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觀南京大學教授講課後的感想
⑴ 河海大學哪些教授的課是必須要去蹭的
金林南老師的講座,我覺得必須得去聽一次。
河海大學有三大名嘴,被稱為「黃金談」組合,金老師就是其中一位,還有兩位是黃明理教授和談育明教授。他們三位不經常合體辦講座,一但辦的話……
(放一張老師帥照)
而且金林南老師是學校辯論隊的老教練了,早些年帶過河海辯論隊拿過全國冠軍!辯論隊里的學長姐口口相傳說金林南老師講課很有味道,建議作為學弟妹的我們一定去聽一聽他的課,我就選了金老師的《西方哲學史》,果不其然,老師上課真的很有味道……
PS:金老師也是一個微博粉絲過萬的大V喔!可喜歡發微博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⑵ 上海大學有哪些教授的課是必須要去蹭的
我是上大15級即將畢業的機械狗老學長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沈建
作為機械狗一定要專推屬薦一下沈建老師的課。雖然他教的流體力學和氣動傳動是專業課,但是去聽一下也非常有意思,如果你是機械專業的學生,請務必選他的課。上課十分有趣幽默,玩笑中就把知識點給講了。所以他班上的成績一直很高。如果你對專業課不感興趣,聽說他好像還教多媒體技術哦。
李梁
在上海大學課堂上上,他贏得了明星般的擁戴,李老師生動的講課方式帶動了創新中國這門課程,分享用心製作的ppt課件,給予我們強大的文化自信!
這門名為「大國方略」的通識選修課自開設以來,主題圍繞當下青年學子們最關心的國事,授課老師與學生不停「頭腦風暴」,上座率節節攀高,讓選修的本科生們直呼過癮,因為這種授課形式和課堂辯論氛圍,在如今的大學課堂較為少見。
⑶ 南京大學有哪些名人啊
閔乃本、方樟順、朱光亞、陳俊宏、徐柏齡等。
1、閔乃本
1935年(民囯二十四年)8月9日,閔乃本出生於江蘇如皋。1954年,畢業於國立上海高級機械職業學校(現上海理工大學),1959年畢業於南京大學物理系。
2、方樟順
1955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地質系後分配到地質部中南地質局實習,一年後入職地質部河南省地質局,先後任技術員、普查組長、大隊技術負責人、局地礦處主任工程師、河南省地質勘探公司技術總負責人、局副總工程師、副局長。
3、朱光亞
1941年(中華民國三十年),朱光亞畢業於重慶南開中學。 在重慶南開中學的一年半里,朱光亞開始對自然科學有了美好的憧憬;特別是魏榮爵老師講授的物理學,使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同年,他考入西遷至重慶的國立中央大學(今南京大學)物理系。
講授大學一年級普通物理學的是剛從美國留學回來的趙廣增教授,趙教授深入淺出的講課和介紹學科手尺前沿的課外輔導,使朱光亞受到物理學科新發展的熏陶。
4、陳俊宏
1978年至1982年在南京大學哲學系哲學專業學習,獲哲學學士學位。1984年至1987年在武漢大學哲學系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專業學習,獲哲學碩士學位。1999年至2004年武漢大學政治經濟學專業在職學習,獲經濟學博士學位。
5、徐柏齡
1968年南京大學聲學專業研究生畢業,碩士學位,1985年6月至1986年12月公派在美國南佛羅里達大學電子系做訪問學者,從事數字信號處理研究,1996年晉升為教授,博士生導師,一直從事語音和聲信號處理研究;
如語音增強、系統辨識、語音分析和識別和電聲學研究,發表論文100多篇,曾獲國家科技進纖粗步三等獎一項、電子部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和毀薯鎮電子部科技進步二等獎三項,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是中國聲學學會理事、會士,中國聲頻工程學會副主任 。
⑷ 中山大學有哪些教授的課是值得你翹課去蹭
【關於南校嶺院的優質好課】
1.郭凱明老師的宏觀經濟學課
先簡短的介紹一下郭凱明老師
郭凱明,中山大學嶺南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領域包括結構轉型、經濟增長、人口發展和中國宏觀經濟等。
教育背景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2007.09-2012.07,獲經濟學博士學位
南京大學商學院,2003.09-2007.07,獲管理學學士學位
職業經歷
中山大學嶺南學院,2017.01-現在,副教授
暨南大學經濟學院,2013.09-2016.12,講師
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12.07-2013.08,主任科員
郭老師把課程內容講得淺顯易懂,即使是宏觀經濟學這種偏學術類的學科也讓學生很好接受,老師在宏觀經濟的課堂上也要求我們多去中國國家統計局、中國財政部等找數據,每周進行分析。其他專業的同學想來旁聽的話是非常推薦的,其實宏觀經濟學在經濟學里是相對基礎的課程,難度不會太大的。
此外,中美貿易戰開始時,郭凱明老師還特地額外的開講座,向全嶺院學生講述其背後的原理以及發生的原因,是比很多課程都還要實用的講座,受到大家的好評!
⑸ 西北大學有哪些教授的課是必須要去蹭的
作為一個大二的學生,來西北大學快兩年了,我對它也是有著很深的感情的。
它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學風踏實,學校的師資還是很強的,雖然數量比不上那些巨無霸大學,但難得可貴的就是老師整體的素質都比較好。
我的興趣比較多,雖然我是個文科生,但很喜歡跨專業去蹭課,特別是理科專業,總感覺很新鮮很有趣。
接下來我介紹幾個老師,他們是我認為比較值得去蹭課的。他們的課絕對會讓人耳目一新。
1.王鵬程教授,他畢業於清華大學,現在是文學院的老師。他的課主要是現當代文學類,王老師講課非常有特色,雖然他不笑,但卻非常認真,思想很寬泛很客觀,他的課能讓學生學到一種批判精神。經常講一些現代文學史課本上了解不到的東西,特別是能夠顛覆我們平常的認知,這非常的引人入勝。
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⑹ 南京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的中心概況
南京大學-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簡稱中美中心)是由中國和美國的兩所著名大學——南京大學和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共同創辦的教學與研究機構,坐落在南京大學鼓樓校區西北角。它於1986年開始招生,是中國改革開放以後最早的高等教育國際合作長期項目。開辦20年後,即2006年,中美中心又在證書項目的基礎上增加了碩士學位項目。今天,中美中心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跨國教學與研究機構。無論在美國還是中國,中美中心都被看做是高等教育國際合作的典範。
中美文化研究中心旨在培養從事中美雙邊事務和國際事務的專門人才,同時它也培養有關領域的教學科研人員。多年來,已經有來自中國、美國和其他國家的約2500名具有傑出才能的學生從中美中心畢業,他們活躍在中美兩國以及世界各地的政府、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媒體、非政府組織等各個部門。在一個開放的學術環境中,學生不僅是知識、理論和技能的接受者,而且也在親身參與全球化的進程,親自體驗著怎樣才能促進中美兩國間的合作與了解。他們正在為21世紀的世界和平與發展而工作。
中美文化研究中心以中美兩國的政治、社會、經濟、法律、歷史文化及當代國際問題等作為教學與研究的主要內容。目前,中美中心每年招收約100名證書項目和50名碩士學位項目學生,具有大學本科學歷或已進入研究生項目的學生都可以報考中美中心。南京大學負責招收來自中國(包括香港、澳門與台灣地區)的學生,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負責招收美國和世界其他國家的學生。
南京大學和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聘請來自中國和美國的教授為學生講課。中國學生由美國教授授課,國際學生則由中國教授授課。中美中心具有非常良好的中英雙語環境,中美教授各自用母語為學生講課,也就是說學生要用外語聽課、閱讀和寫作。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在課堂與課後有大量和密切的交流,這些活動為他們形成出色的雙語能力提供了堅實的保證。證書項目學生結業時,他們將會得到由南京大學校長和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校長共同簽署的中美中心結業證書。碩士項目學生在完成所修課程和完成論文答辯後可以獲得南京大學法學碩士學位證書和畢業證書,以及中美兩校校長聯合簽發的聯合碩士學位證書。該證書與南京大學和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所發出的其他的碩士學位證書具有同等效力。
中美文化研究中心是一個國際化的教學機構,每年都有許多重要的客人前來訪問,他們同學生一起討論天下大事,了解當代年輕人對未來的看法。他們中包括美國前總統布希、中國前國家領導人萬里等著名政治家。美國國會代表團近年來也多次訪問中美中心,他們在學生的陪同下實地了解變革中的中國。這樣面對面的討論和對話機會激發學生產生更活躍的思想,對未來世界有更全面和更深刻的認識。良好的中美關系對於中美中心具有重要意義,而中美中心的成功也為中美關系穩定發展提供了基礎。
中美文化研究中心每年還會邀請很多國內外資深學者和官員來做客座講演和研究,吳敬璉、李道豫、弗朗西斯·福山、傅高義等中外知名學者都曾來中美中心講演。中美中心還組織各類國際與國內的學術討論會,以多種方式讓學生參與一流的學術活動。這些活動為學生帶來了接觸和了解各界傑出人物的機遇。學生們不僅可以了解到有關領域的各種學術動態,而且也深深感受到知識與實踐的互動關系。
多年來的實踐經驗使中美中心形成了規范的、與國際教育體制接軌的管理制度。中美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是在中美雙方兩主任的領導下進行,他們分別由南京大學和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校長委任。中美中心以學生為本,為學生提供服務是所有管理人員的職責。學生有關教學和生活方面的意見和建議會得到管理層的高度重視,同時中美中心也要求學生嚴格遵守各種制度,養成良好的習慣。在每個學期結束前,中美中心會組織學生對各門課程進行評估。這些評估表也是教授們必讀的材料。
中美文化研究中心具有良好的教學條件,它擁有各種電子數碼教學設備。中美中心有自己的圖書館,中英文藏書達80000餘冊。南京大學和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每年為這個圖書館購買大量最新出版的中英文圖書、期刊和聲像資料,並提供國際聯網資料庫和國際館借服務。圖書館全部開架,每天開館16小時,是在中國境內從事國際問題和美國問題研究的最好的專業圖書館之一。中美中心提供免費的寬頻互聯網服務系統,計算機房也擁有足夠機位供所有學生使用。
課余時間,中美文化研究中心經常組織學生開展各種社會實踐,如參觀江蘇的農村、企業和各類機構,利用假期到貧困地區進行教學培訓,參觀游覽南京及周邊地區的文化機構與風景區。中美中心也為學生組織各種業余文化學習活動,如學習太極拳、中國書法、烹飪。中外學生們自己也組織了各種各樣的文藝體育活動,如自導自演戲劇,有時還排演世界名作。學生還組織足球賽、羽毛球和乒乓球比賽,積極參加南京大學籃球聯賽與南京市龍舟賽,並取得過優異成績。
在中美中心,通常一名中國學生和一名國際學生合住一間宿舍。學習中的相互交流,日常生活中的相互幫助使學生之間形成了良好的「跨國」夥伴關系。盡管存在著文化差異,盡管會有這樣那樣的矛盾,但真誠的交流和密切的合作有助於雙方更具體、更深入地了解對方國家和文化,同時也使他們之間結下了深厚的個人友誼。這種經驗對於學生適應一個國際聯系日益密切的世界是非常可貴的。
中美文化研究中心注重學生的職業發展,經常邀請有關政府機構、非政府組織和跨國公司負責人與學員見面,為學員舉辦有關行業的發展形勢講座,指導學生計劃畢業以後的職業發展,培訓學生的求職技巧。中美中心還會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就業信息。中美中心有健全的校友網路,已離開中美中心的校友總是難以忘懷人生中的這一特殊經歷。今天,他們已經成為活躍在中美兩國商界、政界、文化和教育領域的精英。他們經常為學弟學妹們帶來就業信息並進行就業指導。
南京大學和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合作歷史悠久、卓有成效,得到兩國政府和各界人士的高度肯定。中國國家副主席,時任江蘇省省委書記李源潮在中美中心成立20周年典禮的致詞中說「中美文化研究中心開創了中美合作辦學的先河,為中外文化的交流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中美中心成立25周年慶典時,美國時任國務卿希拉里·柯林頓來函盛贊「中美中心一直處在致力於建設美中兩國關系的最前沿……培養了深刻理解對方歷史和文化、來自太平洋兩岸的一大批領袖人物。」當前,中美文化研究中心也在根據形勢變化認真探討未來的發展。兩校領導人的遠見卓識,以及師生員工的共同努力一定能使中美中心有全新的面貌和美好的未來。
⑺ 南京大學有哪些教授的課是逃課也必須要去蹭的
三位老師對當時還是大一萌新的我影響很大。
1、新傳院胡翼青
新傳院胡翼青老師的講座和課都挺有意思的。老胡本人名聲在外,各種懟令爾等學生嘆為觀止。之前聽他在媒介課上講述其大學時代的各種舉止,真的是自愧不如。譬如,他曾為了其與同學一起創辦報刊經費去找當時的財務負責人,要把院里經費都花去,惹得老師哭笑不得。
當然,胡老師對學生還是相當好的,讓你無時無刻有一種學術道路註定艱苦但也註定值得的趕腳。
大學是一個充滿機會、挑戰的地方。遇見有趣、可敬的老師是很幸運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