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優秀研究生導師主要事跡

優秀研究生導師主要事跡

發布時間: 2022-07-30 13:59:23

A. 研究生導師陶漢華、吳修符、姜建國的信息

他們的個人簡歷網抄上很容易可以查到,我就不復制黏貼了,建議你報考姜建國的研究生。
他是山東中醫葯大學基礎醫學院書記、常務副院長,中醫臨床基礎專業博士生導師,正好你又想學中醫臨床基礎方向。並且他的「個人能力」很強,他的學生跟著他可以學到很多很多東西,就業也比較好;此外他還是博士生導師,也方便以後你讀博,像醫學專業學歷和資歷是何等重要啊。
你說得另外兩個老師也都不錯,但是不如姜建國。
加油吧!!!!

B. 優秀研究生評選的主要事跡怎麼填

一、 優秀的品德、優異的成績。xxx同學自小學二年級開始就一直擔任班長、學習委員幹部,曾先後七次獲過縣、鎮、校等各級三好生,優秀學生幹部或優秀少先隊員,得到老師和學生的一直好評。她聰明靈活,各科學習成績一直都是學生中的佼佼者,每次期末統測,她的成績都是名列前茅。在縣、鎮舉行的朗誦、書法、英語等各項比賽中先後多次獲獎,得到廣大師生和社會的高度評價。二、 樂於助人、是老師的好助手。xxx同學在學習和生活中曾無數次地幫助過很多同學,特別是進入六年級以來。在一次數學測試中,有幾位後進生在這次考試中成績很不理想。課後她走到辦公室對老師說:「老師,我知道您一定費勁,就讓我來輔導這幾位同學吧」隨後她主動承擔起為這幾位後進生輔導的任務。她每天到學校第一件事就是檢查他們作業情況,充分利用中午時間為他們輔導,幫他們補缺補差。有時為了讓他們都聽懂,幾個中午連飯都沒吃。當問起她時,她總是說:「我不餓,我必須讓他們聽懂。」功夫不負有心人,下一單元檢測,這幾位同學成績有了顯著地提高。她這種助人為樂的精神,老師打心眼裡為有這樣一位好乾部而欣慰。xxx同學不但關心同學們生活學習,而且對班級工作有較強的集體榮譽感。在一次全校衛生評比中,第一名被五年級奪去了。得知消息後,她一頭撲在桌上傷心地哭起來。隨後來到老師跟前說:「老師,對不起作為班長,未能保住第一我有責任」一句簡單的「對不起」體現著她對班級工作的高度負責和較強的集體榮譽感。三、xxx同學無論是在學校、家中、社會上都很有禮貌,孝敬體貼父母。父母在外干農活,弟弟還小,她主動承擔起家務活,幫媽媽做飯、洗衣、喂雞、喂豬等。她常說長大了一定要報答父母,報效祖國。總之:xxx同學愛學習、愛勞動、樂於助人,有很強的上進心和責任心,是個地地道道的品學兼優的好學生,班級的好乾部。

C. 駱世明的名師先進事跡

駱世明教授,1946年4月生於廣東台山,1968年畢業於華南農學院農學系農學專業。1978-1982在華南農學院讀研究生,其中1981 -1982到美國喬治亞大學生態所進修。畢業後留校工作,並於1987年聘為副教授,1992年聘為教授。1992年出任學校副校長,1995年到2006年5月任學校校長。在25年多的教學與科研生涯中,駱世明教授熱愛黨的教育事業,熱愛科學研究,愛崗敬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績,表現出良好的名師風范和科學家風采。
熱愛農業,重視實踐,關注前沿,勇於開拓。駱世明教授從大學時代起,就十分熱愛農業。當時他認為,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和人口大國,要解決中國人的吃飯問題,就必須首先解決農業的問題。大學畢業後下到廣東基層農村,從事農業技術研究和農業生產指導工作,一干就是10年,通過在農業生產第一線的實踐鍛煉,為他日後的農業生態學研究奠定了深厚的實踐基礎。在科研與教學過程中,駱世明教授十分重視實踐,不僅他自己身體力行,一有機會就下到基層考察,親自下田進行觀測實驗,而且他還要求學生和年輕教師要盡可能到生產第一線去鍛煉。駱世明教授不僅重視實踐研究,而且還重視理論研究。他思想敏銳,緊跟學科發展前沿。駱世明教授1981-1982年到美國喬治亞大學生態所留學,是我國較早接受西方生態學教育的中國學者。回國後,在國內較早地開展了農業生態學、化學生態學以及計算機技術在農業中的應用等方面的研究,對華南地區熱帶亞熱帶生態農業模式(桑基魚塘、高畦深溝等模式)進行了長期而系統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帶規律性的理論見解(如人口密度梯度理論、城鄉經濟梯度理論等),研究和總結了一系列生態農業模式和相關的關鍵生產技術。 重視學科發展和教材建設,致力於農業生態學人才培養。駱世明教授與其導師等同志先後於1981年、1983年和1984年開展了3次全國農業生態學培訓會議,為當時我國農業院校培訓了大量的農業生態學師資力量與科技人員。1988-1993年,在中國國際農業培訓中心工作期間,開設《農業生態學》、《中國農業概況》課程,為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等10多個發展中國家培養了一大批農業人才。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農業院校陸續設立了應用生態學課程,我校是最早設立《農業生態學》課程的農業院校之一,1987年駱世明教授編著出版了我國較早的《農業生態學》教材,連續加印4次,近2萬冊才滿足了當時的需要。該書獲得了1992年全國首屆「興農杯」優秀圖書獎。國內後來多本農業生態學教材都參考了該書的內容。2001年,在10多年的課程教學的基礎上,駱世明教授又重新組織編寫了一本面向21世紀教材《農業生態學》,該書2005年獲全國高等農業院校優秀教材,目前已印刷4次,印數達30000多冊,成為國內高校和科研單位本科教學和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必備教材,對全國農林院校農業生態學教學產生了積極影響。為了進一步推動生態學專業的理論與方法論教學,1996年、2004年、2005年駱世明教授先後組織編寫了《農業生態系統分析》、《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導論》、《普通生態學》(「十五」規劃教材)等系列全國教材。目前正在組織編寫《農業生態學實驗與實習指導》、《生態農業與農業生態學》系列叢書。在華南農業大學生態學科的建設方面,在駱世明教授的領導下,經過近20多年的建設,生態學科現已發展成為廣東省重點學科和農業部重點學科,並具有學士、碩士、博士授予權,現已形成了「學士-碩士-博士-博士後」全程人才培養體系。 為人師表,謙虛豁達,誨人不倦。駱世明教授為人正直,以身作則,以人為本,十分注重用自己的言行來教育和感化學生,他始終堅信「不僅要教學生學會做人,還要教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事」。駱世明教授知識淵博,實踐經驗豐富。先後擔任了《農業生態學》、《生態學進展》、《現代生態學進展》、《農業生態系統分析》等課程的教學工作。在課堂上,他能夠做到理論聯系實踐,深入淺出,內容生動有趣,同時還採用多種教學方法和先進的教學手段,注重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的培養,產生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深受學生歡迎。主講的課程《農業生態學》2006年度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因教學工作成績突出,1989年被國家教委、人事部、教育工會授予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和人民教師獎章,並多次榮獲華南農業大學教書育人獎。駱世明教授為人謙遜,平易近人,身為校長和國內外知名專家,但他絲毫沒有校長的架子。他始終認為,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彼此可以相互學習,教學相長。同時,他積極開展教學改革研究,先後主持教育部以及學校的教學研究項目「非環境生態類專業學生環境保護意識與可持續發展教育的研究與實踐」,副主持新世紀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21世紀生態學人才培養與就業模式研究」,先後獲廣東省教學成果獎2項。駱世明教授熱愛教育事業,熱愛教學工作,熱愛他的學生,用心血澆灌教育園地,教書育人,誨人不倦,現已是桃李滿天下。他先後為成百上千名本科生授課。現已培養碩士研究生40多名,博士研究生10多名,博士後研究人員6名。其中,有10多名研究生現已晉升為教授或副教授,成為生態學相關領域的學術帶頭人或學術骨幹;1名研究生論文2006年度被評為「廣東省優秀博士論文」;多名研究生獲「南粵優秀研究生」稱號。 與時俱進,勇於探索,精益求精。駱世明教授本著「活到老,學到老」的信念,在科研與教學上始終未放棄對新知識和新方法的學習和涉獵,包括對分子生物學技術、計算機編程語言、生態模型、景觀生態學、多媒體手段等方法的學習,在研究方向上能夠不斷抓住學科發展的動態和前沿,適時為年輕人提出新的研究領域,如分子生態學、化學生態學、農業生物多樣性利用等領域。駱世明教授在科研上從不浮躁,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精益求精,在科研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他先後承擔國家973課題、國家攻關項目、國際合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團隊項目以及地方橫向項目等30多項,撰寫學術論文100餘篇,出版教材或專著10多部,獲得省部級科研成果多項。

D. 優秀教主要事跡怎麼寫

(一)優秀畢業生東路事跡材料

東路,男,黨,電子和自動化信息工程系2002

研究生獎學金和社會工作:

二,1998-1999科技的年度綜合獎學金大連理工大學,優秀三好學生

二1999-2000年綜合學術科技,衛生學院大連理工大學

2000-2001年優秀三好大連理工大學第一年的綜合獎學金,校優秀三好學生

2002年屆遼寧省優秀畢業生

2002年本科畢業設計被評為遼寧省優秀畢業論文

2002-2003年度優秀研究生獎學金的過程中主要

形勢的學校: BR />東路是電子與自動化2002年信息工程系的是學生黨。在這項研究中,他專注於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獨立研究能力,力爭有專業知識,掌握的技能,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在該部門,都獲得了全面的學校獎學金,並被推薦給追求研究生學生豁免。參與了多項科研項目的實際工作中,有五個論文已發表或錄用國內核心期刊和國際會議。同時,在各種活動的廣泛參與,為學生的位置,從而使自己的學習,協作等各方面的均衡發展,因為在本科本班班長,連續三年被評為學習班的學校「好作風「和」三好班級「。

在讀研究生,他的導師,仲崇權教授和我校的海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極地探險項目海洋工程李志軍教授合作,被派往參加中國第二和第一北極科學考察二十一次南極科考,執行中國的「南大洋海冰與氣候變化和中國的研究及其全球影響」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海冰觀測任務的其他主題。在這兩個極地探險與李志軍教授協作,發揮部門的技術優勢,在本輪的中國極地科考裝備「西化」的環境,把我們的學校自身的技術優勢,以服務遠征,這成為我們學校的一個特色參與極地事業。據極地環境,旨在提高「溫度分布觀測系統」的成功應用和極地海冰,海水溫度觀測的要求。同時,去航海負責觀察冰,海冰航空攝影,冰厚觀測,海冰漂移等項目的野外工作的GPS陣列觀測,克服了極地寒風,改變冰情等困難,最大的堅持觀察得到大量的有價值的數據。同時,統籌安排服從遠征,當其他部門需要的技術支持團隊,同時還提供全力協助船舶網路設備維護,准備清潔能源項目檢測軟體等中山站。他的工作熱情和敬業精神贏得了在南極科考探險隊的一致好評被評為「優秀檢查組。」

優秀畢業生(二)楊吁繽事跡材料

楊吁斌,男,黨,精細化工與化學工程學院2001名學生。

獎學金,社會工作等情況:

學歷20012002年獲得第二個綜合性學校獎學金一年;曾擔任班級副班長,班長

20022003學年是三等綜合獎學金的學校;保持醫院的學生會主席

20032004學年度為第三級的綜合性學校獎學金;作為學生會副主席

20042005學年的安全性研究,以支持教育青海年;在校期間

的主要條件擔任學生會會長:

在2001年的副班長期間,從小事做起的意識:早上叫晨練每個宿舍,督促學生注意每一個他們的健康,聽取他們對班級工作的意見。在實踐中,已經總結了在使用了後一種方法:每個類的重大事件,大部分學生在這一點首先要了解的觀點和意見,然後綜合這些意見和方案的建議班委的可行性,最後不贊成個別學生,然後做的工作。在這項工作中,使得類重大事件進行支持和參與,幾乎每一個同學。是一種思維的體現民主集中制。第一學期,充分票當選為首批類積極分子,並作為一流的團隊參加培訓學校組織的預備黨員。知道黨唯一正確的基本動機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大二學生,在大三那年,他擔任學生會主席和化學工程。職前教師曾說過:這不是榮譽而是責任。的確,對於一個人沒有工作經驗的學生,這方面的負擔確實不小。然而,在困難面前無非是兩個結果 - 征服或者被征服,但人們想進步必須加以克服。工作不熟悉的可以學習,工作的目的是明確的 - 學生;同事不熟悉可以支付你的態度正確的 - 有誠意。不久,化學工程學生的學校成為團隊中的一凝聚力 - 承大學活動,舉辦特別活動庭院,紅紅火火。舞台上,楊吁瀕也導致誰參觀了學校的寢室,兩個學生樹立學生會的正面形象的幹部,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大部分學生對學生會的活動的意見意見作為下一步改進提供方向。年終學生會學校,被評為優秀學生,他也被評為優秀學生幹部的學校,校優秀共青團員。

E. 列舉各行各業的體現責任心的相關優秀人物,概括其主要事跡。(至少5個)

【1】於敏:中國氫彈之父
於敏,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89歲,核物理學家,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
於敏一生只有兩次公開露面,一次是1999年,國家為兩彈一星元勛授獎,另外一次是2015年1月9日,國家科技獎頒獎,於敏成為最高科技獎的唯一獲得者。
頒獎辭:離亂中尋覓一張安靜的書桌,未曾向洋已經礪就了鋒鍔。受命之日,寢不安席,當年吳鉤,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囑托,許下了一生;一聲巨響,驚詫了世界;一個名字,盪滌了人心。
【2】朱敏才、孫麗娜:老驥伏櫪
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孫麗娜曾是一名高級教師,退休後兩人沒有選擇安逸的日子,而是奔赴貴州偏遠山區支教。9年來,他們的足跡遍布貴州的望謨縣、興義市尖山苗寨、貴陽市孟關等地。2010年夫婦二人紮根遵義縣龍坪鎮,繼續他們的支教生涯。在支教9年後,他們被中央電視台評為「最美鄉村教師」。
頒獎辭:他們走過半個地球,最後在小山村駐足,他們要開一扇窗,讓孩子發現新的世界。發憤忘食,樂以忘憂。夕陽最美,晚照情濃。信念比生命還重要的一代,請接受我們的敬禮。
【3】趙久富:心有清泉
趙久富,男,60歲,湖北團風鎮黃湖移民新村黨支部書記。2010年,南水北調移民工作正式開始,湖北省十堰市鄖縣余嘴村被定為當地首批搬遷的移民試點村,村支書趙久富以大局為重,主動放棄留下來的名額,告別80歲高堂,認真細致做好移民工作,帶領61戶村民搬遷到團風鎮移民新村。
頒獎辭:清水即將漫過家園,最後一次,把紅旗在牆上抹平。你帶領鄉親們啟程,車輪移動的瞬間,心間隱痛。不敢回望,怕牽動一路哭聲。五十年間,兩度背井離鄉,我們的老支書,一生放不下的,不只是白發高堂。
【4】張紀清:大愛深沉
張紀清,74歲,江蘇省江陰市市民。2014年11月,在郵局突然暈倒的張紀清被送到醫院。散落的匯款單暴露了他的秘密。人們發現,他就是江陰人尋找了27年的好心人「炎黃」。1987年以後的27年間,無論是希望小學還是敬老院,或是地震災區都曾收到過署名「炎黃」的捐款。27年間,江陰人一直在尋找「炎黃」這位好心人,當地甚至還建設了一個「炎黃陳列館」。
頒獎辭:一個善良的背影,匯入茫茫人海。他用中國人熟悉的兩個字,掩蓋半生的秘密。他是紅塵中的隱者,平凡的老人,樸素的心願,清貧的生活,高貴的心靈。炎黃不是一個名字,是一脈香火,為我們點燃。
【5】陶艷波:同桌媽媽
48歲的陶艷波,每天從早到晚,幾乎都要陪伴在兒子楊乃彬身邊,和兒子一起學習,做兒子的老師、陪讀。在楊乃彬一歲的時候,因為一次發燒導致耳膜出血,最終導致他失去了聽說功能。這給了陶艷波和一家人很大的打擊。陶艷波堅持讓兒子上正常學校,為此她作出了一個難以讓人理解的決定:辭職陪著孩子一起上學。就這樣,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三,母子二人一起學習。陶艷波就是兒子的耳朵,就是兒子的向導。12年苦讀,楊乃彬如願考上了大學。
頒獎辭:「他的四周寂靜下來,你的心完全沉沒。除了母愛你一無所有,但也要橫下心和命運爭奪。十六年陪讀,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讓他聽見這世界的輕盈,也聽見無聲的愛。」
快叫我好人23333,我也是二外滴,你是哪個班的

F. 林崇德的先進事跡

2004年11月,教育部黨組作出向林崇德等5位模範教師學習的決定,並號召全國教師要學習他們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的崇高思想;學習他們教書育人,愛生如子,為人師表,無私奉獻的高尚師德;學習他們艱苦奮斗,孜孜不倦,勇於探索,開拓創新的敬業精神。11月14日,林崇德同志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作了首場師德報告後,赴上海等地進行巡迴報告。
林崇德教授是象山人,1954年畢業於象山石浦小學;1960年高中畢業時,在高考志願書的23個志願中全部填上師范,結果如願以償被北京師范大學錄取,成為新中國第一批心理學專業本科生.大學畢業後,他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在13年的中小學教師,26年的大學教師生涯中,他把教書育人作為自己的終生奮斗目標.他積極投身於發展心理學的研究,將教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堅持知與行的統一.他愛崗敬業,嚴謹治學,潛心教書育人,注重教育學生樹立科學精神和奉獻祖國的高尚情操,處處以身作則,為人師表,以高尚的人格和品德影響學生,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實踐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如今,他培養出了100多位研究生,其中6位博士後,51位博士,這些學生中有31人成為教授,24人成為博士生導師.他是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德育標兵.美國的《肯特日報》把他與美國當代大教育家斯波克(B.Spock)相媲美,中國核心期刊《中小學管理》譽他為中國基礎教育的播火者。
林崇德教授說:我不僅僅把教師的工作理解為授業解惑,更自覺地把它看成是教書育人並為之終身奮斗的目標。我願堅守三盡講台,讓學生遍布四面八方;我們總會兩鬢斑白,青春卻會延續在學生身上 。44年前,林崇德就以這樣的詩行抒發自己對教師職業的嚮往。他把教書育人當作自己的終生奮斗目標。直到今天,每當他有新著出版,總是在扉頁上寫道:忠誠黨的教育事業。大學畢業後林崇德到北京的中小學工作,一干就是13年。文革時期,他排除干擾,堅持家訪,與學生和家長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林崇德人生一大樂事。上了講台,他就興奮,有時竟忘了自己還在發著高燒.他說:不講課,我就憋得慌,兩星期不見學生,會非常難受。
林崇德教授說:大學中學教師都要有愛的教育。師愛是教育的靈魂,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師愛是一種只講付出不計回報的,無私的,廣泛的,沒有血緣關系的愛,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愛自己的孩子是本能,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嚴在該嚴處,愛在細微處一直是林崇德處理與學生關系時的自我要求.作為一名心理學的教授,林崇德一直努力用心理學的科學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博士研究生都是成年人,按理,帶成年學生應該輕松一些.但是了解研究生教育的人都知道,導師們在這些大男大女身上投入的精力和時間,絕不亞於中小學教師對待未成年的孩子們.正是由於林崇德給予學生這種近似於父愛的師愛,通過情感的溝通與互動,言傳身教,更大的激發了學生的潛能,使他們在一種寬松和諧的氛圍中挑起重任,全身心地投入到各自的研究領域中.
林崇德教授說他生在石浦,是大海教會了自己在逆境中保持豁達;是善良,勤勞,真誠的母親教會了自己勤奮.正是在困境中的勤奮勞作和逆境中對各種關系處理的鍛煉,才有了今天的我.中國教育報曾以《豁達和勤奮――人生發展中的兩個風火輪》報道了他的事跡.
為了讓中國心理學在國際學術界有發言權,林崇德勤奮攻關.他的工作日程中沒有節假日,星期天,甚至有時沒有大年初一.他的學生,北師大副校長董奇說:我最敬佩的是林老師的勤奮. 他總結自己成功的經驗,並以豁達,勤奮來勉勵母校的學弟學妹們,不少學校也以此作為校風.
除了教學,林崇德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發展心理學的研究領域中.他於1985協助朱智賢教授白手起家創建了北師大發展心理研究所,並長期擔任所長職務.經過近20年的艱苦創業,研究所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如今已成為國內一流,國際上有聲望的發展心理學研究單位,成為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價為達到國際水平的博士點.
早在1983年,林崇德就在國內率先提出重視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他建構了中國兒童青少年心理學的框架,為一直沒有自己的兒童心理學的中國心理學事業作出了開創性的重要貢獻.
從事基礎研究的同時,他還非常重視應用研究,把自己的理論應用於提高中小學教育的質量上.從1978年開始,他抓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實驗班,至今已在全國26個省市建立了3000多個實驗點,受益學生近30萬人.
在緊張的教學科研間隙,他不忘將研究成果總結整理.迄今為止,他發表了160餘篇學術論文或研究報告,出版了16部專著;還主編了近4000萬字的工具書和學術叢書,獲得了24項獎項.他著作的厚度已達到180厘米,早已超過他16 9厘米的身高.用著作等身已不能准確形容他的勤奮了.
林崇德教授說:石浦小學是我的母校,我對她有著深厚的感情.每逢石浦教學有什麼重大的事情,林教授總會出現.8・18台災後,林教授了解到金星學校教學樓倒了,他馬上寄來2萬元.1991年,他憑著自己那時擔任中國教育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副會長職務的時機,經過多方努力,全國第一次家長學校學術研討會舉辦地落在了母校.當時,他還請來了3個副部長來象參加會議.這次會議,是我縣教育界迄今為止舉辦級別最高的一次會議.2002年,石浦小學要舉辦建校175年校慶.他擔任了校慶籌備領導小組名譽主任的職務.為了搞好校慶,他忙前忙後,出錢又出力.他帶頭為校慶贈錢2萬元,專門為校慶出版68萬字的巨著《發展心理學》;他請書法泰斗啟功為學校題寫校名,請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顧明遠,國家總督學柳斌等為校慶題寫賀詞,請《人民教育》雜志社總編傅國亮,中國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談松華等來校參加校慶,並作學術報告.
目前,林崇德教授擔任寧波市教育局教育科研課題組的學術顧問,多次回來指導,講課,但每次都是不要酬金,不住賓館,不去旅遊.他還擔任象山中學,濱海學校,文峰學校的辦學顧問或名譽校長.每次回家時,總會到各個學校去走走,為各校作指導.目前,我縣正在蓬勃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而林教授是中國最具權威的心理教育學專家,又擔任著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委員會主任.縣教育局打算近期邀請他進行專題指導.他說,在全國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驗區的競爭中,他已經為寧波市爭取到了一個名額,他正在爭取在寧波召開一個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會議.
2002年北師大百年校慶時,林崇德教授接受記者采訪時曾說過這樣一段話:如果人有來生,在我高中畢業時,我仍會把自己所有的高考志願填上'師范',畢業後仍然當教師,當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

G. 錢三強 事跡 (簡介)

早年經歷

1913年10月16日,出生於浙江紹興,少年時代即隨父在北京生活,曾就讀於蔡元培任校長的孔德中學。

1929年,在父親的支持下考入了北京大學理科預科,同時還聽本科的課程。吳有訓教授的近代物理學、薩本棟教授的電磁學吸引著錢三強。

193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預科。

1936年,畢業於清華大學。經吳有訓教授的推薦,到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著名的物理學家嚴濟慈所長的手下作助理員,從事分子光譜方面的研究工作。

赴法留學

1937年9月,在嚴濟慈的引薦下,到巴黎大學鐳學研究所居里實驗室攻讀博士學位,導師是伊萊納·約里奧—居里夫人,並跟隨化學師葛勤黛夫人做釙的放射源研究,還在約里奧先生主持的法蘭西學院原子核化學研究所學習。

1939年錢三強完成了博士論文——《α粒子與質子的碰撞》。

1940年,獲法國國家博士學位。

1946年春,錢三強與他的同行合作,經過反復實驗,終於發現了鈾核的三分裂和四分裂。這一發現不僅反映了鈾核特點,而且使人類能進一步探討核裂變的普遍性。導師約里奧驕傲地說:「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他的實驗室的第一個重要的工作。」

1946年底,榮獲法國科學院亨利·德巴微物理學獎。

1947年升任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研究導師,並獲法蘭西榮譽軍團軍官勛章。

回國任教

1948年,回國後歷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後為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長、所長,中國科學院學術秘書處秘書長,二機部(核工業部)副部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兼浙江大學校長,中國科協副主席、名譽主席,中國物理學會副理事長、理事長,中國核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科學院特邀顧問等。

從新中國建立起,錢三強便全身心地投入了原子能事業的開創。他在中國科學院擔任了近代物理研究所(後改名原子能研究所)的副所長、所長,並於1954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55年,中央決定發展本國核力量後,他又成為規劃的制定人,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1956年,錢三強帶領40多名科學工作者在蘇聯實習考察。剛從美國回國的錢學森,也來到蘇聯和錢三強一同考察。

1956年11月16日,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成立主管原子能工業的第三機械工業部(1958年2月11日改為二機部),宋任窮任部長,錢三強與劉傑、袁成隆、劉偉、雷榮天等被任命為副部長。他是副部長之中唯一的科學家。聶帥曾經對錢三強說過:「搞原子能,你是行家,就請你提建議,我們大家商討決定。」

1958年,他參加了蘇聯援助的原子反應堆的建設,並匯聚了一大批核科學家(包括他的夫人何澤慧),他還將鄧稼先等優秀人才推薦到研製核武器的隊伍中。

1959年6月26日,蘇聯共產黨中央來信,拒絕提供原子彈的有關資料及教學模型。8月23日,蘇聯又單方面終止了兩國簽定的新技術協定,撤走了全部專家,在蘇聯專家撤走後,周光召在國外召集數十名海外專家、學子,聯名請求回國參戰。他們歸國後先後參與主持了理論的研究與實驗研究工作。

1964年,在他51歲生日之際,所研製出的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7年氫彈又爆炸成功。西方媒體推測,法國國家博士錢三強是中國的核彈之父。

1980年7月24日,錢三強教授在中南海以《科學技術發展的簡況》為題講課。

1992年6月28日,在北京病逝,終年79歲。

(7)優秀研究生導師主要事跡擴展閱讀:

錢三強(1913年10月16日—1992年6月28日),核物理學家。原籍浙江湖州,生於浙江紹興, 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始人,中國「兩彈一星」元勛,中國科學院院士。

1913年的中秋時節,正在北京高等師范學校和北京大學擔任國文教授的錢玄同,接到了家鄉傳來的兒子出生的喜訊。異常喜悅的錢玄同,給兒子取名叫「秉穹」,意思是「掌握蒼穹」。不難看出,這位父親對兒子寄予了怎樣的厚望!

在小秉穹出生9個月後,錢玄同就把他和媽媽接到了北平。小秉穹果然是按照父親的期望成長。他自幼喜歡讀書,讀不明白就問,四五歲時學會了很多道理和知識。一轉眼,錢秉穹6歲了,他進入北京大學的子弟學校--孔德學校讀書。由於錢秉穹在父親身邊接受了良好的啟蒙教育,因此,孔德學校允許他直接讀二年級。

孔德學校是一所注重科學和實踐的新式學校,創辦者是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學校除抓德、智、體三育外,還強調美育與勞動,對音樂、圖畫、勞作課十分重視。學校的師資力量較強、陣容整齊,老師們的水平足以勝任更高年級的教學工作。

在這樣良好的學習環境里,錢秉穹奮發上進,學習十分刻苦。雖然他是跳級生,但是學習成績一直位居前列。他熱愛體育,還是運動場上的一名健將。他還結交了兩個非常要好的夥伴,小兄弟之間他排行老三。一次,一個體質不如錢秉穹的同學給他寫信,信中自稱「大弱」,而稱他為「三強」。這封孩子們之間互稱綽號的調皮信,恰巧被錢秉穹的父親看見了。

他突發奇想:「既然我們提倡新文化,反對復古,主張中國文字朝著大眾化、平民化的方向發展,為何在為子女起名的問題上囿於形式?」於是,錢玄同決定,給錢秉穹改名為「錢三強」,取意「德、智、體都進步」。

經典語錄

1、青少年時期學校老師教給的系統知識,對人的一生來講是很重要的,但只是你的全部知識的很小的一部分。知識主要還是靠工作和生活中自己抓來。

2、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卻有祖國。

3、古往今來,能成就事業,對人類有作為的,無一不是腳踏實地攀登的結果。

4、光明的中國,讓我的生命為你燃燒吧。

5、科學不是為了個人榮譽,不是為了私利,而是為人類謀幸福。

6、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

7、知識,主要是靠主動「抓」出來的,不是靠「教」出來的。

8、凡事都要腳踏實地去作,不弛於空想,不騖於虛聲,而惟以求真的態度作塌實的工夫。以此態度求學,則真理可明,以此態度作事,則功業可就。

H. 劉紀平的人物事跡

1985年,劉紀平考入我國測繪界最高學府武漢測繪科技大學。1992年, 25歲的劉紀平取得碩士學位,到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工作。32歲的他已是研究員,37歲被聘為博士生導師,先後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部門科技進步獎、夏堅白院士測繪事業創業獎等10餘項獎勵。2007年歲末,他捧回了第十屆中國青年科技獎的獎杯,成為當時測繪界唯一的獲獎者,並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上世紀90年代初,國家測繪局把為中央領導機關研建一套電子地圖分析與檢索系統的任務列入了「八五」測繪科技攻關計劃。1992年2月,國務院秘書局與國家測繪局決定,共同研建國務院綜合國情地理信息系統,並稱之為「9202工程」。劉紀平特別慶幸自己一畢業就進入了「9202工程」課題組。他如魚得水,作為核心技術成員全身心地投入研究工作,並承擔了難度較大的軟體系統設計和集成開發任務。1993年底,一套實用電子地圖系統首次安裝在國家領導人辦公決策場所國務院常務會議室。可以說,「9202工程」為實現我國行政管理決策工作科學化、信息化,豐富和提高測繪工作的內容和水平產生了深遠影響。
在隨後十幾年的工作中,劉紀平作為核心成員,全面承擔起系統設計研發和工程組織實施的重任,開創了地理信息系統技術應用於輔助我國政府宏觀決策的先河。通過刻苦鑽研和創新,他帶領政府地理信息系統研究中心職工,解決了面向政府管理與決策地理信息系統軟體開發與應用中的一系列關鍵技術,拓展了地理信息服務的新領域。業內專家認為,政府地理信息工程標志著我國政府行政管理進入信息化的新階段,其核心成果獲得一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多項部門科技進步獎。圍繞政府地理信息工程中的核心技術創新,他組織的團隊申請到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863」課題、科技基礎性工作專項、國家基礎測繪等幾十項國家和部門重大科技計劃課題的支持,在空間輔助決策、空間數據挖掘與信息融合、地理信息智能服務、應急處置地理信息平台等方面取得了一批科技創新成果。自主開發的國產地理信息系統軟體GeoWindows順利通過科技部國產GIS軟體測評並獲得推薦,國務院防汛氣象信息服務系統獲得全國政府系統政務信息化優秀應用軟體獎。
「9202工程」建設的成功,使測繪人認識到了測繪與社會需求的最佳契合點。1998年,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政府地理信息系統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其主要職責就是專門為國家和地方政府部門日常辦公和輔助決策提供服務。劉紀平作為當時全院最年輕的副研究員之一,被推到了中心主任的位置上。
進入新的世紀,電子政務建設已成為今後一個時期我國信息化工作的重點。劉紀平與時俱進,緊跟國家發展需求,及時確定了以「電子政務空間輔助決策」為標志的政府地理信息系統新方向,帶領科研團隊,在測繪成果為黨政機關和相關部委決策提供保障服務這一重要領域邁出了關鍵的一步,取得重要突破。2002年以來,根據國家電子政務工程建設需要,他以政府GIS為基礎,領導中心職工發展了電子政務空間輔助決策技術體系:實現軟體平台從單機版本發展為直接服務到領導桌面第四代網路地理信息系統;測繪成果應用從綜合國情電子地圖擴展到防災減災、西部大開發、對外經濟合作、政務信息資源等;服務保障從汛期服務為主提升到常年開通服務;通過政府專網把服務范圍擴展到中央和地方兩級政府。同時,他積極倡導並推進國產辦公自動化軟體、管理信息系統與GIS軟體的集成,帶領政府地理信息系統科研創新團隊,建立完善了涵蓋地理信息系統、辦公自動化、管理信息系統等面向政府服務的信息服務技術體系和軟體平台,並對將服務對象拓展到國務院辦公廳、全國政協、國家廣電總局、中聯部、軍事科學院、中國地震局、新聞出版總署、教育部等部門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自擔任中心主任以來,劉紀平憑借過人的智慧和才幹,帶領中心順利走過了從起步到發展的創業歷程,使中心成為國內知名的地理信息系統研發機構。劉紀平身為中心主任、研究生導師,又在多個專業領域有兼職,科研、教學、成果開發與轉化、爭取項目和繁雜的日常管理,千頭萬緒纏繞著他,這註定他留給自己的時間少之又少。因此加班對他來說是家常便飯,絕大多數科研工作和專著的撰寫都是利用業余時間完成的。劉紀平善於團結科技人員協同攻關,為適應大科研項目和團隊協作的需要,建立了項目、人員與技術「三統一」的科研管理模式,保證和規范了中心應對大項目人、財、技術的統一協調的需要,為高質量完成大項目提供了堅強保障。根據業務發展,及時將中心劃分為空間資料庫、WebGIS、電子政務與辦公自動化、應用系統建設與標准化、統計分析與數據挖掘等多個學科方向,形成了中心多樣化的研究團隊。通過給年輕同志壓擔子,鍛煉了一批以博士、碩士為主體的年輕科研骨幹,中心年輕課題組長已佔整個課題組長的60%。同時他大力加強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目前中心共有博士、碩士生導師8名,與多所大學聯合培養研究生,保證了中心發展對人才的持續需要。
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後,劉紀平積極響應國家測繪局黨組號召帶領政府地理信息服務團隊,連夜加班迅速開發汶川地震地理信息服務系統,解譯分析災情信息,為國務院應急辦、電子政務辦、科技部提供服務。2010年玉樹地震發生後,第一時間啟動國辦地理信息服務突發事件影像信息服務機制,當日下午2點,就及時將緊急製作的災區專題圖通過專網提交國辦直接為國務院領導服務。4月15日,按照「信息集成,輔助決策,迅速提供」的工作思路,快速組織中心技術骨幹搭建了青海玉樹地震災情地理信息系統,直接為國辦提供基於地理信息的地震災情監測、綜合查詢、統計分析服務。4月18日,按照國家測繪局的安排,系統安裝到青海省測繪局,通過網路為省委、省政府領導和應急辦、發改委、國土廳等部門提供服務。4月19日,系統安裝到中國地震局和民政部國家減災中心,直接為專業部門地震災情的分析、評估提供服務。
隨著數字中國地理空間框架建設不斷深入,劉紀平帶領他的團隊積極分析、探索政府地理信息公共服務新需求,從服務對象、服務方式、開發方式、業務應用、產品形式等多個方面入手全面研究、總結政府地理信息公共服務的新模式和業務模型,盡快建立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政府部門應用服務體系,通過深化業務應用,創新服務模式,加快推進政府地理信息公共服務。

I. 馬偉民的故事,急!

有兩位馬偉民教授,不知道你需要哪一位。

1、馬偉民
沈陽化工學院教授
性 別:男
職 稱:教授
學 歷:博士
學習簡歷
1978.11-1982.6 東北工學院機械製造專業, 工學學士;
2001.9-2005.3東北大學材料學(無機非金屬)專業 工學博士;
工作簡歷
1982.7-1984.3沈陽市輕機液壓件廠, 助理工程師;
1984.5-2007.7沈陽大學理學院,機械工程學院材料系, 副教授、教授、研究生導師;
2005.5-2007.8沈陽大學先進陶瓷材料實驗室 主任;
2007.9-至今 沈陽化工學院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教授 研究生導師
現任遼寧省力學學會常務理事
主要開設課程
研究生:復合材料基礎、陶瓷材料學、先進無機材料、稀土材料及其應用
本科生:納米材料、特種陶瓷工藝學、復合材料、表面科學與技術、有色金屬及合金、 工程力學
研究方向
零維納米陶瓷材料合成技術與表徵、三維陶瓷材料制備與工業化應用
科研成果
承擔的重點科研項目(課題負責人)
1). 遼寧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Fe2Al5金屬薄膜的制備及其性能與組織結構的研究」.編號:No9521050, 起止1995.1-1997.12 結題.
2). 遼寧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EET理論在汽車用熱鍍鋅板鍍層相結構及界面結構研究的應用」編號:No:107007, 起止1998.1-~2000.12 結題.
3). 橫向課題「納米陶瓷刀具的燒結工藝與性能研究」 起止2000.5-2002.5,結題
4). 遼寧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納米顆粒增強羥基磷灰石生物復合陶瓷」 No:20032002, 起止2003.1-2006.12 在研.
5). 沈陽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骨骼修復用納米顆粒增強Ca10(PO4)6(OH)2的研究」 No:91015201, 起止2003.1-2005.12. 結題.
6). 遼寧省教育廳攻關計劃項目(B類)「(Y,Gd)2O3: Eu3+透明陶瓷閃爍體的制備與性能研究」No:20040240, 起止2005.1-2007.12 在研.
7). 沈陽市科技攻關計劃項目「新型納米復合陶瓷刀具製造工藝研究」編號:No:1053090-2-05,起止2005.11-2006.12 在研.
8). 遼寧省科技攻關計劃項目「透明陶瓷閃爍體的制備技術及光性能研究」編號:No:2005222009,起止2006.1-2008.11 在研.
9). 遼寧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透明閃爍體的制備技術及性能研究」 No:20062001起止2006.12-2009.12. 在研.
獲獎及專利
1). 1998.12獲遼寧省科技進步三等獎No:98冶-3-08-01 (第1完成人)
2). 2005.5國家發明專利(第2完成人) 專利號:200510046548.0
3). 2005.8獲遼寧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二等獎(第1完成人)
4). 2006.8獲遼寧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二等獎(第1完成人)
5). 2007.7獲遼寧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三等獎(第1完成人)

2、馬偉民
海軍工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動力專家(將軍). 因為是軍內的專家,所以外部介紹不多,他的事跡大多在軍內。

J. 要先進個人事跡

先進個人事跡,這個還不容易,每年的感動中國,上面獲獎的那個不先進?網路下,一搜一大把,希望對你有用,有用記著採納謝謝!

熱點內容
大學生賣卵過程視頻 發布:2024-05-20 04:00:06 瀏覽:896
柳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 發布:2024-05-20 03:35:55 瀏覽:738
重慶交通大學橋梁向教授 發布:2024-05-20 02:57:46 瀏覽:987
中山大學蔣卓勤教授營養學講座 發布:2024-05-20 02:49:11 瀏覽:141
大學生演講比賽稿 發布:2024-05-20 02:16:26 瀏覽:802
無錫南京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 發布:2024-05-20 02:07:51 瀏覽:27
中國農業大學東校區到北京西站最快捷方式 發布:2024-05-20 01:49:49 瀏覽:631
好句子大學生 發布:2024-05-20 01:39:01 瀏覽:515
太原理工大學十佳師德名單 發布:2024-05-20 01:30:23 瀏覽:911
美國金門大學獎學金 發布:2024-05-20 01:29:08 瀏覽: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