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的博士導師
⑴ 獲得諾貝爾獎的華裔科學家有哪幾位
諾貝爾獎的華裔科學家有:
一、崔琦
崔琦,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人,第六位獲得諾貝爾獎的華裔,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美籍華人科學家。
1957年畢業於香港培正中學。1958年赴美國深造,就讀於伊利諾伊州奧古斯塔納學院;1967年獲得美國芝加哥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1982年起任普林斯頓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
1984年獲濃縮物質物理巴克利獎。1998年解釋了電子量子流體這一特殊現象,獲得諾貝爾物理獎。2004年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2005年被聘為中科院榮譽教授。
二、屠呦呦
屠呦呦,女,漢族,中共黨員,葯學家。1930年12月30日生於浙江寧波,1951年考入北京大學,在醫學院葯學系生葯專業學習。1955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部)。
畢業後曾接受中醫培訓兩年半,並一直在中國中醫研究院(2005年更名為中國中醫科學院)工作,期間前後晉升為碩士生導師、博士生導師,現為中國中醫科學院的首席科學家。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葯學家,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
三、李政道
李政道,1926年11月24日生於上海,江蘇蘇州人,哥倫比亞大學全校級教授,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因在宇稱不守恆、李模型、相對論性重離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撲孤立子場論等領域的貢獻聞名。
李政道的研究領域很寬,在量子場論、基本粒子理論、核物理、統計力學、流體力學、天體物理方面的工作也頗有建樹。
四、楊振寧
楊振寧,1922年10月1日出生於安徽合肥,世界著名物理學家,現任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清華大學教授、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榮休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統計力學是楊振寧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他在統計力學方面的特色是對紮根於物理現實的普遍模型的嚴格求解與分析,從而抓住問題的本質和精髓。
五、李遠哲
李遠哲(Yuan Tseh Lee),男,1936年11月29日出生於台灣省新竹市,著名化學家、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美籍中國台灣人。
李遠哲主要從事化學動態學的研究,在化學動力學、動態學、分子束及光化學方面貢獻卓著。分子束方法是一門新技術,1960年才開始試驗成功,交叉分子束方法起初只適用於鹼金屬的反應,後來由李遠哲在1967年同赫休巴赫教授共同研究創造,把它發展為一種研究化學反應的通用的有力工具。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崔琦
網路—屠呦呦
網路—李政道
網路—楊振寧
網路—李遠哲
⑵ 為什麼錢學森1936年去美國,能找到真正有本事的導師,成為世界級科技專家,現在的孩子們就沒有這么好運呢
就這個問題大概,可能,也許說下哈,因為這個問題提的太好了,很多人都在思考這個問題,這也是寶寶的疑問,為什麼現在難以出大師?咳咳咳咳……連學了梵文都成了大師。 一個捏,是因為民國時期,國家衰敗的不能夠再衰敗了,年青一代有血性的青年都想為國家找到一條救亡圖存的道路,有醫學救國的,有文學救國的,有實業救國的,當然,也汪總那樣曲線救國滴……; 再一個捏,那時有作為的青年,必是以天下為己任,舍我其誰的豪情壯志,自然外出學習目的和今天的青年就不是一回事……; 再再一個捏,那時的大學不像今天的大學,數量極少,雖然也不乏野雞大學,但能夠出去的畢竟是優中選優,人上之人……; 再再再一個捏,雖然是民國一塌糊塗,但從清朝開始,國家選派留學生就不像今天這樣隨意,是根野雞毛都可以拿到外國去鍍金,反正現在國家用人不看真才實學憑關系,手裡有沒有紙?……; 最後一個,算了,不說了,免得給網路小編添麻煩,危言聳聽的說,這是………………的症兆。
⑶ 錢學森回國前薪水到底有多高
眾所周知,新中國剛成立之時,在當時是極其艱難的時期,這個時候極其需要具有科學技術才能的人才來建設祖國,可是那些已經名聲赫赫的華人科學人才很多留在了美國,某些人則受到美國的阻撓,使得很多科學家不能夠回歸祖國,錢學森就是其中一個。更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當時美國給這些科學家們提供的待遇實在是太優厚了,大多數人認為他們可能不會回祖國建設了。
特別要提到的一點是,在1955年時,錢學森回國之前,他的導師馮卡門就盛贊弟子錢學森在學術上已經超越他。另外那個誇獎錢學森值五個師兵力的海軍次長金布爾說過一句讓人後怕的話,那就是他寧願在美國將錢學森擊斃,也不放錢學森回國。
當然,天不遂此人願,海軍次長的計劃沒有實現,錢老也得以在妻子蔣英一封重要信件的牽引下順利回國,為了祖國的強大,為了吾輩能夠幸福和平地生活,錢老為此付出了自己的一生。每當想起,無不令國人肅然起敬。
⑷ 錢學森在美國的老師是誰
錢學森恩師:
馮·卡門 [西奧多·馮·卡門(1881年5月11日——1963年5月9日),匈牙利猶太人]
外文名: Kārmān,Theodore von
1936年,25歲的錢學森由原先就讀的麻省理工學院橫穿美國大陸到坐落於美國帕薩迪納的加州理工學院,拜見馮卡門,55歲的馮卡門當時擔任加州理工學院古根海姆空氣動力學實驗室主任,同時擔任加州理工學院航空系主任,馮·卡門是當時公認的美國空氣動力學泰斗。
時隔多年在馮·卡門口述的回憶錄中,他回憶第一次和錢學森見面的情境,翻譯成中文大意如下:
「我抬起頭來
對面前這個身材不高、神情嚴肅的青年打量了一下
然後向他提了幾個問題
所有問題他回答得都異常正確
頃刻之間
我就為他的才思敏捷所打動
接著我建議他到加州理工學院來繼續攻讀」
你可以看由CCTV拍攝的紀念錢學森的6集紀錄片《錢學森》,從第二集開頭開始講錢學森拜見恩師馮·卡門
下面是土豆網的相關視頻地址,僅供參考
講述錢學森與馮·卡門初次見面,在開頭就可以看到,第二集: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vEcLiL-2EJM/
紀錄片初始,第一集: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YlWsYY59-Es/
參考資料的鏈接是馮·卡門在網路的資料頁:http://ke..com/view/136111.htm
⑸ 錢學森說的學成必歸下一句是什麼
報效祖國。錢學森執意要歸國的時候,他的導師對他善意的規勸,講了很多諸如像他這種人才應該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示自己才華的話等等,錢學森目光堅定地看著前方,然後淡淡地說了一句:「學成必歸,報效祖國」。
作為中國兩彈一星的功勛科學家,作為中國人脊樑的支撐者,作為中國航天技術的偉大創造者和推動者,錢學森對於目前每一個中國人都不是陌生的。
錢學森為了能夠把學到的知識報效祖國,突破層層關卡,重重困難,無論是美國移民局以間諜罪對他的非法拘禁,還是導師對他的善意規勸,都沒有動搖他返回祖國的決心。
(5)錢學森的博士導師擴展閱讀
錢學森個人經歷。
1934年,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曾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加州理工學院教授。1955年,在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的爭取下回到中國。
歸國後的錢學森致力於中國科研事業,並為此奮斗終生。1956年,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1958年,為給兩彈一星工程培養人才,應錢學森關於建立「星際宇航學院」的要求,成立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錢學森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力學系主任,成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創始人之一。
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1985年,錢學森因對中國戰略導彈技術的貢獻,作為第一獲獎者獲全國科技進步特等獎。
⑹ 錢學森回國的最主要原因是什麼
因為錢學森的錢學森在美國從事空氣動力學、固體力學和火箭、導彈等領域研究,版並與導師共同完成高速空氣動權力學問題研究課題和建立「卡門-錢學森」公式,在二十八歲時就成為世界知名的空氣動力學家。
1950年開始爭取回歸祖國,當時美國海軍次長金布爾說:「錢學森無論走到哪裡,都抵得上5個師的兵力,我寧可把他擊斃在美國也不能讓他離開。」,他因此受到了美國政府迫害,同時也失去了寶貴的自由,歷經5年於1955年才回到祖國。
⑺ 錢學森在美國的導師
西奧多·馮·卡門http://ke..com/link?url=xc5YCE32GiD4v-_DiCs4M41Dhx4S--KuvJhMEEO_B0fZ3OtLEVP4ncQXe3e__bfqNS55HJTa
⑻ 上海大學走出過哪些知名校友
本人是上海大學的一名在讀碩士研究生,在此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上海大學是一座上海市屬、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綜合性大學。作為一個建校只有二十幾年的學校,它有著蓬勃的朝氣,但同時它又是一位從1922年一直走到現在的學校,有著一定的歷史底蘊。由於上海大學是四大學校合並後建立的,目前為止上海大學走出的知名校友有很多,其中包括政治界、經濟界、娛樂界方面的精英校友,比較有代表性的為張東、楊尚昆、胡逢康等人。
謝謝閱讀,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