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大學好的教授
Ⅰ 傑弗里·薩克斯是什麼職業
傑弗里·薩克斯
傑弗里·薩克斯(JeffreySachs),著名全球發展問題專家,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哈佛大學國際研究中心主任,前聯合國秘書長安南的高級顧問,「休克療法」之父。他連續兩年被《時代》雜志評為「世界百名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並被《紐約時報》稱為「世界上最重要的經濟學家」。
中文名:傑弗里·薩克斯
外文名:JeffreySachs
別名:Sachs,J.D.
國籍:美國
出生地:美國密西根州的底特律
出生日期:1954年
職業:經濟學家
畢業院校:哈佛大學
主要成就:創立「休克療法」
代表作品:《貧窮的終結:我們時代的經濟可能》
個人履歷
1976年,傑弗里·薩克斯在哈佛大學以優異成績獲得學士學位,又分別於1978年和1980年在哈佛大學取得碩士和博士學位。1980年以助理教授身份加入哈佛大學教師行列,1982年升任為副教授,1983年成為正教授。
1986至1990年間,傑弗里·薩克斯任玻利維亞總統顧問,任期內他協助設計並執行了穩定計劃,該計劃使玻利維亞的通貨膨脹率從每年的40000%降至每年的10%。
1988年,傑弗里·薩克斯也曾是玻利維亞債券回購項目的締造者之一,那是20世紀80年代首例債務削減項目,而且此項目成功的將玻利維亞商業銀行的債務削減了一半。
1988—1990年,薩克斯陸續為阿根廷、巴西、厄瓜多、委內瑞拉等政府的金融改革提供建議。1989年,薩克斯作為波蘭團結工會運動的經濟改革顧問,應邀准備了一項激進的經濟轉型方案。
1989年,傑弗里·薩克斯為波蘭團結運動的經濟改革作咨詢,並應團結運動領袖的要求,為波蘭激進經濟改革准備了草案。1989年8月以後,他為波蘭第一任後共產黨政府作咨詢,協助他們在1990年至1991年中在波蘭引入激進經濟改革。
1990年1月,傑弗里·薩克斯獲得了波蘭共和國優等司令十字勛章,這是由波蘭共和國總統頒發的一項崇高的波蘭國家級榮譽。
1990年傑弗里·薩克斯作為經濟學家團隊一員應邀在羅馬教皇百年通諭之前參加與公正與和平委員會的協商活動。活動中他得到了羅馬教皇約翰保羅二世的接見。
1990-1992年他在芬蘭赫爾辛基為聯合國大學、世界發展經濟學研究所(WIDER)指導了一個有關獨聯體和東歐經濟改革的項目。
1991年,傑弗里·薩克斯協助斯洛維尼亞政府引入新的國家貨幣。1991年至1993年之間,他還協助了蒙古政府進行宏觀經濟改革和私有化。
1992年協助愛沙尼亞政府引入新的國家貨幣。
1995年到2002年,薩克斯領導著哈佛大學主要的經濟發展研究機構,包括哈佛大學國際發展研究所(1995-1999)和哈佛大學國際發展中心(1999-2000)。
1998年1月,傑弗里·薩克斯成為日本自由民主黨43年來歷史上第一位被邀請在該黨全國大會上作政策演講的外國人。
1999年1月,薩克斯被授予波蘭共和國騎士十字功勛勛章,這是波蘭共和國授予外國友人的高級國家榮譽。
1991年秋到1994年1月,薩克斯率領一隊經濟顧問為俄羅斯總統葉利欽就一系列問題提供咨詢,包括維護宏觀經濟穩定、私有化、市場自由化和國際金融關系等。他並在莫斯科建立了一個非政府研究機構——經濟分析學會。
1999年9月至2000年3月,任職於美國議會建立國際金融研究所顧問委員會。
2000年至2001年,世界衛生組織中宏觀經濟與健康委員會主席。
2002年至2006年,薩克斯教授擔任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有關千年發展目標的特別顧問,千年發展目標是國際各國達成旨在2015年之前消除極端貧窮、疾病和飢餓的一系列共識。在此期間,他主持了聯合國千年計劃,為實現千年發展目標規劃路線圖。
2002年7月,薩克斯教授開始在哥倫比亞大學工作,在此之前他在哈佛大學學習工作了二十多年。
【圖冊】圖一圖二
個人榮譽
傑弗里·薩克斯獲得過多種獎項和榮譽,包括美國文理學院、哈佛研究院協會成員,以及世界計量經濟學協會研究員。他是布魯金絲經濟學家小組、中國經濟學家協會顧委部、以及其他許多組織的成員。他曾分別於1990年在瑞典的St.Gallen大學、1997年在秘魯的Pacifico大學、1998年在香港嶺南學院、2000年5月在保加利亞的Varna經濟學大學和紐約的Iona大學獲得榮譽學位。
傑弗里·薩克斯教授在很多地方做過著名系列講座。他在倫敦經濟學院做過LionelRobbins紀念講座,牛津大學做過約翰.希克斯講座,在TelAviv做過DavidHorowitz講座,在雅加達做過Panglaykim講座,在耶魯做過Okun講座等等。1991年9月他被授予政治經濟學的FrankE.Seidman獎,2000年6月又在德國的基爾獲得了BernhardHarms獎。
2004年4月及2005年4月,薩克斯教授連續兩年入選《時代》周刊評選的「世界百名最有影響的人物」。在1993年,《紐約時報》的副刊TheNewYorkTimesMagazine稱,薩克斯「很可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經濟學家」,《時代》周刊在「50位最具潛力的青年領袖」中稱他為「世界最知名的經濟學家」。1997年,法國《LeNouvelObservateur》把Sachs教授列入到全球最重要的50位領袖的行列中。
主要作品
傑弗里·薩克斯已經出版了100多本學術著作,並且自己署名撰寫或編寫了很多書籍。
1985年,傑弗里·薩克斯和MichaelBruno合著的《世界滯漲經濟學》出版。
1989年,傑弗里·薩克斯將在NBER指導了一項關於國際債務危機的大型研究項目編輯由芝加哥大學出版成了4卷的系列叢書《發展中國家債務和經濟績效》。
1991年,傑弗里·薩克斯和WarwickMckibbin合寫的《全球聯接:世界經濟中的宏觀經濟相互依存與合作》以及與CarlosParedes聯合撰寫的《秘魯的復甦之路》由布魯金絲研究所出版。
1993年,傑弗里·薩克斯和FelipeLarrain合著的教科書《全球視角的宏觀經濟學》出了第一版,又被譯成德語、西班牙語、俄語、中文、日語和葡萄牙語。秋季他對波蘭改革的論述書籍《波蘭一躍變為市場經濟》由MIT出版社出版。
1994年,傑弗里·薩克斯和OlivierBlanchard,KennethFroot合作編寫的《東歐轉軌》(上、下冊)由芝加哥大學國家經濟研究局出版。
1995年,傑弗里·薩克斯和BBC聯合出版了《俄國與市場經濟》(俄文)。
1997年,傑弗里·薩克斯和KatharinaPistor合編的JohnM.Olin關鍵問題叢書《俄國的法治與經濟改革》由西方視點出版社出版。
1996年以來,傑弗里·薩克斯每年都率領著一支經濟學家的隊伍籌備《全球競爭力報告》。
1997年5月,傑弗里·薩克斯和DavidBloom一起把一項大型研究項目整理成書出版《正在崛起的亞洲:亞洲發展銀行面臨的機會和挑戰》。
1998年,傑弗里·薩克斯還領導寫了《亞洲競爭力報告》。
1998年和2000年傑弗里·薩克斯和世界經濟論壇一同寫了《非洲競爭力報告》。
2005年傑弗里·薩克斯出版了《貧困的終結》(TheEndofPoverty),該書影響了美國人約翰在2007年10月創建了Freerice這樣一個非盈利的網站,讓人們在學習英語單詞時向全球貧困地區捐贈大米。
2008年AllenLane出版傑弗里·薩克斯的《共同財富:擁擠地球的經濟學》(CommonWealth:EconomicsforaCrowdedPlanet)。這本書中展示了全球經濟和環境的六大趨勢:經濟逐漸趨同、人口收入皆長、亞洲經濟崛起、城市持續擴張,環境挑戰加劇、貧困陷阱桎梏。
主要貢獻
休克療法
「休克療法」這一醫學術語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被美國經濟學家傑弗里·薩克斯(JeffreySachs)引入經濟領域。休克療法的最早提出,是薩克斯被聘擔任玻利維亞政府經濟顧問期間所為。玻利維亞是南美一個經濟落後的小國,由於長期政治局勢動盪不安,政府經濟政策不斷失誤,由此引發的經濟問題大量積累而又得不到解決,終於導致了一場嚴重的經濟危機。1985年玻利維亞政府的預算赤字達485.9萬億比索,占國內生產總值的約1/3,通貨膨脹率高達24000%。1984年的外債為50億美元,應付利息近10億美元,超過了出口收入。1980~1985年期間居民生活水平下降了30%,國民經濟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
薩克斯提出了一整套經濟綱領和經濟政策,其主要內容是:實行緊縮的金融和財政政策,壓縮政府開支,取消補貼,放開價格,實行貿易自由化,通過貨幣貶值實現匯率穩定,進一步改革行政和稅收制度,將部分公營部門和企業民營化,重新安排債務和接受外援等等。由於這套經濟綱領和政策的實施,具有較強的沖擊力,在短期內可能使社會的經濟生活產生巨大的震盪,甚至導致出現「休克」狀態,因此,人們借用醫學上的名詞,把薩克斯提出的這套穩定經濟、治理通貨膨脹的經濟綱領和政策稱為「休克療法」。
概括地說,休克療法是針對嚴重失衡的社會總供求狀況,從控制社會總需求出發,採取嚴厲的行政和經濟手段,在短時間內強制性地大幅度壓縮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使社會總供求達到人為的平衡,以此遏制惡性通貨膨脹,恢復經濟秩序。這種政策調控帶有明顯的應急性質。因為社會總供求的平衡,不僅需要控制過旺的社會總需求,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刺激低迷的社會總供給的有效增長。宏觀經濟運行的實踐證明,前者在短時間內容易實現,後者卻需較長時間花大氣力方能見效。由於休克療法的調控重點放在社會總需求上,加之實施措施的力度較大,所以極易很好的效果。
「休克療法」與漸進方式的區別不在於轉軌的內容和目標,而在於改革的順序和力度。具體而言,在宏觀政策方面,「休克療法」緊縮財政更為嚴厲;在經濟自由化上,「休克療法」主張採取一步到位的方式實現價格、外貿的自由化和貨幣的自由兌換;在私有化方面,強調迅速實現,為此不惜採取無償分配的辦法。
【圖冊】圖一,圖二圖三,圖四
他人評價
薩克斯的一個朋友波諾(Bono),在薩克斯暢銷書《貧窮的終結》寫的前言中形容薩克斯:「薩克斯是一個刺激劑」,波諾告訴記者,「他是吱吱作響的一直滾動著的車輪。」
聯合國副秘書長馬克·馬洛克·布朗(MarkMallochBrown)描述薩克斯為「一隻雄壯的猛推猛撞的公羊」。在沒有尊崇的語言描述中,他說,「薩克斯是一個以強凌弱者,從已有記錄上來看,他是欺凌弱小者。」
個人生活
傑弗里·薩克斯十分忙碌,他某一星期的日程安排,五天工作日中有三天的安排是通宵作戰。首先,完成哥倫比亞大學一整天的教學任務後,他從紐約飛往巴西和里約熱內盧、聖保羅和巴西利亞,用兩天的時間拜會巴西總統盧拉·達·席爾瓦的內閣成員。從那裡,他前往華盛頓參加關於瘧疾議題的白宮高級會議,會後,美國總統布希夫婦設宴招待。此後,他前往舊金山,在那裡,他要對谷歌的聯合創辦人作一個陳述報告。同一天,也就是星期五了,他飛回紐約。周末,他還要和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參加一個宴會。薩克斯只有在睡覺的時候能夠讓生活節奏慢下來,他一天的睡眠時間從沒有超過5小時。他的妻子,索尼亞·埃里克(SoniaEhrlich),一名兒科醫師和擁有三個孩子的母親,不止一次被形容為「一名快樂的單親母親」。
Ⅱ 李政道簡介
李政道,1926年11月24日 生於上海,江蘇蘇州人,哥倫比亞大學全校級教授,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因在宇稱不守恆、李模型、相對論性重離子碰撞(RHIC)物理、和非拓撲孤立子場論等領域的貢獻聞名。
1957年,與楊振寧一起,因發現弱作用中宇稱不守恆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1985年,他又倡導成立了中國博士後流動站和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並擔任全國博士後管理委員會顧問和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名譽理事長。
(2)哥倫比亞大學好的教授擴展閱讀
「21世紀物理學與中國發展——CUSPEA學者研討會」開幕式舉行時,李政道在講話中回憶了創辦CUSPEA 的背景。1979年,他應邀到中國科學院講學,在6個星期內開了兩門課。
他還能記起當時的課堂設在北京友誼賓館的大禮堂,有1000多位同學、教員來聽課。他們對知識的渴望深深感染了李政道。他說,「文革」給中國教育界留下一片空白,6個星期的講學是絕對不夠的,所以他才萌發了創辦CUSPEA的想法。
李政道說,CUSPEA 10年考試沒有一個人走後門,CUSPEA的同學都是非常了不起的,他們的成績在美國的研究生院都是數一數二的,給美國大學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為以後中國學生留學美國打下了很好的基礎。他說:「我深感CUSPEA有意義、有價值,從某些方面講,它比我做宇稱不守恆還有意義。」