為我國木結構的「末代皇帝」。
樊承謀說樊家取得成功的秘訣來自認真讀書、認真做事。(陳莉莉/攝)
樊家在溫州市區八字橋一帶曾算大戶人家。清末,店員出身的先祖樊德臣,賺了幾個錢之後發奮讀書,考取生員。他勤儉節約,時常把布鞋夾在腋下走路,因此成了附近有名的「大腳」生意人。一個偶然機會,他發現了改建成內河小客輪的小南門一帶將有繁榮的前景,就買下了附近的大片土地,做起房地產開發生意,成為富有人家。
樊家重視教育,家族興旺,培育了好幾位名家。樊祖鼎是樊家第五房後人,是蘭州大學著名教授,為我國培養了大批外語人才;樊承武是我國著名音樂指揮家,他出自二房老二。他是1959年的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在上海首演的指揮,蜚聲音壇。樊承武的大哥樊承謀也是有名的教授,今天他成了我們的采訪對象。
采訪對象:樊承謀 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 哈工大木結構研究中心原主任 博士生導師(以下簡稱樊)
專欄主持:金輝 本報記者(以下簡稱金)
「末代皇帝」的由來
金:國內木結構界的專家學者稱您為我國木結構的「末代皇帝」,那可是當年宣統皇帝溥儀的地位啊!其意思是不是說您是中國木結構研究的最後權威,或者說是木結構研究和運用在您手中壽終正寢,從此結束呢?
樊:這是一種戲說。我在廈門大學學的是土木工程,後來在哈工大師從卡岡教授從事的研究也是木結構,畢業後仍一直從事木結構研究。木結構是指建築主要結構構件均採用實木鋸材或工程木產品的建築工程結構。我曾從上世紀50年代以來主持編寫我國《木結構》等高等學校試用教材和國家標准《木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6—2002等,還出版《木結構工程》等木結構專著。
新中國成立初期由於木結構能就地取材,較多地採用磚木結構。1958年大躍進時期,46%的工業廠房採用木屋蓋。到了上世紀70年代後期,結構用材採伐殆盡;國家又缺乏外匯,無力進口木材。我國木結構的應用和研究也就停了下來,我所長期從事的木結構成了「沒落」的結構,他們就戲稱我是我國木結構的「末代皇帝」。
金:上世紀80年代,木結構的應用和研究在國內停下來了,這是不是說木結構從建築結構用材中消失了,使您也「失業」了呢?
樊:是的,我「失業」了,而且所有從事木結構的人都轉行了,我當時也轉到了纖維混凝土專業。1986年我60歲,從當時哈爾濱建築工程學院教務處處長的位置上退下來,由於學校的需要,到建材系做系主任,更多地做進行纖維混凝土結構的研究。但是作為國際標准化組織木結構技術委員會(ISO TC/165)中國常駐代表,我每年參加ISO TC/165的年會。ISO TC/165第十三次會議就是由我主持在哈爾濱召開。
到了上世紀90年代後期,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國經濟發達地區開始進口輕型木結構住宅,建設部下文,由我主編完成國家標准《木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 50206-2002,列入了輕型木結構的內容,確保工程質量。至今輕型木結構住宅已建成數千幢。在我國停滯20來年的木結構終於復甦。為了恢復我國的木結構學科,雖然我早已年過古稀,但責無旁貸,不得不重操舊業,也可以說「末代皇帝」公然「復辟」。
金:不是說我國木結構用材砍伐得差不多了,連窗戶也只得「以鋼代木」,那麼國外是如何運用木結構的?
樊:當中國的木結構停頓20來年時,正是國際上木結構發展最快的時期。國外已從實木結構發展到復合木材結構。木材加工從鋸切發展到旋切或削片,使出材率提高20%以上,復合木材也逐步從整張的旋切板膠合的旋切板膠合木(LVL),發展到採用製作膠合板的下腳料的旋切板條膠合的平行木片膠合木(PSL),進而又發展到用速生闊葉材的楊木削片膠合成層疊木片膠合木(LSL)。
在歐美發達國家,已經實現了「砍伐一株,種植兩株」的森林資源利用的良性循環,實現了科學採伐,所以北美、北歐90%的住宅採用輕型木結構。這才是真正的綠色環保的木結構。木材是可再生的資源,比起鋼筋和混凝土來,每生產一噸木材,只需要453kw的電力,而生產一噸鋼材需要3780kw,與之相反,木材的成長過程卻能吸收C02,可見,木材的使用是「惟一真正天然的可再生的建築材料」。木結構前景無量。
「末代皇帝」的起步
金:以此看來,木結構過去因為資源管理出了問題,使您成了「末代皇帝」,現在發達國家的做法很符合綠色環保,是很有研究前景的學科。您還記得當年是如何想到去研究木結構的?
樊:我1949年6月大學畢業,毅然從廈門回到剛剛解放的溫州。然後即去上海向東北招聘團報名,8月份受聘來到了沈陽東北財經委員會基建處當技術員。短短兩個月時間就投身於重工業基地的建設,次年被派往哈工大學習。學完俄語之後,被分配到卡岡教授門下。你可知道,哈工大共有67名前蘇聯專家,其中僅3名博士、教授,並且卡岡教授是前蘇聯有名的木結構權威,莫斯科土建學院的名教授。我能得到他的指導雖屬偶然,卻是我今生的榮幸。
在卡岡教授的指導下,我花費了一年多時間完成了《含水量對竹材理學性能的影響》的副博士論文。1958年導師將我的副博士論文帶到蘇聯莫斯科土建學院,經該院學術委員會討論通過,還通知我到蘇聯參加答辯之後便可拿到副博士學位。由於當時兩國關系的惡化,我未能成行。不過,我不管這些,仍把木結構研究作為自己的專業。我參加了中國第一部《木結構設計規范》文本的翻譯,因我的俄語水平不錯,最後由我定稿,質量甚佳,受到了建設部的表揚。1963年,我又參加了中國自行制定的《木結構設計規范》初稿的編寫。
金:真是名師出高徒,您導師是權威,所以您的研究起點很高,這對於您的研究大有益處。那麼您在溫州讀書時也是很優秀很出類拔萃的嗎,還有當年的記憶嗎?
樊:我的學習成績一直不錯。小學生時就向《吹泡泡》刊物投稿,年底我的獎品是最多的,因為我的稿子刊出最多。我從小閑書看得比較多,對後來有好處。記得奶奶給我的零花錢常去買閑書,那時《一扣八折》舊小說叢書,我就有兩個書櫥。四五年級我開始讀《三國演義》,這一輩子我把《三國演義》讀了7遍,得益匪淺,十分喜歡。我的兒子出國深造,我沒有給他別的東西,就是送他一本《三國演義》。
我在溫州中學讀初中時,就接受黨的教育。溫州城區地下黨的馮增榮是我的同班同學,他介紹我讀《社會發展史》等革命書籍。我參加了溫州中學里的「五月讀書會」。1947年暑假回溫州時,我小學同班同學谷超豪(地下黨員)特地到我家,講了當時的革命形勢,引導我積極參加學生運動。浙南上海支部也及時給我提供信息,我回到廈大後,率先發動學生舉行罷課,廈大地下黨組織因此派人關懷我的進步,提供《大眾哲學》等書籍,讓我學習,正因為這部書,我懂得了「否定之否定」的哲學原理,樹立了參加革命的信念。
我在中學讀書時,特別喜歡英語,高中時我能把英語課本全部背下。林語堂先生中英皆精通,他曾將清代沈復的《浮生六記》翻譯成英文。記得一個暑假,父親請了一個朋友教我學習英文,他叫我把英文的《浮生六記》背下來。我就關起門讀呀背呀,效果甚好。開學了,我們班級同學用英文寫作文,范崇照老師說惟有我的作文才是英文的構思。
「末代皇帝」的家族
金:你們樊家在溫州是個出名人的家族,如樊祖鼎、您和您的弟弟樊承武等都很有名氣,您覺得他們為何會取得成就,他們最大的特點是什麼?
樊:樊祖鼎是我的叔父輩,他的成就可大了。他是蘭州大學外國語學院德高望重的一代宗師,曾任蘭州大學公共英語教研室主任、外國語言文學系副主任;甘肅省語言學會常務理事、會長;中國大學外語教學研究會理事;甘肅省外語教學研究會會長理事等職。
他著有《美國英語與英國英語分歧》、《論簡練》等論文,譯著有《卡列布•威廉斯》、《敦煌水部式》等,還在英語教材十分匱乏的年月里編寫過《英語文選》、《英語泛讀》《化學英語文選》等14種教科書,為蘭州大學的外國語教學作出了重大貢獻。
樊承武是我的弟弟,我們從小一起長大,他是有音樂天賦的。不過,他喜歡音樂受我父親影響比較大。父親樊作虞新中國成立前在五馬街開設溫州大葯房,曾為浙南遊擊縱隊提供葯品和無線電器材。建國後先在工商聯,後到民主黨派工作,成了國家機關幹部。他年輕時喜歡廣東音樂,我家不僅擁有二胡、琵琶、揚琴、風琴等樂器,並且父親還經常邀請朋友到家裡合奏,因而弟弟時常參與,耳濡目染。其實我也喜歡音樂,在廈門大學讀書時,我還是廈大學生民樂團團長。1951年弟弟去參軍,在朝鮮戰場創作的歌曲獲了三等軍功獎。1954年他到上海音樂學院學習,後來參加了上海歌劇院的創建,並擔任副院長。
總結他們的成功經驗,我發現一個共同點就是認真讀書,而且做任何事情都認真。
金:其實不論是個人還是家族讀書是天下第一好事。如今您也到了耄耋之年,回顧您的人生有什麼感悟嗎?
樊:首先是樹立了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其次是孜孜不倦地掌握知識;雖然機遇是第三位的,但非常重要,只有把握機遇才能成功。

熱點內容
研究生選副院長當導師 發布:2025-05-14 15:00:56 瀏覽:527
32建築專業大學統招 發布:2025-05-14 14:55:44 瀏覽:274
十二歲前上大學 發布:2025-05-14 14:50:02 瀏覽:78
復旦大學漢語言文學的教授 發布:2025-05-14 14:43:57 瀏覽:189
大學生陪聊 發布:2025-05-14 14:41:42 瀏覽:701
美國市場營銷大學排名 發布:2025-05-14 14:32:10 瀏覽:549
大學生參加入伍考研怎麼加10分 發布:2025-05-14 14:30:25 瀏覽:476
哥倫比亞大學的專業 發布:2025-05-14 14:19:47 瀏覽:854
關於大學老師的職位分析 發布:2025-05-14 14:13:10 瀏覽:293
復旦大學化學考研難嗎 發布:2025-05-14 14:11:34 瀏覽: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