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北京大學研究魯迅的教授

北京大學研究魯迅的教授

發布時間: 2022-08-19 10:16:49

『壹』 馬鈺的馬珏與魯迅通信六七年

馬珏,浙江鄞縣人,父親馬裕藻,母親陳德馨。1903年父母雙雙考取官費留學日本,父親在日本帝國大學和早稻田大學就讀,母親進日本目白女子大學學博物,經過7年苦讀,一起畢業。1910年馬珏出生於東京,在日本期間馬裕藻曾與魯迅等人一起聽章太炎講文字音韻學。1911年馬裕藻回國後,擔任浙江教育司視學。1913年至1915年任北京大學教授、研究所國學門導師,講授文字音韻學。1921年任北大國文系主任,1920年8月6日,《魯迅日記》雲:「晚馬幼漁來送大學聘書。」是兩人共事於北大之始。
馬珏晚年在《女兒當自強》一文中,這么回憶著:「魯迅先生一度在北大任教,與我父親是同事,他們性格相投,過從甚密。魯迅先生經常來我家做客,與父親一談就是半天。」在1925年間,年僅十五歲的馬珏寫下了《初次見魯迅先生》一文,刊登於1926年3月的《孔德學校旬刊》上,那是馬珏所就讀的學校刊物。
馬珏晚年回憶道:「不久,魯迅先生來孔德學校,讀到那期《孔德旬刊》,我沒想到,先生看到我那篇小文章後,十分高興。他誇我寫得好,說我寫的都是實話。後來先生把它收進了他親自編選的《魯迅著作及其他》一書中。他還送書給我。過了幾天,父親還帶我去八道灣魯迅家去玩。從那時起,魯迅先生到我家,常問起我;如果我在,便和我說幾句話。我們還多次通信。
根據《魯迅日記》的記載,我向魯迅先生請教的信和魯迅先生的回信自1926年元月3日至1932年12月15日,通信持續六七年之久。1926年元月3日魯迅先生在日記中寫道:「夜,得馬珏小姐信。」這封信是我對元月一日先生寄贈《痴華鬘》一書的道謝信,信中也表達了對先生敬慕和渴望指教的熱烈願望。魯迅先生總是循循善誘,誨人不倦。他幾乎每信都回。非常令人痛惜的是我珍藏的那些魯迅的親筆信,在30年代初白色恐怖中被燒毀了。」
今查《魯迅日記》中記有馬珏者,共有五十三次之多,其中馬珏給魯迅信有二十八封,而魯迅回信有十三封,另有送書。

『貳』 章太炎是魯迅的老師啊﹖

章太炎是魯迅的老師。章門弟子眾多,當時的北京大學,有名的教授,大都出之於章太炎的門下,如:黃侃、朱希祖、錢玄同、周樹人(魯迅)、沈兼士等。

魯迅在1936年臨終時回憶其師章太炎:「考其生平,以大勛章作扇墜,臨總統府之門,大詬袁世凱包藏禍心者,並世無第二人;七被追捕,三入牢獄,而革命之志終不屈撓者,並世亦無第二人。這才是先哲的精神,後生的楷模。」


(2)北京大學研究魯迅的教授擴展閱讀:

名人對章太炎的評價

1、胡適則在《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1922年)中說:「章炳麟的古文學是五十年來的第一作家,這是無可疑的。但他的成績只夠替古文學做一個很光榮的下場,仍舊不能救古文學的必死之症, 仍舊不能做到那『取千年朽蠹之餘,反之正則』的盛業。」

2、梁啟超《清代學術概論》(1922年)稱章太炎為清學正統派的「殿軍」。

3、汪炳評價他是一位「有革命業績的學問家」。

『叄』 關於魯迅的<鑄劍>

嚴家炎 荒誕又庄嚴的復讎正劇——釋魯迅《鑄劍》一篇非常奇特的作品(1)

嚴家炎,1933年11月14日出生於上海。1958年北京大學副博士研究生肄業。現任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專業:20世紀中國文學史研究。
1984-1989年任北京大學中文系系主任;1989年至今任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會長。主要著作有《中國現代文學史》三卷本(與唐弢共同主編),《金庸小說論稿》和《中國現代小說流派史》等。
拓展閱讀:
《故事新編》,魯迅著,人民文學出版社
《古小說鉤沉》,魯迅輯,人民文學出版社
《唐宋傳奇集》,魯迅輯,人民文學出版社
我今天講《鑄劍》,要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講《鑄劍》是一篇非常奇特的作品。第二部分,講作品中的兩個意象和三首古歌,對某些不好理解的地方做些闡釋。第三部分講《鑄劍》的審美旨趣以及其他相關的問題。
先講第一部分。
《鑄劍》在我們的新文學史上,是一篇很少有的奇特的作品。奇就奇在通過對宴之敖者代人向暴君復仇的描寫,所體現出的一種「原俠」的精神。奇還奇在它表現了魯迅的一種內在的人格以及他那種天馬行空般的想像力。

1,現代武俠小說
從素材來說,《鑄劍》脫胎於《列異傳》這本中國古代小說。魯迅在自己編的《古小說鉤沉》里,就曾引了《列異傳》的這篇小故事,這個故事也見於《搜神記》里,其內容大概是這樣的:楚王讓當時最有名的鑄劍師鑄煉最好的寶劍。鑄劍師名叫干將,他煉了兩把劍,雄劍留了下來,雌劍准備交給楚王。干將對自己的妻子說:「我鑄的劍,一旦交給楚王,我自己的生命就會保不住,我會被殺死。因為楚王要最好的劍,如果會鑄劍的人活著,這就不牢靠,怕他鑄煉出更好的劍來,所以楚王必須把鑄劍的人殺掉。」干將對自己的命運作了這樣的預測。果然,他交出了劍,楚王就把他殺了。後來,他的兒子長大以後,按父親的遺囑要為父親報仇。可實際上,他報仇的對象是一個國君,是一個有龐大的禁衛軍的專制暴君,他沒有辦法實現願望。後來他被發現了,自己就逃到山裡面去,遇到了一個客人。這個客人對他說:「我可以代你報仇,但是需要你的頭和劍。」於是,他就自殺了,把寶劍和頭都交給了這個客人,客人就帶著他的頭到京城裡去,把他的頭放在鍋里邊煮,三天三夜不爛,國王很好奇,就過來看。客人利用這個機會,就用劍把國王的腦袋砍下來,並把自己的腦袋也砍下來,這樣三個頭掉在鍋里一起煮,最後也分不清哪顆頭顱是國王的,哪個頭是干將兒子的,哪個頭是客人的,只好合葬,成為三王墳。根據這樣一個傳說,魯迅寫下了《鑄劍》這篇小說。
但是,《列異傳》只是《鑄劍》故事的一個來源,魯迅還參考了《搜神記》等其他典籍,以及他小的時候,看的各種各樣奇異的故事書,像《吳越春秋》、《越絕書》等。《吳越春秋》、《越絕書》是西漢時代的書,寫的是春秋戰國時代的故事。魯迅把這些材料綜合起來,完成了這篇小說。這也就是說,在《鑄劍》中魯迅已經對傳說的內容進行了改造。我們可以對照一下小說《鑄劍》和《搜神記》、《列異傳》中的記載。對照起來看,會發現有一點十分不同:干將鑄劍成功而遭到楚王殺害這段情節,在小說里是被虛化的,寫得不那麼實,是通過干將的妻子莫邪,即眉間尺的母親追溯往事這樣一種口氣來寫出的。干將、莫邪這些名字沒有出現,國王也沒有明說就是楚王,這些都沒有具體地交待,而是被推向了遠處,僅僅作為背景,由眉間尺的母親復述出來,小說和原來的傳說是有所分離的。這是小說和原來的故事的第一點差異。第二點差異呢,就是在復仇的過程中,原來主要強調干將、莫邪的兒子眉間尺為父復仇,他是復仇的主角。但是,在魯迅的小說里,復仇的一號主角已經是一名叫宴之敖者的黑色人,眉間尺已經降為二號主角。黑色人第一次出場就顯得很不一般,是非常老練、成熟的一個豪俠之士。在小說中,眉間尺遇到了一個干癟臉少年,他被這個少年扭住不放,說自己的丹田被眉間尺撞壞了,叫他賠償。正在糾纏不休的時候,宴之敖者出場了。他,只有很簡單的一個動作,就是用手輕輕地一撥干癟臉少年的下巴,兩個眼睛瞪著他看,看得這個有些流氓氣的干癟臉少年害怕了,知道形勢不妙,就轉身溜之大吉。宴之敖者一出場的第一個動作,就表明他是一個不簡單的人物,他的干練、機警和沉著都顯示了出來。小說與原來的傳說的第三點差異是,魯迅塑造的這個黑色人神秘而怪異,說話的聲音像鴟鴞,射出的眼光像磷火,氣質里透露出一股嚴峻、寒冷的氣息。黑色人代眉間尺向暴君復仇,不但不圖任何酬報,而且連自己的性命都要搭進去。這種心理從一開始就有所交代。我們可以讀一讀眉間尺和黑色人的一段對話:
「但你為什麼給我去報仇的呢?你認識我的父親么?」眉間尺問他。黑色人回答說:「我一向認識你的父親,也如同認識你一樣,但我要報仇,卻並不為此。聰明的孩子,告訴你罷。你還不知道么,我怎麼地善於報仇。你的(仇)就是我的(仇);他(指眉間尺的父親)也就是我。我的魂靈上是有這么多的,人我所加的傷(就是我這個人靈魂里邊已受過許許多多的傷,有的是人家加害的,也有的是我自己傷害到自己的),我已經憎惡了我自己!」
他對自己並不特別看重,意味著他在開始承擔報仇這個使命時,就准備犧牲自己,也意味著他有一種熱得發冷的性格。
中國古代的俠客,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受雇於人的俠客,他們受雇於某個專門的人,像春秋戰國時代的四大公子孟嘗君、信陵君等就養了很多的士。這些「士」平常蒙受著主人的各種恩澤,最後呢,要為主人做一切事情,包括犧牲自己。所謂「士為知已者死」就是這樣一種狀況。這是一類俠士,他的主人是一個人,他要為一個主人解憂出力。另外有一類俠士,所謂「布衣之俠」,他們不為別人所養。他們是有著自己獨立的身份的。這種「布衣之俠」與墨家的關系很密切,他們施恩不圖報,甘願自我犧牲,這就是所謂的「原俠」。在他們身上,體現了一種更為高尚的俠義精神,黑色人可以說就是這樣一位充滿原俠精神的俠士。《鑄劍》中的大部分篇幅,寫的就是這個黑色人在眉間尺沒辦法復仇的情況下,主動地挑起擔子,用劍和頭實現了向暴君復仇的使命。魯迅把原先傳說里邊所缺少的或者不太明顯的這些思想,大大向前推進了,大大地加以突出了。從這個意義上說,《鑄劍》是一篇新文學作品,但同時又可以看作是一篇現代的武俠小說。我不知是不是可以這樣看,同學們贊成不贊成,我們可以討論一下。我之所以說《鑄劍》不僅是一篇新文學作品,而且還是一篇現代武俠小說,是因為它確實具有一般武俠小說的特徵。它寫的是俠士為人復仇的故事。武俠小說之所以叫做武俠小說,一般地說,它的內容就是仗義行俠,仗武行俠,這就是武俠小說內容上最重要的特點。《鑄劍》也是這樣。當然黑色人不只是「仗武」,他也運用了智慧。他之所以能夠把專制暴君消滅,與他同歸於盡,就是靠了他嫻熟的劍藝和過人的智慧。可以說,是靠大智大勇實現了復仇的願望。

嚴家炎 荒誕又庄嚴的復讎正劇——釋魯迅《鑄劍》一篇非常奇特的作品(2)

2,非凡的想像力
上面講的是《鑄劍》的第一點奇異之處。還有一點呢,是表現在藝術上,《鑄劍》具有奇特的豐富的想像力。與其他的一些小說類型相比,比如與偵探小說、科幻小說、言情小說、歷史小說、滑稽小說相比,武俠小說的特點除了題材和內容的不同,就在於具有非凡的、奇特的、豐富的想像力。《鑄劍》在這一方面可以說是非常突出的。在《列異傳》中,原來對故事的交代非常簡單:先是客得到了赤鼻的頭與劍,後來把國王的頭砍下來,然後客也把自己的頭砍下來,三顆頭在一起煮爛,到這里故事就講完了。但是在《鑄劍》中,幾乎完全不同。單是眉間尺拔劍自殺到把寶劍和頭交給黑色人這個情節,就寫得極有聲有色。魯迅運用了非常洗練的筆墨,富有詩意地刻畫了一個接一個動人的場面:先是狼群的出現,狼群一下子把眉間尺的屍體撕碎了。然後,它們又要來咬黑色人,黑色人揮劍一下子把那最大的一匹狼頭砍倒,群狼又把這條死狼給吃了。作者寫得非常洗練,筆墨不多,但那個場面是很震撼人的。接著,魯迅又寫黑色人唱著歌揚長進入京城,然後進入王宮里去獻藝。他是怎樣表演的呢?他讓眉間尺的頭顱在開水裡做各種各樣的舞蹈、游動,甚至對著國王嬉笑、唱歌,這一系列的描寫都令人驚駭,超乎一般的想像。魯迅把這些奇異的情景寫了出來,具有撼人心魄的效果。
我們來看下面兩段文字:
王站起身,跨下金階,冒著炎熱立在鼎邊,探頭去看。只見水平如鏡,那頭仰面躺在水中間,兩眼正看著他的臉。待到王的眼光射到他臉上時,他便嫣然一笑。這一笑使王覺得似曾相識,卻又一時記不起是誰來。剛在驚疑,黑色人已經擎出了背著的青色的劍,只一揮,閃電般從後項窩直劈下去,撲通一聲,王的頭就落在鼎里了。
仇人相見,本來格外眼明,況且是相逢狹路。王頭剛到水面,眉間尺的頭便迎上來,狠命在他耳輪上咬了一口。鼎水即刻沸涌,澎湃有聲;兩頭即在水中死戰。約有二十回合,王頭受了五個傷,眉間尺的頭上卻有七處。王又狡猾,總是設法繞到他的敵人的後面去。眉間尺偶一疏忽,終於被他咬住了後項窩,無法轉身。這一回王的頭可是咬定不放了,他只是連連蠶食進去;連鼎外面也彷彿聽到孩子的失聲的叫痛的聲音。
這兩段描寫是非常精採的,筆墨精練,但想像力又是非常豐富、細致,甚至細致到了設想王的頭有五處被咬傷了,而眉間尺有七處,這都是非常具體的描寫。一直到眉間尺的頭被國王死死咬住不放,陷入困境,黑色人就參戰了,他把自己的腦袋砍掉,正是為了參加戰斗。於是二比一,處於絕對優勢,國王再狡猾也沒有用,最後二頭把國王的頭顱撕爛,他們兩個當然也同歸於盡了,完全爛到了一起。這些描述全部出於魯迅自己的想像。奇異之極,荒誕之極,出乎常理之極,卻又有一種很強的震撼力。仇恨的頭顱怎麼在那裡念念不忘復仇,要實現自己復仇的願望,產生了一種多麼強大的力量——難以想像的超自然的力量,這些都寫得非常驚世駭俗,但是又非常傳神。為什麼一般的年輕人喜歡看武俠小說,我想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武俠小說充分發揮了作者的想像力,因而很吸引人。《鑄劍》在這一方面尤其顯示了巨大的長處。這就是我想簡單地說的第一個問題,《鑄劍》奇特在哪裡。

『肆』 魯迅研究專家有哪些

周建人(復1888-1984)現代著名社會活動家、制生物學家、【魯迅研究專家】

包括陳漱渝、張夢陽、阿部兼也等國內外著名的【魯迅研究專家】

魯迅研究專家 太宰治

魯迅研究專家 吳中傑 先生

魯迅研究專家 王錫榮 在其《魯迅生平疑案》(以下簡稱《疑案》)前言中,第一句話就說:「自從二十六年前踏進魯迅研究界以後,我就發現這是一個充滿爭議的領城。」

日本著名的 魯迅研究專家丸山升先生

魯迅研究專家 陳鳴樹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日本愛知大學博士後訪問學者、著名魯迅研究專家 張夢陽先生

魯迅研究專家 黃喬生

魯迅研究專家 王觀泉

專訪魯迅研究專家 林賢治

日本著名魯迅研究專家

『伍』 魯迅在哪所大學教過書﹖

1909年,他從日本歸國,先後在杭州浙江兩級師范學堂(今杭州高級中學)
1910年,紹興府中專學屬堂任教員。
1911年的辛亥革命,任紹興師范學校校長.
1920年兼任北京大學及北京高等師范學校講師。
1923年10月,魯迅開始為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生講授《中國小說史》兼任北京大學及北京高等師范學校講師。及世界語專門學校講師。
1925年兼任北京大學,北京女子師范大學,中國大學講師,黎明中學教員。
1926年8月,魯迅赴廈門大學任教.設計了當時北京大學的校徽.好友易培基接任教育總長以兼國立北京女子師范大學校長身份發出新的教授聘書.
1927年任中山大學文學系主任兼教務主任。四月至黃埔政治學校講演。十月抵上海。滬上學界,聞先生至,紛紛請往講演,如勞動大學,立達學園,復旦大學,暨南大學,大夏大學,中華大學,光華大學等。
1931年四月往同文書院講演,題為:《流氓與文學》。
1932年十一月在北京大學,輔仁大學,北平大學,女子文理學院,師范大學,中國大學等校講演。

『陸』 誰能給我推薦一下魯迅文章的講解

魯迅滾蛋了,他筆下的人物歡呼雀躍了
蕭讓

近來,由於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新版語文教材中逐步剔除魯迅的文章,引來一片爭議,贊者有之,阻者有之。而筆者認為,在近年來對魯迅話題經歷了沉默、迴避、冷淡的過程後,現在讓其滾蛋,已經是時候了。

魯迅之所以滾蛋,是因為那些曾經被其攻擊、痛斥、譏諷、憐憫的人物又一次復活了,魯迅的存在,讓他們感到恐懼、驚慌、卑怯,甚至無地自容。

看看:
孔乙己們復活了。並且以一篇《『茴』字有四種寫法》的論文,晉級為教授、學者、國學大師;也不再提心吊膽地「竊書」了,而是平心靜氣地在網路上「竊文」了;不僅可以舒坦地「溫一碗灑」,而且還能以其博導的誘惑力對「伊」來一把潛規則了,他豈能讓魯迅揭了他前世的底?!

「資本家的乏走狗」們復活了。盡管它們披上了精英、專家的外衣,但依然「看到所有的富人都馴良,看到所有的窮人都狂吠」,他們或裝神弄鬼地玩弄數字游戲,鼓吹物價與美國接軌、工資與非洲接軌的必然性與合理性;或乾脆作了外國人欺詐中國的「乏走狗」,與其里應外合、巧取豪奪。它們豈容魯迅再一次把它打入水中?!

趙貴翁、趙七爺、康大叔、紅眼阿義、王胡、小D們復活了。有的混入警察隊伍,有的當上了聯防隊員、城管。披上制服興奮得他們臉上「橫肉塊塊飽綻」,手執「無形的丈八蛇矛」,合理合法地干起了敲詐勒索,逼良為娼的勾當。如果姓夏那小子在牢里不規矩,不用再「給他兩個嘴巴」,令其「躲貓貓」足矣。想想,這些下做的勾當兒怎能讓魯迅這種尖刻的小人評說?!

阿Q們復活了。從土古祠搬到了網吧,但其振臂一呼的口號已經不是「老子革命了!」而是「老子民主了!」每天做夢都盼著「白盔白甲」的美國海軍陸戰隊早一天殺過來,在中國建立民主。因為只要美國的「民主」一到,趙七爺家的錢財、吳媽、秀才老婆乃至未庄的所有女人就都是我的了!哼!而魯迅卻偏偏要我做個被世人嘲諷了數十年的冤死鬼,我豈能容你?!

假洋鬼子們復活了。這回乾脆入了外籍,成了真洋鬼子。並且人模狗樣兒地一窩鋒地鑽進「愛國大片」的劇組,演起了凜然正氣、憂國憂民的仁人志士,讓人好生不舒服。此種一邊哽咽著頌揚祖國母親,一邊往向征中華文明的青銅大鼎里撒尿的舉動,豈不是魯迅雜文中的絕好素材?!

祥林嫂、華老栓、潤土們復活了。他們依然逆來順受,情緒穩定。因為「這人肉的筵宴現在還排著,有許多人還想一直排下去」,這樣,必須要備足了餐料。而那些准備做餐料的人,本來可以悶在鐵屋子裡,一邊聽著小沈陽的笑話,一邊麻木地死去,豈容魯迅把他們喚醒,再一次經歷烈火焚身的苦痛?!

那些「體格茁壯的看客們」復活了。他們興致勃勃地圍觀那些「拳打弱女」、「棒殺老翁」、「少年溺水」、「飛身墜樓」的精彩瞬間,依舊「頸項都伸得很長,彷彿許多鴨,被無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著」。哈哈,僅看客一類,被你傷害的人就太多了,因為中國人幾乎都願做看客!

魯迅之所以滾蛋,是因為當今的社會不需要「投槍和匕首」,而需要贊歌、脂粉、麻葯。正如陳丹青先生講的「假如魯迅精神指的是懷疑、批評和抗爭,那麼,這種精神不但絲毫沒有被繼承,而且被空前成功地鏟除了。我不主張繼承這種精神,因為誰也繼承不了、繼承不起,除非你有兩條以上性命,或者,除非你是魯迅同時代的人。最穩妥的辦法是取魯迅精神的反面:沉默、歸順、奴化,以至奴化得珠圓玉潤」。

如果魯迅趕上這個時代,對於「開胸驗肺」、「以身試葯」、「周公拍虎」、「黑窯奴工」、「處女賣淫」、「官員嫖幼」等一系列奇聞,又會寫出多少辛辣犀利、錐骨入髓、令人拍案叫絕的雜文來,想想,真是讓人後怕,所幸這個尖酸刻薄的小人已不在人世了。

讓我們徹底趕走魯迅,歡迎「小沈陽」,讓人們在開心笑聲中忘卻現實的不公和苦痛,在笑聲中漸漸地麻木、漸漸地變傻、、、、、

『柒』 」野草」是雜文嗎

野草》是魯迅先生創作中最薄的一本散文詩集,這本小冊子自從誕生起到今天,一直讓人們去言說,而又言猶未盡。這本詩集包含了魯迅的全部哲學,魯迅正是通過這些構思的小故事,向人們傳達他最深的生命體驗。

《野草》里的前23篇都寫在當時段祺瑞統治下黑暗的北京,魯迅先生在那個白色恐怖下,開始剪一剪報,整理自己的作品,出了這本詩集。《野草》區別於魯迅先生其他創作的一個最大特徵就是它隱藏的那種深邃的哲理性,這種哲理性有深層次的,有淺層次的。

通讀《野草》,裡面有一個支配全書的主題,其中有三個影響比較大,第一就是韌性戰斗的哲學,第二就是反抗絕望的哲學,第三就是向麻木復仇的哲學。這些人生生命體驗的哲學,構成了魯迅在《野草》中孤軍奮戰的一個啟蒙思想家那種豐富、深邃的精神世界。因此有人說,你想走近魯迅的深層世界嗎?那麼不一定看別的東西,比起看小說,看雜文來,多讀幾遍《野草》,你就更能了解魯迅精神世界中最深的東西。《野草》是看魯迅的一個窗口。

全文

朋友們大家好,歡迎來到文學館。今天的《在文學館聽講座》,我為大家請來的主講人是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魯迅的,尤其是研究魯迅的《野草》的著名的學者、專家孫玉石先生,大家歡迎。那麼《野草》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最早的幾部散文詩集之一,形式獨特,思想深刻。因為當時的環境很多思想只能藉助於象徵的意象和形式表現。很多的表現手法和思想,由於難以直說,所以很隱諱。今天我們請孫老師來給我們解讀魯迅《野草》的思想藝術。今天孫老師的演講題目是《魯迅<野草>的生命哲學與象徵藝術》,大家歡迎。

今天講的題目是《關於<野草>的生命哲學和象徵藝術》,分三個問題跟大家說一說。主要穿插一些作品的讀解。第一個問題講《野草》的產生,很簡單;第二個就是《野草》的生命哲學;第三個就是《野草》的象徵藝術。

大家接觸到魯迅作品的都知道《野草》是魯迅著作中最薄的一部作品,最薄的一本散文詩集。但是是魯迅先生送給新文學的一份很厚重的禮物。很薄的一部作品,它的分量卻很重。《野草》從頭到尾,一直到今天,還被學術界、批評界認為是魯迅創作中最美的一部作品。就是寫得最漂亮的,跟《吶喊》、《彷徨》那些敘事性的,就是講故事的這些作品相比較,它具有一種幽深性。就是很深,神秘性;另外它有一種永久性,永久的價值。這幾年對魯迅的爭論也比較多,各種議論都很多。對魯迅小說的評價,魯迅是不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各種各樣的議論,前一段叫「走近魯迅」,重新評價。但是沒有一個人說《野草》是一部差的作品。別的都可以有爭論,雜文可以有爭論;小說可以有爭論。但是《野草》大家公認是一部非常富有美的魅力的,而且又難以破解的,就是難以讀懂的這樣一部作品。

『捌』 魯迅曾經在哪些大學教過課,這些大學現在還在嗎

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占最大領土的作家」的魯迅先生,一生留下諸多經典文學作品。

其實,魯迅還是一位優秀的教授,曾經在多所知名大學授課。許廣平就是魯迅在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授課時的國文系學生。後來,老師和學生相愛,成就了一段佳話。



原來,魯迅在赴廈門大學任教前,就考慮再三。他不願意將教書作為終生職業,只是為了生活所需,才拿起教鞭,走上講台。他更大的愛好,是從事文學創作。所以,當魯迅和許廣平定居在上海時,就不再到大學里任教。

『玖』 北大中文系三個著名教授是誰

北大中文系的著名教授有很多,有楊晦、游國恩、王力、周作人、馬敘倫等。

1、楊晦

楊晦(1899.3.25~1983.5.14)原名興棟,後改名晦,字慧修。筆名丫、楣、壽山。遼寧遼陽人。中國共產黨員。

1919年「五四運動」中,他是最先沖入並火燒趙家樓的幾個學生之一。1952年—1966年擔任北京大學中文系系主任。

作為「沉鍾社」的發起人和主要成員,楊晦為中國現代文學的發展和西方文學的傳播做出了貢獻。

魯迅先生稱評論「沉鍾社」為「中國最堅韌、最誠實、掙扎得最久的團體。」一生主要從事戲劇創作、文學翻譯和文藝評論。

少年時入杭州養正書塾師從陳介石,讀《黃書》、《民約論》等。後因主持正義,一次學潮後被校方除名。

出校後刻苦自學,致力於六法訓詁、經史、韻文兼治新學,曾任商務印書館《東方雜志》編輯、《新世界學報》主編、《政光通報》主筆,後又執教於廣州方言學堂、浙江第一師范、北京大學等。

1949 年任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副主任,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部長、高等教育部部長等職。

『拾』 魯迅的作品為什麼退出課本

原因有幾個方面:
一、有人認為魯迅的作品太過深奧、不適合初中甚至高中生學習。有些學校的老師就反映「魯迅的部分作品很難讀懂,文字較晦澀」。比如「刪除魯迅的一些作品,我認為是正常的編輯思路。」人教版教材刪除魯迅的《風箏》後,贊同這一調整的作家趙瑜認為,初中的孩子,大部分還停留在語言的基礎訓練以及修辭訓練上,接觸的內容不宜過於深刻,重在接地氣,有常識,且有趣味。「魯迅的很多文章是他40歲以後寫的,內容不適合初中生閱讀」。
二、遭到了一些其他作家的排擠。魯迅的作品長期以來占據教材的大量篇幅,使其他作家的一些作品難以呈現在課本中。魯迅的作品退出,給其他一些作家的作品進入課本提供了機會。
三、甚至有人認為魯迅的作品反映的是他所處的那個時代的風貌和精神,已經不適應今天的時代要求。網路上曾一度流傳「少不讀魯迅,老不讀」這樣的說法。
四、魯迅作品與當前文學創作潮流不相符。當前文學的商業性、娛樂性和大眾性,導致文學已不再具備單一的審美、教化和啟蒙的功能,人們對文學多抱的是一種「玩」的心態,文學創作與其它網路游戲活動沒有了本質的區別,方塊字的寫作也就是一種發泄私憤、記錄心志的工具,文學家也不再是什麼高人一等、令人仰慕的文化精英。「新概念」、「下半身」、等充斥文學寫作,青少年們對超女、快男的興趣遠比魯迅要大得多。同時,青少年們閱讀的對象也與魯迅作品的嚴肅、尖銳格格不入。當今文學的創作已從以往的表現歷史現實退回到了書寫內心、展示自我、探討人性。活躍在當前文壇的大作品,也多是探索人性、描寫自我的作品,與魯迅作品的歷史味、時代味、政治味,表現主題的深刻相去甚遠。

但是無論理由如何,這些其實都不應該成為魯迅作品全面退出中學課本的理由。「對中國一代又一代改革者和知識分子來說,魯迅對國家的重要性不僅僅體現在文學領域,他的作品鼓勵人們對社會進行反省。即便現在閱讀魯迅的作品,你還能受到強烈的啟發。」北京大學教授、著名魯迅研究者錢理群曾如此說道,「中小學教育教不教魯迅,本質的問題是,我們這個時代還需不需要魯迅這樣的知識分子?」這也是值得大家共同反思的地方!

熱點內容
南京大學中國古代文學考研真題 發布:2024-05-04 12:50:50 瀏覽:995
南開大學2016年研究生開學時間 發布:2024-05-04 12:45:43 瀏覽:837
英國的好大學排名 發布:2024-05-04 12:32:20 瀏覽:24
四川大學研究生論文格式 發布:2024-05-04 12:32:12 瀏覽:871
我能上大學的英文 發布:2024-05-04 12:30:54 瀏覽:382
大學被開除能考研嗎 發布:2024-05-04 12:21:07 瀏覽:936
河南自考本科畢業 發布:2024-05-04 12:20:56 瀏覽:730
自考本科學士學位證用處 發布:2024-05-04 11:18:02 瀏覽:533
江蘇科技大學張家港校區電話 發布:2024-05-04 11:04:07 瀏覽:416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談網路安全 發布:2024-05-04 10:59:51 瀏覽: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