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教授導師 » 暨南大學羅教授

暨南大學羅教授

發布時間: 2024-05-08 17:57:07

『壹』 暨南大學深圳旅遊學院的師資隊伍

暨南大學深圳旅遊學院通過吸引海外留學博士、大力引進博士與教授等高級優秀人回才、在職教師攻答讀博士學位及赴境外深造等多種途徑,形成了一支力量雄厚,結構合理,富有朝氣和創新精神,以教授和博士為主的中青年學術人才隊伍。學院擁有大批專業師資隊伍,主要師資簡略列舉如下:
董觀志,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黃向,男,博士,副教授,院長助理
章牧,男,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
李文麗,女,博士,副教授
李舟, 女,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白華, 女,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
汪傳才, 男,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
巨鵬, 男,博士,副教授

『貳』 羅宗洛的簡介

我國現代植物生理學奠基人
羅宗洛,1898年8月2日出生於浙江省黃岩縣,家庭為小康商人。6歲喪母,由祖母、繼母撫養長大。1905年至1911年在家鄉上私塾。1911年在杭州安定中學學習,次年轉學上海南洋中學,該校師資優良,學風樸素,1917年畢業,校長王培蓀鼓勵他到日本留學。1918年以優異成績考取專為中國留學生開設的東京第一高等學校預科,並獲得浙江省官費資助。1919年分配到仙台市的第二高等學校理科學習。日本的高等學校是進入國立大學的過渡性學校,教學嚴格,他在3年勤奮學習中,英語、德語及理科各科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22年第二高等學校畢業,報考札幌市北海道帝國大學(現名北海道大學)農學部植物學科,當年北海道大學尚未設置理學部。他不喜歡繁華熱鬧的東京,那裡中國留學生多,朋友來往多,妨礙專心學習,所以決定到北海道去求學。入學第二年,羅宗洛就師事著名植物生理學家坂村徹教授,從此,他便以植物生理學為終身事業。坂村徹講課條理清楚,善於啟發,督率學生學習和實驗操作一絲不苟,要求嚴格。羅宗洛向坂村徹當面提出要求到他實驗室學習,坂村徹提出一個條件,說北海道氣候寒冷,一年有半年左右冰天雪地,暑期是北海道的黃金季節,不能離開實驗室。從此,師徒朝夕相處,共同度過了七個寒暑。1925年3月大學本科畢業,接著他申請入該校的大學院當博士研究生,研究玉米幼苗對銨和硝酸根的吸收,4年多完成了博士論文。1930年6月北海道帝國大學教授會全體通過他的博士學位申請,獲得農學博士。他是中國留學生在日本的帝國大學獲得博士學位的第二人,當時日本各大報都報道這個新聞。
羅宗洛受廣州中山大學之聘,於1930年2月回國,任該校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旋因感到校風不正,於1932年離開中山大學到上海暨南大學理學院任教授,兼中華學藝社總幹事。從1933年起轉赴國立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生物系任教授,在系內建立了具有現代化設備的植物生理實驗室。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央大學遷到四川重慶沙坪壩區,他把家眷安置在成都,自己在重慶繼續任教。當時重慶政治腐敗,羅宗洛在中央大學又受排擠,乃於1940年應聘到浙江大學生物系擔任教授。生物系設在貴州湄潭縣城西郊外,風景優美,但工作條件很差,他一面教課,一面因陋就簡,在一個小祠堂籌建了簡易的植物生理實驗室。在艱苦的條件下繼續堅持開展研究工作。1944年夏,羅宗洛被聘為設在重慶的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所長。抗戰勝利不久,1945年10月他被派到台灣接收台北帝國大學(現為台灣大學),1946年接收完畢後任代理校長。同年10月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從重慶搬到上海,他仍任所長。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羅宗洛任中國科學院實驗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兼植物生理研究室主任。1953年該研究室擴建為植物生理研究所,任命他為所長。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
1957年他被選為全蘇列寧農業科學院通訊院士,日本植物學會名譽會員。為了推動我國的植物生理事業,1963年他跟湯佩松、殷宏章等共同發起創立了中國植物生理學會,被選為第一屆和第二屆理事長,並擔任《植物生理學報》主編。他還曾任全國政協第五屆委員等職。
羅宗洛1930年回國任中山大學教授、生物系主任時,該校的實驗設備,教學條件等非常困難,但他極其認真負責,對程度不齊的學生,編寫詳細的講稿,同時千方百計籌措實驗設備,終於在短時期內為開設植物生理實驗創造了既簡陋又實用的初步條件。為了羅致人才,1930年春即電聘在法國留學的張作人任生物系教授,但並不認識他。當時張作人的老師想留張作人為助手,張作人也想多學點之後回國。羅宗洛去信告訴他,國家正在危急存亡之際,我們的責任不在於科學上零零碎碎知識的積累,而在於趕快建立國家科學教育的基礎。我國生物學還不曾有良好的基礎,希望你回來,一同為此事努力一番。張作人向他的老師轉達了羅宗洛的一番話,老師聽了以後,頻頻點頭,並敘述普法之戰後,法國是怎樣建立科學基礎的。翹起大拇指說,你有這樣的同僚,我沒有理由留你,你回去吧。1932年夏,羅宗洛辭職到上海真如暨南大學任職時,校長鄭洪年曾答應為羅宗洛建立研究實驗室撥款,但終於未能實現。羅宗洛只是每周教兩堂普通生物學。
羅宗洛1933年接到中央大學聘書,夏天舉家到南京。他在中央大學的教學任務很繁重,同時要教3門功課,生物系的植物生理學、普通植物學和農學院的植物生理學,但條件優越,經費比較充裕,逐步購置了研究用的儀器設備和葯品,建立了植物生理實驗室。羅宗洛帶領助教在百忙中,擠出時間,動手做在我國具有開拓性的植物離體根尖培養研究工作,並通過工作培養年輕人才。國立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西遷重慶後,盡管抗戰時期工作條件十分困難,日軍飛機時常來轟炸,他還是和助教、高年級學生五、六人在一起,開展植物激素、微量元素的研究工作,進行文獻報告。1940年到浙江大學任教時,他開了生物系的植物生理、農學院的植物生理和學生的實驗課程,同時開展微量元素的研究。在湄潭浙江大學工作4年期間,師事他的學生很多。羅宗洛講課所用的教材,是自己編寫的,而且逐年增加新的材料。生物系一學年的植物生理學教材中,上學期專講植物細胞生理學(普通生理學),與一般植物生理教科書完全不同,下學期才講植物生理學各論,講不完的部分印發講義。他講課時全神貫注,講解清楚,引人入勝,受到師生的廣泛好評。他對實驗課十分重視,實驗講義也都是親自編寫的,實驗前大家都認真看過,對實驗的操作都有嚴格要求,藉此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學生做實驗時,他在身邊隨時注意他們的基本操作,不對則隨時糾正。為了讓學生多學些化學,1941年他和化學系商定讓生物系選化學課的學生參加他們的實驗課,使用的器材和葯品由生物系自己解決。他規定的定期舉行的文獻討論會,不僅可以開拓思路,還能培養學生的鑒別能力。
他在大學任教時,始終堅持做研究工作,認為做研究是提高大學教學質量的重要環節。他說:「一位教書先生如果不做研究,大學課程是不可能真正教好的。他可以讀很多書,寫出一篇洋洋灑灑的綜合評論來,但是給內行看了,就會有隔靴搔癢的感覺。」羅宗洛培養學生,總是著重培養他們日後能從事科學研究的基礎。
羅宗洛一生直接、間接培養了一大批植物生理學科學工作者,其中不少人後來成為知名的科學家和教授,一部分人至今還在植物生理學的各個領域內發揮骨幹作用。

『叄』 暨南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的院系領導

院長 姚國復祥教授(負責學制院全面工作;分管學科建設、科研、研究生)
書記 仇光永副研究員(負責學院黨委全面工作)
副院長 黃君凱教授(分管學院教學、實驗室建設及設備,協助院長分管研究生工作)
黨委副書記 史慶新老師(協助黨委書記分管學院學生工作)
辦公室主任 庄漢文副研究員
教科辦主任 葉世綺副教授
數學系
系主任 趙逸才教授
黨總支書記 高凌雲教授
系主任助理 張傳林教授
黨總支副書記 林舉參老師
電子工程系
系主任 黃君凱教授
黨總支書記 朱家明講師
系主任助理 鄭力明教授
計算機科學系
系主任 周繼鵬教授
黨總支副書記(主持工作) 肖東勝老師
系主任助理 楊天奇教授
計算中心
主任 范榮強副教授
主任助理 全渝娟副教授
黨支部書記 杜寶榮高級實驗師

『肆』 羅香林的學術成就

羅香林歷任中山大學、暨南大學、中央政治大學、廣州國民大學、廣州文化學院等校教授,並任廣州中山圖書館館長,廣東省政府委員兼省立文理學院院長。1949年移居香港,先後在新亞書院、香港大學等校任教,獲香港大學終身名譽教授銜。羅香林學識淵博,治學嚴謹,執教之餘勤於著述,畢生著書42種,發表學術論文近300篇,凡所著述,恪守科學態度,具有較高學術價值,深為史學界所推崇。
羅香林在史學方面具有兩大建樹:
一、開拓了客家研究的先河
20世紀30年代,黃某等學者編著的廣東鄉土歷史、地理教科書及某些報刊、志書對客家進行侮蔑,妄稱客家「非漢種」,並將客字加上「犭」旁,引發了多次關於客家族屬大論爭。羅香林積極參與論爭,並據其多年對民族史的研究及客家文化的考察,撰寫了《客家研究導論》,科學地證明了「客家為漢族裡頭的一個支系」,有力地批駁了將客家誣為「語言啁啾不甚開化」、「野蠻的部落,退化的人民」等種種論調,捍衛了客家人的社會地位。
50年代初,羅香林推出了客家研究的又一力作《客家源流考》,從中華民族的構成和演進說起,對中華民族中客家的源流和系統、客家的分布及其自然環境、客家語言的特徵四個方面進行詳細的剖析和考證,是客家研究方面的經典之作,為客家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現擷錄 《客家源流考》中關於純客住縣和非純客住縣的記載:
(一)江西省:江西一省,計有純客住縣:尋鄔 安遠 定南 龍南 虔南 信豐 南康 大庾 崇義 上猶;其非純客住縣,已知的則有: 贛縣 興國 雲都 會昌 寧都 石城 瑞金 廣昌 永豐 萬安 遂川 吉安 萬載 萍鄉 修水 吉水 泰和
(二)福建省:福建一省,純客住縣,僅:寧化 長汀 上杭 武平 永定 將樂 沙縣 南平;其非純客住縣則有:清流 連城 明溪 平和 詔安 崇安
(三)廣東省:廣東的純客住縣,計有:梅江區 梅縣區 興寧 五華 平遠 蕉嶺 大埔 連平 和平 龍川 紫金 仁化 赤溪 始興 英德 翁源
至其非純客住縣則有:南雄 曲江區樂昌 乳源 連縣 連山 陽山 惠陽區 海豐 陸豐 博羅 增城區 龍門 深圳寶安區 東莞 廣州花都區 清遠 佛岡 開平 中山 番禺區從化區 揭陽 饒平 信宜 潮安區 河源 豐順 鶴山 封川 徐聞 陽春 三水區 防城 合浦 臨高 陵水 欽縣 廣寧 惠來 儋縣 定安 崖縣 化縣 澄邁 萬寧 潮陽區 新豐 羅定 台山
(四)廣西省:廣西一省,沒有純客住縣,其非純客住縣則有:桂平 貴縣 蒼梧 平南 博白 鬱林 北流 藤縣 賀縣 武宣 象縣 橫縣 武鳴 陸川 宜山 柳州 融縣 昭平 平樂 永淳 鍾山 荔浦 三江 羅成 柳城 來賓 陽朔 蒙山 興業 隆山 遷江 東蘭 南丹 信都 修仁 鳳山 那馬 榴江 崇善 宜北 綏淥 中波 寧明 明江 河池
(五)湖南省:湖南一省,亦無純客住縣,其非純客住縣則有:汝城 郴縣 瀏陽 平江 宜章
(六)四川省:四川一省,亦沒有純客住縣,惟非純客住縣則較湖南為多,計有:涪陵 巴縣 榮昌 隆昌 瀘縣 內江 資中 新都 廣漢 成都 華陽 新繁 灌縣
(七)西康省:客家遷到西康的,僅有非純客住縣的會理縣一縣。
(八)貴州省:客家遷到貴州的,也僅有非純客住縣的榕江縣一縣。
(九)台灣省:台灣無純客住縣,其非純客住縣則有:彰化 新竹 高雄 屏東 苗栗
二、奠定了中國族譜學的地位
60年代,羅香林撰寫成《中國族譜研究》一書,揭示了中國族譜的撰述對象,闡明了中國民族的遷移,社會演進,文物盛衰,遺傳優生,及其與中國歷史之關系,中國族譜今後發展方向等,開辟了繼甲骨學、敦煌學、簡牘學之後的又一史學新學科領域,成為中國歷史科學中的一個重要分支。
羅香林主要著述有:《中國族譜研究》、《中國民族史》、《中國通史》、《乙堂文存》、《傅秉常與近代中國》、《唐代文化史》、《唐代桂林之摩崖佛像》、《唐元二代之景教》、《客家史料匯篇》、《客家源流考》、《客家研究導論》、《幼山府君年譜·一卷》、《明清實錄中之西藏史料》、《歷史之認識》、《梁誠的出使美國》、《流行於贛閩粵及馬來亞之真空教》、《百越源流與文化》、《羅芳伯所建婆羅洲坤甸蘭芳大總制考》、《西婆羅洲羅芳伯等所建共和國考》、《蒲壽庚研究》、《陳蘭甫與廣東學風》、《顏師古年譜》、《香港與中西文化之交流》、《國父之大學時代》、《國父家世源流考》、《國父在香港之歷史遺跡》、《國父與歐美之友好》、《民俗學論叢》等。
附錄一:
羅香林《客家民系的形成》
何謂「客家」?中國史學界歷來認為,從中原南遷的漢人稱客家。由於唐宋間有「給客制度」,有「客戶」之籍,與當地的土著相對而言。《辭海》在「客家」條目載:「相傳西晉永嘉年間(4世紀初),黃河流域的一部分漢人,因戰亂南徙渡江,至唐末(9世紀末)以及南宋(13世紀末),又大批過江南下至贛閩以及粵東、粵北等地,被稱為『客家』,以別於當地原來的居民,以後遂相沿而成為當地漢人的自稱。」近幾年來,許多學者發表不少學術論文,對「客家」稱謂的界定有不同的看法,計有下列幾種:
(1)「客家」一詞,作為民系的稱謂,在內涵上有其規定性,是由其區別於其他民系的特徵所決定的,並不是與當地原來居住的土著相對稱謂。如果「客家」的稱謂是與當地原來土著相對稱的說法能夠成立,那麼,歷史上流落他鄉的流民,在定居之後,都可以稱為「客家」,可是事實並不是這樣。
(2)歷史上的「給客制度」的所謂客戶,實際上是漢魏以來在殘酷的封建剝削和土地兼並下,不堪戰亂和壓迫而流離失所的農民,稱為「流民」或「流人」、「佃客」等,唐朝時更在戶籍上有「主戶」與「客戶」名目。「客戶」實際上專指佃客、佃戶。主戶、客戶以是否佔有土地為區別標准,主戶失去土地即為「客戶」,客戶能有土地,也成為「主戶」。可見「客家」稱謂不可能是來自「給客制度」的「客戶」一詞。
(3)如果「給客制度」的「客戶」指中原遷來的民族,那麼同是由中原遷來的漢人,定居閩南漳泉一帶則稱為「河洛人」,其方言為「河洛話」;定居閩東的通稱為「福佬人」,其方言為「福佬話」;定居廣州一帶(包括大部珠江三角洲)的稱為「廣府人」,其方言是「粵語」。他們並不稱為「客家人」。
(4)認為衣冠南渡的漢族是編戶齊民,乃是主戶,土著不屬編戶,免納貢賦,應是客戶,所以「給客制度」的客戶不是指南遷的漢人。
(5)認為在唐宋以前遷來的漢人是主戶,唐宋時遷來的是客戶。
總之,眾說紛紜,觀點不一。我們認為,客家人的界定應根據科學的尺度,既不能完全從源流來確定,也不能拋棄歷史事實來臆斷或推理。盡管源流說在一定意義上能解釋中原民族南遷形成客家人這一史實,但還說明不了漢民族多民系的復雜演變成客家人這一史實,但還說明不了漢民族多民系的復雜演變問題,尤其南遷後的演變結果。「……界定客家人,應該全面地、本質地對客家人進行科學概括,即應從民族概念的內涵共性和構成民眾的特性即個性相結合的角度進行科學概括,特別是對客家民系的個性特徵作出科學概括,給予准確的定義……那麼,什麼叫做客家人呢?我認為可概括為:由於歷史原因形成的漢民族的獨特穩定的客家民系,他們具有共同的利益,具有獨特穩定的客家語言、文化、民俗和感情心態(即客家精神)。凡符合上述穩定性人,就叫客家人,否則就不能稱之為客家人。」
「客家民系作為漢民族共同體中的一個重要民系,在其自身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除其所具有的本民族的地域、語言、經濟生活和心理素質外,又有著自身的諸多特徵,從而與本民族的各歷史、文化特徵既同又異、同中有異,呈現出共性與個性統一,一般性與特殊性共存的關系。南遷的中原漢族、客家先民及其後裔在遷徙過程中和在自己民系形成和發展過程中,所遭遇到的種種挑戰,自然不同於中原地區。一方面,客觀的生活環境迫使他們對自身原有的心理素質要作些適當調整;另一方面,遷徙過程中心然發生的與客居地土著、他族的相互影響、融合乃至爭斗,也會以這樣或多或少那樣的方式,改變著他們原先的心理因素。這樣,在地理環境、歷史傳統、民族融合以及遷居地經濟生活等諸多作用的相互影響下,南遷的中原漢族在心理素質方面,自然會有這樣或那樣的調整,改變和重新整合。一旦這種調整、改變和重新整合得以完成,客家民系也就最終形成了。」
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客家語言至今仍作為古代漢語的「活化石」而流行於粵東、閩西和贛南等客家地區,並成為現代漢語中一個獨立的方言系統。這種獨特的方言系統的最終形成,也是客家民系形成的一個重要標志。故客家民系的形成亦應是以共同地域、共同語言、共同經濟生活和共同心理素質四大要素為其標志。「當然,形成民系的第一要素是人,要有優勢的人群勢力,才能形成自我優勢的環境,才能釀成以自我祖源為本,又同新環境相融合的個性,並繼續保持和發展。」客家民系的形成時期為五代至趙宋年間,至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
總的說來:
1、客家人是漢民族(中原民族)獨特穩定的民系之一。在古代歷史上,中原民族南遷後曾與百越族或其他少數民族相融合,歷經千年,但其形神氣質還是中原民族而無變異,有獨特的穩定性。
2、客家話是客家人的獨特語言。閩粵贛三省相連的客家人,語言基本上相同或相通(只是有個別縣的語言受其他語系的影響,但也還保留客家話的基礎,只是語調上有所差異)。如長汀城與寧化治平人的語言完全相同;長汀城客家話與廣東本系梅州、江西贛南的客家話完全可以相通。離別家鄉五六十年歸來的華僑,完全不會忘記而且能很自然流利地講家鄉客家話。客家話與粵語(廣府話)、福佬話(閩東)、河洛話(漳泉)方音都無關系,而與河南中州(鄭州一帶)音韻卻有不少相通的地方。美國耶魯大學韓廷敦教授說:客家話源出北方,他們的方言……像中州河南的話。中州話為河南鄭州的土話,與客家話非常相似。
3、客家人有特殊的客家文化和習俗。從明清遺留下來的永定圓形、四方形土樓群,結構厚實,高峻雄偉。寧化安樂、安遠,長汀塗坊、宣城,廣東興寧、梅州市梅縣區的多層圍龍屋,長汀的九廳十八井,標志著客家的的建築藝術,其結構獨特,是客家人客居他鄉聚族而居,群體式的客家大屋的見證。尤其永定土樓獨特的建築引起了世界建築學界的關注與贊賞。「永定土樓是永定人民的文化財富,也是中國人民的文化財富,也是世界人民的文化財富。」武平中山的「百家姓聚居地」和「軍家方言島」是客家研究中值得重視的文化現象。
《晉書·王導傳》雲:「俄而洛京傾覆,中州士女避亂江左者十六七……」南遷的結果,形成了洞庭湖、鄱陽湖、太湖三個支派的漢族民系。鄱陽湖支派即為現在客家民系的先民。他們是原來居住在山西和河南等地的漢人,逃到安徽、湖北、江蘇至江西,再沿鄱陽湖遷贛南和閩西各地。
據《嘉應州志》載:「今之土著多來自元末明初,以耳目所接之人,詢其所來自,大抵多由汀州之寧化,其間亦有由贛州來者。其語言聲音皆以汀贛為近……。」現在嘉屬不少氏族的族譜、家譜明載由元末明初遷來,足資佐證。
客家是中華民族中的漢族南遷的一支民系,即閩、粵、贛系。客家人的聚居地為閩西、粵東、贛南這塊三省相連的地區。這里有33個純客家縣,是客家人上千年歷史的開拓地。汀州寧化石壁村是宋元以前客家南遷的中轉站;梅州市、興寧、大埔等地是明末清初客家人的中轉站。向海外發展的以粵東、粵南、閩西、閩南為多。汕頭、廈門自清末民初以來,已是中國兩個著名的華僑口岸。香港、深圳、南洋群島各商埠的港胞、僑胞(其中一部分是客家人及其後裔)所保存的譜牒,以及有關海外客家源流的研究資料,都說明他們的祖先是中原漢族南遷入閩,曾留居汀州寧化石壁,後經長汀、上杭、永定入廣東汕頭出海,或由閩西、閩南經廈門出海,或經廣州遷徙香港、深圳及南洋各地的。
客家歷史上經過幾次大遷徙,輾轉南來,源遠流長。客家兒女分布世界五大洲,足跡啟蒙遍天下。他們天涯飄泊,客居異邦,而愛國愛鄉的傳統世代相傳。客家人是當代世界上分布范圍最廣、影響最為深遠的民系之一。
附錄二:
羅香林《客家人的遷徙》
客家人是漢族一個系統分明的支派。客家先民是因為受到了中國邊疆部族的侵擾,才逐漸從中原輾轉遷到南方來的。秦始皇滅六國,統一中國後,為了防止邊疆游牧民族的侵擾,修築萬里長城,戍駐重兵。旋又派尉屠睢率大軍區50萬駐嶺南,以防南越族的入侵。秦皇還將先期滯留在豫、皖、閩的流亡客人驅趕到廣西興安不受歡迎築靈活渠運河,於鏵咀地方將先期滯留在豫、皖、閩的流亡客人驅趕到廣西興安縣築靈渠運河,於鏵咀地方將汀江和湘江和灕江鑿通,以便運軍輸糧,繼續向南疆用兵。秦亡後,這支龐大的部隊沒有北返,繼續留在當地,成為客人,這是大批漢人南下之始。
客家先民自中原遷居南方,總計大遷移5次。其他零星遷入或自各地以服官或經商而遷至的,那就不能悉計。秦漢之間,趙佗自立為南越王。漢武帝時,發大兵南下平定南越,然後在秦代南疆三郡的基礎上設置九郡,其中就有閩中郡。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群雄割據,戰亂頻繁,烽火連天。居住在黃河流域的大批漢族民眾,紛紛往南遷移,這就是所謂「群雄爭中土,黎庶走南疆」。三國時,曹魏曾採用招致邊民內遷的政策,延至西晉。建武年間,晉元帝率臣民南渡,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永嘉之亂,衣冠南渡」。從漢末至東晉,中原漢人南遷長江流域,這是第一次大遷徙。東晉時期,長江流域戰火紛飛,漢族民眾又繼續向南遷移。羅香林教授《客家源流考》稱:「迄晉武帝統一中國,又以只見及三國割據的由來,而盡罷州郡兵權,邊州因而空虛。會八王相繼作亂,國力因而削弱,邊區內徙的部族,便得相繼乘機而起,於中國內地的一部分,建立他們的割據政權。晉代的中央政府,不得已也遷到建康,就是現在的南京,內地的人民有遷移力量的,或有遷移機會的,都相率南遷,當時稱為『流人』。」當時,福建地處東南海濱,局面較為穩定,因此南遷的中原民眾一批一批涌來,沿武夷山南下或由贛南到汀州、寧化的石壁寨(現名石碧村)一帶,然後繼續移遷汀州郡各屬地;一部分人則由贛北散居各邑。入汀的中原民眾與當地閩越族、畲族逐漸融合,成為汀州早期客家人。前廈門大學、中山大學魏應麟教授曾說過:「汀州的客家人來自中原的氏族與閩越族的結合。」《客家源流考》指出:「這些南渡的人們,在政治方面,支撐了東晉以來朝代的局面;在經濟方面,開發了南方的產業,增進了南方的生計;在民族方面,增加了內地人民和南方部族如百越族(包含閩越族)、一部分苗裔(包含畲族)的融合……」
據李吉甫《無和郡縣志》載:唐代「開元時有29690戶近兩年10萬人入閩」。大批的移民入汀始於此時。由於中原漢人陸續流入,人口不斷增加,遂於唐開元二十四年設置汀州。汀州位於閩西,與粵東、贛南接壤,最早有長汀、黃蓮(寧化)、新羅等邑,范圍廣闊,縱橫近400公里。據《通典》,唐貞元前已有5330戶,人口1.6萬人。戶口統計所顯示的數字主要是漢人。
唐總章二年,閩粵之間有少數民族不滿政府壓迫,聚眾反抗。朝廷下旨命左郎將陳政為嶺南行政總管,統率大軍入閩鎮守。唐咸通年間,駐軍因故反叛,以寵勛為首,率軍進攻中原,朝廷費了相當力量方予以平定。不久,冤句人黃巢聯合龐勛余眾,揭竿起義,其勢甚速,從河南、山南二道進軍淮南、浙東、贛北、贛中、閩北、閩中,又折回贛、湘、桂東,南下廣州,出轉湘、楚、安徽,渡淮水,攻下洛陽,進入長安。十幾年動亂,使得中國各地人民分頭遷徙。昭宗時,王潮、王審知參加壽州王緒起義,有5000餘人渡江南下。這些人多來自河南光州一帶,稱為中原氏族,入閩汀者大多留居。
黃巢的部下朱溫投降唐朝,被授予宣武節度使之職。天佑元年,朱溫弒唐昭宗,越兩年受禪為帝,終於篡奪了唐朝政權,改國號梁,開始了五代紛爭的割據局面。據志載:後梁時(897年),王審知被朱溫封為閩王。王審知為了順時應人,確實做了一些有利於人民的事。他折節下士,開門興學,以育才為急。凡唐末士大夫避地南來者,皆厚禮延納,築'招賢院'以館之。於是中原士大夫紛紛攜帶家眷,不避艱辛,爬山越嶺,分路入閩為王審知效力。從東晉至五代,漢人又由長江流域南遷,這是第二次大遷徙。當時中原氏族入汀者數以千計。故汀城建有白馬廟,奉祀王審知。
宋高宗南渡,金人南下,元人入主,客家人之一部分,又由閩贛分遷至粵東、粵北。這是第三次大遷徙。在此期間,中原氏族流亡入汀者日眾。據說陳朝皇室陳元光裔孫陳叔明共有九子,成為巨族,奉諭凡巨族分居,乃散處九州。「九子分九州,滿子封汀州」的陳魁(其實為第六子),字參琬,敕封大夫,攜帶家室97口遷汀州,為汀州陳姓始祖。陳氏就是宋代入汀的。當時的汀州,地廣田多,人口日殷,竟達成10萬之眾,可謂盛矣。據史志記載,自東晉以來直到宋代末期,是中原人民大量湧入閩、粵、贛三省邊區的時期,因為閩西、粵東、贛南山水相連,土地肥活,氣候溫和,有江河之利,而人口相對稀少,遷來的中原流徙民眾到這里有田可耕,有安身之地,環境較為穩定。汀州寧化石壁寨是當時江西入閩和閩北南來的重要通道,成為中原人入閩的中轉站和客家許多姓氏先祖的居留地。黃遵楷所撰之《先史公度事實述略》一文中說,就在此時,「散居於汀州、邵武各屬的客家人,再遷梅州」。《嘉應州志》卷三十二《叢談》也說:「閩之鄰粵者相率遷移來梅,大約以寧化為最多……」客家人從中原遷徙到中國南方,以及出海至南洋群島乃至世界各地,有一大部都經過了汀州寧化石壁。從《客家源流考》、《客家源流研究》所引的「族譜」和客家姓氏淵源的研考,大致可以梳理出曾留居汀州寧化石壁的客家早期姓氏。據《百家姓辭典》及「族譜」初步統計:
晉代永嘉之亂後,由中原南遷入汀州寧化石壁寨的有:卓、羅、郭、詹、邱、何等姓。
唐朝安史之亂先後八年(755-763年)及至唐末遷至汀州寧化石壁寨和長汀縣的有:廖、鄭、溫、陳、王、蔡、楊、古、吳、沈、薛、鍾、周、劉、盧、李、蘇、張、闕、曹、羅、鄧、伍、江、梁、謝等姓。
北宋、南宋抗禦遼、金,以及宋末抗元,烽火江南,幾無寧日,在這期間先後遷徙汀州寧化石壁寨和長汀等地的有:曾、謝、鄒、歐陽、胡、孫、賴、游、蘭、魏、鄧、巫、吳、宋、羅、林、江、黃、彭、梁、簡、汪、范、趙、官、徐、傅、潘、翁等姓。
據《上杭縣志·氏族志》載:自汀州寧化石壁經長汀遷上杭縣境的計有:丘、江、朱、伍、嚴、李、官、羅、陳、袁、范、張、龔、黃、曾、詹、謝十七姓,所遷年代多在宋朝,宋代以前的很少。據永定縣調查:唐末五代遷徙入永定的現僅存闕氏一姓,南宋遷入的有:盧、廖、鄭、胡、江、巫、林七姓。
趙匡胤統一中國,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大分裂局面。但是趙宋王朝很少過幾天安靜的日子。100多年以後,金滅遼復又侵宋,破汴京,擄徽、欽二帝,北宋亡。宋高宗遷都於臨安建立南宋政權以後,政治一天天腐敗,國家一天天衰弱。公元1234年,元滅金,並吞中原。接著,元軍南下,南宋亡。景炎二年(1277年)正月,元兵攻破汀州,是時文天祥、張世傑、陳宜中、陸秀夫等猶力圖抵抗,挽救宋朝江山。閩粵贛義民紛紛起來抵抗元兵,於是閩粵贛交界地成為抗元輾轉攻守的戰場。向日居住在這里的客民失敗後,大批輾轉流入廣東東部大埔、梅縣、興寧及粵北一帶,另闢安身的所在;有的戰死於罔州或崖山,有的流落於嶺南海隅。
明朝永樂年間,從浙江、江西、安徽遷汀大量客戶,一是避差役,二是頂軍、奉例屯田的新客戶。汀州的客家人,經過明朝一代休養生息,人口劇增。據考至明末清初,南遷來汀的姓氏已超過了百家姓。
明末政治腐敗,又值連年災荒,赤地千里,民不聊生,加金文官貪斂,武官誅戮無辜,致使官逼民反,農民起義,各地峰起。清軍入關,進逼京師,朝祚已衰,無可挽救。石頭城內福王昏庸,馬、阮掌權,結黨營私,誣諂忠良。清兵南下,大軍壓境,大臣史可法殉難,南都失守,福王出降,腥風血雨,遍於國中。弘光元年乙酉,唐王聿鍵監國於福州,旋即皇帝位,改元隆武。隆武二年,鄭芝龍受清統帥的賄賂,並許以閩粵王,竟盡撤仙霞關的駐軍,清兵入閩。客家群眾奮起抵抗。然而清兵連騎追至,隆武帝汀州蒙難,隨臣殉國,汀洲、贛州文臣武將,自刎、自縊、跳水或引火自焚者均有。大批民眾倉皇逃難,分遷至粵中及濱海地區,乃至川、桂、湘及台灣,且有一小部分遷至貴州南邊及西康之會理。此為客家人第四次大遷徙。明末清初張獻忠農民起義失敗後,四川一帶遭滿清兵火之災,田園荒廢,地廣人稀。康熙年間詔命農民遷往開辟墾殖,這是清代有名的一次大遷徙,所謂:「移湖廣,填四川。」
清同治年間,受廣東西路事件及太平天國起義的影響,部分客家人分遷於廣東南路與海南島、台灣、香港、澳門、南洋群島,甚而遠至歐、美各洲。這是第五次大遷徙,是太平軍失敗以後的屬於世界范圍的遷移。
客家先民東晉以前的居地,北起並州上黨,西屆司州弘農,東達揚州淮南,中至豫州新蔡、安豐。上黨在今山西長治縣境,弘家在今河南靈寶縣南20公里境上,淮南在今安徽壽縣境內,新蔡即今河南新蔡縣,安豐在今河南潢川固始等縣附近。客家先民雖未必出於這些地方,然此實為他們基本住地,欲考證客家上世源流,不能不注意及此。

『伍』 廣州復大腫瘤醫院牛立志教授:印尼代表團訪問復大

牛立志博士於第四軍醫大學胸心外科博士畢業;暨南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擅長腫瘤外科手術及微創冷凍治療,在胰腺癌、肝癌、肺癌、腎癌、甲狀腺癌、腹腔腫瘤等實體性腫瘤的微創治療方面獨樹一幟,取得了突出的成績。牛立志博士及其團隊完成了世界較多例數(近萬例)、復雜的微創冷凍治療。以牛立志博士為核心的腫瘤微創治療中心,在冷凍治療腫瘤方面成就突出,已接受來自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韓國、中國台灣以及南方醫科大學、湘雅醫科大學等醫院醫生的培訓並指導他們開展冷凍術。迄今為止,牛立志博士接待國內外參觀培訓共50多人次,其中經國家醫學繼續教育部門批准,共計舉辦冷凍治療培訓班4批,學員39名。其治療的病人從4歲小孩至94歲老人,從部長、明星到普通百姓,均取得了滿意療效。牛立志博士以其精湛的技術被病人譽為"雙刀奇俠"!

現任職務有:

國際冷凍中心首席專家

國際冷凍學會(ISC)執行委吵首亂員

亞洲冷凍學會副主席

亞洲冷凍治療學會籌備委員會副主席

韓國GunpoSAM醫院/SAM全球癌症治療中心國際顧問

中國抗癌協會微創專業委員會委員

中國抗癌協會粒子治療分會常委

中國老教授協會醫學專家委員會常委

中國醫師協會超聲介入和腫瘤消瘤減瘤治療協作委員會常委

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腫瘤靶點導向治療技術專業委員會常委

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葯與健康研究院客座教授

《癌變·畸變·突變》雜志編委《胸部腫瘤粒子植入治療學》編委

4月10日上午,印尼棉蘭Murniteguh醫院院長Mutiara帶領醫院代表團一行,到訪暨南大學附屬復大腫瘤醫院交流訪問。當Mutiara看到許多中晚期腫瘤患者通過先進的微創消融技術得到有效治療,延長了生命時,她大為贊嘆。

當天上午,來自印尼棉蘭Murniteguh醫院代表團一行,與暨南大學附屬復大腫瘤醫院總裁左建生、負責人羅榮城教授、副院長牛立志博士等相關負責人進行交流座談。Mutiara對暨南大學附屬復大腫瘤醫院的特色技術深感興趣,給予了高度評價,並表示希望展開進一步交流與合作。

會上,Mutiara院長提到,復大腫瘤醫院的微創治療技術比印尼的醫院更先進。在印尼,許多中晚期癌症患者失去治療機會,或被放棄治療,但是,當她來到復大腫瘤醫院參觀了解後,發現這里的許多中晚期癌症患者依然活得很好,她認為復大腫瘤醫院的治療經驗非常值得印尼醫院借鑒。

Mutiara介紹說,Murniteguh醫院是印尼棉蘭最大的綜合性醫院,擁有超過300張牀位,其中150張牀位屬於腫瘤科,在腫芹缺瘤治療方面有大量投入。目前,Murniteguh醫院已在首都雅加達建立新院區,希望更進一步與復大腫瘤醫院展開深度合作。同時希望更多的印尼患者,在復大得到好的治療。

暨南大學附屬復大腫瘤醫院總裁左建生在座談會上對Murniteguh醫院一行的到訪表示熱烈歡迎。左建生總裁說,復大腫瘤醫院與印尼Murniteguh醫院有過多次交往。他也曾於數年前到訪過Murniteguh醫院參觀訪問。

近年來,中國走「一帶一路」發展戰略,促進了中印之間的友好往來與合作交流。這為後續兩院間的合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發展契機。近些年,也有越來越多的印尼患者在復大腫瘤醫院得到有效治療。他表示兩院間可以開啟「雙向轉診」的合作模式,造福更多印尼患者。

暨南大學附屬復大腫瘤醫院相關負責人羅榮城教授在會上談到,他對印尼有非常好的印象。今年年初,他帶領專家團隊加盟復大腫瘤醫院,新團隊的加入,提升了醫院的綜合實力。他十分願意帶領醫護人員為印尼的患者提供醫療服務,升檔分享研究成果。

暨南大學附屬復大腫瘤醫院副院長牛立志在會上詳細介紹了醫院服務及特色技術。他介紹,復大腫瘤醫院針對中晚期患者,發展出獨特的治療技術。醫院率先引進世界最先進的納米刀消融技術。同時,也運用冷凍消融、微血管介入等微創消融治療技術,挽救了許多中晚期癌症患者生命,延長了生存期。

醫院同時發表了多篇SCI文章,研究成果有目共睹。他表示,近些年,中國醫療在新技術方面有了很大進步,廣州復大腫瘤醫院在冷凍消融與納米刀消融治療領域開展例數居世界第一。未來,醫院將向更全面的國際化醫院目標邁進。

該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飛華健康網觀點,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予以刪除!

『陸』 今古傳奇都有哪些簽約作者(武俠版)

滄月,小椴,方白羽,時未寒,步非煙,江南,燕歌,鳳歌,李亮,楊叛。
還有很多。

『柒』 羅曼的人物簡介

性別: 女 職稱:教授 學歷:博士研究生 學位: 博士 學習經歷:2003年獲武漢大學理學博士學位(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專業)1999年獲武漢大學理學碩士學位(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專業)1986年獲華東師范大學理學學士學位(生物學專業)工作經歷:1986.7月-2005年4月在安徽農業大學生科院從事生物化學教學與科研工作,歷任講師、副教授、教授職位;原安徽省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培養對象、獲第四屆「安徽省優秀青年科技創新獎」,獲安徽省高等學校優秀科技成果三等獎(第1完成人)。2005年4月作為人才引進調入暨南大學生科院生物醫學工程(所)系任教授、博導。2010.7至2011.7在日本會津大學從事合作研究。 研究方向:長期從事應用生物化學研究,目前感興趣的研究方向有:(1)人體醫學信號檢測、識別、處理與分析;(2)天然植物精油在醫學上的應用與開發研究 。

熱點內容
天津大學老師就探討民間慈善問題 發布:2024-05-20 01:15:02 瀏覽:589
自考行政管理本科筆記 發布:2024-05-20 01:12:06 瀏覽:76
廣東海洋大學第二批本科學費 發布:2024-05-20 01:01:09 瀏覽:246
自考法律本科論文範文 發布:2024-05-20 00:43:32 瀏覽:219
哪些大學有吉他專業 發布:2024-05-20 00:37:11 瀏覽:101
自考本科學校單位意見 發布:2024-05-20 00:31:57 瀏覽:231
蘋果大學生認證 發布:2024-05-20 00:30:55 瀏覽:297
辛辛那提大學本科 發布:2024-05-20 00:14:06 瀏覽:431
東北財經大學復試時間 發布:2024-05-19 23:32:49 瀏覽:770
deakin大學排名 發布:2024-05-19 23:21:53 瀏覽: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